标题: 陕州地坑院 [打印本页]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3
标题: 陕州地坑院
          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 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3
[attach]5164862[/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4
[attach]5164864[/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4
[attach]5164865[/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5
[attach]5164866[/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5
[attach]5164870[/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5
[attach]5164871[/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6
[attach]5164872[/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6
[attach]5164873[/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37
[attach]5164874[/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19 20:43
[attach]5164877[/attach]

作者: 山水游    时间: 2020-12-19 21:18
快乐泳者
作者: 868584    时间: 2020-12-19 22:50
图文并茂!摄得好!

作者: 合肥冬泳    时间: 2020-12-20 07:05
分享了!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0 19:40
合肥冬泳 发表于 2020-12-20 07:05
分享了!

谢谢合肥冬泳关注 点评 加分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0 20:20
868584 发表于 2020-12-19 22:50
图文并茂!摄得好!

谢谢868584关注 点评 加分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0 20:21
山水游 发表于 2020-12-19 21:18
快乐泳者

谢谢山水游关注 点评 加分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0 20:22
谢谢青清剑圣关注 点评 加分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3
[attach]5166154[/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3
[attach]5166155[/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3
[attach]5166157[/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4
[attach]5166158[/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4
[attach]5166159[/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4
[attach]5166160[/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5
[attach]5166161[/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5
[attach]5166162[/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6
[attach]5166163[/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6
[attach]5166164[/attach]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20-12-23 20:57
[attach]5166166[/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