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中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传统中医认为,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心为阳脏,主阳气。心脏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仅维持其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汗液调节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初夏之时,老年人气血易滞,血脉易阻,每天清晨可吃少许葱头,喝少量的酒,促使气血流通,心脉无阻,便可预防心病发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
立夏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至20℃,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大好时节。天文专家提醒说,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心脏功能正常则脉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面色红润光泽;若心脏发生病变,则会出现血流不畅,脉管空虚而见面色无华,脉象细弱无力,气血瘀滞,血脉受阻而见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和刺痛,脉象结、代或促、涩。
主神志,既是心主神明,有称心藏神。所谓的神,中医学对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涵概了人体的形象、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的姿态等;而狭义的神,即心所主之神志,多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神的形成在藏象学中认为,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神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胚胎形成之即,生命之神也就产生了。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神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的充养,正如《灵枢·平人绝谷》中所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心主神志得生理功也包含了两个方面。一,在正常情况下,神明之心接受和反映客观外界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二,神明之心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之中居于首要地位,五脏六腑皆在心的统一指挥之下,才能进行统一协调的正常活动。
心的生理特性表现出:其一,心为阳脏而主阳气。也就是说心为阳中之太阳,心的阳气能推动血液循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使之生机不息,故喻之为人身之“日”。《医学实在易》称:“盖人与天地相合,天有日,人亦有日,君父之阳,日也”。心脏的阳热之气,不但维持了本身的生理功能,而且对全身有温养作用。“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具体到膳食调养中,我们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立夏之后虽然气温升高,但早晚温差还是有点大,气象学上还没有真正入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符德玉教授提醒,要注意衣被的添加,不可过早去掉保暖措施,否则极易引起受凉感冒。“清晨与夜晚时分,应当穿着外套,夜晚睡眠时应覆盖薄被,并关好门窗。”
二、姜葱茶饮随身备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符教授建议,立夏后可多吃姜葱来养阳。“姜性温,属于阳性食物,而且姜可缓解酷暑带来的疲劳乏力、厌食失眠等症状,同时,适量吃姜还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及感冒。葱的药用价值和生姜类似。因其含有挥发性葱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时,能轻微刺激这些管道壁的分泌而起到发汗、祛痰、利尿的作用。”
此外,夏季可多食用米粥,米粥具有生津止渴,滋阴的功效,能够补充一天之中身体所丢失的水分。可以自己制作夏季养生食品,如:百合绿豆汤。百合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性味甘微苦,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绿豆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因此湿热的夏季来临,常备一款百合绿豆汤,再好不过了。
符教授还建议,立夏之后可以喝些夏季茶饮,缓解暑热,调理身心。如荷叶茶具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玉米须茶有降血压、利尿、健胃等作用;莲心茶可降血压、清热、强心。
三、晚睡早起屋通气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宜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符教授建议,可以比春季时晚些睡觉,而早些时候起床,早起宜做些适当的运动。“白昼时间拉长,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加之夏季身体更易疲乏,因此应养成每天午睡的好习惯,为一天的良好生活与工作做好精力准备。”
另外,立夏之后,渐渐变得闷热,雨水增多,细菌病毒极易增生,这时应该按时开窗透气,天气晴朗时适当晒晒被子,防止细菌病毒的感染。
四、行而有度防日晒
春夏季节,人们外出活动增加。符教授提醒说,锻炼身体的时候应注重适量有度,及时补充水分。宜选择傍晚或者清晨时分外出锻炼,以免太阳强光的照射。“在室外活动的时候,应注意防晒的准备,尽量前往荫凉之地,以免太阳晒伤皮肤。孩子们在室外玩耍的时候应注意不要弄伤自己。”
五、养阳戒躁悦身心
春夏之交,随着气温升高,人们会出现身体慵懒、心烦郁闷、浮躁易怒等情况。符教授表示,这个时候应注重心脏调护和心情调节。“戒躁戒怒,顺从内心,心随外物,怡神顺气,则百病无生。夏季时我们应注重调节心情,使自己做到心静自然凉,且保持神清气和、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悲,要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从而避免伤心、伤身、伤神而导致疾病的形成。”
踢毽子时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毯子还可健脑,并能锻炼精神高度集中,增强反应能力。
夏季,赤日炎炎,酷热难熬,因而清凉的游泳池便散发出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正因为这种魅力,将另一种健身方式轻松椎上健身舞台,这就是水上操。浸泡在水中举哑铃、拉伸,不仅凉快,而且可以防止运动损伤。
夏天最凉爽的时间段要数清晨了,大家不妨清晨起来在住所附近的林荫花间处散散步,能颐养心神,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推动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功能。
“五经”怎么梳呢?先是用五指分别点按人头部中间的督脉,两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所以称之为“拿五经”。回家略作休息以后,梳3~5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晚上睡前最好再3次。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梳头“拿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的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节神经功能,增强分泌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经常梳头,可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此外,还能防治失眠、眩晕、心悸、中风等。
随着气温的上升,人们外出归来往往喜欢冲冷水澡。由于人体在阳光下吸收了大量的热,冷水澡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高热,还会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供血不足,头晕目眩,重则还可引起休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出汗,带走身上大量的热,然后再洗澡。
1、不要在强烈阳光下锻炼
夏天阳光紫外线强烈,皮肤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会受到较大的伤害,而且容易引起中暑的症状,因此夏天运动要注意时间选择,避免在上午11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进行训练,时间尽量选择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清晨和饭后,运动的时候要避免头部和上身无防护的暴露于阳光照射下。
2、运动时不要穿衣过少
一般人都认为,夏天穿衣服越少越凉爽,但是实际上夏天温度高,湿度大,紫外线强,运动时太阳晒在身上,紫外线过度会引起疼痛,脱皮等灼伤现象,甚至导致皮肤癌变,因此夏天运动时是穿的越少越好,更不要光着膀子运动,应该穿薄而透气的衣服运动。
3、夏天运动项目的选择
夏天运动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比较舒缓的锻炼项目,比如慢跑,散步,走跑交替,打太极,跳跳健身操等,运动强度不要太大,运动时间可以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运动前要做做压腿,拉伸一类的热身运动,运动后做做放松练习。
4、夏天运动时的饮食注意
夏天运动之前先补水500毫升,运动中和结束后补水注意少量多次,一般每次100-150毫升,水温要适度,不要过低,以免刺激肠胃;高温下锻炼后,饮食要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减少油脂,增加主食在三餐中的比例,以帮助提高肌肉中的能源设备,增强运动时的耐热能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喝点淡盐水,以增加维生素C和钠的摄入。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0-5-5 04:31
夏天运动注意事项
1、不要在强烈阳光下锻炼夏天阳光紫外线强烈,皮肤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会受到较大的伤 ...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0-5-5 07:49
提醒的好,应该牢记。
泽雅 发表于 2020-5-5 08:17
立夏鹅毛住 。
868584 发表于 2020-5-5 09:14
立夏到了.可以长距离游泳了!
wan老兵新传 发表于 2020-5-5 09:14
立夏了。横渡长江的人多了许多。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0-5-5 14:35
谢谢老朋友杆哥第一时间关注,点评
冬晨泳 发表于 2020-5-5 19:06
看帖子长知识。
牛弟的阿哥 发表于 2020-5-5 21:06
立夏之后虽然气温升高,但早晚温差还是有点大,气象学上还没有真正入夏。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0-5-5 07:49
提醒的好,应该牢记。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20-5-6 14:50
谢谢老朋友牛弟的阿哥关注,点评
威海杆哥 发表于 2020-5-6 20:23
多谢邹哥加分给力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