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上还有一个细节,在峰会后的记者会上,普京饶有兴趣地听一名记者跟他介绍一部美国惊悚片的剧情:俄罗斯总统在北极基地遭绑架,被一名潜入基地的美国潜艇艇长救出。听完后,普京打趣道,美国送给乌克兰的两艘小军舰都无法穿过刻赤海峡,还想让美国潜艇进入我们的基地?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外交场合普京的这句话足以表明,在刻赤海峡事件上,他有自己的强硬立场和节奏,西方国家不会也没有能力改变他的立场。
02
素养高
据俄罗斯卫星社最新报道,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一名由听众发布于社交网站的讲话片段中称,与普京总统争辩非常难,专业素养方面他可能不输给任何人,因为他使用大量的信息和重要的论据“碾压对手”。
佩斯科夫这话似有所指。关于刻赤海峡事件,俄方一开始就定义为乌克兰方面的挑衅行为,普京1日在G20峰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用无可辩驳的证据证明了这一事实。
普京在会上表示,在扣留的乌克兰舰船的航行日志上记载了闯入俄领海的任务,乌克兰船员在供词中也证实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普京还用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乌克兰挑起刻赤海峡冲突的意图。事件发生后,普京在出席莫斯科举办的投资论坛时首次对此事表态就说,俄乌摩擦,是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大选前制造的挑衅,目的是为了提升其支持率,为即将到来的乌克兰大选服务。
在G20峰会期间,针对乌克兰宣布10个地区进入“战争状态”的举动,普京正面回应,且给出了证据:波罗申科在这10个地区的支持率普遍不高,他借机在这些地区搞“战争状态”,是在分裂乌克兰。而且,乌克兰现任领导层对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毫无兴趣”。
G20峰会期间,为了向德法领导人说明乌克兰军方如何发起挑衅,普京还亲自给两位领导人画了示意图,详细讲述了事件发生经过。
03
不妥协
刻赤海峡事件中,普京的雄辩和强硬,与西方的冷淡反映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件发生后,波罗申科第一时间呼吁北约派军舰到亚速海抗俄。北约发言人伦杰斯库随后的回应很有意思,她没有直接评论波罗申科的要求,只是强调北约经常在黑海附近巡逻,今年北约船只在这里停留了120天,而2017年只有80天。
伦杰斯库的话,通俗点说,就是北约的船已经在这儿了,还能怎样?
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在波罗申科发出呼吁当天提醒乌克兰要“明智”:事件只能以理性方式才能得到解决,这些争端不存在军事解决方案。这话其实是告诉波罗申科,德国不想帮助乌克兰将此事诉诸武力,而且乌克兰也没资格跟俄罗斯动武。
欧盟就此事也采取了谨慎态度。一名欧盟高级外交官直言,欧盟不能火上浇油。法新社评论称,俄乌两国之间的“低烈度”军事化冲突已持续近5年时间,欧盟深知对俄罗斯采取强硬措施的风险。这也是目前欧盟在谴责俄行为的同时,对乌呼吁进一步制裁莫斯科的要求淡化处理的原因。
一系列外交操作之后,接下来就是普京的节奏。
G20峰会期间,普京与默克尔同意未来就俄乌刻赤海峡摩擦,举行由俄、乌、法、德四国参与的“诺曼底模式”磋商。据半岛电视台3日报道,在普京作出上述表态后,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周日表示,乌克兰已准备好以“诺曼底模式”与俄罗斯举行会谈,以缓和两国在刻赤海峡的冲突。
最终,乌克兰方面还是要服软,坐下来跟普京谈。而普京则通过这一波操作,再次强化了硬汉总统的形象,正如佩斯科夫使用的那个词:“碾压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