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自由泳鱼雷般地滑行?你应该如何做到?
[打印本页]
作者:
情意无价
时间:
2018-3-21 06:41
标题:
自由泳鱼雷般地滑行?你应该如何做到?
当我们还在研究S划臂
怎么那么难练的时候,
一些基层的少体校游泳队
已在开始直划新技术的教育了!
那么,
所谓的老技术新技术的分歧在哪儿呢?
说到底就是从减小阻力寻找发展空间,
我们经常提到的[高肘抱水],
[近体直划]等技术包含的要素,
都是发展过程的角度理解,
真正的结果看,
“鱼雷般地滑行”才是根本所在!
关于技术,
我们不妨从最基本的要素谈起。
身体充分的流线伸展+前交叉-伸肩
大家对于汽车、飞机、子弹头火车
为什么设计成流线形的
道理恐怕不用多说,
索普的鲨皮装也是
某体育用品公司利用风速试验,
不断获取参数改进设计而成的。
试想在水里减少阻力的方法,
在自由泳中,
前交叉技术是伸展的最好选择。
顺着这个思路,
后脑勺脊柱平直成线、
眼望池底、腰腹紧张、
通体要刚的要领就容易理解了吧?
作者:
情意无价
时间:
2018-3-21 06:41
身体超值在游泳中至关重要!
中前交叉配合技术是
与较长的身体姿势紧密相连的。
当身体尽量伸长,
并且在每一个动作周期内
尽量保持这种伸长的身体姿势时,
阻力和克服阻力
所需要的力量就显著减少。
用适宜的速度游进,
身体呈良好的流线型,
身体多数时间处于侧卧位置,
这种形状就成为“赛艇”形状。
如果移臂和划水同时进行,
即移臂的手臂与划水的手臂同时经过肩关节时,
形状就类似“拖船”形状了。
在游进过程中,
尽量在所有时候保持
一只手臂在身体前方伸展,
就好象赛艇始终保持较长的形状,
就能够有效地减小阻力。
如此一来,
前交叉的左右臂的伸肩动作,
即手入水后不是马上勾压腕,
而是尽量前伸的特色相位就顺理成章了
作者:
情意无价
时间:
2018-3-21 06:42
近体-高肘抱水,S划还是直划?
为什么要近体呢?
力学中有杠杆原理,
动力臂越长,
阻力臂越短,越省力。
日常见到的钓鱼杆就能使我们省力不少,
特别是海杆儿可够长的。
如果设想肩部是轴,
我们缩短了手臂这个动力臂,
那么肩部和背阔肌群
就要付出更大的力量,
这比单纯利用手臂的力量更科学更经济,
而“高肘”就是缩短力臂产生“近体”的途径。
刚体理论的核心动力来自躯干正是此意。
要做到走直线,
侧身以让出路线,
就像网球和羽毛球中的近体快球,
必须侧身才能接到一样。
这又牵扯到手的入水点的问题,
有的录像教学中提到
11点和1点作为入水点,
其实是存在疑问的,
如果侧身,
手掌划水走直线的话,
入水点应该是靠近
身体的中心线或轴心线的,
身体游进的路线和双手
划过的路线就成了3条相互平行的直线,
游动向前的动作更像是在爬云梯。
作者:
情意无价
时间:
2018-3-21 06:42
s划或曲线划水
其实是个难以量化的路线,
表面看延长了划水距离,
但往往失掉了效率。
比方爬绳,手握绳越紧,
爬得越快,手打滑,速度快不了,
摸水的经历人人有吧;
拖把拖地、吸尘器吸尘,
直线比曲线快得多;
再比方度假在海滩刨沙坑,
直刨肯定更顺手。
虽然在水中的情况复杂一些,
但道理依然成立。
轨迹为直线固然在发力方面得心应手,
但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这不是反证了曲线划水的合理性吗?
别急,
想想伸肩的前交叉,
始终有一臂伸展向前的
前交叉技术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永远前伸去抓住前方的欲望
加上下面提到的打腿侧滑,
问题迎刃而解。
作者:
情意无价
时间:
2018-3-21 06:43
传统自由泳抱水
我们有个形象的比喻-
-抱球,左抱球,右抱球,
中国的太极拳!
往哪儿抱?怀里!
这就是s划的形成,
手在胸前拐了个弯儿,
为什么要这样?
虽然解释很多,
但持否定态度的更多。
从感性经验出发,
和直划相比谁更利索更带劲儿,
不说大家也清楚!
作者:
山苗
时间:
2018-3-21 11:43
业余爱好很难掌握!
作者:
冰雪花王
时间:
2018-3-21 18:46
慢慢学,按要领学,一定能学会。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