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的人看了这个题目非常惊奇,烟台发展正在蒸蒸日上,怎么会被割裂了呢? 其实,你仔细观察身边的小事,你就会发现割裂的痕迹。或者说,他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画地为牢,从来就没有融合在一起。 比如说,开发区的出租车,可以把客人送到芝罘区,却绝对不能在芝罘区拉客。试想一下,如果北京的朝阳出租车不能到崇文拉客,能行吗? 再比如说,牟平的公交车,只能是牟平的公交车,根本和市区连不成一条线。这就是割裂的痕迹。 凡此种种的割裂现象,只不过还是市民当中的小事。而更深层次,则是我们的管理体制。今年上半年,我调研全市行政审批的时候,感觉这种割裂在政府部门中,是绝对的根深蒂固。本来,同一个区域,应该有相同的办事程序和标准。但目前,我市及各区之间项目办理和管理自成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了办同样的事项,在市及各区的项目名称、审批条件、审批程序、审批时限甚至收费标准都不一致,使当事人很不理解。这个问题,在收费执行上表现的尤为突出。特别是基本建设项目审批中,一般的基建项目需要12张地形图,在开发区为20元/张,而到了其它区就成了500元/张。 城市的割裂就这样认为的产生、完成、强化,并不断内化到市民心里,又反过来决定人们的心理。芝罘区、开发区、福山区等等,油是油,水是水,各地之间,总有一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 城市之所以成为城市,是其内在联系的必然,是生产要素在一定区域合理配置结果。纽约的曼哈顿,巴黎的拉丁区,它们的闻名都不是来自于行政区划,而是来自于那只看不见的手,在深层次的不断优化,最终导致了融合,也最终导致了融合之上的割裂。 在我们大呼城市一体化的今天,如何跳出行政区划的分割模式,实现真正的一体,是摆在我们政府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把一个本来联系在一起的东西更好的融合起来,而不是割裂起来,才是我们认真做的事情。 须记,一个城市的特殊标记,绝不是用行政手段规划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