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北京朋友来大连,说北京人吃的都是岩盐井盐,想买大连海盐不容易。于是陪他逛了几家超市,没想到货架上摆的也多是井盐、湖盐等,产地为安徽、湖北、山东、广东……好不容易找到带有产地来源的海盐竟是澳大利亚的海盐。朋友很吃惊:你们靠海的人也吃不上大连海盐呀!
离开超市,我们驱车50多公里,在路边看到一个醒目的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海盐之乡·复州湾”,我国四大海盐生产企业之一大连盐化集团就坐落在此。这里的海盐文化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老辈大连人都是吃这里的海盐。近在咫尺,又如此优质,为什么大连人吃不上大连盐?
北京朋友的疑问引发了记者的深入思考。为弄明白这一问题,记者翻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盐业有关政策。原来,2017年以前,食盐是国家统购统销,限制盐生产企业自由进入市场,什么地方的人,吃什么盐,并不决定于距离远近,质量高低,消费者爱好,品牌的差异,而是国家统一调配。2016年5月,国家印发关于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从2017年1月1日起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实现盐业资源有效配置,释放市场活力。
2017年伊始,我国已全面放开所有盐的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2017年年底,修订后的《食盐专营办法》公布并施行,取消了食盐产、运、销环节的计划管理,打破区域限制,取消了食盐的政府定价,规定食盐价格由经营者自主确定。这一系列规定的出台,预示着盐业未来将进行充分的市场化竞争,优胜劣汰。
海盐无疑是大连的优质资源之一,如何让其成为大连的一张名片,如何从大连起步走向全国市场?大连海事大学教授黄庆波一直关注着大连海洋产业,他说,大连人能不能吃上大连盐,实际是如何盘活大连优质资源的大命题。除海盐外,大连还有多少有待盘活的优质资源?激活地方优势资源,是搞活地方经济的重要抓手。在这个课题下,企业该做什么,产业链该做什么,政府有关部门该有哪些作为,是我们都应认真思考的事情。发稿前记者再到市场查看,看到已有本地海盐刚刚上架,看来政策松动虽有效果,但是否能激活大连海盐产业,还有待观察。
(大连日报)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