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泰山行 [打印本页]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37
标题: 泰山行
对泰山的印象,还是小时候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张思德里引用的司马迁:“一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语句里获得,感到泰山是雄伟的。后来看了徐志摩的《泰山日出》感到了泰山的壮丽。唐大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伟大、崇高的象征。所以到泰山一直是心里的一个愿望。

曾多次路过泰山,也曾到过泰安,皆因离的近,随时可去,而一直未爬。多年前去西安出差,当逛完了骊山,看了杨贵妃洗浴的华清池,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爬上大雁塔,看着大好的河山,受到了唐三藏西域取经的激励,一行三人豪情大发,准备回来时先爬华山,再爬嵩山,最后爬泰山。早晨5点多从西安乘火车到孟塬下车,往回走了火车站一站路到华县,来到华山脚下时,已经11点了,华山五峰只爬了一峰——东峰,已经下午3点多了,准备乘当晚6点的火车走,没命的往山下跑,还没到山下,就看到火车长鸣着向东开去,当第二天起来一下床,每人的腿都像石头一般,又硬又痛,走路都艰难,爬山的豪情消失殆尽,只想赶快回家。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没有华山的险峻,也没有黄山的秀丽,泰山所特有的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景观,是泰山能够名列五岳之首的主要原因。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还有大量历史名人赞颂泰山的石刻、碑记。

http://www.mount-tai.com.cn/images/intro.swf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39
到泰山前上网查了登山的主要路线,有根据泰安网友的提议,决定走经典路线——红门路。红门路是一条徒步登山线路,从泰山站下火车后,乘坐3路公交车直接抵达红门登山处。这条线路自然与文化交相辉映,是追寻帝王封禅足迹、品味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时光隧道。各种人文、自然景观集中,是初次登泰山者的首选。
沿途古迹众多,共计有古寺庙8处,碑碣192块,摩崖刻石366处,6000多级石阶,传统文化韵味浓郁。但山高路陡,攀登较为吃力,经6666级台阶可直达岱顶。以中等速度登山,全程约需4小时。如果累了,在中天门可换乘索道直达岱顶。
从红门下车后,拾级而上的就是上山的路,路旁有不少祠庙,里面苍松翠派,香火缭绕,并且不收门票。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0
首先见到的是一天门, 一天门坊位于红门宫南的盘道上,明代建,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额“一天门”。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2
再往前走,就到了孔子登临处。孔子登临处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嘉靖状元罗洪先题额并联:“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联语于1967年被凿毁。

孔子登临处坊在一天门坊北,为四柱三门式石坊。额板上书“孔子登临处”, 落款“巡抚山东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万安朱衡、钦差总理河道都察院右佥督御史 南昌胡植、巡抚山东监察御史襄阳刘存义同立,嘉靖三十九年岁次庚申冬月吉旦罗洪先谨书”。坊宽6.8米,通高6米,侧顶高5.25米。中门宽3.17米,高3.15米;侧门宽1.1米。方形柱上部有额枋、额板和门楣。柱下施两层条石,柱侧有滚墩石,上立内向雕狮;滚墩石鼓面上浮雕忍冬、云气、宝相花、凤凰、鹿、马、麒麟、人 面兽等纹饰。门楣额枋上置斗,中门上四个大座斗,大座斗上浅浮雕一斗三升,斗 上置五脊石顶,石浮雕瓦垄、勾头、滴水。勾头上饰莲花纹,滴水上饰宝相花纹, 正脊上有螭吻剑把。中门的额枋下施雀替,两侧门额枋下为半臂拱形雀替,门楣上施二斗,斗上施仰莲瓣纹,斗上浅雕一斗三升。

坊的东侧有明嘉靖年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此语源于《中庸》,意思是说,千里之行或攀登万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西侧还有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书“第一山”大字碑;碑阴有明代人书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传道人带着它可驱鬼怪、治百病。西边还有清代嘉庆初年泰安知府金撰书的《泰山种柏树记》碑,记载他于嘉庆初年率领各县官民从红门宫至升仙坊,共植柏树23000株。在坊前台阶之上的两侧,放置着形似碌碡的圆柱体大石磙,还戴着一顶荷叶帽,传为“泰山镇”,是镇山之宝。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3
天阶坊位于孔子登临处坊北,红门宫前。额书“天阶”,落款“嘉靖癸亥年阳月巡抚山东按察使……”。坊为双柱单门式石坊,宽3.6米,通高6米;门宽2.5米, 高2.8米。柱呈八角棱形,柱侧施较高的滚墩石,柱下施长方形基石。柱上部有门楣、额板和额枋等。额枋外出部分为霸王拳状,枋上置四个大斗,其上浅浮雕一斗三升,斗上为石雕五脊四注式顶,勾头、滴水上饰莲花和宝相花纹。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4
红门宫是泰山中溪的门户,呈半封闭凹形空间。再加宫前三重白色石坊及碑碣,构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形若天梯的古建筑群。自飞云阁洞北望,林荫夹道,石级绵延。自古有“红门晓日”之景。清人赵国麟留诗:“凌晨登红门,霁色明朝旭。俯视万家烟,平畴尽新绿。”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5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6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7
过了红门,沿途看到为历代帝王、社会贤达,给泰山捐献香火立的碑,可见历代帝王对泰山的重视。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8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8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9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9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49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50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51
到了万仙楼,这里是进入泰山买票之处,票价80人/元,想想八十年代到华清池5分/人,华山2角/人的门票(那时工资60元/月),和九七到黄山的门票60/人的价格变化(现在工资比那时也已翻翻了),可以看出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成正比。

万仙楼位于红门宫北,跨道门楼式建筑,明万历年间创建。殿内原祀王母,配以列仙,所以又称王母殿,后增祀碧霞元君。民国年间塑像全部毁坏。据传这里是王母娘娘召集泰山万仙聚会的地方,1998年在楼上的东、西、北三面墙壁上,塑造了128位神仙和众多的异兽亭台等,集宗教传说、泰山神话、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为一体,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称进山第一景,现开放供游人免费参观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8:53
门洞东侧有隐真洞,为旧时道人修炼处,现在也有不少女孩在此许愿。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9:06
由于天气阴,能见度低,进得泰山,最吸引我的就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泰山石刻,加之相机忘了带充电器,为了节省电力,大多数照片使用摄像机拍,远处景色效果大打折扣,只有近处的石刻尚能看得清楚,既体现了古人情怀,也展现了当时的书法艺术,所以毫不吝啬的见到就拍。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9:07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9:07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9:08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9:09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15 19:10
未完待续……
作者: 水中游泳的鱼    时间: 2006-10-15 19:13
哈哈!终于盛装出炉了,谢谢风。
作者: 马刺    时间: 2006-10-15 19:17

风的文才很棒!摄影技术也很高。每走到一个地方都能留下美好的纪念。
作者: 温暖    时间: 2006-10-15 19:35
好!图文并茂!
作者: 山东龙    时间: 2006-10-15 20:26
到泰安,应该去龙潭水库游泳,那是泰安冬泳队的一个基地
作者: 水中游泳的鱼    时间: 2006-10-15 20:49
原文由 [B]山东龙[/B] 发表:
到泰安,应该去龙潭水库游泳,那是泰安冬泳队的一个基地


我到红门旁边的小水库游过,当地的泳友很热情。

作者: 燕鱼    时间: 2006-10-16 08:05
配上背景音乐,图文并茂,很好的游记。
作者: 老梢公    时间: 2006-10-16 08:50
原文由 [B]山东龙[/B] 发表:
到泰安,应该去龙潭水库游泳,那是泰安冬泳队的一个基地

冬泳人吗,不能忘本!
作者: 龙王    时间: 2006-10-16 09:43
原文由 [B]风萧萧[/B] 发表:

风月无边。
作者: 水中游泳的鱼    时间: 2006-10-16 10:13
谢谢,我看了半天不知啥字,哈哈。
作者: 独钓寒江雪    时间: 2006-10-16 10:37
游记不错,
石刻没留意过
不认识的字不少
作者: 水中游泳的鱼    时间: 2006-10-17 08:28




作者: 冬泳网总编    时间: 2006-10-17 08:51
好久不见风的佳作,早就听说风去泰山游玩,便期待能给大家带来惊喜,果然不负众望,新鲜出炉《泰山行》,带大家一并领略了泰山风采,宗宇、祠庙,石刻、碑记、佛像,不禁感叹泰山文化和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未亲临泰山,但已感受泰山!
作者: 悠悠水上漂    时间: 2006-10-17 10:25
图文并茂虽未亲临泰山,但已感受泰山!
作者: 晨泳    时间: 2006-10-17 12:35
风萧萧的作品就是不一般!也凝聚了不少你的心血,谢谢你带我游览了气势磅礴的泰山!
作者: 空水瓶    时间: 2006-10-18 21:12
大多的人是游,从你的图片和字里行间感觉是在品。

[此帖子已被 空水瓶 在 2006-10-21 7:56:24 编辑过]
作者: 悠悠水上漂    时间: 2006-10-19 03:31
原文由 [B]虾米人[/B] 发表:
五岳独尊,世界自然和文化的遗产,人类的宝贵财富!

作者: 玮玮    时间: 2006-10-19 07:18
原文由 [B]风萧萧[/B] 发表:





还是这个好。
作者: 燕鱼    时间: 2006-10-19 08:17
玮玮一心向佛。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05
过红门宫前进一程,即到斗母宫。宫创建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香院。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07
斗母宫是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雕梁画栋,长廊回曲;中有斗母殿,内奉斗母女神;后有听泉山房,重峦叠翠,清泉醉人,确实是听泉、观瀑、品茗、赏月佳地。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08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08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09
三官庙在明代时为人祖庙,祭祀的是秦始皇,传说是秦二世登泰山时创建的祖龙庙遗址。
到了清代改为三官庙,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据传他们是尧、舜、禹的化身,后来庙宇荒废,大殿、客房、僧舍渐毁。
建国后改为三官庙小学,1994年又重修。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10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写道:"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经石峪位于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11
向前走路边的刻石苍劲有力,古老的拴马石述说着沧桑。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12
年初,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杜贵晨关于“孙悟空是山东人”、“花果山原型是泰山”……的研究。在网上引起了热烈的议论,不知是不是源于此地的水帘洞。



作者: 燕鱼    时间: 2006-10-23 17:13
接着法,期待中······
作者: 风萧萧    时间: 2006-10-23 17:13



作者: 水中游泳的鱼    时间: 2006-10-23 18:25
原文由 [B]燕鱼[/B] 发表:
接着法,期待中······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