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盘羊户外
五一前后,来自全国各地多支户外团队来到宝鸡太白山进行鳌太穿越,因5月2日遭遇暴风雪,造成20多名驴友失联,2名驴友遇难。5月9日最后一位失联女驴友找到,已经遇难。共计3名驴友遇难。并在万仙阵附近发现一具死亡时间超过一年时间的男尸体。
5月5日,一位鳌太穿越活动的领队发文,讲述这次穿越行动的真实状况:
原标题:2017五一鳌太穿越中真实的我们
鳌太穿越,近年来一直成为户外圈里一条热点探险线路,这条线路,迷人,旎丽,雄伟,被众多驴友和探险户外人向往和追捧,也是中国十大徒步路线之一,同时也是秦岭最自虐和最艰难的路线。从2015到2016连续两年,我们带领数十名队员成功穿越。今年五一我们照例安排了第三次开拔,希望能够再次顺利完成鳌太穿越任务。
纵贯鳌山--太白山这一秦岭主脉的这条穿越线路,两山之间的直线间距为46公里,实际徒步穿越行程最为150公里左右,海拔高度也由起点太白县的1740米上升至鳌山标志塔3475米,经太白梁3523米最终到太白山主峰拔仙台3767米,用时6~7天左右,大部分行走在无人区(刃脊横切(40%)+巨石(30%)+跑马梁(高山草甸+石块)30%)驴友称之为死亡线路,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到2016年,陆续有近30人在鳌太穿越中失事。
2017年4月29日,我们如期抵达出发点塘口村,准备就绪,照例用拖拉机载我们进入到徒步点,大家都很兴奋激动。
作为一个29号进山的领队,这次五一鳌太天气比去年同期冷,29.30.1号天气不错,前两天基本都是阳光灿烂,大家徒步的兴趣也很高涨。
1号下午2800营地有大风,天气多云。
2号早上有大雾+风,7点一刻出发时候没有下雨,然而雾气满满,当时2800营地差不多有60人左右,3200营地有10人左右,我们第一批两位队员正常随着背夫进行下撤,剩余十八位正式出发金字塔,在逐渐开始爬升的时候天空下起了雨。
路上偶遇从塔1返回的一个队伍,他们是7点出发的,前面应该没人在走,由于风雨交加,大雾缭绕,虽然有雨批和冲锋衣阻挡,但是雨的肆虐还是影响渐渐渗透到贴身保暖层,爬升在渐渐消耗着队员的体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盘羊18个队员有3位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失温,于是,我们协助向导唯一,迅速在披风处搭建2帐篷休息。其他队员我们果断选择返回2800下撤,再下撤2小时到2400米计划露营,当时山顶有5顶帐篷,应该有12人左右,下撤到2800小树林遇上13人,还有没有拔营的几顶帐篷。
为了让队员能够更好地恢复到最佳体力,后来选择不扎营继续带领队员下撤,下撤的路有河有树林,雨间歇时下时停,从当天上午十一点到下午最早第一批六点,我们下撤到核桃坪村。
2号晚上我们跟向导老郭联系,计划5.3号早上7点9人救援组进山,同时搭建如上图片中被冲走的独木桥,中午时分,又跟向导唯一带的盘羊的后队碰头。5.3号中午塘口老郭,唯一,天狼9人救援组再次进山救援,3号有21人皆以下撤核桃坪村。我们之前失温的队员也已经恢复3号安全下撤,第三批的两个和前队有一段距离的队员也择地扎营也在3号安全下撤。
鉴于目前的鳌太之闻,我们需要说的是,其实是30号进山的是被困在飞机梁跟2800营地之间,金字塔到西源之间有4人完成穿越,他们是江苏双双四人等。当时2号山上有积雪路线不好辨认,29号进山的已经大部分下山,若还有未下山的,应该在金字塔到2800营地,核桃坪村的区域,现在的媒体基本上是猜测跟风,没有任何证据,还似乎带有些夸大其词,现在塘口郭师,唯一,刘佳他们9人应该还在2800营地周边继续展开救援,在搜寻还存在的被困人员,希望静等消息,切忌妄加评论和报道。
在此次的鳌太穿越下撤中,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施行不同的措施,让整个团队的所有队员的安全得到保护,我们的队员因此都感到很感触。
截至目前,作为亲历者,我们真诚希望还有被困的人能够安全出山,也希望更多热爱户外的人能够从此次鳌太事件中吸取经验,我们不能人定胜天,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自己最大的努力,拥有良好的体力和足够的装备,有计划有准备地参与户外活动。
鳌太穿越时被困,截至昨晚11时,40人中除两人不幸遇难、1名女驴友仍失联外,其余37人中的32人已安全下山,另有5人暂时被困。
两名驴友均死于失温
昨日,华商报B01版报道了“多支户外团队鳌太穿越时遭遇暴风雪,数十驴友失联,2名驴友遇难”一事。截至昨晚11时,40名被困人员中,两名驴友不幸遇难、1名女驴友仍然失联,32人已安全下山,一支青海9人团队中有5人被困海拔3000米左右的九重天,生命体征良好,只是氧气快用完了。昨日下午6时许,华商报记者从陕西曙光救援队获悉,本次救援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共计9名救援队员,于4日上午登上太白山,负责搜寻云南团队失联驴友,此前,这个来自云南的8人团队中的5名驴友到大爷海报案,称两男一女3名驴友失联。
4日11时许,救援队在万仙阵发现该团一名男驴友遗体,下午5时许,在跑马梁顶发现第二名男驴友遗体,经判断,两人均死于失温。截至5日晚11时,尚未找到第三名失联的女驴友。
今救援青海团队被困5人
昨日凌晨,陕西曙光救援队从西安增派10名救援队员前往太白山,当时山上仍有暴风雪,救援难度较大。上午10时48分,浙江义乌团队13名驴友确认安全;上午11时40分,山西团队一男一女2名驴友安全下撤;下午1时15分,江苏常熟团队7人及上海1人确定安全;下午4时10分,因之前下撤的云南团队5人中一名女士手冻伤,救援队已安排队员护送其下山。
昨晚7时50分,华商报记者从获悉,救援队计划今天到九重天对被困的青海团队5名男驴友进行对接下撤安排,并沿途继续寻找云南团队失联女驴友。
>>反应
上海驴友家属:得知家人平安 心里石头落地
“我叔叔‘五一’也到太白山徒步去了,已失联两天,婶婶快急疯了!”昨日上午10时许,上海的王先生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急切地说。据了解,其叔叔王建明今年45岁,是上海浦东新区一名公务员,去年喜欢上徒步。“五一”前,自己独自一人前往江苏常熟,跟随常熟一个7人户外团队来到太白山进行鳌太穿越,5月2日突然失联,婶婶心急如焚,希望华商报记者能够帮忙确认王建明的安危。下午1时许,从华商报记者处得知叔叔已安全的消息后,王先生分外激动,立即将好消息告知了婶婶。他表示,婶婶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讲述
青海驴友:暴风雪后4人下撤5人冲顶被困
昨日下午4时许,青海团队已经安全下山的孙静告诉华商报记者,她今年40多岁,平时爱好爬山徒步。她介绍说,青海团队共9人,都比较熟,经常一起爬山徒步,本次穿越鳌太,他们没有向导。
5月2日下午,团队行至“2800”(地名,此处海拔2800米)时遭遇暴风雪,团队停止前行,就地躲避风雪,两天之后,暴风雪停了,团队内部产生分歧,她和杨生德、王俊、王素萍四人因体力不支,决定下撤,而许新宏、张乐平、英志强、马国山、陈超决定冲顶,于是,该团队就此一分为二,目前冲顶的5名男士被困九重天,好在性命无忧。
>>救援
太白县委:整合全县力量 全力开展搜救
接到有人在鳌太穿越过程中失联的报警后,太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对情况进行汇总研判,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的救援领导小组。由县应急办牵头,相关镇、公安局、卫计局、县生态办、教体局等部门负责,整合全县救援力量,全力开展搜救工作。
一是由县应急办牵头,县公安局、生态办、咀头镇配合,对报案信息进行实时严密跟踪。
二是由生态办牵头,县公安局、教体局等配合,组织县户外救援队、背工、向导、公安干警等救援力量50余人,根据前期综合分析失联人员失联重点区域,组成3个救援小分队,于5月4日下午,分别从咀头镇塘口村、太洋路23公里(地名)、黄柏塬镇核桃坪太白河沟登山进行搜救。同时,咀头镇、桃川镇、黄柏塬镇分别组织当地群众开展浅山搜救。
三是县生态办积极联系西安、宝鸡等地户外专业救援队开展搜救工作。同时由县卫计局抽调县医院、黄柏塬卫生院、桃川卫生院组成3个医疗小分队,分别在咀头镇塘口村、太洋路23公里处、黄柏塬镇核桃坪太白河沟登山口守候,随时开展医疗救护。
同时,昨日太白县生态休闲产业办公室还发布了一份官方声明。声明称:各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户外登山组织者:太白山、鳌山气候多变,户外登山穿越游玩条件十分恶劣,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鳌山地质构造特殊,地貌复杂,全线大部分时间浓雾迷漫,加之今年气温较低,山上积雪太深,近期连续发生游客失联事件。
太白县本着生命为重、安全第一的原则,现决定,所有户外组织不得以集体或个人名义,组织户外爱好者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登鳌山、太白山。请各户外组织接到通知后,严格按照通知要求执行。
>>背景
鳌太线——户外最艰险路线之一
鳌太线,是纵贯秦岭鳌山与主峰太白山之间的一条主脉线路。这条直线距离约32公里,实际穿越约80公里,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
秦岭穿越是中国十大艰险户外线路之一,鳌山穿越太白属于秦岭穿越的一条线路,强度和难度在国内首屈一指。资料显示,这条线路穿越的难点,不仅在于需要长时间穿越无人区且得不到补给,穿越途中有海拔最高的拔仙台3767米,还要翻越太白山主峰拔仙台、鳌山顶点导航架、梁一、二、三峰等10余座高山,且气候多变、路况复杂,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之间,遇到恶劣天气就十分危险。据记者了解,前一年的“十一”以后至来年的”五一",属禁止登山时间。从6月至10月,户外运动爱好者可以登山,但“鳌太线”属于“非常规线路”,如登山必须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报备。
陕西曙光应急救援协会理事长牛犁说,鳌太穿越在满足众多驴友徒步之梦的同时,也让很多驴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1年7月,8名学生登山秦岭,一位探路失足摔落悬崖遇难。
2002年5月,上海登山爱好者华某只身前往太白山登山探险,遭遇暴风雪失踪,其遗体在海拔3600多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北梁顶被发现。
2008年6月24日,西安户外活动者张某、宗某、边某在鳌太穿越,边某独自一人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1月2日,西安杨女士在穿越鳌太时,脱离团队,最终迷路走失在太白山,至今杳无音信。
2012年8月,西安9名驴友登鳌山,5人失踪,最终4人获救,1名驴友遇难。
2012年9月,北京11名驴友从塘口进山,其中1人中途走失。
2012年11月,10名驴友穿越鳌山,突遇暴风雪和强冷空气,在导航架附近3人因高原反应和失温死亡。
2013年6月,张先生与2名网友结伴穿越鳌太,穿越中与其他2人分开,在九层石海遇难。
2013年6月12日,湖北驴友施曼在飞机梁附近失踪。
2013年9月27日,杨某参加鳌太七天穿越,遭遇大雾降温,因失温失去生命。
2014年7月,青岛游客在拔仙台附近走失,至今未找到。
2014年9月,井冈山驴友遇雨失温,在药王庙附近失去生命。
2015年9月,驴友知足在2800营地失去生命……
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赵国强 采写
>>实录
多人出现失温症状
昨日,华商报记者从陕西曙光救援队获悉了一份本次鳌太穿越某团队领队所写的“鳌太穿越历险记”。记录时间从4月29日至5月4日上午9时。内容摘录如下:
4月29号上午8时,我们由塘口出发,5月1号晚抵达南天门营地。
5月2号晨营地大风雨雾,上午原计划7点拔营,但是实际出发时间晚了半个小时。徒步开始后由3300南天门营地直冲金字塔顶。天气没有好转,由于海拔的提升,雨滴逐渐变成了冰珠,风雨加大,加之起雾,能见度进一步减低。路遇数支鳌太穿越队伍,我们和其交替前行。过金字塔,行至塔1不到的位置,一名队员出现明显失温症状,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两腿不停打颤,发现他没有穿雨披,于是队伍停下,帮助其更换了湿衣,穿上雨披雨裤。同时将包内分量较重物品做了抛弃处理。此时我们决定迅速通过塔2、塔3,从西塬营地下撤,但行至塔1与塔2交接的垭口时风速加大,无法通过。决定回撤至2800营地。
返至金字塔顶背风处时,已见有其他队伍在此扎营,询问情况,是有队员失温,在做处理。同时我们也有一名队员开始搭建帐篷,问其原因是觉得自己接近失温状态,需要进帐躲避换衣。考虑到天气恶劣,且多数队员都已湿透,无干衣可换,如果原地等待其扎营换衣,其他队员就会有相继失温的危险发生,我们决定带领剩余队员不作停留,继续下撤,迅速降低海拔。
>>分析
鳌太穿越有五大杀手
牛犁分析说,根据总结分析,失温、迷路、高反、滑坠、野兽是鳌太穿越的五大杀手。
1、失温 不仅仅发生在冬季,在8月前后事故更多。这是因为冬季难度和强度极高,几乎没有穿越队伍。八月前后,很多缺乏经验的驴友会忽视了鳌太在夏季也会出现强冷空气的特点而贸然上山。这个季节可能连续狂风大雾冷雨,甚至降雪。
2、迷路 鳌太地形复杂,秦岭大地山脉交错,很容易走错山梁,这里经常大雾弥漫,风雨交加,让人很难分辨东西南北,很容易迷路。
3、高原反应 鳌太穿越主要行程集中在3300左右的山脊,含氧量低,而且没有马帮,背夫不多,驴友都是负重徒步,这也增加了高原反应的几率。
4、滑坠 大多因为迷路而产生恐慌,从而导致失足。
5、野兽 秦岭山脉不乏黑熊,羚牛,豹子等野生动物,也有羚牛攻击人的传闻。
能力有限,准备不足,过于自信等主观因素也是鳌太事故的重要原因。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单琳 靳龙 康慷)这次鳌太穿越发生人员被困、伤亡和失踪后,户外穿越究竟该如何管控、如何加强安全措施成为热议的话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各级政府部门在此之前就制定、发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管控措施。但这些措施,在落实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鳌太穿越驴友需提前5日备案 未备案最高可处2万元罚款
鳌太穿越目前已经被公认为国内顶级穿越线路之一。但因为山势陡峭险峻,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多变,线路崎岖复杂,来此进行攀登以及户外穿越极易引发意外事故,当地有关方面就要求穿越者进行登记备案。
据了解,受冬季气温影响,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5月,鳌山都处于封山期。不适宜户外登山爱好者攀登穿越。为了保证登山穿越者的安全,从2010年开始,太白县政府就要求驴友个人或团队登山都要提前一周在当地生态办申请备案。
宝鸡市太白县生态办主任陈军歧:“一般都要了解他的确切信息,为其提供向导\背工等服务,并对其设备,及其身体情况要进行一个检查,适合不适合上山都要做出判断。”
此外记者了解到,2016年4月1号起新实施的《陕西省旅游条例》中明确规定:在没有道路通行的地方或者旅游景区游览路线以外的地方,组织开展穿越山岭、攀登山峰等具有危险性的健身探险旅游活动,组织者应当向参与者作出风险提示,并应当提前五日将活动时间、地点、路线、人员名单、保障措施、应急方案等向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备案。未依法备案的,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或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对组织者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给参与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虽然有规定,但陈军歧告诉记者,目前执行起来有些困难。
宝鸡市太白县生态办主任陈军歧:“驴友们都是自发的在网上,或者以网名的形式进行了预约,自发地就上山了,也没有在我们这登记备案,一些信息我们很难准确获知,鳌太穿越线最起码要跨越眉县,太白县甚至于周至县,跨区域的穿越在处罚的难度中也是比较大的。”
陈军歧告诉记者,截止目前,他们还没有对驴友进行过一次处罚。不过在外地已经有过对驴友的处罚记录。早在2015年10月,17名驴友私自进入广西长滩河自然保护区探险,结果遭遇暴雨失联,当地组织上百人,花费十多万才将17人救出。当地相关机构对17名驴友做出每人1000元的处罚。
专业人士解读鳌太穿越:危险度不输珠峰 强烈气候变化极易导致人体失温
“鳌太线”是纵贯秦岭鳌山到主峰太白山之间的一条线路,是户外探险爱好者非常热衷的穿越线路之一。而这样一条线路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驴友不幸遇难的意外。几乎经常性的都会发生驴友被困的事件。那么要怎样才能既安全的穿越鳌太线,又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呢?
鳌太穿越在驴友圈内,早已被列入全国十大经典穿越线路。名气虽然比不上珠峰东坡和南迦巴瓦,但就近几年来驴友发生意外的次数,有业内人士分析,危险程度已经和两者不相上下。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鳌太线虽然海拔高度只有3700多米,在穿越线路中仅算中下游,但是它最大的危险在于剧烈的气候变化,一天有四季,一山有四季,属于常态。
陕西蓝天救援队救援组组长王小宝:“鳌太线路的危险性主要是小气候天气情况,就是可能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马上下雨、暴雨、暴风雨、大雾,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对登山者来说非常难以抵抗。”
长途的跋涉对登山者的体能要求非常高,再加上剧烈的气候变化,使得完成整个穿越更是难上加难。其中,最容易产生的一种状况就是失温。所谓失温,就是在大汗淋漓的过程中,湿掉的内衣导致身体热量急速外流,体内温度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只需要十多分钟,就会失去生命。
陕西蓝天救援队救援组组长王小宝:“体温下降到35度,这时候有的人还觉得挺暖和,感受不到寒冷,但是已经失温很严重了,再不救助的话就会出现晕厥,如果下降到32度左右,十几分钟生命就没了。”
那么,穿越鳌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吸引力呢?专业人士分析,就是因为穿越和其他技术性运动比,不需要攀岩、绳索等专业技能和装备,通俗讲,只要会走路就行,成本非常低。但是要想真正穿越鳌太,可能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具、设备和技能,但是防护装备要求必须非常完备,否则根本没办法应对恶劣的天气。
陕西蓝天救援队救援组组长王小宝:“装备上必须要有抵抗零下30度低温的睡袋,一般的不行,而且衣服裤子都必须是速干的,棉的绝对不行,冲锋衣必须防风防水。”
![]() |
曙光救援队进行搜救 网络截图 |
■ 都市时报记者 浦戈文
五一小长假刚刚过去,昨日,云南户外圈就因为8名“驴友”徒步秦岭无人区发生意外炸开了锅。8名驴友利用五一假期到太白山进行鳌太穿越,遇上暴风雪 造成3人遇难的意外,专家推测事故疑失温所致。
惊险
8人结伴而行 仅5人安全下山
五一前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个户外团体到太白山进行鳌太穿越,因5月2日在太白山遭遇暴风雪,多个团队上山人员发生失联或死亡的事故。
在这些团队当中,就有一支云南的8人团队。据了解,这8人是通过网上邀约自发组织的探险团队。“他们是通过户外群邀约的,开始的时候大概有十多人报名,但出行前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只有6男2女8人成行。”一位云南户外人士介绍。
当地救援队透露,初步了解这次被困的驴友队伍,几乎都是在4月30日左右上的山,发生意外的时间是5月2日。当天,他们遇到了大风雪,被困在了水窝子一带。“5月3日我们8个人中,下来了4个人,5月3日早上下来了1个人,现在还有3个人在山上,有一个已经找到,但是不行了,还有2人没找到。”云南一驴友安全下撤后发出了求救内容。
截至5月4日晚,已证实2名死亡的驴友为云南驴友,昨晚,另1名之前失联的女性已确认遇难,其余5人目前已下山。
痛惜
探险团队大部分是专业人士
“这次的探险团队中,大部分是很有经验的户外人士,并具有很多年的户外探险经历,其中一些还进行过梅里雪山之类的高海拔徒步,体力不错。我猜测他们应该是在穿越途中遇上暴风雪后,出现了不可控的意外。”认识该组探险队员的知情人士介绍道。
“太白山5月1日晚上出现狂风暴雪,我们到营地的时候,身体已经比较虚弱了,一晚上都在狂风暴雪,持续到第二天的下午,傍晚还在下雪。”经历暴风雪的一位驴友回忆。
据了解,出现意外的消息首先是脱险人员发出来的,2名遇难的家属昨日已经抵达了出事现场,昨日几名脱险人员正在焦急等待着救援队上山搜寻失联人员的消息,并不愿意接受采访。
★最新进展
3名遇难云南驴友身份已确定
记者昨晚从陕西秦岭应急救援中心处获悉,于五一节前后抵达宝鸡太白山遭遇暴雪失联的30多位驴友已全部找到,其中3位来自云南驴友不幸遇难,2位来自浙江的驴友双手冻伤。
昨日早上,参与一线救援的陕西曙光救援队太白山支队支队长段建军告诉记者,5月4日早晨6点左右,他们接到求助电话,称一个来自云南的8人驴友团队中有3人穿越鳌太线时失联,其他5人目前安全聚集在大爷海附近。
段建军表示,他们在跑马梁找到2具男性遗体,身份已确定,确实是来自云南的8人驴友团队,而之前失联的一名云南女性驴友随后被确认不幸遇难,身份已确定。目前,其余5人已处于安全状态。
★声音
张实(云南省登山探险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要有处理意外的应急预案
国内的户外探险运动处于初级阶段,许多爱好者更多的是追求探险带来的刺激以及体验,而忽略了探险前的准备。“作为一个成熟的户外爱好者,在探险之前,应该详细研究要走路线的情况,做好应急准备。在探险过程中,任何意外情况都会发生,要有处理意外的应急预案。
梁宏(长期组织户外活动的云南AA户外运动俱乐部负责人):
要有一个领队来做出判断
驴友自发组织,对于一般的户外活动看似影响不大,但对于这样有一定危险性的探险活动就有很大的弊端。首先,这样的活动没有一个核心人物来处理意外情况,出现天气变化,什么时候停止活动,什么时候下撤,什么时候等待救援,都要有一个领队来做出判断。其次,如果有队员发生危险,如何在自救的同时,利用团队的力量来互相帮助,也是私约活动所缺失的。
杨锐(阳光城市救援中心队长)
出现失温时
情况已经非常危急
要对出行目的地做充分了解,包括线路,出行期间当地一周内气候情况和往年同期气候情况,当地的民风民俗。目的地救援报警电话。带够行程中所需要的衣服,简单的急救包,里面有急救毯的。常用药品,再带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如巧克力、葡萄糖之类的食物,还有就是备用食品,比如压缩饼干之类容易携带的备用食品,根据行程的时间,适当带多3天左右备用食品。总之就是做好各种出行准备,做好行程中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处置,做到安全出行。
如果出现失温时情况已经非常危急,最好能吃一些糖类的食品。失温的症状是血糖降低。糖是热量的根源,肝糖原分解不及时,体温就无法恢复。所以补充葡萄糖可以迅速恢复自身升温的能力。有条件可以喝一些热水。补充热水则是通过胃部的温暖来提高内脏的温度让内脏恢复工作,心脏提供供血,肝脏分解肝糖原。
发现同伴失温,切忌揉搓肢体,因为血循环会把冷血带回心脏,导致心脏骤停。此外,保持身体干燥也很重要,其次是在适当时机补充能量,避免汗水浸透衣服。
杨锐推测事故原因
遇上暴雪及大风天气。
未能尽快寻找到避难场所,寻求救援。
入夜后气温突降,造成了人体失温。
徒步线路注解
穿越秦岭遇恶劣天气很危险
秦岭穿越是中国十大艰险户外线路之一,鳌山穿越太白更是秦岭穿越第一顶级线路。这条线路穿越的难点,不仅在于需要长时间穿越无人区且得不到补给,途中需翻越海拔在3400米以上的高海拔山峰多达十几座,且气候多变、路况复杂,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之间,遇到恶劣天气就十分危险。
失温会致死亡
体温低于35℃就是失温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战、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简单说,就是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我们都知道,37.5℃以上,就是发烧,持续39℃高烧不降,人就会昏迷直到死亡。失温的情况也类似,体温低于35℃,人也会意识丧失乃至昏迷死亡。
失温
的发现
打寒战
嘴唇发紫
意识模糊
什么情况会导致失温
●只要环境温度低于体温就会导致失温,实际情况是在得到充分食物补充,身体健康的人,没有御寒保暖的话,气温20℃下体温会大量流失,如果是10℃,体温很快就会下降到失温状态。
●温度在20℃,人体暴露在雨淋情况下(无所谓大雨小雨)就会导致体温降低(人体会用打寒战的方式快速恢复升温)。
●如果在10℃,则雨淋下可能会迅速降低体温到失温状态,人体的恢复能力就已经无法弥补平衡。即使穿着雨衣,出汗潮湿的内衣也会导致人体体温降低。
●具有透气性的冲锋衣可以减少汗水的聚集。
如何
急救
必须尽快减少体温的降低,离开风和雨水,更换干燥的衣服。
迅速补充热量。内部的热量补充:饮用葡萄糖水溶液、补充热水;外部的热源:如拥抱、烤火。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