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没有华丽精致的外表,身上是抹不掉的乡土气息,却勾起了很多人熟悉而又久远的记忆,感怀那些不可复制、一去不返的岁月,甚至会因某样东西而热泪盈眶。这是一个藏在小村庄里的“民俗博物馆”,
它们的主人卢学园,是会帮人寻找记忆的人……
老物件带着浓浓乡土气息
大门口随意扔着几个石碾子,院子里摆着过去老宅守门的石墩,就连菜畦边3个色泽发乌的咸菜坛都不简单,比村里年岁最大的老人还要大。老卢家里每个角落都透着旧物的气息,老物件仿佛融入了这座宅子的骨子里。
63岁的老卢,穿一件褪色的绿褂子,说起话来板板正正。在老卢家里,你找时兴的东西不容易,老物件却触手可及。一间正屋、两间厢房,1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各式各样的老物件让你寻觅到时光留下的痕迹。
纺车、瓷器、镜子、砚台、洗衣的棒槌、煤油灯、小人书、盖房的土坯……既有一眼能认出来的,也有大致猜出来的,更多的则根本叫不上名字。
“你知道这是啥不?”老卢不擅长交流,只有当看着记者对老物件一脸迷茫后话才多了。“这是点种的沙漏子,这是挂在大眼木车上的油葫芦。”像是猜中谜底的人向猜不透的人公布答案,眼里都泛着快乐。
老卢的老物件杂七杂八,连他自己都算不清有多少种。它们蒙着厚厚的灰尘,从里到外透着乡土味儿,大胆瓶口残缺了一角,八仙桌上蒙着一层闷闷的老包浆,喜欢精致物件的人估计会失望,但爱这一口的人会舍不得移步。
藏品曾被剧组买走当道具
老卢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打小就稀罕老物件,上岁数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老卢说,用时髦话讲,算是一种怀旧情结吧。
2002年,老卢平时没事时,常骑着自行车去别的村子转悠,碰到喜欢的老物件就买回来。一开始,只是自己买着玩儿,后来越买越多,家里都放不下了。有藏友来他家瞅见喜欢的东西,他也舍得割爱,给俩钱就能捧回去。
“不摆摊,不招揽生意,谁愿意来欢迎,看上啥都可以带走。”与一般只藏不卖的藏家相比,老卢喜欢与人分享老物件。
几年前,一个剧组买走了老卢的几样藏品当道具。“几个人开着大卡车一路打听着找来的。进院子转了一圈,很快看中了几样旧家具。”老卢看着这些人把东西搬上车,掀开车上的布帘露出了背景板,才知道来的是个剧组。虽然买他东西剧组拍的戏后来他没看到,但还是觉得挺长脸,“咱的东西上电视了。”
帮人寻找记忆的“淘宝人"
老卢收藏的老物件齐全,在藏友圈里是出了名的,经常有人托他帮忙淘东西。
这些人托老卢找的东西,啥稀奇古怪的都有,“地契、老文书、小脚绣花鞋、老式戏服。”还有人托他买民国时的老照片,“这东西不难找,却很少有人乐意卖,那不是卖老祖宗吗,不孝啊!”拒绝的理由让老卢很理解。
老卢淘东西很有一套,托了好几个人都没找到的东西,到了老卢这儿,往往就是最后一站。“都是托别人找不着的,才找我。”老卢就是这么有信心。他有自己的办法,进村就奔着老人扎堆的地方去,人家不搭理他,他总有办法把老人们哄乐和,谁家有啥好东西都乐意告诉他。
有些东西不好找,找到了全凭运气。有藏友托老卢找个木头大眼车,“找了两三年才到手。”他感慨地说道。
这些年,老卢淘宝的足迹遍布秦皇岛和唐山,他很享受这个过程,每次帮人淘到一个心仪物品时,心里特别的满足。
“前十年好东西给俩钱就让拿走。现在,花好钱也买不来十年前那样的好东西。”让老卢感叹的是,老物件越来越不好淘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人很多都离世了,属于那个年代的物品越来越少。老卢尽可能地找到它们,带回家来。他守住的不仅是一个年代的产物,也是一代人的记忆。
他家的院子里随处可见车轴、磨盘等各种老物件。
老卢家里的老物件带着不同年代的印记。
一说起搜集老物件的事,老卢总有说不完的话。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