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队队员将伤者救下山。 |
训练时突然接到求助电话 14日一早,白城市蓝天救援队的20多名队员在队长郝宏宇的带领下,准备开展户外山地救援训练,但因白城地区多平原少山,他们便选择了白城西北方向与内蒙古交界的葛根庙山附近进行训练,此山已经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上午9点,当一行人行至乌兰浩特附近时,郝宏宇突然接到一名女子的电话,该女子说话声有些惊慌,“她说他们一共三个人在葛根庙山登山,她和一名女伴先回去了,一名男性驴友独自上山和她们失去了联系。”郝宏宇回忆说,“她们担心这名同伴迷路或者摔下山,天气这么冷,如果他受伤,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郝宏宇立即决定,全队人员从训练转为实战,开车向女子所说的山区展开搜救。 分成两组展开地毯式搜索 救援人员反复拨打女子提供的失联男子电话,但始终无法接通,他们怀疑男子所处的位置是山谷中,手机信号不佳。 在反复拨打后,终于接通了该男子的电话。“他说自己从山上摔了下来,但因为周围都是山,无法准确描述自己的位置。”郝宏宇说。 男子描述说就在葛根庙山后对面的一个山沟里,这让救援人员非常为难。“我们以前在这座山进行过搜救训练,按照他描述的位置,附近至少有五六条山沟,并且这座山方圆五六公里,搜救面积和难度都非常大。” 由于通话时断时续,经过多次电话沟通后,再按照他的模糊描述,郝宏宇等队员锁定了葛根庙山附近的一片山脉,初步分析男子应该被困在该区域的山谷里。郝宏宇将20多名队员分成两组,对该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在电话中,郝宏宇嘱咐被困人员:要冷静,不要紧张,尽量找一个避风的地方,等待救援。 -20℃低温增大救援难度 因为搜救范围太大,加之气温非常低,搜救难度不小。“当天市区气温是-17℃,但山区温度会更低,要低于-20℃。另外当时还有4级左右的风,所以体感温度会更低。”白城市公安消防支队宣传科参谋曹继川说,因为经过多年的消防训练,掌握救援专业技能的曹继川成为白城市蓝天救援队的技术指导人员,经常在业余时间参与救援队的训练和救援行动。 “低温可能让被困人员的手机电量急剧下降,一旦手机关机,会让搜救的难度变得更大。”曹继川说,“另外,被困人员如果伤势较重,会对他产生更严重的伤害,所以搜救刻不容缓。” 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伤者 从去年入冬以来,该地区降雪较多,给救援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山顶阳面的地方已经没雪了,但背阴地雪很深,上面有一层硬壳,每走一步都要消耗很大的体力。”郝宏宇说。 据他介绍,这座山是秃山,山上几乎没有树木,所有队员都沿着山脊展开搜救。一方面这样视野比较好,另一方面山谷中的被困人员也能第一时间发现他们,可以发出呼救信号。“好在是秃山,如果是林区,那就只能拉网在林间搜索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搜索,其中一队搜索人员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间野路找到了被困人员。“当时他看到了我们的搜救人员,在山谷下呼救,我们才发现他。”郝宏宇说。此时,距离其失联被困已经过去了两个多小时。虽然穿着厚重的户外装备,但他的身体几乎被“冻僵”。 用担架将伤者抬出山谷 “我们首先了解了男子的情况,并且让他吃了一些高能食品补充热量,保持体能。”郝宏宇说,“另外也对他的身体情况进行了初步检查,发现男子左脚踝和小腿受伤,疑似有骨折现象。” 据了解,该男子和两名女性同伴徒步后,两名女伴不想再登山,他一个人登山的过程中不慎踩空,摔下了几十米高的山坡。“好在这里的山坡比较缓,他只是左腿受伤,如果坡度陡的话,可能会有生命危险。”郝宏宇说。 救援人员随后对其左腿进行了固定包扎处理,并抬上担架。因为在山谷中,这队救援人员联系了另外一队搜索人员,两队人员会合后,大家选择了山上较为平坦的地段作为安全转移路线,合力用担架将伤者抬出山谷,送往医院检查治疗。此时,已经是中午12点,整个搜救过程用时3个小时。 据悉,“蓝天救援”是中国民间专业的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成立于2007年。该机构的定位为:政府应急体系的辅助力量,协助配合政府应急体系完成各种灾难事故的紧急救援任务。 野外探险一定要做好准备 据了解,这不是白城市蓝天救援队第一次在训练中碰到紧急情况转为实战。 “之前有一次,我们在镇赉准备进行水上搜救训练,结果冲锋舟刚充上气,就接到求助电话,一名渔民在江中打渔时落水,我们立刻赶了过去。”郝宏宇说,“能两次赶上这么巧的救援,说明我们日常的训练频次高、强度大。”据他介绍,因为白城市蓝天救援队经常进行训练或搜救,很多户外爱好者都知道他的电话,所以这名驴友失联后,他的同伴第一时间找到了他。 郝宏宇提醒广大户外爱好者,近几年经常有驴友因为经验不足被困山中,参加野外探险类的户外运动,一定要在出行前做好充分准备,比如找熟悉线路的领队,带齐装备等;另外,山中很容易丢失信号、无法定位,不要盲目相信手机GPS定位;雨雪天气不适宜安排户外运动;万一在山上迷路一定要保持冷静,第一时间拨打119或蓝天救援队电话,尽可能描述被困地点的信息,再找个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