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老人常说 二道梁家家户户 躺在枕头上就望得见“边墙”(长城) 对于儿时的他 那时的长城更像是一种探险 遍地杂草, 四处是坍塌的砖头 格外荒凉 曾经抵御外敌的长城 在封建社会灰飞烟灭后 一度被岁月淡忘 上世纪70年代 有些村民甚至打着“破四旧”的名号 从长城上拆砖带回家盖房子 直到1984年 国家提出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金山岭长城 也在同一时期开始修补 因为家境贫困 初中毕业后就辍学的周万萍 也参与了当时的修补工程 简单来说,就是往长城上背砖 一块砖30到40斤 普通人也就背三五块 因为幼年时的意外 而落下残疾的周万萍 往长城上背一天砖能赚几毛钱 为长城背砖的几年里 周万萍发现游客都爱拍照留念 这激发了他对摄影的热情 攒了一年半的辛苦钱 1985年,周万萍花40元 买了一台二手的海鸥相机 “那时候40元什么概念? 一根冰棍才一分钱” 相机在那个年代是奢侈品 连城里人都少有 捧着相机回到村里的他 被全村人围观 感觉好比置办了一台大彩电 |
时值四月杏花开满山 他每天捧着“宝贝”去“拍照” 其实也只是拿着相机到处取景 他轻易不舍得按下快门 因为胶卷太贵了 靠为游客拍纪念照赚取生活费 他开始潜心研究摄影 每拍一张,他都把光圈、、快门 、、数据记在本子上 长期对光线反复琢磨之后 他拍照可以“全凭个人感觉” 从22岁起,他的拍摄转向了风光摄影 开始了他的“长城摄影”之路 周万萍把 几乎 所有精力 都投入到了拍摄中 为了拍到好照片 他常常 在长城上待两三天才回家 入夜后的长城格外冷寂 孤独、饥饿、寒冷不断袭来 挑战人的脆弱神经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他也时常会拥有难以言说的失落 甚至有几次下决心不再来了 可是没多久,他还是背着沉重的装备 出现在了长城的某个角落 支上三脚架,认真地按下快门 长年累月的守望、攀登、拍摄 周万萍对金山岭长城已可谓了如指掌 “观天象”就是令人称奇的一种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