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很漂亮”……在用望远镜观测鸟儿时,孟德荣经常不自觉地发出这样的感叹。
这鸟,究竟哪儿漂亮?
孟德荣似乎被这个从没思考过的问题给问愣了。但依照习惯,他还是认认真真地思考一番,给出了答案:外表、体态、颜色、起飞,还有鸟的眼睛,真漂亮!你不知道,这些野生鸟的眼睛里有一种亮光,能让你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大美……
这就是52岁的孟德荣,沧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河北动物学会理事,沧州南大港湿地的常客。“爱鸟教授”是大家给他的别称。
从5月4日开始,记者跟随孟德荣再次造访南大港湿地,对他的爱鸟痴情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
孟德荣在湿地进行鸟类调查。
南大港,鸟类调查
我们是11点多赶到南大港湿地的,这里是孟德荣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基地。
支起望远镜,孟德荣对助手——几名学生,飞速地报着鸟名和数量:黑水鸡,须浮鸥,黑翅长脚鹬,黑水鸡……
这是鸟类调查,通过观测记录、鉴别,从而为鸟类研究提供数据,是鸟类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
孟德荣是在2000年时跟鸟打上交道的,此前研究的是蝗虫、壁虎、蝎子等。
那一年,一个关于海兴湿地鸟类调查的项目落在孟德荣的肩上。在一个周末,他坐公交车首次来到海兴湿地。至今说起,他仍旧记得那种震撼:芦苇绿油油,绿意斑杂。在水面上,他见到了从来没见过的那么多鸟。黑白分明、嘴尖尖、腿高高的,是长脚鹬,看上去那么优美;鹤则是透着一股高贵、闲适之气……特别是当大群的鸟儿腾空而起时,那画面令他久久无法平静……从那时起,他爱上了鸟儿,足迹渐渐遍布海兴湿地、南大港湿地以及沧州东部沿海区域。
这次来南大港,孟德荣不断地变换着观测点,这里每一条小路他都很熟悉。也是在这里,他发现过白枕鹤、天鹅等珍稀、濒危的鸟类。
“这一片原先白枕鹤轻易就有四五十只……这一片白琵鹭有三四十只,白额雁得有两千多只……亭子东南一片,白枕鹤原来特别多,也是东方白鹳的栖息地……”一边开着车,孟德荣如数家珍。
5月4日晚
巡网捕鸟,海边夜行
晚饭吃得很晚。在一家小吃部里,孟德荣说,对面有一个小铺子,大饼味道很好。说着,他起身就去买大饼。多次陪孟德荣进行野外调查的学生说,他对这里太熟悉了。
刚开始搞野外调查时,孟德荣都是坐公交车,到站后再靠双腿走,一走就是一天。后来花70块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放在海边的一所学校里。再后来,又学会提前找辆三马子,让人家去海边接。但每次他都是布网完毕就守在原地,等晚上十一二点做完环志再让人家来接。这样可以只接一趟,少花钱。有时,他甚至就住在野外废弃的屋子里,没门没窗,阴雨天屋内没一寸干的地方。所以现在孟德荣很知足,因为现在有车了,晚上也可以住旅馆了。
吃完晚饭,已是晚上9点多,大家都挺累,但还得出发——去巡网。
晚上海边的路格外难走,因为根本就不是路。好不容易摸到布网处,大家兴奋地喊起来:“嘿!有!”粘网上已经粘住了6只小鸟。
“这是弯嘴滨鹬。”孟德荣捧着一只小鸟说。本想当即给6只小鸟做环志,但不巧工具箱里不知怎么少了至关重要的钳子。野外作业就是这样,任何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都会影响下一步行动。孟德荣最后决定,这些鸟先带回去,等天亮后再做环志。
又一路摸索回驻地,睡下时已近零点。
孟德荣和学生们在海边插竹竿布粘网。
5月5日上午 巡网,做环志 凌晨4点40分,短暂休息后,大家按约定起床集合,准备进行最重要的任务——环志。 环志是研究鸟类迁徙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研究者们“张网捕鸟”的原因。这些年,孟德荣为130多种约13000多只鸟儿做过环志。他还回收过多个国家和地区研究者给鸟儿做的环志,他做的环志也被国外的研究者们回收过。 回到布网点,网上的鸟儿更多了。不过有两根竹竿断了,孟德荣和学生们又换上好的。因为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要在这里持续做环志。 将粘到的鸟儿拿回越野车处。车后盖一掀,后备厢就成了工作平台,各种专业工具纷纷亮相。测量、称重、采血、记录数据……看得出,孟德荣和学生们的配合已经非常默契了。待鸟儿们又被放飞时,它们的腿上多了一个环志和两个彩色塑料组成的旗标。环志是金属环,旗标是彩色的塑料,通过全世界特定的色彩组合以及独一无二的代码进行地域和个体识别。 从天蒙蒙亮,一直工作到上午9点多,孟德荣师徒才做完环志的初步工作,才能松口气去吃早饭。 接下来,学生们还要继续处理采集的鸟类血样。孟德荣则又开车上路,刚刚有黄骅一位热心市民打来电话,说发现了一只受伤的鸟并救下,希望他过去接收。 给鸟儿做环志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