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玄学论坛0226
[打印本页]
作者:
鱼象鱼
时间:
2016-2-26 14:34
标题:
玄学论坛0226
[attach]3819843[/attach]
有时候父母亲教育的、养育的方式并不恰当也不正确,但是无论如何,从赐予我们生命跟身体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一定要感恩的。我们不仅要想今生给予我们这个身体生命的父母亲而已,更要带着感念父母亲恩德的这一念心,再扩大的去想,感念一切的众生。——大宝法王噶玛巴(2009.1.2)
我不喜欢快乐,我喜欢痛苦:如果我快乐,五毒就增长。如果我痛苦,我过去之恶业就会耗尽。我不重视高位,我喜欢卑下低微。如果我重要,我的骄慢和妒嫉会增长;如果我卑下低微,我会轻松自在,我会增长修行。最低下之处,是过去圣者之座席。——晋美秋吉旺波尊者(即巴楚仁波切)
无论如何,我们说今生为人,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要有一念心,尽力的减少伤害别人的行为,而且要尽力的去利益他人,随时要这样提醒自己。具备这样的心,这是很重要的。——大宝法王噶玛巴《长寿佛灌顶开示》
佛教的慈悲心体现的是能够包容,仅仅是对自己亲人好,这样的事情无论是谁都能够做到的,但如果能对亲人之外的人,也一样友爱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一个有慈悲心的人,就是要包容更多的人,包括你爱的人也包括你不爱的人,包括同一种信仰的,也不包括不同信仰的人。
修持净业和积聚功德,并不一定是指修持金刚萨埵、礼拜或献曼达。也不必然是传統的前行法门。当你以强烈的慈悲心为其它有情工作並并忍受艰辛,那是难以置信、极具威力的净业。 ——梭巴仁波切
【祈福专用】2016年第2期
#无尽传灯微博共修#
于2月26日零时开始,是年后第一次共修,需祈福者请在此留言,不限参加与否。祈祷:世界和平,家庭和美,人心和善,众生和乐。增慈悲心,开智慧眼。消生死苦,除三业病。得如意宝,获法喜财。发菩提心,成无上道。【共修要求】见
O2016年第2期#无尽传灯微共修#要求
关爱能够增长善心,一切都是从「我如何去帮助这个人、照顾周围的人?」这一念心开始的。——堪千创古仁波切《预约一个更美好的人生》
【安欣:一次地震引发的思考】在生死面前,我们平时最关注的财富、地位、身体都不再重要,一样都带不走,唯有业力将跟随着我们,引导我们在无尽的生命长河中继续轮回。
O网页链接
要发起一念心:「一天当中,我要尽力的利益他人」,要有这种强烈的力量,将这种力量带入生活当中,这可以让你这一天变成吉祥日。——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一切痛苦都来自于自己的执著,如果有人让我们痛苦,我们首先应该检视的是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可恶之人是我们的老师,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我们的执著在哪里。
O如果有人让我们痛苦
无论你拥有什么,只要你心随境转,你就不会是自在的。心能放下、能安住时,这些外境、一切的一切都会随着我们的心转。“心想事成”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实现。
有个出家众向无着贤菩萨请益,生病时当如何思惟。意思是如何把病用在修行上。于是无着贤菩萨建议说:自己和他人的这躯幻化身生病真好,因为藉此,无始以来所累积的恶业可以净除。怎么做呢?用慈心、悲心、利他的菩提心来经历这场病,思惟:“我要为了饶益一切无数的有情经历这场病。”——梭巴仁波切
一个人要有足够福德资粮才会相信有来生,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懂得放下,离开执着,这是很重要的。尤其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会这么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太执着外在物质,执着以为外在能夠给我们快乐,这是最大的错误。——大宝法王噶玛巴《金刚总持简短祈请文开示》
如果我们自傲的以为自己什么都会,那将会失去很多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单词,如果你愿意虚心请教他人,你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解释,而得到丰富的经验。因此,傲慢没有任何好处。——大宝法王噶玛巴《佛子行三十七颂》
【】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6-2-26 19:26
好帖,点赞!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