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玄学论坛0125 [打印本页]

作者: 鱼象鱼    时间: 2016-1-25 16:19
标题: 玄学论坛0125
[attach]3788619[/attach]
很多人密咒乘越修,贪执越重,例如小乘修行者持居士戒或出家戒,最多三衣钵具,但随着往上修持,东西越来越多,铃杵都有了。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修持是东西越来越俭朴,心却越来越丰富、愈来愈有进展。——大宝法王噶玛巴《贤劫千佛灌顶》

我们需要将佛法调整到切合我们当今的环境与需要。因为现今大部分亲近佛法的人,都不准备放弃眼前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须以善巧的方式来修行,如此才能把它融入自己的心灵与生活中。在这个过份复杂又充满压力的现代世界里,我们需要的是单纯,而不是那些复杂的观想仪式和哲学诡辩。——丹津葩默

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要让心散乱在其它的事情上面,而要能针对眼前的工作,持续专心地去做,这就是禅定的修持。所谓的智慧,是指能够分别善恶好坏的能力,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而无论是什么生活方式,都要尽量地不离开佛法,这便是一种智慧的修持。——大宝法王噶玛巴(全文:O网页链接

不论直接或间接,切记不要捨弃任何一个眾生。有时我们自称為大乘的行者,一边受菩萨戒,却一边捨弃著眾生,这是不好的。  总之,不论你身在苦中、快乐中,独处或身处人群当中,都不要忘记三界眾生的痛苦;眾生的景象,随时都清晰的展现在你心中,在你的眼前。---大宝法王噶玛巴《胜道宝鬘集》

一个人路过海滩看见一尊被人丢弃的佛像,他很恭敬的把佛像供在一个石头上,因此他成就了。第二个人看到佛像放在石头上怕被雨水淋湿就把自己的鞋脱下来罩在佛像上,因此也成就了。第三个人看到被鞋子罩着的佛像,觉得不恭敬佛,赶紧把鞋扔了,因此而成就。其实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发心,修行也是修心。

任何榨取他人、榨取环境,使其受伤害而危及万物的生活事业都不是正业。我们的生活方式不该为别人制造痛苦,这是修菩萨道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菩萨要尽一切可能,行一切善以利益他人。即使不可能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做到,但最起码必须小心,不让自己的生活情况与方式,给他人带来痛苦。——广定大司徒仁波切

我们应坚定地去避免恶业,即使在梦中也不可不如此。同时,即使修持微小的善业,持此善业而专心修持,也可达到不可思议的进步。若不依此而行,我们将有顺从不良坏习气、恶业的倾向,以至于背弃善道。我们必须建立“觉照之心”之习惯,于二六时中均可了知我们的所为所行。——顶果钦哲仁波切《成佛之道》

解释一下「咒」,就是忆持,在心意上去持诵,重点在透过心上的修持,去转化凡夫的贪执。这种心意上的修持是内在的,并不是外在的仪式,这点非常重要。事实上在心上修持最重要。——大宝法王噶玛巴《贤劫千佛灌顶》

在我们父辈的时代,雪山、树木与河流都被视为神圣的,任何的染污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但现在时代变了,很多人认为我们祖先的信仰是毫无意义的迷信。这种态度是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对环境肆无忌惮掠夺的原因之一。——大宝法王噶玛巴(本站恭译自法王官方FB)#周一请吃素#(周一请吃素,环保新理念)

#星雲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关于身心的保养之道,有四点看法: 一、清淡的饮食为养身之道。 二、良好的书籍为养心之道。 三、尊重与包容为养量之道。 四、欢喜与融和为养缘之道。

到处拜“活佛”,不如多忆念佛陀的功德;到处跑道场,不如多修持自己的善心。说出来的境界,都是别人的;修到心上的法,才是自己的。

如果不去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不去改变我们目前的思维观念,那么我们将难以对环境有正面的影响。基本上,我们的生活方式必须有所改变,而为了改变生活方式,我们必须改变对生活的基本观念——亦即我们生活的动机。——大宝法王噶玛巴《国际佛教联盟会议开示》#周一请吃素#(周一请吃素环保新理念)

愤怒是自我的伟大拥护者之一,当愤怒在心中生起时,我们应该意识它、认识它,如果可能,不要认同它,不要想这是“我的”愤怒,只要认识它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我们看得非常清楚,在真正看见的那个剎那,它会自然而然地转化,然而这需要非常敏锐的观慧。——丹津.葩默

你是什么人,就做什么人。你不把自己缩小成婴儿,也不要别人跳到你的膝上求抱。你在世间和生活中,只做真实的你。你本身若能如此,外在的情况自会如实呈现。这样一来,你就能直接、正确地与之沟通,不会耽溺于任何一种胡扯,或任何一种情绪上、哲学上或心理上的见解。——秋阳创巴仁波切

在制服烦恼时,若不好好理解其道理,有时反而会造成心理疾病。如果将嗔恨压抑在心中说“我是修行者,不能生气。”把气压在心里,反而造成很多痛苦,可能连上师都帮不上忙。因此心理医生会劝告要把心中压力释放,否则会生病。要了解,忍辱调伏与压抑情绪这两者是不同的。——法王噶玛巴《贤劫千佛灌顶》

脆弱与不完美的感觉之中,蕴含着了悟自身真正力量的关键。如果我们能面对生命中的烦恼和难题,就会找到内心与外在的安乐。如果我没有面对我大部分年轻时的恐慌和焦虑,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咏给明就多杰仁波切《你的幸运的》

只要有自私的心理存在,就无法忍受任何困境。——堪布卡塔仁波切《证悟的女性》

#济群法语# 人的不安全感来自哪里?来自内心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也来自对外界的过分依赖。在这无常的世间,哪有什么可以永久依赖的东西?


【】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6-1-25 17:00
关于身心的保养之道,有四点看法: 一、清淡的饮食为养身之道。 二、良好的书籍为养心之道。 三、尊重与包容为养量之道。 四、欢喜与融和为养缘之道。[attach]3788671[/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