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玄学论坛1218
[打印本页]
作者:
鱼象鱼
时间:
2015-12-18 15:39
标题:
玄学论坛1218
[attach]3737614[/attach]
看到我们没有能力治疗的病人,可以观想药师佛在他们的头顶上,祈愿他们远离病苦。此举自动会替他们带来利益。——顶果钦哲仁波切
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不是从外在的物质产生的,而是由内在的心灵而产生。——第十二世苏曼创巴仁波切
无论如何,真正的力量来自于自身,「因果业报」就是自己的力量。因此可以说,自己就是自己的救怙。真正的力量是什么?就是自己的心念,就是那一念善心。我们都要懂得爱惜自己,相信自己善心的力量,要有大的担当。——大宝法王噶玛巴(2014.5.29)
我们应该要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孩子无法上学,甚至没有足够的食物、干净的水或医疗的照顾。当我们想到这些,我们会发觉相对来说自己真是好太多,并且发现自己有多幸运。但是这种幸运感...是一项提醒,让我们了解自己有责任,帮助那些不具同等机会的人——大宝法王噶玛巴《会见欧洲新生代》
#周五不剩饭#
今日12月18日藏历十一月初八,药师佛节日作何善恶成千倍。值此殊胜日请持清净广大发心,依身、语、意三门广行善业、吃素、放生、持咒、诵经等。回向、祈愿世界和平、无有灾厄、有情众生吉祥安康!病苦众生得以康复!福德增盛!【药师佛心咒】:得雅他 嗡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
佛陀曾说过:自己的救世主就是自己、自己的引导就是自己,自己要成为自己的善知识、自己的老师。——大宝法王噶玛巴《药师佛灌顶》
12月18日(星期五 六斋日 农历冬月初八)
#净慧长老生活禅语#
人生的痛苦来自对欲望的执著,要想减少痛苦,就要保持淡定平常的心态,生活要俭朴。
作为信佛的人,有没有比供佛、拜佛、念佛更重要的事?有,就是关心、照顾家人,以及利益更多的有缘众生。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众生能够快乐,为了众生能够解脱。你能做这样的事情,就是在帮助佛,就是在为佛做事。这样,佛菩萨自然会欢喜。这时,你才能与佛相应,才是真正的念佛。
佛法意义在于慈悲和智慧,不取决于念经持咒多少。有的人非常乐于助人,即使他没有烧香念佛,就因为他没以自我为中心无私奉献,这就是菩萨;有的人看经书非常认真,持咒很专心,却执着越来越强,我慢越来越高,烦恼越来越盛,这样学佛有意义吗?即使修行多久,也无法解决生死苦海问题。——堪布太桥旦曾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语录》#
「苦」是力量、是增上缘。「苦」不是佛教给的,苦是世间本来的状况,如何脱离「苦」?有智慧能认识苦,自我有力量可去除苦。在苦中奋斗,自己要能学习做自己的主人,靠自我解脱。
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戏法上演之处,就有痛苦。痛苦会一再一再出现,直到我们能够看穿这出「戏法」而见到「佛法」,也就是见到我们的真实面目为止。——竹庆本乐仁波切《叛逆的佛陀》
与人相处,身体不要损害他,语言不要伤害他,心里不要危害他。你只有善待别人,才可能得到别人善待。
禅修的目的是让我们直接洞悉所有念头和情绪的自性本空,而主体和观者本身也是自性空的。我们的记忆、心理上的问题、创伤和受压抑的部分其实都是空的,它们既不是我,也不属于我。纯然觉照的心灵本质,绝非任何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偏见。——丹津.葩默
我一直很怀疑这种人——一个一直想往山上躲的人,他所谓的出离心,实际上是一种非常自私又非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有此一想法的人都是这样,但大部分具有这一想法的人都是如此 。——宗萨钦哲仁波切
只有藉着智慧才能引导我们远离以自我为中心、远离自我。缺少智慧的法教仍然束缚着我们,因为那只是添加在娑婆世界、混沌世界中的。纵使你可能修禅定、读经或参加法会,但没有智慧就不会有解脱,没有智慧就不可能看清情境。——秋阳创巴仁波切《动中修行》
“嫉妒”,见人能耐优越,或富财物,非我可比;或于荣利,恐人占夺,便生嫉妒,而进行排斥和打击,是为“嫉”。
【普降加持之法音】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与僧众、信众唱诵《月藏经吉祥文》。“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妙法莲华经》”感恩噶玛巴不舍众生!噶玛巴千诺!
L
第十七世噶玛巴大宝法王与僧众、信众唱诵《月藏经吉祥文》
你让你的身、口透过闭关而约束起来,为了要让你的心平静,你带着这样的一种心去闭关的话,你才可以称为是一个「真正的闭关行者」;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心还是想要向外去散持,想要贪得很多东西但是身体却关在一个关房里面,事实这不叫“闭关',这叫作“坐牢”——大宝法王噶玛巴《生活中的佛法》
是什么障碍了我们对众生开展慈悲心的能力呢?答案就是“我执”与“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这犹如禁闭自己于牢狱一般,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的自我局限。——大宝法王噶玛巴《如何生起世俗菩提心》
【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六——出世·入世·MP3】——济群法师主讲。出离心和厌世的心有什么不一样?厌世的心是消极的,出离的心是积极的。厌世是被动的,而出离是以佛法智慧看透生命真相后,对未来生命所做出的积极选择。音频链接:
O
网页链接
如果真要修持慈悲心,就必须減少自私自利的心,尽量以他人为中心,这是很重要。我们有可能完全没有自我的想法吗?我觉得那也很困难,或许这本来也就不是我们的目标。重点在于,不要因为自私自利而漠视他人,而应该积极地开发利他的心,增强关怀他人的力度。——大宝法王噶玛巴《观世音:慈眼观世间》
【】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12-18 16:09
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幸福,不是从外在的物质产生的,而是由内在的心灵而产生。
[attach]3737615[/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