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橘子变身五味药 中医告诉你各部位的功效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中东霞    时间: 2015-11-2 10:18
标题: 橘子变身五味药 中医告诉你各部位的功效
本帖最后由 天中东霞 于 2015-11-2 10:27 编辑

         橘子变身五味药 中医告诉你各部位的功效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橘子是应季水果,橘子富含维C,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远离疾病的侵袭,酸酸甜甜的味道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但是吃橘子也是有很多禁忌的,如一次性吃太多会上火。


  橘皮泡脚神奇功效:

  冬天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失去水分,变得粗糙、没有弹性。柑橘皮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C以及精油成分,经过热水的浸泡,这些物质溶解出来,洗浴时就从张开的毛孔渗透进皮肤,刺激表皮下的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并且这些成分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能防止水分蒸发,使肌肤光滑细腻。柑橘皮泡脚在冬天还有保暖效果,尤其适合体质偏寒、怕冷的人,对治疗初期风寒感冒也有良好效果。柑橘皮还可护发,洗头后毛发光滑柔软;柑橘皮泡脚能改善睡眠,让人香甜入睡。但是,橘皮性辛温,皮肤过敏的人,有发热、口干、便秘、尿黄等症状者慎用。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不要直接用鲜橘皮泡澡,因为它的表面有农药和保鲜剂污染,可能会刺激皮肤。橘皮需要处理一下,应先用清水冲洗掉表面的污物,继而用清水盖过5厘米左右,浸泡30分钟以上;再放入碱水中(500毫升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浸泡5~15分钟或者在淘米水中浸泡1小时左右;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干燥1周。洗浴前把柑橘皮装入棉布袋里;再放入温水中,就可以享受清香怡人的橘皮浴了。


  保存1年以上的柑橘皮就成了中药“陈皮”,它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痰湿咳喘等。泡水喝的话要用陈皮,它较鲜橘皮挥发油含量少很多,不会刺激胃肠道。


  橘子各部分的功效:


  橘络化痰止咳

  橘络是橘皮内层的网状筋络。性味甘苦平,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之功,主治痰滞经络之胸胁胀痛、咳嗽咳痰或痰中带血等症。


  橘肉开胃理气

  橘肉味甘酸,性凉,具有开胃理气、止咳润肺、解酒醒神之功,主治呕逆食少、口干舌燥、肺热咳嗽、饮酒过度等症。因其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P,可辅治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及多种心血管疾病,还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可预防胃癌。


  陈皮健脾化痰

  陈皮是橘子干燥成熟的外皮,以陈者佳。其性温味辛苦,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降逆等功效,可治疗脘腹胀满及疼痛、食少纳呆、恶心呕吐、嗳气、呃逆、便溏泄泻、寒痰咳嗽等症,还可解鱼蟹毒。采收陈皮时,去其白色内皮后的红色外皮叫橘红,去红色外皮后的白色内皮叫橘白,临床也专用,二者功效同陈皮,但前者侧重燥湿化痰,后者则长于和胃化湿。


  青皮疏肝破气

  青皮是橘子未成熟果实之外皮或幼果,色青而名之。其性温味苦辛,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痰之功,力较陈皮强,常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所致的胸胁胀满、胃脘胀闷、疝气、食积、乳房作胀或结块等症。


  橘核散结止痛

  橘核是橘子的果核(种子),性微温味苦平,功专理气散结止痛,对睾丸胀痛、疝气疼痛、乳房结块胀痛、腰痛等有良效。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5-11-2 10:30
阅读分享好帖
作者: 山苗    时间: 2015-11-2 10:37
养生保健好帖!赞!
作者: 山水游    时间: 2015-11-2 11:04
赞一个
作者: 小岛金花    时间: 2015-11-2 13:55
保存1年以上的柑橘皮就成了中药“陈皮”,它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气滞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痰湿咳喘等。泡水喝的话要用陈皮,它较鲜橘皮挥发油含量少很多,不会刺激胃肠道。
作者: 小岛芙蓉    时间: 2015-11-2 14:29
橘络化痰止咳
作者: 天中道公    时间: 2015-11-2 15:06
已阅读分享
作者: 金岛银焕    时间: 2015-11-2 17:19

作者: 梅花新朵    时间: 2015-11-2 17:39
学习了,谢谢
作者: 铁锚    时间: 2015-11-2 18:44

作者: 冬笑    时间: 2015-11-2 19:54
养身佳文,赞
作者: 独钓寒江雪.txy    时间: 2015-11-2 23:09
    好帖,赞一个!
作者: 合肥冬泳    时间: 2015-11-3 21:08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