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唐山:祖辈自费建起抗战纪念楼 三代人坚定守护! 来源:燕赵都市报 [打印本页]

作者: 张兴    时间: 2015-10-3 16:16
标题: 唐山:祖辈自费建起抗战纪念楼 三代人坚定守护! 来源:燕赵都市报
本帖最后由 张兴 于 2015-10-3 16:17 编辑

    自费建起三层青砖小楼

     在唐山市丰润区沙流河镇池家屯村村民张建成家里,有一座抗战胜利纪念楼。这座三层青砖小楼,是张建成的爷爷张治全在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教育子孙后代而建。整座纪念楼为青砖、石灰、木架结构,东西长13.6米,南北宽6.2米,共三层,一层两住间墙垛刻有冀东区党委秘书长彭来题词“满院和风推家及国,一身豪气舍己为人”,二层墙垛刻有冀东行署主任张明远题词“努力抗战堪称模范,带领人民能作先锋”,三层女儿墙的四个墙垛上塑有体现工、农、兵、老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心情的彩色水泥雕塑,顶部是水泥塑制的指向八点的圆形钟表,寓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的胜利。

   排除万难建楼纪念抗战胜利

      说起爷爷张治全,张建成的记忆并不多,但他从老辈人的讲述中知道,爷爷为冀东地区的解放做过很大贡献。在纪念楼二楼,摆放着张治全的革命烈士证明,张建成告诉记者:“我爷爷1927年入党,是冀东地区最早的党员之一。他生前先后担任过中共遵化县委委员、县委书记和冀东区农会主任等职务。”张建成对从未谋面的爷爷充满敬佩,“当时我爷爷以转村收皮毛的方式,在周边农村秘密发展党员,我们周边这些党员都是爷爷发展起来的。”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整个村庄洋溢着抗战胜利的喜悦,当时任冀东抗战联合会主任的张治全决心建一座抗战胜利纪念楼来记录这伟大的一刻。张建成告诉记者:“当时建这样一座小楼非常不容易,我爷爷把家里的积蓄都投入其中了。建楼没钱请工人、买砖,爷爷就在我家自留地盘窑取土,请来烧砖师傅,跟师傅说烧出来的砖,一半砖抵工钱。”没地方建楼,张治全决定占用自家宅基地,没有工人,张治全就动员全家老小。

   建烈士陵园让后人记住烈士功绩

         在距离抗战胜利纪念楼不远处,有一座池家屯烈士陵园,里面记录着37717位抗战牺牲的烈士。“这些烈士都是冀东25县牺牲的,其中营长以上级别的有121人。”张建成告诉记者。这座烈士陵园所在地,原本也是张建成家自留地,是当年张治全倡导下修建的,目前由张建成的兄弟在打理。陵园内北部是一座六角碑楼,中间放着一块3.7米高的冀东25县英雄烈士碑,碑楼右前方镌刻着为冀东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业绩,碑楼左前方镌刻着玉田暴动的烈士英名。张建成告诉记者:“当时大家都说我爷爷疯了,建陵园是个大工程,他坚持一定要建成,就是为了让后人铭记这些烈士。”

   “1946年,为了纪念玉田暴动及冀东25县为反对国内外反动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我爷爷倡导在村外自留地建烈士陵园。他说后人要来祭奠这些烈士,不能忘了烈士的功绩。”就这样,张治全倡导池家屯附近十几个村庄的群众捐资修建烈士陵园。“群众们一家捐些玉米、小米,用这些粮食给修建石碑的工匠抵工钱,就这样一点点把烈士陵园建起来,把烈士们的功绩刻在石碑上。”

纪念楼和陵园几经磨难终于保留下来

       在烈士陵园的石碑底座上,刻着“共产党是人民的救星”九个大字,然而就是这句话,引起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也让张治全身陷囹圄。张建成告诉记者:“陵园建成后,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得知消息,带兵来抓捕我爷爷,炮轰烈士陵园,火烧抗战胜利纪念楼。当时损毁严重,烈士陵园的碑好不容易保存下来,纪念楼被烧得只剩下框架,顶棚上盖和所有门窗全部烧毁。”

1960年,政府批准拨款修复残楼,1976年唐山大地震受到一定程度损毁,1984年原丰润县政府拨款维修。

   2008年,冀东二十五县烈士陵园与抗战胜利纪念楼被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每到清明节,还有附近学校组织学生来祭奠烈士,参观纪念楼。这都是爷爷留下的珍贵遗产,让后人永远记住抗战胜利的伟大时刻,记住烈士的功绩。”张建成告诉记者。

[attach]3644890[/attach]

[attach]3644893[/attach]

[attach]3644892[/attach]

[attach]3644891[/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