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心脏骤停,为何在中国更容易送命 [打印本页]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04:46
标题: 心脏骤停,为何在中国更容易送命
本帖最后由 汇泉湾泳客 于 2015-9-14 04:46 编辑

在中国,平均每天有上千人因为各种原因猝死,其中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心源性猝死占大多数,这其中又有八成为心律失常,但死者并非全是心脏疾病患者,其中约五分之一的人存在“慢性疲劳”,IT业人士、销售、医生等高压职业都是主要发病群体。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大约40万心脏骤停病例,抢救成功率约10%,个别大城市能达到30%;中国每年约有50万例以上,但即使在大城市抢救成功率也不足3%,落后地区更低。相对于人口比例,美国发病率高得多,但两国同样不幸的人群,每年中国要比美国至少多死12.5万人。或者说,这10来万人如果在美国就可能活下来。
2015年8月16日夜,51岁的北京301医院骨科教授张永刚出差返京时,一下飞机就突发心脏骤停,虽然同行的就有医院同事,立刻展开了急救,120也很快赶到,仍于当晚去世。
这种症状的抢救除在最初3—5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外,及时进行心脏除颤也非常关键。除颤每拖延一分钟,生还机会下降10%;拖延5分钟以上,抢救过来也可能脑死亡或植物人。因此,9月1日有媒体报道,平时首都机场航站楼就在公共空间配备了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不幸当时却无人了解、提醒并及时使用。虽然有人觉得这是马后炮,但至少如果使用了AED而未救活,会比根本就没有用少一些遗憾。
然而,这对当时抢救张医生的同事也的确有些不公平,因为在场的机场工作人员都无人提醒现场有此设备,此时也只是旅客的这些医生又怎么知道呢?而且据称机场的AED规定“仅供专业人员使用”。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04:46
专业人员才能用吗】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从发明之初的本意来说,AED恰恰正是供非医务人员使用的傻瓜式设备,非常容易操作,每一步都有语音提示,错误使用根本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非医务人员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使用。
自从1999年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和米德威机场航站楼率先安装AED以来,最初10个月就遇到14例急性以脏骤停,其中9人抢救成功,生还率64%。有趣的是,美国赌场的研究表明,接受过培训的保安就能使用AED抢救病人,3分钟之内实施的话,成功率高达74%。另外,现在比较先进的AED甚至能对心肺复苏操作进行监控,如果按压深度、力度、节奏、时机不对,能实时提示指导。
目前,中国这方面的基础设施与先进水平相比差距极大。美国相关法案规定公众场所应在公众10分钟内即可拿到的范围内设置AED,日本2004年开始推广,平均每10万人约234.8台,台湾自2000年开始推广以来已安装4000台,每10万人约17.4台。​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04:46
【为什么不敢用】
可是,虽然北京也只是在首都机场、一些红十字救护站和20余家红十字紧急救援志愿者服务站内配备了AED,但遇到张教授这样的情况,居然完全没有人用上这种设备,甚至无人提示有这个条件,就实在是令人不只震惊于硬件的落后,更对中国的相关政策和观念目瞪口呆了。
北京当地媒体在设有AED的西城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内随机采访了20个人,仅1人听说过这种东西,其余无一人知道,更不用说使用。在此上班的政府人员也只见过红十字会做过示范,但无一人会用。
可见中国即使耗费公共财政形成了个别先进的医疗条件,仍完全形同虚设。
同时,急救中心这种专业机构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也相当关键。
虽然也承认这是一种傻瓜式设备,北京某急救机构人员在媒体上却闭口不提AED就是希望由非医务人员使用,以夺得抢救的先机。相反,急救医生特别强调“人突然昏倒失去意识的原因有很多种”;AED不能单独使用,必须配合高效的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心脏问题而盲目除颤,反而会把心跳的正常节律打乱,对人体造成伤害。
如此一来,急救医生的结论是“使用者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和技能才可以”。两个“一定”,几乎一举排除了普通人参与帮助救命的机会。
其实,这位医生提到的第一个风险听上去的确可怕。殊不知,急救医生到场后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全面掌握详细病情、病因,他们的急救也重在恢复或保持生命体征,阻止病情恶化,搞清确切原因并治疗是送院以后的事。所有急救者,不管专业还是非专业,都面临这种有一定压力和风险的判断要求。经过培训,完全可以掌握标准,至少避免不当施救。如果这种判断都难度很大而且风险极高,不要说普通人施以援手,急救医生这个职业也无法存在。
第二个风险也同样,心肺复苏只需个把小时培训就能解决。必须强调,这种急救的基本原则就是“现场复苏”和“目击者先复苏”,因而绝大部分场合施救者十有八九是非医务人员。
至于第三个风险,在AED的设计中就有智能设置,如果一直没有语音提示除颤,AED是不会自动充电的,此时即便施救者想做除颤也做不了。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04:46
【社会是怎么把救人机率归零的】
在急救机构的这种态度面前,最大的损失就是生命,因为他们都承认——“心脏骤停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除颤,抢救成功率可高达80%”。
普通人使用AED当然有压力。比如即使受过初级急救员培训的人,使用AED也难免临阵怯场,但急救员的培训难道不该解决心理关口和实践勇气的问题吗?如果学了不敢用,还是只能坐等医生来,这样的培训有用吗?岂不把患者活活气死?
在一个扶起倒地者都可能摊上大事的国家,主动抢救陌生的心脏骤停者当然风险更大,于是,某接受媒体采访的律师的态度也是“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患者是什么情况,……贸然使用AED这种专业医疗器械有可能出现反效果,也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如因过失导致被施救者受伤或死亡,可能承担民事责任,甚至不排除特殊情况下承担过失伤害或杀人刑事责任”。
你看,到律师嘴里,就是为非医务人员设计的AED又成了“专业器械”、“非专业人士很难……”,还要赔钱坐牢。这一吓唬,还救什么呢。最后,律师建议“政府除在公共场所设置AED外,还需完善相应的人员、制度、管理、宣传等配套流程”。人员、管理?岂不等于设立有人全天值守的急救站?AED发明之初,使非专业人员在医生到达前能抢到拯救生命的黄金时间的初衷荡然无存。
对急救机构,“急救培训普及率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达80%,中国数字不便公布”的现状是无能为力的;对律师,“美国有相关的救助失误免责法案”也只能说说而已,中国的立法哪里是他能解决。
对媒体,虽然最后也跟着急救机构和律师一起得出“为避免担责,还是坐等医生好”的暗示,能告诉读者还有AED这种东西,介绍一下国外救命的成功率,已属观念先进、业界良心。更多的媒体热衷的是这类消息:“2013年8月淮安一位呼吸心跳骤停2小时者奇迹生还”;“2014年1月,八旬老汉公交上突发心脏病,经司机帮助联系,等到了家属带来的救心丸和救护车”;“2015年3月邵阳一男子与死神亲密接触,心跳骤停90分钟复活,武汉姑娘赴韩整形心跳骤停,包机返回抢救9天未醒”。
全是自己命大,唯一涉及社会因素的是近似软广告的一则消息:2015年3月深圳某医院抢救某心脏骤停患者时,家属不在老板代为签字,费用不够医院先行手术。
因此,海归们一定小心,不要迷信中国也有了你在美国见过的某种技术,甚至有时比美国还财大气粗,就再次被“美哭”。在我们身边解决好一大堆本不是问题的问题之前,请诸位牢记降低心脏风险的原则之一——保持心情开朗。


作者: 醉老虎    时间: 2015-9-14 04:48

作者: 大道致简    时间: 2015-9-14 05: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作者: 沈阳-天路    时间: 2015-9-14 05:57

作者: 快活鱼    时间: 2015-9-14 06:14

作者: 张兴    时间: 2015-9-14 08:41
及时进行心脏除颤也非常关键。
作者: 合肥冬泳    时间: 2015-9-14 08:48
怕字当头!救不活崴上了!
作者: 水上玩家    时间: 2015-9-14 09:17
加强锻炼是根本解决之法!
作者: 邺风洹波    时间: 2015-9-14 09:27
保持心情开朗。
作者: 任春海    时间: 2015-9-14 09:39
现在的中国还有人敢救人吗,扶不起,被人讹人的事太多了,道德沦丧,没有理想,以自我为中心!
作者: 山水游    时间: 2015-9-14 10:06
高科技不难,基本安全常识要从大中专院校学起。
作者: ass123456    时间: 2015-9-14 10:52
保持心情开朗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5
ass123456 发表于 2015-9-14 10:52
保持心情开朗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5
山水游 发表于 2015-9-14 10:06
高科技不难,基本安全常识要从大中专院校学起。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6
任春海 发表于 2015-9-14 09:39
现在的中国还有人敢救人吗,扶不起,被人讹人的事太多了,道德沦丧,没有理想,以自我为中心!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6
邺风洹波 发表于 2015-9-14 09:27
保持心情开朗。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6
水上玩家 发表于 2015-9-14 09:17
加强锻炼是根本解决之法!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7
合肥冬泳 发表于 2015-9-14 08:48
怕字当头!救不活崴上了!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7
张兴 发表于 2015-9-14 08:41
及时进行心脏除颤也非常关键。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8
快活鱼 发表于 2015-9-14 06:14

谢谢好朋友关注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8
沈阳-天路 发表于 2015-9-14 05:57

谢谢好朋友关注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8
大道致简 发表于 2015-9-14 05:0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4 15:09
醉老虎 发表于 2015-9-14 04:48

谢谢好朋友关注
作者: ★年轻的心    时间: 2015-9-14 15:12
   只能说要好好保重身体了,这年头是没有雷锋的,倒在街上随时是等死的份  
作者: 巫山云    时间: 2015-9-14 16:56
加强抢救生命意识。
作者: 鱼象鱼    时间: 2015-9-14 19:38
中医的理念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到了发病之时,一切都太复杂,太困难了。
作者: 冬笑    时间: 2015-9-14 20:10
标示不明,专业知识不普及,国人素质底下
作者: 独钓寒江雪.txy    时间: 2015-9-14 20:34
    宣传及普及科学知识至关重要!
作者: 出水芙蓉。    时间: 2015-9-14 20:56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5 16:08
出水芙蓉。 发表于 2015-9-14 20:56

谢谢好朋友光临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5 16:10
独钓寒江雪.txy 发表于 2015-9-14 20:34
宣传及普及科学知识至关重要!

谢谢好朋友光临,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5 16:10
冬笑 发表于 2015-9-14 20:10
标示不明,专业知识不普及,国人素质底下

谢谢好朋友光临,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5 16:11
鱼象鱼 发表于 2015-9-14 19:38
中医的理念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到了发病之时,一切都太复杂,太困难了。

谢谢好朋友光临,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5 16:11
巫山云 发表于 2015-9-14 16:56
加强抢救生命意识。

谢谢好朋友光临,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5 16:11
★年轻的心 发表于 2015-9-14 15:12
只能说要好好保重身体了,这年头是没有雷锋的,倒在街上随时是等死的份

谢谢好朋友光临,点评
作者: 岸上人    时间: 2015-9-15 17:05
保持心情开朗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6 15:58
岸上人 发表于 2015-9-15 17:05
保持心情开朗

谢谢好朋友关注
作者: 桂平老山    时间: 2015-9-18 15:44
心肌梗塞是致死的一大危险病灶
作者: 老虫    时间: 2015-9-18 17:22
中国人心脏脆弱之故过于劳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9 18:41
桂平老山 发表于 2015-9-18 15:44
心肌梗塞是致死的一大危险病灶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9-19 18:41
老虫 发表于 2015-9-18 17:22
中国人心脏脆弱之故过于劳

谢谢好朋友关注,点评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