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津老知青”忆:七个馒头 [打印本页]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17:58
标题: “天津老知青”忆:七个馒头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5-4 18:09 编辑

      写在前面:

      这两天,我连续转发了两篇“老知青忆”的回忆录,在网友中、特别是当过知青的网友,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那个蹉跎岁月的酸甜苦辣情感不由得涌上心头......

      不少网友回帖讲述他们下乡的情景及表达他们的心情,像崔大嘴网友说:“我是在流着泪水回的帖,真的忍不住了......。”崔大嘴网友回帖还恬怪地说我:“你真“坏”,发这个帖子!”,说实在的我也是流着泪转发的帖子......

      今天,看见我们资深的秀才网友“天津老知青”回忆当年知青生活的佳作《七个馒头》,我觉得这是一篇难得的知青回忆录,现转发给大家,以飨下过乡的知青朋友!

      同时,恳切的希望下过乡的网友,把你们难忘的知青生活写出来,让大家分享,谢谢!


七 个 馒 头

作者:天津老知青



    有生以来,凡经历过的事,到你走的那一天,也不会忘记,好在往事已经过去,可故事在我心里永远挥之不去,我讲的是五零后那个既无奈又现实的一代人,在那个年代一个小小的生活经历。

    生在红旗飘飘的建国年代,长在三面红旗下,十岁那年节粮度荒的经历,动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停课闹革命,复课闹革命,就这样“忙忙碌碌”到了一九六八年。十八年中虽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荒废了,上大学的苗子,被连根拔起。

    那一年,用我们的小肩膀担起了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到边疆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老三届这一时代的名词,说的就是我们,三个年级的同学们打着背包举着红旗徒步奔向延安。有的同学到了新疆、云南、军垦农垦、北大荒,和全国需要我们的艰苦农村。

    我到农村的一半年里,已经锻炼的有棱有角了,结实了,脱俗了,坚毅了,真正锤炼成了大小伙子。那年棉花丰收,村里妇女摘棉花,男人往棉花加工厂送棉花,小板车上装满了用大布袋撑的满满的棉花,派我跟车,因为跟车出勤管饭又管饱,车把式赶着一头驴来拉车,这一车冒尖的棉花走在土路上晃晃荡荡,几次险些抛锚,八华里的路走了近一半,载太重,驴不走了,真是个犟驴,肯定我的事来了,车把式撇过来一根细缰绳叫我拉帮套,我二话不说套好绳和驴并排前进,到了棉花加工厂我已汗流浃背,瘦弱的身板,没有油水的肚子咕咕直叫,饿瘪了。

    车老板上点年纪,慢悠悠的掏出队里给的伙食费,叫我去食堂买七个馒头,他想七个馒头两个人吃差不多了,我自作主张五分一个的馒头我买了十个,当地的馒头又实在又大,一大碗炒咸菜,一共花了八毛钱,看着这相当于一斤半干面的大馒头我美坏了,开饭!   狼吞虎咽,一会连菜带馒头一共吃了七个,还能吃呢,同时吃完的车老板吃了三个饱了,地上的布包只剩下几丝咸菜,车老板善意的看着我问:还吃吗?我说算了,饱了,不吃了。想想天天吃苞米面,大碴子,来了一次改善,对于知青是多么奢望,虽然只是几个馒头,那也是意犹未尽。

    回来后向战友们炫耀,鼓动的几个人跃跃欲试也想去送棉花......





作者: 铁锚    时间: 2015-5-4 18:15
那一年,用我们的小肩膀担起了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到边疆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赞!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18:19
铁锚 发表于 2015-5-4 18:15
那一年,用我们的小肩膀担起了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到边疆区,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谢谢朋友在第一时间的关注和点赞。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5-5-4 18:34
真的不堪回首啊!经历  磨难、锻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个红心。。。。。。。
作者: 醉老虎    时间: 2015-5-4 18:38
四十年了,别提它了!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18:43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5-5-4 18:34
真的不堪回首啊!经历  磨难、锻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个红心。。。。。。。

是啊,那个年代的知青是一颗红心哪!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18:44
醉老虎 发表于 2015-5-4 18:38
四十年了,别提它了!

怎么,提起来就心酸吗?!
作者: 夏橙    时间: 2015-5-4 18:53
难忘的知青岁月!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18:57
夏橙 发表于 2015-5-4 18:53
难忘的知青岁月!

的确是难忘的岁月呀。
作者: 弥勒佛    时间: 2015-5-4 19:32
每个知青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回首往事,难以忘怀。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19:42
弥勒佛 发表于 2015-5-4 19:32
每个知青都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回首往事,难以忘怀。

是啊,常想想过去有好处!
作者: 快活鱼    时间: 2015-5-4 20:26
[attach]3447484[/attach]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4 20:37
快活鱼 发表于 2015-5-4 20:26

[attach]3447500[/attach]

作者: 韩水冬游    时间: 2015-5-4 21:11
好贴,分享了
作者: 张兴    时间: 2015-5-4 21:23
[attach]3447541[/attach]

作者: 滴水穿石    时间: 2015-5-4 22:05
嗨,我下了七年乡,一言难尽也。工作再苦也比不了乡下苦啊,工作的苦没法和乡下比苦啊,------。

作者: 冰客    时间: 2015-5-4 22:46
蹉跎岁月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5 02:59
冰客 发表于 2015-5-4 22:46
蹉跎岁月

是啊,的确是蹉跎岁月!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5 03:03
滴水穿石 发表于 2015-5-4 22:05
嗨,我下了七年乡,一言难尽也。工作再苦也比不了乡下苦啊,工作的苦没法和乡下比苦啊,------。

哦,版主下了七年乡,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啊,是啊,今天的工作比起农村的农活是天上地下,珍惜吧!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5 03:03
张兴 发表于 2015-5-4 21:23

谢谢欣赏。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5 03:04
韩水冬游 发表于 2015-5-4 21:11
好贴,分享了

谢谢好朋友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 滴水穿石    时间: 2015-5-5 05:39
上海人 发表于 2015-5-5 03:03
哦,版主下了七年乡,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啊,是啊,今天的工作比起农村的农活是天上地下,珍惜吧!

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啊,有昨天的辛苦,才会感觉今天是幸福。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5 08:01
本帖最后由 上海人 于 2015-5-5 08:01 编辑
滴水穿石 发表于 2015-5-5 05:39
酸甜苦辣什么都有啊,有昨天的辛苦,才会感觉今天是幸福。


的确是这样,谢谢关注、评论和加分鼓励。
作者: 邺风洹波    时间: 2015-5-5 08:23

作者: 天津老知青    时间: 2015-5-5 16:38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5-5-5 17:46 编辑

五分钱

   清晨的山村异常的安静,天空又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我躲在瓜地的小棚子里,看着每家每户的福台冒着的炊烟,闻着飘浮在空气中湿气,享受弥漫着甜甜的夹杂着柴草独有的味道,看着山坡上的小野花昂头怒放着,瓜田里的枝蔓错综复杂的盘绕被雨水刚洗过发着光的西瓜周围,远处的青纱帐在左右的摇曳,显示着它们的生机勃勃,使我感到有些亲切,因为它们很像城市里闪烁的霓虹灯,五颜六色的花瓣和叶片随着雨珠的滴落交织在一起,骄傲的展示着它们的靓丽。

   不知不觉雨停了,阳光透过云层偷偷的露出了一缕光束,照着小清河,水面上泛着银色的波纹,着实地漂亮,享受着秋天爽朗的天气,看着土地赋予勤劳的人们丰硕的果实,我却感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寂寞和空虚,伤春悲秋,还有一种青青的涩味,啊!不是因为春华秋实,也不是因为美丽的秋景,只是因为看到这一年一度丰收的景色,想到了自己也在渐渐地成熟,却独在人世天涯无人收获。我扎根在这里已两年,上了半年卫生培训速成班,当赤脚医生一年有余,早晨到田里给农民送药避雨躲在小瓜棚里的我,看着雨后的大地,听着万籁渐渐的争鸣,心情和景色出奇的弥远,呈现一派无法异同的景象。

   只有这安静的时候,才是我若有所思境界,我始终坐在小药箱上,但脑子里空空如也,手习惯的在裤袋了摸着一枚五分的钢镚,闲时总不自觉地在抚摸着它已两月有余,因为它对不分钱又没有其它的来源的我情有独钟,知青和社员一样,粮食和菜队里分,所以钱没有多大的用处,农户的开销都由自留地和养鸡养猪来换取。当时用处不大的五分钱只能买一个馒头,但我们天天吃粗粮的胃口多想吃一个馒头。

   知青们盼着秋收,盼着年底的分红,盼着分得一点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望眼欲穿,只有等到秋后冬至,干着、盼着。比较起来我的条件稍好一点,时而家里还寄十块钱来,这五分钱就是两个月的剩余,每次掏出手来看,手指头都被铝制的钢镚磨成了灰色,手天天习惯的捻着它,周而复始还是舍不得把它花掉,时间一长,五分的钢镚好像被我的指头摸的磨薄了许多。有一天去公社送播音稿,路过公社饭店,终于下了决心买一个馒头,掏出了让我磨得很薄的五分钱,递给了服务员,她接过钱仔细看了又看,又递给了我,说你这个钱不能用,因为两面的画都没有了,这不是钱,我愕然,心,粗粝而灼痛……。


冬泳人的情怀篇往事的绝响

注:“福台”当地房顶上的烟筒

(天津老知青原创)
2013.3.

谢谢上海人的推介,谢谢知青战友的阅评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5-5-5 18:48
三两面一个的馒头一顿我吃了7个,那是70年秋,我作为县里唯一的知青当上了水利工程的施工员,把我安排在县机关食堂食宿,第一顿饭看见馒头红眼了,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吃了7个馒头,把炊事班长吓坏了,怕撑死我
作者: 合肥冬泳    时间: 2015-5-5 19:20
蹉跎岁月!
作者: 林中老屋    时间: 2015-5-5 21:29
蹉跎岁月,难以忘怀!



作者: 天津老知青    时间: 2015-5-7 16:34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5-5-13 13:56 编辑


那年的冬天
献给光棍节-那时的我们

   来到幸福庄公社幸福庄大队快一年了,秋末冬初,天气真的冷了,庄稼收割完了,队里的庄稼和家家自留地里的土豆大白菜也都入了地窖,空旷的大地风吹着疯长枯黄的蒿草左右摇摆,摇摇欲坠,不知名的小花花们也早已凋谢了,但它们还是坚强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远处昔山刮过来刺骨的风告诉我们一年过去了,这又是一个轮回。天阴的很,随风飘起了像小米粒似的雪花,把田野装扮的如此圣洁,此情此景多像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大雪天,慧嫂给新来的青年李婉丽讲一棵小草的故事,“难道我们还不如一棵草”,看来我们要向一棵草学习了,如今我们踏着他们的覆辙,来这里战天斗地,练就一颗红心,让我们的青春闪耀光芒,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五十年代支边青年的沸腾生活如今在我们身上再现。

   雪越下越大,今天休息,大家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围坐在炕上,做着自己的事,此情此景像一个无聊的围城,折射出火红年代青年们无聊的信念,绝望在每个人心里,脸上,祈望不属于你,“人生如梦”这句话现在才真正知道了它真正的含意。环境,境遇,前途,渺茫的让你无暇可想,都好像死了一回,十几个知青表面看波浪不惊,他们心里却波浪滔天,一切想法都是妄想,我们毕竟是祖国的花朵,新中国的第二代,当下许多愿望都是雾里看花。

“突尼斯”小屠在帮着漂亮的闵丽丽烧火,灶膛里时时传出噼啪的柴草声,通红的火光映红了他们的脸,面如满月红苹果似的李桂臻围着白围裙切着土豆,弱不禁风的温晓萌看着十印大锅里煮着上个集市上用黄豆换来的大米饭,吸允着锅里诱人的白色米香的雾气,看着它慢慢弥散在草把子的屋顶上,发出阵阵诱人的米香。期待着。

    邻队的“小上海”听说我们这煮了大米饭,迫不及待加了进来,拿出半斤大白兔分享给了大家,可见这个上海人半年没闻过米味了,大米可是他们的最爱。这时躺着看书的大董弯曲着高大的身材和我说“班长:“今天要是有肉那可太好了”说完吧嗒吧嗒和他那大脸相乘的厚嘴唇,看来这个提议引起了骚动,李胜利放掉手中的书,举着大手拍着炕沿突然大喊“我要吃肉!”大家的脸茫然的都看着我,突然一起大笑起来……,苦涩的笑,无味的笑,带着泪的笑,无奈的苦笑,笑的我心在颤动。十八岁花季的年轻人,大城市的宠儿,如今一切化为乌有,何况半年多光看见猪跑没尝过肉味了,好,我决定去尝试一下,弄点猪肉来。

   小供销社也不是每个村都有,幸福庄是个大村,但供销社里不卖肉,公社所在地的白埠村今天是个大集,三里地的公社,我快步就赶到了,逢五的大集非常热闹,农民熙熙攘攘的进行中交易,肩扛手提,熟人互相的问候,姑娘穿花带绿行走在街上,指指点点,迎着刺骨的风嬉笑着。各种刚下来的蔬菜,榛蘑、带毛的野味、飘香的卤水豆腐、活的鸡鸭鹅还有我望而生畏刚死的小猪,煮熟后呈现着没有血色的小肋条,摆着地摊卖,人们没有顾忌的品尝着,然后买走,卖主换回点钱,不至于损失太大,在城市里不敢恭维的以致不敢相信的集市风情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从贴心的口袋里掏出刚发的一丈布票来到后街,那条街是专门进行偷偷摸摸换置的,粮票换鸡蛋,换油,甚至衣物都可以换市场没有的东西,割资本主义尾巴就是那时的产物,虽然还在割,但已是尾声,割的农民只得躲避着检查没收的危险,以物换物来解决急需,当时的农民没有布票,这是机关干部,知青独有的待遇,刚刚到了街上,那急需的人们就疯抢似的把我的布票卖了个最高价,一丈七块钱,看着农民大嫂拿着布票如获至宝的离去,我也释然,等价交易吗,谁也不欠谁。我拿着我一年布票换来的钱到了肉摊,当地的猪肉挂着卖,现杀的猪非常鲜嫩,因为那个年代的猪是不喂饲料的,去皮带骨,十斤六块五,剩下的五毛钱给突尼斯和大董买了三盒八分一盒的廉价烟和十盒火柴。
   
   大锅、大白菜、大土豆块、大粉条子,大块猪肉,浓浓的肉香弥漫着空间,那个雪休我们着着实实地解了馋,不会再想起妈妈给你做的红烧肉了,满满暖暖的胃口叫我们顿增睡意,梦里都不会梦见家了,以后的生计如何,不得而知,顺嘴流油的日子太少了,后来太馋了顺老乡家鸡的事,抓个野味犒劳肚囊那是后来的事了,怎么能忘呢……。

天津老知青
2014.11.11
清晨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7 16:52
林中老屋 发表于 2015-5-5 21:29
蹉跎岁月,难以忘怀!

的确是难以忘怀呀!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7 16:53
合肥冬泳 发表于 2015-5-5 19:20
蹉跎岁月!

是的,蹉跎岁月、岁月蹉跎!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7 16:55
邺风洹波 发表于 2015-5-5 08:23

谢谢关注和支持。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7 17:00
汇泉湾泳客 发表于 2015-5-5 18:48
三两面一个的馒头一顿我吃了7个,那是70年秋,我作为县里唯一的知青当上了水利工程的施工员,把我安排在县机 ...

邹哥说的是真实的,的确是那样,成长期的年轻人,在青年点是没有油水、吃不饱的,能在县机关食堂吃顿大馒头,那情景不用邹哥说,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7 17:04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 2015-5-7 16:34
那年的冬天献给光棍节-那时的我们
   来到幸福庄公社幸福庄大队快一年了,秋末冬初,天气真的冷了,庄稼 ...

好回忆录,我转发了,敬请关注,希望多发,网友喜欢!
作者: 天津老知青    时间: 2015-5-9 23:29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5-5-14 05:06 编辑


《狗精神》
那年那月的故事

   
    那天在公社大院开全体知青大会,传达毛主席给福建莆田知青李庆林回信的精神,一百多个知青来自方圆几十里各村的知青点,久日不见的知青一群一伙的说笑着,不由衷的倾吐着这几年的感受,姑娘们相拥着说着悄悄话,眼光胆怯的左顾右盼,躲避着什么,那个年代注重表现,避免叫干部们看到知青们“不规矩”的一面。经过一年多的锻炼,脸晒黑了,心练红了,成熟了,但心里对自己的前途仍然淡漠,对机遇仍然心存疑虑。听说毛主席拿自己的钱给李庆林寄上了300元以解无米之炊,对知青的关注,生命的火花好像又在燃起,今天开会是不是给这群知青来点补贴,也燃解无米之“饥”。
   
    公社大院三排红砖红瓦的平房,参天的白杨绕院,被风吹的沙沙作响,办公室都是黄土地地面,好点的屋里满铺一层砖,那个年代真简朴,不奢华,没有盖楼的资本和概念,前两排办公,后排宿舍。大多干部的语言谦简,衣着朴素。公社分管知识青年的干部叫车寿亭,这个人是个珍惜物种,种类的典范,个性,孤傲,嫉妒,我先天性字写得较好,他竟看着字问了我数次怀疑我偷袭,忌妒心作崇,不排除是喜欢。与其他干部大相径庭,近五十岁了还是个干事,家在三十公里外的蟠桃公社,天天住在公社宿舍,公社机关有食堂,自己买饭票,有馒头有肉吃,还可以下乡蹭蹭伙食,这是我们知青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不敢想的。

    老车干事天天酗酒,酒是他的命,当时的公社没有禁酒令,干部也喝纯粮的山芋干酒,喝的满脸的毛孔眼张开着,皮肤充斥成着绛紫色,稀疏的头发干挂在大脑袋上,酒后渗出点点的汗珠,时时用左手往后捋捋,好像要捋走积蓄的躯体疾病,殊不知因为左手上带了一块不知谁送的28元一块南京产的钟山牌手表,有意的显示一翻,紧了点的表带深深的嵌在了手腕里,倒也不觉得,手表在当时也算一种夸富,不是人人都有的,当年120元一块的上海表,东风表,海鸥表在当时是人人羡慕的东西,买不起的奢饰品。

    酒糟脸总是阴着,脸上挂着原则,挂着政策,永远不可侵犯,看见知青嘴里总是在汪汪,在嚎叫,在藐视,见谁数落谁,指这个说那个,一言九鼎,挑你的毛病,他的眼里和心理有毒,导致对知青的诋毁和不理解,极不待见知青。我们不敢洞察分析他,深藏不露背后也许是个龌蹉的色狼。我们的诚心劳作,虚心改造,都视而不见,他什么事都管,没粮吃没钱花他不管,看不上谁就派你去山上砸石头,当时鉴于我们的处境,还是原谅他的无理,料他做梦也想不到72年有知青就业的政策,78年还有全国知青全部大返城,可当时我们知青最怕他,命运掌握在他手里。
   
    八点准时开会了,席地而坐,鸦雀无声,老车站在土台上,躬身按着一个破课桌,为的是把手表显露出来,瞪着血红的眼珠子环视了一周,浅淡了的酱紫脸,说明昨天晚上的酒刚醒。深秋了,大院里的大白杨被风吹的摇曳着,树冠上的叶子被风吹的哗哗的作响,时时掉下片片枯叶,时而落在了他稀疏的头发上,落在地上,被风又吹起。老车刚要讲话,发现会场有点骚动,原来四周的七八只家狗也来凑热闹,上窜下跳,追逐打斗,典型的人来欢,当地人管狗来欢叫“狗精神”,两只生情交配中的狗被两个淘气的男生用石头打惊欲逃散,按惯例两只狗却被锁在了一起,嗷嗷嚎叫,女同学羞悌不好再看,低下了头,头埋在了肘弯里,狗叫着,人笑着。
   
    车寿亭大怒,注意!注意!,咋回事,干什么,现在开会!桌子拍的山响。知青们看着周围乱串的狗笑的前仰后合,忘记了开会,忘记了劳累,忘记了烦恼,无视了老车的怒吼。老车大吼一声,别笑了!今天发钱!钱?也没把笑止住。还笑!又用手指着大伙吼着,抬起左手怒视着会场叫道“狗  精  神! 啊,狗在吠,他在嚎,殊不知汪汪惯了的他,今天让狗占了鲜,狗也会喧宾夺主,会场被搅得一塌糊涂,两条狗看到有人张牙舞爪跑到台边冲着老车叫着,那还了得,他歇斯底里了,跺脚,骂娘了,都无济于事。唇亡齿寒,法不责众,有分晓了,到底谁是狗精神,原来狗念,狗习已经浸淫在他的骨子里,谁在耍狗精神呦。

天津老知青
2015.2.27.新作


编后


    我写的小品文中,都属伤痕文学,像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也许都能折射出那个年代的一些现象,这也是我多年来的一种释怀和抒发。那场令人难忘的“大革命,是空前绝后的。老三届这一代人的经历,即相似又相异。如今都已是60(岁)之后老年人。记住,有钱没钱,健康就是
财“福”!
   

    我建议看看张艺谋的电影《归来》,虽然只反映了文革的一小部分,也许能对那个时代懂得的人有一种碰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电影.小说.电视剧能从上层到基层.从城市到农村全面的真实的反映文革。这是我的浅见,谢谢各位。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5-5-11 22:16
天津老知青 发表于 2015-5-9 23:29
《狗精神》那年那月的故事
        那天在公社大院开全体知青大会,传达毛主席给福建莆田知青李庆林回信 ...

太好了,又是一篇好纪实散文!我参加滨州版主会结束在济南等车,等回大连在转发,请关注。
作者: 天津老知青    时间: 2015-5-13 21:40
本帖最后由 天津老知青 于 2015-5-14 05:26 编辑


光阴的故事

  
    我八岁的时候是一九五八年,正赶上大跃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街道的墙上都画着比学赶帮超的墙画和标语,那时的我们正值快乐童年,解放后出生的我们这一代被命名为新国家的第二代,祖国最有希望的花朵。

  我最淘气的年代也就是大跃进时期,几个小顽童在大炼钢铁堆放的废铁中捡铁圈圈推着走,满街跑,那是当时是一种时尚的玩具,我们的玩耍项目是几乎天天弹玻璃珠,打劈材(嘚材),掷铁饼,砸杏核,有时候约几个玩伴坐汽车逃票,坐20路德国大鼻子(笨死)奔驰公共汽车到中心花园下车遛劝业场,天祥商场,看八大天,天外天,听相声大鼓书。不知道烦恼,不知道饥饿,家长叫都叫不回家,那时真的无拘无束,感谢国家为我们营造了安定的环境,给我们描绘了阳光灿烂的美好远景和美丽的画面,走到哪都笑傲天空,一路欢乐,一片笑声。

    上学背着妈妈手缝的书包,唱着儿时的歌“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向春天一样……。背着墨盒,算盘,拿着苍蝇拍和装苍蝇的小瓶去上学,接受教务处“摩登”蔡老师的检查,当时庄严的校园,和蔼的老师们,万象更新新中国,新宪法,国家下大决心培养这一代人,师资的雄厚使我们50后学习最刻苦,成绩最优秀,成就了我们第二代,骄傲的回忆,想想那些光阴是再也回不去的似水流年。
                                                                                                                        
  母亲原来是一个乡村女教师,当时有限的文化只能教小学,她也像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里的瓦尔瓦拉瓦尔尼夫娜一样,教孩子们为什么白天会变成黑夜,告诉他们河向哪里流,谁在海的那边……,届时享受着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解放前期随夫进津当起了家庭妇女,相夫教子,和别人一样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

    记得最深的一次,她因为两元钱伤心痛苦了好长时间,妈妈有着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相夫教子,持家度日,有一次擦桌子误把一个包着两块钱的小纸团擦进了洋炉子烧掉了,后来发现晚矣,五几年的两块钱一个人能过一个月,妈妈伤心的样子让我至今难忘。建国时代全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致使爱国建国,勤俭持家蔚然成风。

    那时的冬天特别冷,每逢冬天我们上学时,慈祥的妈妈总是早早起来,把我们唯一的一套的棉衣反过来放在洋炉子上烤热,看着妈妈执着的眼神,觉得天下的妈妈都是水做的,热乎乎的衣服穿在身上,紧贴着的是妈妈的心,享受着的是妈妈的爱,我们的童年是在国家的关怀下,在妈妈怀抱里度过的。

    小学的情结犹如匆匆光阴消失的无踪影,记忆留给的痕迹还在,有些刻在了脑海里,一个个故事被流逝的时间雕刻的更加珍贵和难忘,同龄人中我属于比较“伟大先驱”的,注重教育的家庭为我的成长铺垫了许多,少年宫是我周末的家,在那里学会了航模,率先学会了二胡,加入了魔术小组,被选拔了足球队,曾代表河西小学生足球队到半山腰的大连辽师附中参加友谊联赛,游历了美丽的大连湾,星海公园,老虎滩,至今还在我的记忆力。

    那时的我们都刻苦学习,祖国需要我们人脉,祖国的建设需要我们这批后人的力量,我各科学习均属优秀,刻苦是有原因的,家庭的熏蚀占大比例,不排除学习中的碰壁,一次语文老师念学生作文,讲,个别同学不努力,错字连篇,如,写我们老百姓的姓字,写成了老百娃,后来念到“作者”是我的名字时,我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从此努力学习,立志做一个好学生,看来成绩是靠努力的。

    写光阴忘不了发小要好的同学们,他们是起点,想起了童年、回味着少年时代,如同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刻。略带口吃但非常善讲故事的冯德光,课间坐着桌子踩着椅子讲起了他在莫斯科电影院看的新电影《林海雪原》,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英雄杨子荣,讲起了打死老虎的快慢机手枪,我们几乎都没看过,倾耳聆听,羡慕的不得了。倔强的唐恩林下课疯玩上课举手上厕所,老师不许后,再举手报告已尿裤,老师叫他去厕所换裤子,他提着卷起湿了的绒裤高昂的头大步回到教室,宁折不屈。班长简宝森细高的个头,细声细语,外号“二娘们”。帅气的王品发常常穿着国外带回来的洋服不可一世。住在平房里大哥哥一样的刘国栋总在为我们出谋划策。会武功的孙双喜,他们家里刀枪剑戟样样俱全,令我生畏。吃米饭不嚼的李新华,学习一般,不知怎么考上了新华中学。住在“老美大院”单亲家庭的同学言双双,总是用乞求的眼光看着大家,我们都喜欢他的与世无争。家境殷实长相英俊的唐绵冲,最近听说已经谢世,还有我懵懂爱慕的漂亮女生陈元明。还有下乡被老鼠咬了脚趾头,患了鼠疫葬在北大荒的蔡保真,想起在一起嬉戏玩耍,想起他漂亮的圆圆的脸蛋,稚声稚气的童音,难忘!不能释怀。忘不了的童趣和玩伴,一群追逐幸福的孩子,一群小天使,忘不了的那光阴故事,记忆在我们心中是永远也挥之不去的。

     从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轰轰烈烈,到动员在校学生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十六岁的少年成了大潮的弄儿,小小年纪就扛起来共和国的困难,不在城市吃闲饭,我们这一代“老三届”做出了表率。新中国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最现实,最诚实,最老实,最踏实,小肩膀最结实,共和国的困难挑的瓷实。光阴逝去,同学现在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花甲又去,暮年已到,但我们童年的情趣依在,幸福的回忆永远碰撞着我的心,如今最珍贵的是活在当下......。

    编后:写了一个简化文,(有微缩)想发在天涯,又一想还是放在我的朋友中间,看看我总怀念旧情,总想着过去,那真真正正说明我们已垂垂老矣。

(同学的姓名都属实名)
天津老知青
2015.4.30.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