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安倍:已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克明 时间: 2015-3-11 16:12
标题: 安倍:已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本帖最后由 姚克明 于 2015-3-11 16:14 编辑
安倍:已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姚克明
德国老太太默克尔总理,于9日、10日在访问日本期间,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苦口婆心地开导安倍,若要搞好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就要正视历史,就要像德国一样,承认发动侵略的罪责,得到伤害国的谅解,重新融入到世界中去。默克尔说得多么中肯、多么实在、多么动情,世人都在为她叫好,为她点赞!
因此,默克尔讲话在德国获得积极评价。德国N24电视台说:“默克尔为日本指明‘德国方式’”。德意志广播电台认为,讲话具有“信号般的重要性”。《法兰克福汇报》称,德国总理没有直接批评日本在二战历史上没有足够歉意,她只是描述了德国的过去。应该说,默克尔是给安倍留足了面子。
然而,默克尔的现身说法,大大出乎安倍的意料之外,一下子把安倍“整”懵了,不知如何回应为好,就只有三缄其口,板着脸不做声。但是,不说话也不是办法,像冻僵了的毒蛇一样,过了近两天,安倍和他的外相终于猥猥琐琐地站出来表态了。
面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只有正确总结战争的历史才能实现和解”的最强音。日本外相岸田文雄沉默一天后,狡辩说:“日德在二战期间的经历,以及在何种状况下进行了战后处理,邻国是哪个国家,当时的情况都不同,不应将日德进行单纯比较”。
但在国际社会的压力面前,岸田也不敢挑战底线。他补充说,“安倍内阁继承历届内阁对历史的认识,承认在过去的战争中,日本令亚洲国家人民遭受巨大痛苦和损失。”
可是,岸田的后台老板安倍,这只狡猾的狐狸,却又用他特殊的行动、特殊的方式,回应了默克尔对他的“谆谆教导”。安倍在10日参加东京大轰炸70周年祭,出席了死难者家属等约600人举行的法事,并陈述道:“因为在战祸中丢掉性命的人们做出的宝贵牺牲,才有了如今的和平和繁荣,不管岁月怎样流逝,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这件事情。” 这之后,安倍到祭坛烧香,静静合掌祭拜。
这是什么意思?安倍表达的是什么信号呢?明眼人,不难看出,其实,他是在挑动日本人的民族情绪。翻译从正常人的话,就是:不要忘记,美国人在东京大轰炸中,炸死了我们10万同胞,我们日本也是战争的受害国。我们今天能够“和平和繁荣”,“一刻都不能忘记这件事情”。
这就是安倍和安倍政府对德国老太太苦口婆心的回应,就是向全世界表明安倍极其政府,是要死心塌地要为二战中的侵略罪行翻案,是要继续为淡化慰安妇、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大罪行出力,是要朝着右倾化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安倍的这种顽固不化的态度,真是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
其实,岸田抛出“不应将日德进行单纯比较”,是货真价实的胡说八道,不值一驳的。当年的日本鬼子和纳粹德国,同是法西斯国家,同是侵略者,同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又同是战败国,有哪一点不同?是的,不同的地方,也是有的:就是战败后,对待战争的罪责的态度不同,德国真诚悔过认罪,得到受害国的谅解;日本安倍不仅不认罪,而且还要把村山富市认罪的谈话要加以修正和淡化。
不过,安倍和岸田跳将出来这样表演也好,可以让全世界的政府和人民,又一次目睹小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徒子徒孙,借着军国主义的亡灵企图还魂,还准备重走日本军国主义的老路。但是,今日的中国和亚洲,不是当年的中国和亚洲;今日的小日本,也不是当年的小日本,再一意孤行是绝不会有好结果的!
王毅外交部长说得好:“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安倍之流,已经到了该是改弦更张、改邪归正的时候了,再死不悔改,顽固下去,是绝不会有好下场的!同时,对亚洲与世界和平,也是一种现实的威胁。但愿,在默克尔等政要的劝说下,安倍能悬崖勒马,迷途知返,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2015-3-11 15:11
作者: 铁锚 时间: 2015-3-11 17:18
作者: 姚克明 时间: 2015-3-11 17:30
铁锚 发表于 2015-3-11 17:18
作者: 青岛麦兜的house 时间: 2015-3-11 18:57
忘记历史是对祖国的背叛,承受悲痛才能执着前行。。。我们到底担心什么?怕什么?。。。
作者: 姚克明 时间: 2015-3-11 20:07
都市e翁
好文章
收藏了
2015-3-11 18:26
博主回复
谢谢认可!
作者: 姚克明 时间: 2015-3-11 20:08
快乐海洋
安培现在是在耍无赖了!看样敲打无作用了---直接给他上一道菜吧菜名叫【铁棍夹肉】得了
2015-3-11 19:22
博主回复
看来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
作者: 乔丽丽 时间: 2015-3-11 21:11
好文章,认真阅读了
作者: 姚克明 时间: 2015-3-11 22:22
乔丽丽 发表于 2015-3-11 21:11
好文章,认真阅读了
谢谢您的认可!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