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 M3 F, W! g6 t0 v: f7 k 在德国,看不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也很难
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
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
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
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8 E6 v% [7 }$ x4 R. z; w6 g' w
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
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9 l1 S8 c" Q) E( ?/ s
1 r, K' F4 ~; w& T8 R8 H! d% K 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在遥不可及。
' L) t* L) M" k+ v y# [
数据调查显示,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
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
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
间最受欢迎的礼品。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
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
1 g4 r7 s/ m ^; u! X. B8 ?! W( j! l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
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
让人喜爱。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
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
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
+ @+ [5 Z0 `" N, Y$ |
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
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
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
家书店。
# t% n7 J* w2 p% j8 i- C 如果在德国生活,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
2012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 ist wiederda》为例,约在19.9
欧元(约170元人民币)。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
逊图书和阅读器kindle,一直销量不错。
+ q' P+ v6 a. [0 Q5 G( P) _7 D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1是喜欢纸质图书
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2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
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 _0 \& |7 v, i9 H3 N( O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
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
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 |$ Z! i* X# l7 d. e, }8 v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
界的文学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评的6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
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
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
;《狐狸谷》。
5 m' o) \% x& V5 Q/ Z! k
在德国,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
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
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 t5 V v' e# y2 e- }9 e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
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
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
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
取一本书。
% d! w4 ]$ T9 _4 A- ~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
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
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
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
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
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4 @, W8 F5 c1 W5 e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
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
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
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
没有窗户”。
' P4 Z+ k# C& J m+ [$ }: u7 A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
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
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
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
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
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 ?1 Z+ f; {% W n+ z9 g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
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
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
上一整天,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 R6 Q6 N) U* G' a( t' _3 [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
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
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 s" u" S3 b# b 如果你的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
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
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
0 y6 r1 S* Y4 h) s* g' F 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
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
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德国有1.4万多个图书馆,
藏书约1.29亿册。
& S5 X6 z% F3 q! X* Q 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区里也有各自的图书馆,而且一
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
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3 W$ ]- [4 j6 @1 Q- i/ O 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
流动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人们只要花约10欧元办一张年
卡,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
3 g4 b6 i2 t" ^0 l 在公立图书馆,看书则是完全免费的。
/ h& K0 T( U2 A) M9 a 不得不介绍的几个德国图书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图
书馆,属于非借阅图书馆,成立于1946年,设在美因河畔法兰
克福。承担着从1913年以来所有德语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柏
林国家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659年的前身德国皇家图书馆,
以大约一千万的藏书量成为德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5 m& z! E- f. H ? 德国的乌尔姆威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建于18世纪,是德
国南部最著名的洛可可式建筑。以高雅的氛围为文化活动提供
使用场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
2 H# l2 R* T) f* t 德国沃芬布托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成立于1572年,是德
国典藏、修缮古籍的国家级图书馆,古籍典藏的数量以及修缮维
护的技术皆是欧洲之冠。
' H0 a$ A6 l. z) p$ K9 B
曼海姆伊斯兰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拥有
25000册图书,准备将藏有量扩增到10万册。海德堡大学图书
馆,是德国最古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260万册,其中拥有
6000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和极为珍贵的14世纪手本。
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排第5位。
. b& v2 E8 x; ^8 R1 a3 U
除此之外德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可圈可点,比如柏林
洪堡大学图书馆被视为无法打盹的图书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
图书馆,彰显了艺术气息,德国科特巴斯大学图书馆更像是一
个现代博物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则采用环保材料和
自然采光系统,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如果有几乎不放把图书馆
作为你旅游途中的一道风景看一看。
$ u1 n; r+ L, E- B* o3 q# f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
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
的人越来越少。
! e3 l: g! I& [# C3 n+ G1 E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
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
经典的建筑并建议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
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
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5 m; {( D/ _; l7 q 但在中国,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
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
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
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心灵和精神世界
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 @+ c g/ |: R) f" U) G3 p) k, O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人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
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
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没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愿
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
0 J, m- h* `( o3 m
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
网络。
1 [3 I% J+ U5 K' @: {7 s( G
他说,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
间,机舱已熄灯,他吃惊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
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
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他的脑海里。
" h. Q( k) ~! G( x) |7 z0 W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他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
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
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
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
, P* ]: |+ V5 a" O8 { 一次他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
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
没有人看书?"他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
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
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3 l5 w" [) ?/ o& D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
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 Y3 c3 ]5 A G6 O% u! f7 E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
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
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
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6 h u5 F" y1 M/ E7 ?9 R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人们可以看到,大多
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
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
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
书了。这确实让人担忧。
( k0 h& s+ C' \# g. Y( A( e 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
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
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
1 T7 y, c7 z( }1 U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
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
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
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
,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