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烟台崆峒岛:来自远古的呼唤 [打印本页]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4-11-2 18:44
标题: 烟台崆峒岛:来自远古的呼唤
  在山东烟台,不管是男的女的,或老的少的,都知道有个崆峒岛。可是,很少有人能说出崆峒的来历,就连世世代代居住在该岛的居民,也只能用岛上洞穴多,来应答探访者的提问。
  民间讲不清,志书总该有个清晰的记载吧?然而翻开《芝罘区志》,也只有那么两三行字:“清雍正年间(1723-1735),前七夼、清泉寨等八村八户人家迁居岛,所以叫八家岛,后改名叫空洞岛,进而改名叫崆峒岛。”“崆峒岛”,多么响亮、别致和迷人的名字,而未来,它也将被建成海上旅游度假区,这让人们多么地向往和期待。可惜的是,我至今没弄清楚它的身世。天无绝人之路,前几时,我从字典上发现,甘肃省平凉市有座山叫崆峒山。我坚信,在中华民族发源地的平凉地区,这座山所蕴含的,不会是只有几十个字记载的文化,说不定“崆峒”之下有说不完的故事和让你展开想像力的信息空间。
  甲午之年的初秋,在甘陕南部十多天秋雨即将结束之时,我背上了行装来到了平凉。那天早晨,雨慢慢地停歇下来,我喜出望外,七点半就赶到了崆峒山国家旅游景区。工作人员刚刚开门,得知我的来意,提前开启索道,让我一个人乘着能容下几十个人的缆车,直升到千米之外的峭壁上的平台。因为景区雨后须清理,员工们都在场院里忙活,只有一位中年先生坐在管理区办公室里看着电脑。我上前轻声言道:我是从山东省烟台市来的,我们那里海上有个小岛,叫崆峒岛,你们的这座山叫崆峒山,一个在海上,一个在黄土高原上,都叫崆峒,应该是姊妹吧?这位先生没有抬头先笑了,连声说,姊妹,姊妹!然后仰起脸正言道:“您老不辞劳顿来到这里,不只是为了攀个亲近吧?”“不瞒你说,我想知道,你们这座山为什么叫崆峒山?与我们那里的崆峒岛有无什么关联?”
  听到我的话,他有些难色,不过没有推辞,而是找了些资料,一边看着一边说:2004年,平凉市举办过一次崆峒文化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及甘肃省的一批专家学者与会。会上,专家学者们对“崆峒”的前世今生做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认为崆峒文化源远流长,尽管众说纷坛,但归结起来,崆峒文化的源头有两个:一个是部族与地域的结缘,第二个是“空同”的演化和黄帝问道广成子后的“道源圣地”的定格。咱先说第一个。“崆峒”一词在古代的典籍中多写作“空同”或“空桐”。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说,“北戴斗极为空桐”,就是说,北斗星下方是空同。上古时,所谓北斗星下方是指从陇山到甘肃酒泉一带,当时这里有十二个部族,其中空同部族最为强盛,自然成了这里的部族之首,而空同族居住地应该具有标志性的山名,也就自然被命名为空同山。后来,不知是迁徒,还是融合,十二个部族先后都消失了,人们为了把部族同地域区分开来,就将“空同”二字都加上了“山”字偏旁。从文字演化不难看出,先有部族,然后有居住地名,再后才有崆峒山。那么,“崆峒”又是什么意思呢?既然是由部族得名,那么这个词肯定是空同族的语言,而绝非汉语。如今的“崆峒”一词,只能被看作是上古时代空同族的汉字注音……
  这位先生正要讲崆峒的第二个来源时,太阳已从云隙间露出了脸,大批游客也蜂拥而至。因为我已找到了答案,无心“恋战”,急急忙忙地“谢谢”,跟着导游要走,那位先生不舍地将一叠材料塞我手中,连声说,你真正要的东西在这里边,有空细心研究研究!
  我们越过秦皇汉武拜山处,又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爬过近75度的“上天梯”台阶,来到了“黄帝问道处”。说时迟,那时快,导游沈姑娘将手一摆,指着远方便开了口:崆峒山有两峰四岭,最高2123米,这山最突出的特征是,山坡大多是悬崖峭壁,而山顶都是平的,所以道观佛寺都修建在山顶的平台上。秦汉时开始有了人文景观,后经历代的修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宝塔鸣钟遍布诸峰,逐步形成了典雅凝重的“八台九宫十二院七十二处石府洞天”的崆峒景观。她说到兴起处,话锋一转指着摩崖卧碑说,这是什么?是“黄帝问道处”,当年黄帝就是在这里向广成子请教治国治身道理的。这个故事在《庄子·在宥》中是这样写的:“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黄帝的问道,目的是为了治天下,所以广成子批评黄帝不能无为而治。为此,黄帝退而“捐天下”,“闲居三月”复而问道。这次问的是“治身奈何以长久”广成子回答说,“善哉问乎,来,吾语汝之至道。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黄帝说,朕知之矣,朕得之矣!怡然自得,天下大治而登天。导游爆豆般的解说,让我目瞪口呆,在崆峒山上,导游也成了神人也!
  因为台阶陡,老人多,看过三个平台的宫院之后,不少人就累得腰酸腿痛,气喘吁吁地坐在台阶上。这时我又想起了崆峒的第二源头尚未弄明白,就上前说道:沈导,你讲的是崆峒山因黄帝问道而出了名,那么道家与崆峒还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听我一言,沈导不假思索地说,在甘肃,有位研究崆峒的专家,姓孟,他认为黄帝和老子相隔两千多年,并无直接传道之可能,但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说,崆峒山是道源圣地。孟先生认为,崆峒之前,先有空同。空同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原始的唯心思想。我们的原始的先民们,当有人死了,他们都会围着焚尸的篝火,敲击着木鼓,大声呼叫着,死了,空了,去了,同了。就这样,空同,空同,年复一年地演绎成了一种呼号,一种图腾,一种部族的姓氏,一种生生死死的原始哲理。后来,黄帝向广成子问道,从空同思想内涵中领悟了“无为而治”。再后来,由老子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才有了“道法自然”的思想。死是一种归宿,一种无极,故而老子的朴素的辩证法就有了“未定生,先定死”之说。生是相对的,死是绝对的。空同是绝对的,空同是“太极”理论的雏形,空同就是所谓“混沌未开”和“阴阳不分”的状态。浩渺的上下四方即为空,茫茫的往古来今即为同。“黄帝天下大治而登天”。天是什么?天就是宇宙。宇宙是什么?宇宙就是可想而不可及的景象。所以道教不论繁衍到何时何地,演化到何支何派,它们的原始符号和基因,都是空同。所以说,空同是古老的哲学思想,要读懂崆峒,必须先读懂空同。
  这时,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那就是崆峒的起源,表面上看有两个,其实两个最后都归到了一起,即从虚到实,只不过有个时间的先后罢了。
  看着导游那稚嫩的面孔,再放眼望开去,雨后的青松翠柏如洗,团团白云在山涧飘着,一簇簇古老建筑在山崖上时隐时现,而远处的平凉城大厦林立如雨后春笋……这勃勃生机和神秘氛围,告诉人们,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正滋润着现代文明,这本来就是崆峒一词应有之意。这就是空同吧?这就是我寻它千百回的崆峒吧!

作者: 罗大海    时间: 2014-11-2 19:35
认真看了全文,有学问,有启迪。更应好好思索一下游泳横渡崆峒岛的意义了。感谢老哥的帖子。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4-11-2 20:13
罗大海 发表于 2014-11-2 19:35
认真看了全文,有学问,有启迪。更应好好思索一下游泳横渡崆峒岛的意义了。感谢老哥的帖子。


作者: 百灵鸟    时间: 2014-11-2 21:05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4-11-2 21:14
百灵鸟 发表于 2014-11-2 21:05


作者: 龙王    时间: 2014-11-2 21:35
  长知识了,谢谢邹哥!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4-11-2 21:53
龙王 发表于 2014-11-2 21:35
长知识了,谢谢邹哥!


作者: 水中游泳的鱼    时间: 2014-11-3 17:30
烟台人好多还不了解这些,感谢邹哥的解惑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4-11-3 19:07
水中游泳的鱼 发表于 2014-11-3 17:30
烟台人好多还不了解这些,感谢邹哥的解惑

谢谢版主光临,厚爱!
作者: 百灵鸟    时间: 2014-11-3 20:55

作者: 汇泉湾泳客    时间: 2014-11-3 20:55
百灵鸟 发表于 2014-11-3 20:55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