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青岛风情——洪深与崂山
[打印本页]
作者:
任春海
时间:
2014-8-20 09:21
标题:
青岛风情——洪深与崂山
洪深于1894年生于官宦世家,是我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对我国现代戏剧的产生、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与崂山历史渊源很深,他的创作,也是从崂山的生活开始。
1913年,其父洪述祖因参与策划暗杀宋教仁举家避难于青岛,在今天崂山区南九水社区以东,西九水社区以南,汉河社区北一公里处修建了一处观景台,并以自己的号命名为观川台。 观川台是座别墅,是一座三层四方型的欧式小洋楼,楼层每面开有两个窗户,在室内看外面的风景,每个窗户都有不同的画面。楼顶四周设有栏杆,可以避雷击,还可以当安全防护,客人登楼顶,凭栏观看四周景致,环山抱涧,一揽无余。这座别墅的修建,在当时是轰动青岛的大新闻。小洋楼背依翠峰,前瞰绿水,石墙上刻着“观川台”三字,还刻有洪深父亲的《崂山》七律诗:“青山转处起高台,台下水流更不回。涧势落成瓴建屋,溪喧声似蛰惊雷。”别墅落成时洪深正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学校放假期间,他便回到青岛,在崂山或市内居住。
1915年他以崂山梨为启示,发表了第一个剧本《卖梨人》。《卖梨人》是独幕话剧,取自崂山人卖梨的故事,写一卖水果的小贩被豪绅家的恶仆白吃梨,又挨了打;少爷不但白吃梨,还押他去衙门受罚;官老爷也白吃了梨,还将他押入监牢。作品关注老百众的疾苦,着力于揭露黑暗社会的不平等,矛头指向豪绅污吏,极富有讽刺意味。创作《卖梨人》后,洪深从此走上戏剧创作的道路,并成为我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洪深的作品多关注普通民众,浸满着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而其思想的形成,与在崂山的生活相关。在崂山生活期间,他经常与山里的农民聊天,了解农民的生活状况,了解农民的痛苦与不幸,农民的贫困生活深深刺痛了他,也激发了他反对压迫、反对剥削的意识。继《卖梨人》之后,他又创作了戏本《贫民惨剧》,写以王一声为代表的一群城市游民,在贫困潦倒之中犯下赌博、典妻等劣行。剧作第二、三、四幕集中写王一声沦落过程。第一、五幕则是另一群贫民哀叹自身结局将比王一声更惨。洪深剧作展示了这种悲剧的普遍存在性。从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思想出发,洪深揭示出剧中贫民游闲聚赌乃至犯罪,是不合理社会造成的。他责问:“凡种种恶事,种种犯法,果贫民自身之罪乎?”《贫民惨剧》的成功,使洪深懂得,他一定要象易卜生一样,要用戏剧为痛苦的人生呼喊。
1934年,受国立山东大学校长杨振声邀请,洪深回到了又爱又恨的青岛,接替离职的梁实秋任外文系主任,从此,关于这座城市的缱绻回忆在他心中再也挥之不去了。重回青岛,父辈在青岛的房产早已被日本统治者没收。期间他多次来到崂山,但曾经的浮华已散去,留下的只有回忆和无奈,洪深只得租住在福山路1号的一幢欧式小楼里。所有这些都给了洪深太大的触动,他将青岛遭受德、日侵略的历史和日本占领青岛期间家产观川台被霸占等经历相结合,创作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劫后桃花》。1935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不惜耗费巨资,派出阵容强大的剧组来青岛拍摄这部影片。张石川出任导演,胡蝶、舒绣文、王献斋、龚稼农等当时的“大腕影星”担纲剧中角色。剧组在青岛的日子里,影迷日日聚集在洪深家门外翘首等待一睹影后胡蝶的风采……
抗战前夕,抗日救亡运动呼唤着洪深,洪深离开了青岛,也离开了陪伴他度过青春时光的崂山山水。1955年洪深在北京逝世,终年61岁。
洪深.jpg
(5.55 KB, 下载次数: 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8-20 09:21 上传
作者:
冬天的飞鱼
时间:
2014-8-20 10:01
欣赏了,学习了。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4-8-20 10:23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4-8-20 12:57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8-20 14:12
洪深,致力于社会进步力量中的一员,应受到社会的尊重。
作者:
zhaochunjie
时间:
2014-8-20 16:44
学习了,谢谢。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