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青岛第一家地方银行——东莱银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任春海
时间:
2014-5-16 14:53
标题:
青岛第一家地方银行——东莱银行
在德日等外资银行控制之下的青岛早期金融业中,为打破外国银行对青岛金融市场垄断,中国民族资本也积极涉足金融业,在外资银行的夹缝中开展金融业务。
东莱银行是青岛最早出现的民族资本商业银行,“东莱”二字,出自莱州古称。该行创办于1918年2月1日,由青岛富商刘子山与成兰圃(原青岛大清银行经理,后为青岛总商会会长)、吕月塘共同出资200万元创办,刘子山任董事长,成兰圃任总经理,吕月塘任经理,主要办理存放款、汇兑、外币兑换及有价证券等业务。总行设在青岛市天津路7号,1922年《青岛概要》中称:“东莱银行之建筑,是区内首屈一指者也。”这里的“区”指鲍岛区。后又陆续在济南、大连、天津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在上海设立汇兑所。
1923年初,为扩大经营,东莱银行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增至300万元,第一大股东仍为刘子山。同时成立董事会,在北洋政府财政、农商两部注册,成为中国北方较有名气的商业银行。1924年,成兰圃因病退出,刘子山任总经理。
1926年,由于山东屡经战乱,使青岛的投资环境日益恶化,而当时天津的商业非常发达,特别是长芦盐商,都在天津设办事处,他们多与东莱银行有业务往来,东莱银行天津分行的业务发展很好。于是总行由青岛迁往天津,青岛的东莱银行为分行。
1928年,由于军阀连年混战、政局不稳,山东也叠经战乱,地方省所发行的钞票贬值,爆发了金融风暴。东莱银行受此影响累赔严重,只得停业清理。直到5年后,1933年币制统一后,币制相对稳定,东莱银行于1933年1 月在湖南路18号复业。
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金融中心,1933年9月,该行又将总行迁往上海,天津、济南、大连、青岛的各行均为分行。此时,除继续经营存放汇业务外,还增设了地产部,各项业务逐步展开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存款余额经常保持在100万银元以上,放款及汇兑业务也相当活跃,比当时的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等都发达。
抗日战争期间,青岛沦陷,在日伪统治之下,该行办公场所被宪兵队强占,被迫迁至大陆银行三楼,后又迁至蒙阴路8号勉强维持。抗战胜利后,该行继续营业。建国后,1952年12月该行与同行业组成公私合营银行青岛分行。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5-16 15:04
本帖最后由 台湾路电鱼 于 2014-5-16 19:31 编辑
“东莱银行”的兴起、辉煌、衰落、直至消失,深深地刻录着时代变迁与变革的印痕;如果没有史料记载,这些恐怕早被遗忘的干干净净。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4-5-16 18:51
作者:
昆仑山
时间:
2014-5-16 19:02
作者:
青岛腊梅
时间:
2014-5-16 19:07
东莱银行,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