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立夏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津老知青
时间:
2014-5-5 09:52
标题:
立夏
本帖最后由 蓝色海湾 于 2014-5-5 10:26 编辑
1
史料记载
这个季节,在
战国
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如《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即:蝼蝈)在
田间
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
建始
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
福州
到
南岭
一线以南地区真正的“绿树
浓阴
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
仲春
和
暮春
季节。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
夏收
作物
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
油菜
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
栽插
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3]
2
气候特点
2.1
节气气温
按气候学
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
福州
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
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
2.2
雨水特点
立夏以后,
江南
正式进入
雨季
,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
天气
,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
炭疽病
、
立枯病
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
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
早稻
插秧的火红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
降水
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
农作物
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
干热风
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
灾害性天气
,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
棉花
、
玉米
、
高梁
、
花生
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
栽插
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
雨水
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农谚说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民间还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
江西
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
3
节气习俗
3.1
迎夏仪式
“立夏”的
“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春光明媚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
崔骃
在赋里说:“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
江南水乡
有烹食嫩
蚕豆
的
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2]
3.2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
常熟
,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鰤、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
黄瓜
、莴笋、草头、萝卜、
玫瑰
、松花。在南通,则吃煮鸡、鸭蛋。
3.3
斗蛋游戏
那日中午,家家
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
疰夏
”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3.4
立夏“称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
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
三公九卿
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民间相传
诸葛亮
与孟获和刘
阿斗
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
蜀国
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
晋武帝
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嘱托,每年立夏带兵去
洛阳
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
糯米
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
豌豆糯米饭
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转载
作者:
天津疯老头
时间:
2014-5-5 09:56
作者:
王者
时间:
2014-5-5 10:22
本帖最后由 王者 于 2014-5-5 10:36 编辑
老知青情趣高雅,有年有节,为之赞!
立夏节
气标志着春天已去、夏日来临。据养生专家介绍,立夏时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
雷雨
增多。
夏季养生
的关键在于“清凉”。饮食应注重“清除内热”,多吃清凉、清淡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冬瓜、苦瓜和绿叶蔬菜等,来清除冬春季节人体内的大量内热,通过合理补充各种营养食物来达到夏日身体机制的平衡。当然,性温、味苦的陈皮也有很好的清凉
败火
作用。
旧时,乡间用
赤豆
、黄豆、
黑豆
、
青豆
、绿豆等
五色豆
拌合白
粳米
煮成“
五色饭
”,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
糯米饭
,菜有
苋菜黄鱼羹
,称吃“
立夏饭
”。
也是农忙时节,诗云: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
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
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4-5-5 10:23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4-5-5 10:32
谢谢老知青和王者等泳友的帖!
增长知识,了解习俗,顺应自然,愉快度夏。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4-5-5 10:42
作者:
冰雪绢花
时间:
2014-5-5 13:56
“老知青”知识渊博,读之受益,“立夏”拜读了。
作者:
淇天大圣
时间:
2014-5-5 15:32
拜读了二位才子大作
只有赞的份了
作者:
水上二胡
时间:
2014-5-5 17:32
淇天大圣 发表于 2014-5-5 15:32
拜读了二位才子大作
只有赞的份了
拜读二位老师之文章受益非浅,这就叫做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深深懂得学 而至尊,知识远大。今后多向您 们 学习!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