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新疆出土公元前小麦 部分麦穗完整呈金黄色(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4-2 08:39
标题: 新疆出土公元前小麦 部分麦穗完整呈金黄色(图
本帖最后由 台湾路电鱼 于 2014-4-2 08:39 编辑

考古人员正在清理麦秆。(图由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科技室与科技考古系提供)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1日电 (记者 孙亭文) 新疆吐鲁番学研究院1日对外称,该院与中国科学院达成协议,从吐鲁番胜金店古墓群出土的3100株麦秆,已被送往中科院人文学院科技室与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员手中,这些两千多年前的麦子将接受植物考古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将年内出炉。

  据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上述麦秆出土于胜金店古墓群M9号墓葬,当时这些墓葬是用来当做墓棚。该工作人员称,这些麦秆足有10厘米厚,在麦秆下面是15厘米到20厘米厚的骆驼刺,其下面才是完整的墓葬。而这些麦秆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考古史上数量最多、保存质量最好的小麦。
  出土的麦子距今大约距今大约2200年前—2050年前,应为西汉时期或更早。两千多年前的麦子如今还呈现出:金黄的小麦杆,新鲜如才被碾压过,有的麦秆上还有完整的麦穗,也呈现金黄色。


     从目前研究来看,专家们得出初步结论,两千多年前吐鲁番地区的每株小麦平均麦粒达到10粒。中科院人文学院科技室与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员李晶静表示,现在的麦子每株麦粒为20粒到30粒。经过两千年的发展麦粒也才翻了一番,说明吐鲁番当时的小麦种植栽培技术相对很先进了。
  李晶静说,小麦大约是四千多年前传播到新疆,但是长久以来小麦的种植方式、加工方式在新疆如何进行,一直是个谜团。是次研究发现,至少在吐鲁番地区,小麦的种植已经是“精耕细作”,当地古人已经定居,并且在游牧之余,开始花费长时间来打理麦田,也说明小麦在当时的吐鲁番地区已得到大面积种植。
  据介绍,初步研究成果已让专家们兴奋不已,因为对麦秸秆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食物生产的起源与发展过程等。
  “这一时期有可能是该地区古代民族从游牧向农耕逐渐转型的时期。”李晶静说。专家们也发现,吐鲁番地区对于麦子脱粒技术可能开始使用“连枷”这种古老的农业工具。
  据悉,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批麦秆所携带的古代信息,或许会为西汉王朝在吐鲁番盆地经营屯田找到实物证据。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4-4-2 08:59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4-2 08:59
我心向佛 发表于 2014-4-2 08:59


作者: 南极仙翁    时间: 2014-4-2 09:34
老朋友早上好!欣赏了您的帖子,祝您“三月三“吉祥安康!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4-4-2 10:16
收获啊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4-2 10:37
南极仙翁 发表于 2014-4-2 09:34
老朋友早上好!欣赏了您的帖子,祝您“三月三“吉祥安康!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4-2 10:38
快乐海洋 发表于 2014-4-2 10:16
收获啊


作者: 透心凉    时间: 2014-4-2 10:56

作者: 台湾路电鱼    时间: 2014-4-2 10:59
透心凉 发表于 2014-4-2 10:56


作者: 快乐海洋    时间: 2014-4-2 11:11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4-4-2 10:38


作者: 南极仙翁    时间: 2014-4-2 12:34
台湾路电鱼 发表于 2014-4-2 10:37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