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三九”是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大约在1月12日到1月20日之间,这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冬至过后,到了“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所积储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冷在三九”。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在中国传统的
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
十二辟卦为地雷复卦,称为
“冬至一阳生
”。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相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之后,太阳才开始逐渐北移。
而逐渐北移的太阳并没有为北方人带去过多的温暖,反而从冬至日起,北方也真正进入了一年里最为寒冷的季节。深秋之后慢慢厚积的严寒非要在这一天之后薄发,也只有在经过了小寒、大寒二节气的缓释之后,温暖的春天才会重新普降人间!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
“冬至一阳生
”。冬至到
小寒、
大寒,是最冷的季节,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女性属寒性体质,中医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属性,女属阴,为凉性。因此,女性如果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不适症状。所以,女性更多的需要温暖的呵护。
中国文化很讲究的一点就是因天置序,天人合一,做事要跟上天时,天变了,你就要变,否则一定会出问题。做事要按着四气的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去做事。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先辨别出你所处的是四气中的那一段,以及在这个时阶段你要如何做,当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明白问题一定是在上一个或上几个阶段就已经出问题了,好比种庄稼一样,秋天没有收成,也许是夏季没有生长好,也许是春天没有生发好,也许是冬天没有收藏好,总之出了问题要向前找原因。
中国哲学处理问题的方式很特点: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这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讲,一个层面就是防范于未然;第二个层面,就是不去理会出问题的地方,而是依据五行相克相生的原理去,治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的地方,再去阻止可能产生问题的地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是很多中国文人的理想,这种理想现在还影响着中国人,研究中医,就是这种文化的影响。
《黄帝内经》是学中医的基础,有时在思想上处于迷茫的时候,有真对性地去看一点。《黄帝内经》时说到了这样一句话。“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正好这一段我也一直在思考冬泳到底是顺其自然还是逆其自然。
《黄帝内经》中不止一处说了,逆了冬气,春天就会出问题,到了春天,体内积下的寒气开始向外散。这就是“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多年以来我一直想搞清楚为什么冬泳会有这样的好处,就是没有坏处?
严寒的冬季里,寒风刺骨,身穿厚厚的羽绒衣,戴着皮毛的帽子,登着保暖的棉鞋,手上又是棉手套,都感到冷,穿戴得少了都担心感冒,赤身裸体地站在寒风中,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还要跳进冰冻的水中去,身体对冰水的反应是,开始一定是寒气向体内侵入,随着寒气的侵入,体内的循环开始加快,身体的应激反应开始把一部份寒气向外逼,这个过程中会把以前侵入体内和一些邪气带出去一部份。这也就是《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中所说的“寒极生热”。
但是侵入体内寒气佘下一部份还要靠其他方法逐步地逼出体内!可是过量游后,侵入体内的寒气就被逼了出去后,又再次进侵入体内。这种自身从内到外的把寒气逼出去一部份方法,就失去作用!
冬泳一定不能过量,不但会肾气,还会伤及整个经络,甚至会伤及大脑。每个人的身体都不一样,判断的原则也不一样,冬泳最忌讳的就是争强好胜,千万不要看别人游多少,只按自己的感觉游就行了,一定要记住量力而行。总之,冬泳是柄双刃剑,要学会趋利避害,才能顺其自然,才能达到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