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向邯郸冬泳人雷建生致敬! [打印本页]
作者: 上海人 时间: 2013-11-18 20:45
标题: 向邯郸冬泳人雷建生致敬!
邯郸冬泳名人4年下水救人百余次 温暖城市(图)! o8 c; w( b6 g( d" D
" E! a5 I; o- B* J5 K- g
2013-11-18 08:16:24 燕赵都市网 www.yzdsb.com.cn
( z# K7 n5 b+ }
v0 X6 G e8 s$ J" G E% e+ \
因为皮肤黢黑,人又直爽,嗓门大,熟识他的人送一绰号“黑雷子”。多年来,“黑雷子”积极组织参与水上义务救援,慷慨解囊资助多位贫困学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称赞和尊敬。11月13日下午,在邯郸市冬泳队训练池边,记者见到了刚从冰凉水中钻出来的雷哥。
. ]8 y( t* c* e7 _8 [
雷建生(左)把私家车改成了救援专车,旁边是副队长徐国友。
& ~' S3 j! Z# s7 H% x
雷建生打捞上一溺水儿童。(救援队提供)
9 g8 u4 ^; k) c3 r/ u3 t" `! p 百余次水上救援分文不收
; s: S/ j& ~, Q/ G
一提“黑雷子”,在邯郸市冬泳圈和公安消防队伍里无人不知。“黑雷子”叫雷建生,已年过半百。对于大家送他的这个绰号,雷建生一点也不介意。
7 i# R- z, e5 e, O2 T
11月5日上午,邯郸市肥乡县一人不幸溺水。雷建生接到消防队的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他脱掉毛衣,纵身跳入污浊且冰冷的渠水中奋力将人打捞出来,可惜由于落水时间太长,落水者已经去世了。雷建生说,他和队员们都是冬泳爱好者,一年四季均可下水,但夏天落水者比较多,冬天相对少些。
2 S; d. p0 G2 Y- s+ [5 s8 L( V# ^
“无论白天黑夜,我随时待命。”雷建生说,他的手机号码和邯郸市110、119报警平台是联动的,只要发生了溺水事故,消防队或派出所给他打个电话,他就自驾车和队友们及时“出警”,义务打捞救援,并且不要一分钱。今年以来,雷建生已参与水上救援40多次,更让他感到自豪的是,由于行动快速、打捞及时,他本人成功挽救了两名落水者的生命。
. H) J2 f0 V# u) D8 a2 n: ^
谈起水上义务救援队,雷建生自豪地说:“到今年11月份成立正好4年了,我和40多名队友义务参与救援百余次,从来没有要过救援对象一盒烟,没有吃过他们一顿饭。”2009年11月,看到湖北荆州“挟尸要价”事件的新闻报道后,雷建生对那种有违社会公德、乘人之危敲诈勒索的行为十分气愤,他振臂一呼、响应者众,成立了一支水上义务救援队。副队长徐国友私下告诉记者,每次去救援来回的路费,还有赶上吃饭点队友们吃饭的钱,都是老雷自己掏腰包,4年下来花了好几万。“我们队友打内心里佩服‘黑雷子’,大家都亲切地喊他雷哥。”
' n& m" o- a6 Z
自己不富裕却常捐助贫困生
6 d n, O3 R( [5 z* J- p
雷建生是个工薪阶层,家庭条件一般,但是他不仅积极参与水上义务救援,多年来还资助了涉县、大名、临漳、永年、磁县等地的10多名贫困学生。
- J) D& v) Z" c. Z9 `5 q( u9 s
临漳县两名小兄弟父亲死亡母亲改嫁,跟随爷爷艰难生活,两人合用一个书包上学。雷建生闻听后,决定每个月资助他们1000元钱,并对孩子的爷爷承诺,“只要孩子上学,费用我来想办法。”2012年夏天,有媒体刊登了永年县一个靠拾荒为生的家庭,两个女儿双双考上大学为学费发愁的消息。雷建生看到后及时送去5000元钱,并嘱咐两个孩子安心读书,在校期间只要是经济上有了困难,可随时给他打电话。前不久,姐妹俩在给雷建生的感谢信中动情地说:“你是我们遇到的‘活雷锋’,你无私的帮助给了我们努力学习的动力!”
`+ J5 }, M) ~# b4 F7 v. `* E: w
今年9月14日,在雷建生和水上救援队的号召下,邯郸众多爱心人士与30名农村贫困儿童结成对子,资助每个孩子每个月100元钱,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毕业。这次,雷建生自己认领了3名贫困儿童。雷建生说:“我不抽烟、不喝酒,省下钱来帮那些孩子一把,他们有了知识就有可能改变命运。”
W0 j& ^' N# P3 m8 q0 ^, X* n# v& Q; v
今年,在邯郸市评选“善行河北温暖邯郸”十大爱心人物活动中,雷建生坚持把原本属于自己的荣誉给了义务救援队全体队员,他说:“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而是应该属于我们这个团队。”
! X3 _$ Q- K& U* r& J
(文/图记者杨伟广)
' ~6 E7 _' R$ {" M* l. W编辑:张红梅来源:燕赵晚报: v2 @$ M% D) d
& H$ X' X% ^9 N) Y% L: |
作者: 午夜幽蓝 时间: 2013-11-20 09:25
邯郸人民的骄傲 受人尊敬黑雷子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