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3-5-19 16:19
标题:
[转载]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
[转载]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
5 @6 ?5 \1 i. R# Z& i# T% Y/ R/ s
5 i8 l$ Z3 E& n" i
寺
《
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之“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汉代,九卿中有鸿胪卿,职掌布达皇命,应对宾客,其官署即“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 h5 ]0 M2 {2 q- y) v
! C, B D0 r: i9 U# I+ q4 ? P1 }
. d. {5 \; l) X4 {
庙
古代本是供祀祖宗的地方。那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渎、地望城池之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如文庙——孔子庙,武庙——关羽庙
。
7 A- l( A Q9 O
' |1 p# N' F. o1 @
% H9 E# {$ J! B2 J! N& I. i8 B6 E0 Z
% Q) [& j- \" O
0 b) j" D3 q! Q1 E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3-5-19 16:22
) X$ Q) R: d; U9 Q% ]9 \( \
% Q9 h6 [- ^$ L9 [
$ i: k& e+ Z6 W
祠
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9 v3 C& h- ^9 s
- U2 @& R& ?1 I2 c0 ]
) J9 v9 D k5 S
观
《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据传,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 ?9 s, o: S- E' ~
; j# B5 E: {0 M( V
7 ^0 S6 Y8 ?% _1 H, i6 v; t6 @. `# n
庵
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 {0 g( o$ i5 v# P8 W. P" h
9 r+ h& X J& }% N( v
寺、庙、祠、观、庵各有区别,不能混淆。
" G% M1 W% j9 ?
8 U& Q3 g1 ?9 j; t8 S! p& B
' a) m, q9 @ r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