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怀念著名党史专家,冬泳泳友张培森
[打印本页]
作者:
y6422
时间:
2013-5-6 15:27
标题:
怀念著名党史专家,冬泳泳友张培森
本帖最后由 y6422 于 2013-5-6 16:01 编辑
泳友诸君:
受鲁丛明教授之约和多位泳友委托,我起草了这个千余字短文。说实话,我对培森同志虽有接触,但了解并不很多,所以写不出更多文字;加之水平有限,对其评价不一定客观准确。抛砖引玉。提请诸位补充、修改或重写,定稿后请自愿签名。
致礼!
刘 旭
2013年4月24日
勇 敢 加 科 学
瘦 人 坚 持 冬 泳 的 典 范
—— 怀念著名党史
专家
冬泳泳友张培森
张培森同志,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名党史研究专家,也是终身热爱冬泳活动的泳友,是颐北地区冬泳小分队的骨干之一,是北京市群体运动冬泳俱乐部的成员。
在颐和园北部地区,有一支由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党史研究室、总参谋部第三部、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冬泳爱好者,自由、自愿、自松散、和谐、愉快地组成的冬泳小分队,成员有几十人到百余人,老中青少齐聚,男女老少参与,其中中老者居多。军事科学院冬泳队老队长刘羡武已90岁,80多岁的为数不少。大家多年到几十年坚持冬泳活动,感觉受益匪浅,其乐无穷,情意深深。
一般地讲,身体健壮者,或体态偏胖者,脂热条件较好,耐寒能力较强,坚持冬泳的优势较多;而体质欠佳者,体态偏瘦者或极瘦者,则坚持冬泳的困难自然要多,但也因此而显得他们更勇敢、更坚强、更有毅力与耐力。张培森,还有国防大学的教授乔松楼、中央党校教授鲁丛明、309医院的麻醉科原主任孟庆祥等,就属于这后一类的冬泳爱好者。
张培森是学者文人,多种原因,或遗传,或曾因岁月风雨冰霜,原来体质并不健壮。他中高身材,体重未过百斤,且曾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但他出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健康的执著,从而对冬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热情。他决心超大、意志超人、勇气超坚。一个极瘦型老者,面对滴水成冰的三九严寒,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从不松懈,以苦为乐,健身为荣,多年如一日,把困难踩在脚下。他为人和蔼可亲,善处泳友关系,泳前泳后健谈风趣,无话不说,欢声笑语连连,热情乐观豁达,时弊感慨共享,遇困难共商交流,彼此之间结下深厚友谊。
张培森善于总结经验,坚持科学冬泳。“冬泳好,冬泳好,冬泳宜游少”。我们的这个冬泳共识,最早是由他的一句名言“老30”而逐步形成的。即:在每年三九气温最低的时候,冬泳要有一个科学“度”。张培森认为,每次下水游30下为宜,并且要信心十足,在水中念念有词,大声唱数游量,以此驱寒取乐,运作敏捷利落,使体能既获充分发挥,又留有余地,不逞强,不贪恋,不过度,恰到好处,获得冬泳强刺激的最佳效果。大家对他的经验普遍认可。从此,他的绰号“老30”、“科学30”美名广为流传。
冬泳是“三分体质,七分精神”。冬泳者秉持乐观主义和唯物论,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精神的力量是惊人的。张培森以其精瘦有病的身躯乐享80多岁高寿,得益于冬泳是显然的。他自己满意,亲属欣慰,同伴鼓舞。
当然,“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是冬泳的一个普遍原则。“老30”符合张培森的实际,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年龄、体质、姓别、经历等客观条件不同,每人每次下水冬泳的时间和数量也因人而异,因地因时因条件而制宜。
在张培森泳友仙逝周年纪念之际,我们谨以此短文,赞美他智者的聪慧、乐者的文雅、健者的俊秀、学者的风度,赞美他的钢毅和科学冬泳精粹,以告慰亡灵,寄语亲友,激励后人。
刘羡武、鲁从明、柳茂坤、张秀梅、张秀芳、龚慧琴、胡晓敏、王雪玉、刘克俭、刘旭
作者:
高老师
时间:
2013-5-19 06:08
2004年为了写抗议禁泳书,征集各位泳友签名,认识了刘羡武老人,
我记得他还写过一本书,是描写他的冬泳生活的书,那时他就近80岁了。
他将颐和园北部的全体签名的名单给了我,至今我还保存着,虽然几次搬家。
衷心祝福刘老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作者:
崔大嘴
时间:
2019-8-1 06:52
4.5龍潭湖...16.png
(551.35 KB, 下载次数: 2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9-8-1 06:52 上传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