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为雅安祈福! [打印本页]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1:38
标题: 为雅安祈福!
让我们一起为雅安祈福![attach]2386851[/attach], K% K+ q4 G% a6 R$ a
6 a1 r  t. b& O' S& g% A
/ }6 h6 P& r0 R

5 L$ g! \4 \9 u灾难让我们懂得:' Q' Y# ~: ?6 X( T
7 b: `" S* z3 `7 O" B( f* g
不要当灾难突然来了我们才抱在一起;
8 U4 W: g/ M! o5 j6 T ( \% m9 |0 Q1 A. `$ T0 C
不要在已成往事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 ^" m9 \3 d- C8 T$ `0 a ' a& G$ G0 y: @
在这场灾难中我们看到了更多的人性,更多的爱。我们不能为灾区做什么,那么让我们在这里为他们祈福——兄弟姐妹们,请安息!: B/ J! |, s  M7 V* p( C! B+ t4 r

作者: 鲟鱼    时间: 2013-4-21 22:03
                                  支持雅安,寻找每一个生命奇迹

) e0 W$ w0 d3 k. e3 R' a+ T      
) n5 r5 w. x% p2 }/ u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1
本帖最后由 可可虾 于 2013-4-21 22:28 编辑
9 @$ \# g( H4 J# Q9 o& s2 N" M3 T- U) |7 Y9 {- P8 j2 W

6 L6 w. ]0 B% `; }/ r; |- m+ `& F, T% D7 u
% G" A) L& Z8 ~: D8 Z
8 O' o% M8 c( x- b8 b( u
: o! D! f  l, Z7 w3 p- Y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2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2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3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4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5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5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6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7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18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21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23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23
本帖最后由 可可虾 于 2013-4-21 22:39 编辑
! h+ {$ |& _5 N% b: R4 \" j
% S) j9 Q( I2 T* e6 h+ V2 A& }6 M) t  [2 b8 v: d1 z% K
  n% u7 Q) F5 u$ N
4 G* j0 T) L% l7 N# y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26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27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33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34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35

作者: 老马驹    时间: 2013-4-21 22:36
' r3 q* G# r# P+ w
0 g6 E) Q" d1 B  g; L

9 ~# m2 b9 q5 m+ G/ A6 t! t1 \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37
本帖最后由 可可虾 于 2013-4-29 16:10 编辑
2 e0 f5 C7 _# ^8 u. y/ p, U; V: q! h
3 R7 I( r+ E' u- Q& D# B今天,我们都是雅安人!; l9 D' I4 {6 p

作者: 老马驹    时间: 2013-4-21 22:39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40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41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1 22:43

作者: 崔大嘴    时间: 2013-4-22 05:19
可可虾 发表于 2013-4-21 22:43

0 M3 V7 p" n$ L( T. a[attach]2387074[/attach]
作者: 水上游    时间: 2013-4-22 10:15
天灾面前,希望人人度过。我为雅安祈求平安!
作者: 可可虾    时间: 2013-4-22 11:22
! |5 ?1 l: b7 P5 j
, y7 S* G" ?, {
3 V2 O) L, m; r8 p
6 ]5 h( F5 K6 O9 u5 p

) K* y$ q2 {3 z2 S; s2 M  T5 n $ a% _9 h0 t$ f4 W9 S
今天,我们都是雅安人!
1 Z! i/ u# Z/ T" F: N3 l
作者: 东北汉子    时间: 2013-4-23 05:55

作者: 东北汉子    时间: 2013-4-23 05:57
本帖最后由 东北汉子 于 2013-4-23 06:04 编辑
" Y3 M9 n' ?" D4 q  g2 q  b4 @* H; [' b4 t: J4 R9 a+ q8 s' Z
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
; Q# {5 b4 b* P: _$ ]7 b9 K
" z4 [8 p' E! k
- A1 _! ^& J; B8 H. o    汶川       总面积   4083平方公里          人口    约11万人                     地震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 s8 e5 s" Y# Y, C
. {/ B! |9 P  D- D0 z; h% q4 r2 ?; Z
    地点     四川汶川县映秀镇          震中  北纬30.986度,东经103.364度         震级   8.0级     震中烈度    11度
( P7 v, j6 G2 I- q1 l( ?$ v! Z  N  {/ B, o( H( ]- @

; A) Q2 f! W7 {# x    震源深度 10公里      预警   无预     重灾区 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 什邡市、青川县等十个县市
9 _8 f* w: G1 L1 {- @0 p; P, f- v, k. Z+ v

8 A' e: N2 H$ W    伤亡 8.7万人遇难和失踪,37万人受伤        雅安地震非汶川余震   是独立地震 与汶川同处龙门山断裂带' X8 d  P/ c3 \% I& C
0 w0 J$ V9 w; m- u( V

# d. w0 ^7 s$ @# _, M详情请看: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3-04/21/content_5150382.htm
作者: 小龙人    时间: 2013-4-23 18:26
中科院研究称芦山地震可视为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联合发布“4·20”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称,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密切关系,可视为汶川地震的强余震。
  在此之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芦山7级地震不属于汶川地震的余震。他认为,芦山地震的破裂方式和汶川地震非常像,从地震分布看,此次地震距汶川地震震中约100公里,距汶川地震余震分布大概60多公里,“总的来看,这次地震不属于汶川地震的余震,但是和汶川地震之后的应力调整是有一定关联的”。8 n8 ?6 Q$ ?! x' R0 ]
  据了解,芦山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地质地球所科研人员下载了地震数据资料用于研究地震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得到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显示:
8 E% i' s5 n' H( r2 t  芦山地震为震级6.7、震源深度10.2公里的逆冲断层,破裂在断层面上的分布比较集中,震中区的地震烈度约为9度。主震和余震分布于龙门山断层带西南端的彭县—灌县断裂带上,位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后的库伦应力增加区域内,且两者震源性质相近均为逆冲断裂为主,表明芦山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密切关系,可视为汶川地震的强余震。7 T1 Y3 x6 ^8 K$ D$ G
  此外,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通过研究分析芦山地震震源动态破裂过程后认为,芦山地震是一次逆冲为主的内陆强震,这次地震的位置和汶川地震引起的库伦应力增强区一致,因此推测汶川地震对芦山地震具有促进作用。7 j3 a% H  |1 ~
  该所科研人员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计算了汶川地震对周边断层的库伦破裂应力场影响,认为在龙门山断裂系南部有库伦应力增强的现象,因此龙门山南部断层上的库伦应力增大,地震危险性增高,推测汶川地震导致的库伦应力变化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  A3 `' z6 R. z7 N3 ^" P1 F

: Q6 t  X/ D' d3 [. L/ ]6 ]( k

作者: 鸣鹤    时间: 2013-4-29 10:14
[attach]2397105[/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