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感受巴蜀 领略藏羌——川西北纪行 [打印本页]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13
标题: 感受巴蜀 领略藏羌——川西北纪行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6:11 编辑
素闻川西,厥有天府之谓。蚕丛鱼凫开蜀国之先,嫘祖大禹传炎黄之脉,悠远巴蜀,殷周见传。自李冰凿玉垒分岷水;蜀汉安邦振兴百业,川人受益,惠泽千载。外人念之尤切。
訾州泳友,一行八人,由川西平原穿岷江河谷,深入阿坝。途经汶川,亲历劫后灾区;走进东藏,体验藏羌风情。
九寨黄龙,美若天堂;高原雪山,古堡碉楼,羌笛木叶,经幡唐卡,哈达歌庄,均掀神秘面纱;都江堰,青羊宫,武侯祠,锦里古街,游历巴山蜀水,感受川风民俗、蜀国遗韵。
五天行程,由巴蜀到藏羌,见识不同地土风情,领略另类传统文化。幸偿夙愿,快慰至极,爰作分记,以述其概。
[attach]202883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16
[attach]202884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22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1:23 编辑
一,岷江河谷
从成都到九寨沟及黄龙景区有三条路线,我们走的是经汶川、茂县到松潘的最便捷的一条,这里是5.12大地震的核心震区,也是受灾最严重的一线,让人印象深刻,不可或忘。
[attach]2028853[/attach]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2-9-20 11:25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27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1:27 编辑
岷江发源于岷山南麓,流经松潘、汶川到灌县出峡,在都江堰分为内外两江到江口复合,经乐山接纳大渡河,至宜宾汇入长江,全长近800公里。这条长江上游最大的支流,流经的四川盆地西部是中国的多雨地区,因此水量丰富,年径流量900多亿立方米,为黄河的两倍多;又由于其全河落差高达3560米,水力资源达1300多万千瓦,其水力资源蕴藏量竟占长江水系全流域的1/5。
[attach]202886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30
出都江堰紫坪铺水库,穿过一条隧道,便进入岷江河谷。
[attach]202886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32
汶川县映秀镇地处岷江大河谷的南端,公路从这里开始就依着岷江在河谷中穿行。由于这里的地带,是中国大陆由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断裂带,两边都是400—600米以上高程的大山,绵延无尽;谷底是奔流不息的岷江。又由于这里的山岩主要是火山灰侵入岩,岩性软,很脆弱,别说八级大地震,就是一场大雨过后,就容易引发这里的地质灾害。你只需看看那因泥沙俱下而浑浊不堪的岷江,就知道这里生态环境有多脆弱。
[attach]202887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35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1:36 编辑
曾经无数次想象过汶川,经历了“5·12”炼狱般的蹂躏,现今变成了什么模样?尽管这里倾全国之力进行了四年多的修复,倒塌的房屋、扭曲的公路、破裂的山体、折断的桥梁以及蓝底白字的“5.12大地震遗址”标牌,还不时从车窗前闪过。伤痕累累的岷江河谷,仍在诉说大地惊悸的那一瞬;满目疮痍的山脉,仍在展示着那场地动山摇的浩劫。
[attach]202887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39
地震给山脉留下的创伤非常巨大,许多地方的山体被掀下,堆积的碎石泥土随处可见。岷江西侧山峦千疮百孔,破裂山体碎石将213国道完全覆盖,震后的那几天,焦急的人们质疑为什么生命线一时打不开。走近它,看到坍塌的大桥,看到从山顶倾泻的石流盖住了国道进入岷江,并且延续不断。不得不承认几天时间抢通这条生命线绝非人力所为。今天我们去松潘的路,是震后重新开通的,原来的国道213线已经废弃成为地震遗址。
[attach]2028882[/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42
这里曾遭受十万多人同时遇难及失踪的大劫难,这里曾是世界目光关注的焦点,这里也曾凝聚起人世间最美的大爱和善举,镕铸着全民族的信念、意志和脊梁。立足震区,感受震撼,悲怆过后就是坚强!
[attach]202888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44
[attach]202888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1:46
[attach]2028890[/attach]
作者: 采菊东篱下 时间: 2012-9-20 12:22
地震重创痕迹依稀可见,仍然触目惊心。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4:49
喜欢观察和琢磨的天性让我惊讶地发现,从岷江河谷一路走来,很难见到一棵果树,更没见一块种植粮食的土地。直到离汶川十来公里的绵虒镇羊店村,我才看到一块像样的土地,种着几棵梨树和红薯。
[attach]202908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4:53
那么,在这种高山峡谷地区,人们靠什么生存呢?我问,导游答:一靠矿产(石膏、汉白玉);二靠旅游(短程民俗);三靠养猪和加工工业。若还在改革开放前呢!或者说更久远的古代,没这些经济支撑,人们靠什么生存呢?在这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干旱涧谷地带,又不能提灌岷江水(难度大、成本高),吃水都困难,种养当然就更难。也难怪这里没多少人家。
[attach]2029082[/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03
此时,我突然闪现出一个奇怪的思维逻辑:《二刻拍案惊奇》中有位因夺风情而丧命的杜氏,因与丈夫不和,赌气回了娘家,返回时到庙里避雨被淫僧所害。此案若发生在其它什么地方,不难理解。但作者凌濛初说发案地在汶川,这就引人疑义。未履汶川,我不敢质疑名著所述的真伪。既来此地,看到这里的生存状态,我不得不说,在如此荒芜、人烟极为稀少的汶川,很难想象娘家与夫家的村子仅仅相距三里地;更不可思议仅此三里地还会间隔着一座庙宇;尤其是在这种山高、坡陡、河水湍急、地势险恶、鲜有人迹的地方,杜氏敢独自行走,那更是天方夜谭。
[attach]202909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05
凌濛初生于浙江,为官于江苏、山东,兴许从未寄迹汶川,不知这里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山势陡、切割深、地形复杂,因而道听途说、或张冠李戴了吧?至少,我已不敢相信此案会发生在汶川的乡间!
[attach]202910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07
如今的汶川县城早已脱胎换骨,废墟上建立的新城有一步跨越50年的沧桑巨变,人间地狱的劫难过后,凤凰涅槃的新生更加辉煌!
[attach]202911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11
[attach]202913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12
[attach]202913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14
茂县地处青藏高原向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
[attach]202914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17
这里高山耸峙、峰峦叠嶂、河谷深邃、悬崖壁立。
[attach]202914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19
“峭峰插汉多阴谷”,典型的高山大壑与羌寨碉楼、藏寺经幡相映衬,造就出一幅高远得疏离凡尘的壮美。
[attach]2029165[/attach]
|
作者: wjm 时间: 2012-9-20 15:20
[attach]202916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22
难怪演员岳红,对《野山》拍摄地茂县之美,印象格外深刻。
[attach]202916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24
[attach]202917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25
[attach]202918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26
[attach]202920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30
就连湛蓝得那么纯净的天空,都是我们低海拔地区和城市里所看不到的。
[attach]202921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33
[attach]202921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34
[attach]202921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37
[attach]202922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38
松潘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边陲军事重镇,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高原古城”、“川西门户”之称。
[attach]202922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40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5:40 编辑
其最为著名的历史事件是: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亲率大军与唐朝军队两度大战,各占一胜。化干戈为玉帛后,唐太宗将文成公主许配给了松赞干布,传为藏汉通婚的千古佳话。
[attach]202923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47
车过松潘不久,见到成群的牦牛,到达岷江源头,正式进入青藏高原东缘,险峻的岷江河谷就算全程穿越完毕了。
[attach]2029234[/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50
一路走来,奔腾不息的岷江告诉我们,这是一条梯级上升的路,步步登高。从川西平原的300多米海拔到岷江源头的3690米海拔,可以说攀爬了岷江全流域九成的落差。
[attach]202923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53
无论来之前还是亲临此地,穿越岷江河谷,那砂岩疏松的山体,随时可能出现的滑坡和滚石,都不免让人担心。
[attach]202923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57
其实,新筑建的213国道,完全可以抹平人们心中的疑虑。山体大都地毯式地清理了危石浮砂,做了绿化和硬化处理;新修的213国道,路面平坦,鲜有盘山和悬崖;依山一侧修建了铁制栏网,拦截山上滚石,危险路段还修建了规避风险的棚洞。加上行驶这条线路的司机都有着高超的车技,人人博得个雅号叫“穿山甲”。
[attach]202924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5:59
另外,为确保安全,沿途设有多处安检站,适时检查车况和让司机获得休息,以保证安全驾驶。
[attach]202924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02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6:03 编辑
来回走了三天的岷江河谷,我终于踏上了你的土地,举目环顾了你的独特风貌和历史人文,俯身聆听了你的诉说!
(图为堰塞湖)
[attach]202925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05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6:06 编辑
二,东藏如谜
西藏之名,世人皆知,东藏何在呢?相对于西藏而言,东藏的知名度要小很多。而对于从未涉足藏区的我们来说,陌生的东藏更是一团待解的谜。
[attach]202925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09
从茂县进入阿坝藏羌自治州,在松潘、川主寺、九寨沟等东藏地区驻足。沿途所见加导游介绍及走进藏家羌寨,让我们领略了东区藏民的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文化生活,触及了藏民的生活,了解了历史的梗概,此番游历,值得珍惜!
[attach]202925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15
藏族世居地,古称吐蕃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东征,延至青藏高原的东、南端。兵戈平息后,藏族将士再无精力和给养返回千里迢迢的故乡,只能原地留驻,将这里的厚土高天,辟为家园,生息繁衍;同时,也让本民族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在此落地生根。
[attach]2029264[/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17
如今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川西北高原散落着近80万人的藏、羌族人的部落村寨,和青、甘、滇等省成为西藏以外的第二大藏族居住区,其地理位置东、西方相应,史上称为“东藏区”。在世人看来,东藏区这片土地和西藏地区一样的神秘古幽。
[attach]202926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18
[attach]202926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18
[attach]202926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19
[attach]202927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22
川主寺位于松潘县城北面17公里,是以寺庙命名的一座小镇。
[attach]202927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24
这里是藏、羌、回、汉多民族杂居地,也是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地。
[attach]202928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26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6:34 编辑
川主寺导游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寺庙的基本情况及藏传佛教的教义、礼仪、经幡等常识。(寺庙内不许拍照,只能在外围摄取一些镜头)
[attach]202928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27
川主寺又名卓仓库寺,始建于1428年,由希洛益西堪布主持创建。
[attach]202929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30
寺院座西向东,原属本钵教(藏传佛教前期)。原址毁于“文革”,而镇寺之宝、部分文物和经书得以保存。现寺庙是1997年经政府批准原址重建的。
[attach]202930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6:32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6:32 编辑
雕梁画栋的大殿,雄伟壮观,层层叠叠地供奉着大大小小的泥塑、铜铸、木雕菩萨,挂满了各式唐卡。最引人注目的是活佛的法座,庄严而威仪地摆放在经堂中菩萨座下。寺庙旁有两座舍利塔,大小转经筒环围着寺庙。
[attach]202930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7:10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5 10:17 编辑
这里已属高原地区,海拔高度与拉萨相近。
[attach]2029384[/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0 17:13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0 17:14 编辑
东藏区有个“怪”现象,藏、羌人都崇敬白色的生灵和物品,并把它当作“神”的颜色。藏族把洁白的哈达作为最高规格的礼节献给贵客。在藏族牧场偶尔看到白色的牦牛,据说这种白牦牛出生和成活率很低,它的身价自然也不菲。藏民认为白色的生灵都是上苍赐给的,不能随便圈养的。因此他们不会让浑身长着白毛的牦牛下地劳动,更不会宰杀,会把它供养起来一直到死,最后还会把骨头供奉起来。现在随着旅游经济开发,这种信仰和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在东藏区沿途你会看到一些藏民把白色牦牛打扮得花枝招展,披红戴花地站在路旁或停车场招引游客当坐骑照相,增加家庭收入。白牦牛任人骑坐拍照,这是否和原来的敬爱有矛盾?藏民解释说:“它挣钱养活自己啊。”
[attach]2029387[/attach]
作者: 壶城博浪 时间: 2012-9-20 23:45
漓江冬泳人 的报道真是触目惊心。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1 10:48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1 11:00 编辑
川主寺还是红军万里长征的一个重要节点,红一、二、四方面军都经过川主寺。从夹金山翻过雪山,走过草地之后,红一、四方面军就是在这里实现了胜利会师。1990年,党中央、中央军委在这里建起了长征纪念碑园。
[attach]2030042[/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1 11:02
长征碑园是个依山而建的综合性园林,由纪念主碑、大型花岗岩群雕和陈列室3个部分组成
[attach]203004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1 11:05
正面紫红色大理石上镶嵌着邓小平题写的金色大字“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背面黑色大理石上刻着“碑志”,记述着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历史功绩。
[attach]203005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1 11:06
伫立在碑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元宝山顶端的纪念碑,在夕阳映照下正放射着耀眼的光芒。导游说,由于碑体是亚金铜贴面,几公里外都能看到太阳光的反射。
[attach]203005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1 11:07
纪念碑为三角柱体,每一面的上端都镶嵌一颗红星,象征三大主力红军团结奋战。纪念碑顶端的红军战士铜像,左手执花束,右手执步枪,双手高举形成一个“V”字的形状,寓意欢呼长征的伟大胜利。
[attach]203006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1 11:09
长征人物浮雕墙,则艺术地再现了长征精神及艰苦历程。
[attach]2030064[/attach]
作者: 津海冬 时间: 2012-9-21 11:48
漓江冬泳人 发表于 2012-9-20 15:07 
如今的汶川县城早已脱胎换骨,废墟上建立的新城有一步跨越50年的沧桑巨变,人间地狱的劫难过后,凤凰涅槃的 ...
[attach]2030115[/attach]
作者: 岸上人 时间: 2012-9-22 12:06
多年前曾经到过。
作者: 中华漓江 时间: 2012-9-23 02:50
谢谢胡哥的精彩报道!
作者: 桂平老山 时间: 2012-9-23 18:14
谢谢漓江冬泳人美文靓图的游记!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20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5 11:21 编辑
虽然,经过近10个小时的跋涉,但晨起还在桂林机场,天未向晚就到了“梦里寻他千百度”的九寨沟,感慨着现代交通一日千里的不可思议。
[attach]203629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24
沟口第一个“节目”,就是跟着导游进藏家。虽说出来旅游的人不差钱,但团餐之前,还额外掏150元去奢侈一顿藏餐,谁都不禁嘟囔一句:“怎么这么贵!”去了方知:值!
[attach]203630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26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5 11:27 编辑
苍茫大山,浮云叆叇。雪山下,依坡而建的藏寨,古老而神秘。
[attach]203630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29
[attach]2036314[/attach][attach]203631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38
央宗兄弟为远来的客人献上哈达和“扎西德勒”的祝福,以示尊崇。
[attach]203632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41
色彩丰富的饰画和唐卡,把厅堂装饰得富丽堂皇,渲染着浓浓的藏家色彩。
[attach]203632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42
[attach]203634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42
[attach]2036344[/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44
[attach]203634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45
青稞酒、酥油茶人手一杯,随喝随续;大块大块的手抓羊肉、咖喱牦牛各给一盘,还不断添加;主食是青稞面条、烤制的青稞饼以及高原土豆。路上那些藏民做的汉菜,有的队员吃着都想哭,正所谓“眼睛在天堂,口腹在地狱”。这回享用着地道的藏家美食,方明白这才是藏家该有的生活。
[attach]203634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1:48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5 14:18 编辑
席间,能歌善舞的主人轮番上场献艺并与来宾互动,精彩纷呈的藏家歌舞荡漾起人们心中的激情,如雷的掌声伴着歌舞久久地回荡。
[attach]2036374[/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19
[attach]203648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19
[attach]203648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23
[attach]203649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24
本帖最后由 漓江冬泳人 于 2012-9-25 14:25 编辑
暮色中,格外艳丽的格桑花,愉悦着我们舒畅的心情!
[attach]203649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26
[attach]203649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31
三,神奇九寨
九寨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岷山山脉南段尕尔纳峰北麓,是长江水系嘉陵江源头白河的一条支沟,因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景区海拔2000-4300米。景观分布在树正、诺日朗、剑岩、长海、扎如、天海六大景区,以三沟一百一十八海(四川人称湖为“海子”即海的儿子)五滩十二瀑为主要景点,与九寨十二峰联合组成高山河谷自然景观。由于数千年的交通不便,这里与世隔绝,保存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色及特殊的地理景观。这里原始森林密布,动植物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四季景色迷人。高耸云天的雪峰,垂直分布的植被,秀色灵动的水景,加上藏家木楼、晾架经幡、栈桥、磨房、民族风情及神话传说等构成的人文景观,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attach]2036499[/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33
[attach]2036501[/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35
有人以:“9月份人比树还多,10月份人比树叶多”形容九寨沟的火爆。处身于拥挤的人流方知,此语不无抱怨。
[attach]2036504[/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36
[attach]2036512[/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37
[attach]2036513[/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39
总面积6万多公顷的九寨沟,由树正沟、日则沟、则查洼沟三条Y形分布的主沟组成,总长达60余公里。
[attach]2036518[/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54
我们乘坐景观车,结合栈道步行,游览了Y形分布的三条景观主沟。
[attach]203654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9-25 14:54
[attach]2036547[/attach]
作者: 桂平老山 时间: 2012-9-25 18:16
犹如仙境一般,美哉,神奇的九寨!
作者: 南宁健康叔叔 时间: 2012-9-28 13:00
神奇的九寨!
作者: 溪言 时间: 2012-9-29 17:26
耐看---------------------
作者: 溪言 时间: 2012-10-4 20:17
素闻川西,厥有天府之谓。蚕丛鱼凫开蜀国之先,嫘祖大禹传炎黄之脉,悠远巴蜀,殷周见传。自李冰凿玉垒分岷水;蜀汉安邦振兴百业,川人受益,惠泽千载。外人念之尤切。
更喜欢
作者: 南宁健康叔叔 时间: 2012-10-9 22:39
神奇的九寨!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10-11 11:23
树正沟处于“Y”的下支全长14公里,各种湖泊约占去九寨沟进去全部湖泊的40%。一条碧绿的河流在沟谷间奔涌,这就是翡翠河了。山林的宁静加上水的喧嚣,使得寂静的画卷多少加入了一些灵动的影子。
[attach]2061895[/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10-11 11:25
漫步在宽宽长长的木质栈道上,悠闲地欣赏着远处的群山近处的海子,有一种说不出的放松和享受。树正群海由大小不一的海子呈梯田状组成,海子之间散步着各种野生乔木和灌木丛,正如解说员先前在车里描述的名副其实“树在水里长,水在林中流”的景观。
[attach]2061930[/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10-11 11:26
[attach]2061946[/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10-11 11:27
[attach]2061947[/attach]
作者: 漓江冬泳人 时间: 2012-10-11 11:28
[attach]2061953[/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