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溺亡悲剧为何不断上演? [打印本页]

作者: 山谷    时间: 2012-5-29 14:42
标题: (转)溺亡悲剧为何不断上演?
本帖最后由 山谷 于 2012-5-29 14:43 编辑

                                [attach]1824002[/attach]
                           十多名10岁左右的男孩在水中打闹,暂时的欢乐背后隐藏着许多安全隐患。
  每年夏季是溺亡事故的高发期,面对一个又一个年轻生命的相继逝去,我们在悲痛的同时不禁反问——
  溺亡悲剧为何不断上演?
  文/图 本报记者 高会鹏
  每年暑假前后,是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最“忙碌”的时候。在他们的救援行动中,溺亡对象大部分是未成年人。
  虽然他们在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水上安全教育,但却明显感到力不从心,收效甚微;尽管每年的溺亡事故多发,却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仍有人殒命水中。
  一个个血的教训,一个个生命的消失,为何依然挡不住他们下水的脚步?水上安全教育,怎样才能更加有效?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坑塘里“洗澡”的12个小学生
  5月26日,周六,天气炎热。
  下午17时许,记者来到老家虞城县田庙乡高庄村,在老村内一处数十亩水面的坑塘看到:十多名10岁左右的男孩在坑塘里尽情地嬉戏打闹,附近连一个看护的家长都没有。
  在与他们交流后得知:他们都是小学生,年龄最大的才13岁,自认为懂点水性,因为天气炎热所以相约来此洗澡,家长根本不知道。
  他们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在水中打闹,不时有年龄稍小一些的孩子被呛得直咳嗽……
  记者环顾四周发现,已经快要搬迁完毕的老村庄住户很少,大部分村民已经搬迁至数里外的新村,鲜见有大人的身影,如果孩子们发生不幸,可能连个施救的人都难找到。
  “这个坑的水有多深?你们会不会水?”记者的话音未落,只听其中一个年龄稍大一些的男孩子非常自信地大声回答:“这边的水不深,那边的水深,有一两米,我会水,我们游过去让你看看,伸直胳膊都不见人影呢!”记者赶忙制止了他们。
  随后,记者走访多位家长得知,马上就要进入麦收时节了,大人们都很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管孩子。在他们看来,“农村的孩子没事,从小都会水,估计淹不住”。
  再者,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性格倔强,我行我素,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的监护人一般都是爷爷奶奶。而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行动不便,就算想管他们,却根本找不着孩子的踪影。
  的确,当记者奉劝那些孩子不要到深水处游玩时,有几个孩子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声说:“没事,我们会水,不信我现在就游过去让你看看,一点事也没有。”
  不到半年溺亡18人的教训
  一边是未成年人“不在乎”的水上安全,一边是溺亡事故多发的现象,沉痛的现实让人心情沉重。
  今年以来,仅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参与打捞救援的溺亡事故就有12起,共18人死亡。该队队长黄伟分析,这个数字肯定不是准确数字,因为有些事故可能他们并不知道。
  无论数据是多少,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亡者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和一个个不再完整的家庭。
  “最令人心痛的是,今年就已经发生两起群体性溺亡事故了,这是最令人害怕的事。”黄伟每年直接参与救援的溺亡事故有数十起,说起这些事故,生性豪爽的他也忍不住悲痛不已。黄伟透露,根据他多年的经验,以前的事故以偶发性为主,有的事故有人为原因,但今年情况却明显不同,一是群体性溺亡事故多发,二是溺水人员的年龄由平均15岁降至12岁左右。今年4月至5月,先后发生宁陵县4名儿童在河边玩耍不慎落水,全部遇难;虞城县3名学生溺亡。而这些孩子,都是农村的留守儿童。
  “监管缺失是造成溺亡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我们不能再漠视了,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回想着一个个溺亡事故的发生,黄伟的心情无比沉重,他介绍,将近百分之八九十的溺亡事故都发生在每年的六七月份,这段时间是名副其实的溺水高峰期。在溺亡的人群中,除少量自杀者以外,多数人为意外溺亡。
  “遗憾的是,一般我们参与救援的时候,都是打捞溺亡者尸体的时候。当我们把尸体打捞上来的时候,是我们心情最复杂、最伤痛的时候。”在盛夏来临之际,黄伟提醒广大市民,一般游泳者溺水超过5分钟就有生命危险。从报警到民警赶到,最快也要十分钟左右,但往往就这几分钟是营救的黄金时间。虽然有不少热心人士参与到救援的行列中来,但最理想的状况还是大家都能珍爱生命,多宣传教育未成年人掌握水上安全知识,避免冒险。
  由此可见,防止溺亡事故的发生,有效的安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
  溺亡悲剧拷问安全教育是否到位
  社会都在关注、关心水上安全,为何溺亡事故却接二连三发生?
  走访农村,你会发生这两种现象:一是前几年黏土砖瓦窑厂多,挖地取土或挖坑取土,直接导致农村坑塘深度增加,坑底高低不平,例如夏邑县胡桥乡一窑厂,多年来在厂旁边的坑内取土,如今坑深约10米,却没有任何警示标志;二是利益驱使,农村河道内抽沙现象严重,导致河道深度增加,河道深浅不一,淤泥、淤沙多,例如柘城县一个孩子下水,原本正常的水深却突然出现一个深抽沙坑,发生溺亡事故。
  “根据这个情况,我在今年的市两会上还专门写了一个提案,反映柘城县抽沙现象严重,应该加强治理。”身为市政协委员的黄伟,在今年的市两会上提交了一份提案,主要就是反映柘城县抽沙现象严重,导致河道加深,增加安全隐患。
  而在采访中,多数未成年人面对记者的提问,会说家长和学校很少讲解水上安全知识,就算有老师或家长的“简单”管教,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有在事故发生后,才后悔莫及。
  “我们虽然会到学校给学生们上水上安全教育课,给他们讲解安全知识,但面对全市的未成年人,我们的力量显得非常有限。”谈及水上安全教育问题,黄伟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想营造一个全社会都重视的水上安全教育氛围,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都应充分参与进来,而不是哪一方唱“独角戏”。
  就目前而言,为警示人们,特别是未成年人不要到河边、渠边游泳和戏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溺亡悲剧发生,黄伟坦言,在河道、沟渠、坑塘旁边的醒目位置,以横幅、木板等形式设置警示标志是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如果在重点水域,能安排巡视员每天巡视河岸,遇到下水者立即劝阻,或者在危险水域附近设置监控室,并放置长竹竿、救生圈等救生设施,应该能减少不少溺亡事故发生。
  “应该有更加鲜活的安全教育方式,让人们从心理上充分认识到水上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祝英杰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大家对危险认识不足是主因。他认为,光说这里危险、设立警示标志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们从心理上对水上安全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不然,光流于表面的宣传教育不会起来效果。



作者: 山狼    时间: 2012-5-29 14:53
愿悲剧不再上演
作者: 海上花    时间: 2012-5-29 15:29
本帖最后由 海上花 于 2012-5-29 15:33 编辑

      溺亡悲剧为何不断上演?水上安全教育,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值得深思,呼吁动员社会人人关注,重视水上安全教育,
作者: 张兴    时间: 2012-5-29 15:39
光说这里危险、设立警示标志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们从心理上对水上安全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attach]1824097[/attach]

作者: 南极仙翁    时间: 2012-5-29 15:45
张兴 发表于 2012-5-29 15:39
光说这里危险、设立警示标志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们从心理上对水上安全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

说的对。
作者: 山苗    时间: 2012-5-29 16:38
张兴 发表于 2012-5-29 15:39
光说这里危险、设立警示标志是远远不够的,要让人们从心理上对水上安全教育有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

说得好
作者: 南湖狂鲨    时间: 2012-5-29 19:54

作者: 周口宁馨    时间: 2012-5-29 21:32
家庭和学校组成合力做好夏季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 今古纹刺    时间: 2012-6-9 22:10
现在的 年轻人会 游泳的 太少了  
这是主要原因。。。。。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