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天津老照片 [打印本页]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28 20:18
标题: 天津老照片
从今天开始陆续发一些天津老照片!
请欣赏!
[attach]1768083[/attach]


南运河曾是一条主要的水道,南运河在天津北起三岔
河口,流经的主要码头有:北大关、杨柳青、独流镇
、静海县、唐官屯等。图为上世纪30年代拍摄的静海
县境内一处水陆码头。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28 21:15
[attach]1768173[/attach]
南运河——民间成为御河岸边有瓦房与土房
此照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

作者: 青清剑圣    时间: 2012-4-28 21:57
        新  旧  社  会  两  重  天  ········    长  见  识  了!   谢谢!!!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29 08:57
[attach]1768682[/attach]

该渡口位于今广场桥所在地,是连接意租界与法日
租界处的摆渡口,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因渡口建

在马家村附近,故称“马家口”。50年代末期在海
河北侧建起建起了中心广场,此渡口改称“广场渡
口。”1969年在此修建了“战备桥”,从此结束了
该渡口的历史。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29 13:57
  [attach]1768937[/attach]
海河曾是北方重要的水道。旧时,货船从大沽口进津
,通常是到海关验关后,再转头到紫竹林关下卸货。
为了船只转头方便,英租界的工部局在海关前修建了
一个转头船位。图为1903年7月重建后的海关前转头
船位。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29 20:47
[attach]1769712[/attach]
1860年天津被开为通商口岸后,英法等国为了推进
贸易,选择了沿河紫竹林一带建立码头。英租界内
设立码头5处,总长度约为1100米。码头的建成可使
外轮直接停靠,改变了天津传统航运中心的位置。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2-4-30 12:01

  记得五十年代,在狮子林桥南海河东岸还有一个漕运码头,形成一个农产品集散市场。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2-4-30 12:05

  在六十年代,海轮还可以到大光明桥附近,当时经常和同伴去看大轮船。当时还有边防战士站岗,很威武。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30 13:07
蓝色海湾 发表于 2012-4-30 12:01
记得五十年代,在狮子林桥南海河东岸还有一个漕运码头,形成一个农产品集散市场。

您说的非常正确!从狮子林桥至金汤桥全是买卖家!
土产杂品等商店一家挨着一家!金汤桥至电报局之间
是菜市场(东浮桥菜市)当时漕运繁忙!海河上遍布
都是大小船只!卸完货物后再装上天津卫的日用百货
等物品运回农村。一片繁忙景象!
在当时交通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海河漕运的功劳不可
磨灭!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4-30 21:24
[attach]1771445[/attach]
大红桥是天津历史上的第一座单孔拱式铁桥,建于
1887年,架设于子牙河、北运河的汇合处。此桥长
40余米,因状似彩虹,而被称为“虹桥”,俗称
“大红桥”。1924年,桥身由于年久失修,被洪水
冲击断裂,钢架整体沉入河中。1933年,在原地动
工兴建新大红桥,又称西河桥,1937年竣工。1965
年改称大红桥,沿用至今。图为1905年的大红桥,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 12:46
[attach]1772374[/attach]
北大关桥的位置,是在明初燕王朱棣直沽渡河处;
清代这里有座北浮桥,沟通北门外大街与河北大街。
天津是开启桥最多的城市,北大官桥的开启,与别的
桥不同,是用人力摇摇把转动齿轮,齿轮传动开桥。
。此桥原在直隶总督行馆(大胡同)门外,因海河
裁弯取直,河被填平,原桥移到北大关,桥名未改。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 20:26
[attach]1773476[/attach]
1900年,八国联军的沙俄军队为了镇压义和团,
攻击天津城,在河东北洋武备学堂附近架设了一
座通往英租界的浮桥,人称俄国桥。从图上可以
看到河岸上被焚毁的武备学堂的残垣及浮桥上的
俄国兵。俄租界建建立后,改浮桥为渡口,人称
俄国桥渡口。日寇侵占天津后停渡。抗战胜利后
更名为建国花园渡口。解放后,改为大光明渡口。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 09:01
[attach]1774471[/attach]
金华桥位于南运河上,连接着河北大街与北门外
大街。是由英国技师设计的一座可开启式铁桥,
原建于大胡同南口,南运河截弯取直后移建于此。
河面上停泊的木船为等待早晚各一次铁桥开启后
通过的货船。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2-5-2 09:51

  大光明桥,原来是渡口;广场桥,原来也是渡口,此外还有很多渡口。渡口原来是轮渡的船,来回摆渡行人,后来海河改造后,水流缓了,就在河的两岸拉上钢缆,人在船上拉着钢缆,来回摆渡行人。在河北区一处渡口,因水少了,用两条船横在中间,行人来回穿过,当然也要收摆渡钱。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 16:45
[attach]1775501[/attach]
金汤桥横跨海河,河东为建国道,河西接水阁大街,
桥头楼房是建于1902年的天津警察厅,其原址为天齐
庙。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比利时工程师设
计的旋转式开启桥。此处原有浮桥一座。金汤桥就建
在东浮桥原址上,很多老天津人仍然称其为
“东浮桥”。近年,这座桥修建加高,使用特殊玻璃
装饰为观光桥。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3 09:09
[attach]1776706[/attach]
二闸位于子牙河下游东岸的新开河口,建于1921年,
主要起到为海河分洪和通航的功能。此闸址处与子牙
河岸边,犹如人的耳朵,所以得名耳闸。由于毗邻恒
源毛纺厂,故也称恒源耳闸。

作者: 津海冬    时间: 2012-5-3 13:57
古月胡 发表于 2012-4-29 13:57
海河曾是北方重要的水道。旧时,货船从大沽口进津
,通常是到海关验关后,再转头到紫竹林关下卸货。
...

河还是那条河,今非昔比。依河运输繁荣的历史已被旅游小船代替,时代的斗转星移,又进步了!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3 17:04
[attach]1777664[/attach]
清咸丰十年(1860)初,驻防天津的清军统帅僧格
林沁为抵御英法联军的入侵,在原天津城西部、南
部挖壕筑墙,称墙子;壕沟成河环于城外,称墙子
河。墙子河北起今红桥区小西关通南运河,向东南
在长江道与红旗河交汇,再折向东经南丰路,在海
光寺与卫津河交汇,继续向东沿南京路至海河中学
附近入海河。墙子河全长18公里,河上曾建有近二
十座桥梁。1934年11月11日,伯斯道(今南京路至
西安道之间的长沙路)桥正式建成开通,该图摄于
开通当日。桥左侧为耀华中学。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2-5-3 20:24

  耳闸,在我们上中学时,也是个天然游泳场。只是水流很急,顶流根本游不动。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4 13:32
[attach]1778803[/attach]
上世纪初,天津海河的航运十分发达,海外及内陆
的许多进出货物都经由海河运输。这张照片即反映
了当时天津海河码头的繁忙景象,岸边的火轮正在
海河码头上装卸货物。为防雨淋,岸上的货物被临
时用席子盖上。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4 21:28
[attach]1779452[/attach]
这是八九十年前旧街景。那时这条路还没有电车
铺轨,是城市里马拉“轿车”。人拉“胶皮”的
时代,金刚桥头尚无中山路,火车站前仍称大经
路。路面平阔,水泥电线杆笔直而立,夹道树有
杨有柳;石印刷局字号“立元斋”,南纸书局冠
名“文寿”水果店以“干(果)鲜(果)”招徕
......当然,少不了熙来攘往的风景,嘈杂连同
喧嚣,激越之后还有平和。既然历史要辟一片
“河北新区”,既然新区把大经路作为中轴线,
时代的风起云涌、经纬纵横——包括国的历史、
城的历史,便早已装满这条百年老街。河北大经
路,今人叫它中山路。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6 09:05
[attach]1781595[/attach]
这张照片应为1900年庚子事变时德国随軍记者拍照。
德军由塘沽登陆,沿海大道即今大沽南路进入天津,
图中远处正上方最高建筑是1896年所建的中国第一
城市基督教青年会所。1902年12月出售给英商先农
公司,其具体位置是在与今南京路的大沽路上。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2-5-6 11:00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6 19:52
[attach]1782618[/attach]
光绪十四年(1888)九月津沽铁路通车,建成了
老龙头车站,地道外的人口聚集起来。但受铁路
阻隔,交通却不方便。到1923年,铁路当局迫于
当地居民的压力,建成地道。后来唐家口地道建
成,为了互相区别,这里称老地道。图为抗日战
争前的老地道,有卷烟广告,还有估衣街“敦庆
隆”的商品广告。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7 19:59
[attach]1784921[/attach]
[attach]1784920[/attach]

旧时的滨江道位于法租界,当时被称作福熙将军路。
这张摄于20世纪初的老照片,拍摄的是现在的滨江道
河北路一带,照片左侧为一家日本医院。从滨江道向
西望去,远处的西开教堂隐约可见。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8 20:27
[attach]1786671[/attach]
1860年12月英租界设立后,由英国皇家工兵队测量
规划,铺设了英租界第一条主干线维多利亚道(后
称中街、中正路,今为营口道至开封道间的解放北
路),并在这条街上陆续建起了早期的洋行、银行
、饭店等。戈登堂、维多利亚公园、利顺德大饭店
、利华大楼等天津历史上的著名建筑都在这条街上
,更因汇集汇丰、德华、麦加利、横滨正金等众多
外国银行,而有“天津华尔街”之称。图为1925年
时的维多利亚道街景。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9 18:32
[attach]1788130[/attach]
该照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威尔逊路(德租界收回前
叫威廉街)即今日的解放南路。照片是由北向南拍摄
的。远方路端所见大致在今绍兴道或宁波道一带。当
年,租界当局重要机构如领事馆、武官府、工部局、
德军司令部、学校、医院、影院、俱乐部等均集中在
该街两侧及周边地区。值得一提的是,照片路中央水
泥电杆高悬英文“15MILES SPEED LIMIT”及中文
“十五英里 汽车禁快”字样。这说明上世纪初,近
代天津对城市机动车管理已相当到位。一辆“胶皮
车”行驶于道路左侧,警察正立于街中心。

作者: houzhaotian    时间: 2012-5-9 22:06




百年滄桑     歷史巨變





謝謝  胡老的解說詞!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0 12:35
[attach]1789050[/attach]
这张街景为时称58号路(昆明路)与55号路
(兰州道)交口处的旧租界。照片摄于1932年6月,
数字所标注的是,1为58号路,2为55号路,3为112
号区域的住宅区,依稀可见“万德里”三个字,7
为待开发的地方。从图上可以看到,58号路的修建
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2 20:51
[attach]1793713[/attach]
这是20世纪30年代马场道的照片。1886年天津海关
税务司,英籍德人德璀琳建成一个**场(工业展
览馆一带),同时从小营门起,往西南修筑一条通
**场的道路。1943年日本侵略者改称这条道为兴
亚二区7号路。1946年复称今明马场道。1926年该
路铺设沥青路面。马路中间以松柏树形成隔离带,
并设有高架路灯。照片马路对面的楼房和围墙是天
津工商学院(今天津外国语学院址)。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3 21:58
[attach]1795952[/attach]
1904年4月26日,中国与比利时双方代表在天津
签订了天津电车点灯公司合同。合同经直隶总督
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批准生效。经营机构取名为
“天津电车点灯公司”。1905年电车轨道铺设工
程开工。1906年6月2日围城线路线网工程完工,
天津第一条有轨电车路线由西南角经西北角、东
北角、东南角至西南角围城环行白牌电车线路正
式运营,路线长5,16公里。图为天津最早运行的
有轨电车。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4 20:08
[attach]1797467[/attach]
1904年4月26日,比利时商人在天津开办了天津电车
电灯公司。1905年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在南开中
学北侧购地基一处以修建停车库及修车厂(现在西
角附近)。天津的电车出现的早,天津的有轨电
车维修技术也很成熟,电车公司工人能够进行电车
的零配件制造和车辆保养大修。上图为上世纪40年
代电车公司修理车间制作电车配件的场景。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4 20:08
[attach]1797467[/attach]
1904年4月26日,比利时商人在天津开办了天津电车
电灯公司。1905年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在南开中
学北侧购地基一处以修建停车库及修车厂(现在西
角附近)。天津的电车出现的早,天津的有轨电
车维修技术也很成熟,电车公司工人能够进行电车
的零配件制造和车辆保养大修。上图为上世纪40年
代电车公司修理车间制作电车配件的场景。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5 09:04
[attach]1797968[/attach]
1935年底至1936年初,渤海湾发生30年不遇的严重
冰冻,坚冰最厚处达0.6米,被困船只达到65艘。
1936年2月,时任天津航业工会执行委员、天津航
业公司船务主任的董浩云参与了交通部组织的救援
活动。他负责指挥天津航业公司被征用的破冰船,
并乘飞机运送补给物资。这张照片就是爱好摄影的
董浩云在营救之余拍摄的。
董浩云是一代船王,曾在天津生活过。其长子董建
华曾任香港特首。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6 09:08
[attach]1799426[/attach]
天津北站老天桥,是天津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天桥,
已有百年历史。天津北站原称“总站”也称“新站”
,始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天津市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其天桥更重要的文物价值在于它的
“雨棚”上边的铁制花环等,它见证了很多历史事
件,如1922年至1924年的“直奉战争”以及抗日战
争时期的场景。




作者: 今日后海    时间: 2012-5-16 14:16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6 22:37
今日后海 发表于 2012-5-16 14:16

谢谢您的欣赏!6月9日十三陵见!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7 12:54
[attach]1801682[/attach]
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天津北站是津浦
线、京山线交会处,也是津浦线的起点站。时任直
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将衙门设于大经路(今
中山路)金刚桥头后,为摆脱老龙头火车站的租界
管制而建天津北站。初名新开河火车站、后称天津
城火车站、河北新车站、天津新站、天津总站,抗
战期间改为现名。此照片摄于上世纪30年代,可见
战区井然有序。美丽牌、琴棋牌商品广告熬是醒目
,但此建筑格局后被大改。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8 15:11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2-5-18 15:13 编辑

[attach]1803380[/attach]
1914年5月1日,天津火车站开始发售欧、亚联运
客票,开通北京、天津、奉天(沈阳)经?“铁
满”(长大、沈丹线)至汉城、釜山等地的国际
列车。图为上世纪20年代初,天津东站第一站台
(国际站台)接发由“满铁”转运经奉天驿(今
沈阳站)开往北京的一列国际列车。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19 09:04
[attach]1804213[/attach]
1922年和1924年的两次“直奉战争”的战火燃遍
了原京奉铁路(今京沈线)两侧的京、津、榆
(山海关)等地区。这两次直奉战争在天津老站
(天津站)和新站(天津北站)留下了百余幅历
史照片。图为1922年11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的
天津站。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0 09:09
[attach]1805391[/attach]
天津机务段始建于1892年,为百年来全路机务段
之首,随着高铁迅速发展,该段已于2005年12月
12日撤销,于2007年7月拆除。图为1932年5月,
天津机务段“京奉”(京沈)线乘务员在198号
机车前合影,机车水柜上印有“京奉铁路”以及
英文缩写;可见机车后段场房屋顶、电线杆汽灯
、地上钢轨线路、手动道岔等。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1 19:57
[attach]1808890[/attach]
“天津停车场(厂)”又名“天津驿”,这是
当年日本人对天津火车站的称号。天津人则叫它
“老龙头火车站”、“老站”。1888年原设旺道
庄以西。1892年又西移,1900年毁于炮火。1902
年在原址复建,此系复建后的车站面貌。画面起
脊顶三个,有窗,为车站右侧景象;左侧也有三
个;中间还有一起脊顶,不是窗而是嵌一个圆形
钟表(俗称“蹦字表”)从圆球路灯看,这幅照
片摄于20世纪30年代初。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2 12:39
[attach]1810123[/attach]
1930年10月10日,北宁铁路局(今天津铁路办事处
址)在天津东站为“平吉”(北京至吉林)直达列
车举行“过车”(迎送)通车典礼暨新闻发布会。
图为北宁局局长高纪毅(道心左侧站立者)与各新
闻记者在机车前合影。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3 22:03
[attach]1813490[/attach]
七七事变后的第11天(1937.7.18),日军陆军沿
“北宁铁路”上行抵达天津火车东站第二站台,对
全站进行了封锁。卸满日军军火物资的天津东站第
三站台成为日军军火专用站台。图为日军军火。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4 14:01
[attach]1814219[/attach]
图为静海火车站,为典型德式建筑,至今保持完好。
好评摄于1937年,画面上的人物是侵华日军。当时,
国民革命军第29军38师在副师长李文田领导下,在
静海一带抗击日军。这张照片应摄于李文田部队撤
出静海不久,车站前(照片右侧)的临时街垒尚清
晰可见。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6 21:08
[attach]1818414[/attach]
塘沽火车站(今塘沽南站)始建于1888年,为天津
地区建站最早、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一座古老车站。
1887年4月开平铁路公司改组为津沽铁路公司。1888
年4月,将唐胥路展筑至塘沽。同年8月28日,铁路
又修到天津。这幅照片拍摄于上世纪30年代。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7 21:10
[attach]1820140[/attach]
天津印刷公司成立于1886年,主要从事印刷、制版
、装订、图书报刊发行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英文
报纸《中国时报》,以及后来的《京津时报》均由
该公司印刷发行。这张上世纪的老照片拍摄的是位
于维多利亚路(现解放路)的天津印刷公司书店。
书店主体三层,其经营的图书杂志的种类之丰富,
档次之高,在当时天津可谓首屈一指。书店背后为
印刷厂。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8 18:26
古月胡 发表于 2012-5-27 21:10
天津印刷公司成立于1886年,主要从事印刷、制版
、装订、图书报刊发行等,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英文
报纸《 ...

这栋楼现在在解放南路市委附近楼后紧挨着海河!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8 21:05
[attach]1822447[/attach]
1860年开埠后,天津成为北方最大的商港,也是
西北、华北、东北的羊毛集散地。由于地毯织造
原料有了保证,地毯工业也随之兴盛起来。到20
世纪20年代,天津地毯已名扬海外。这是一幅上
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天津地毯艺人在地毯织机
前工作。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29 20:57
[attach]1824853[/attach]
1919年由直隶模范纱厂和恒源帆布有限公司合并
扩建而成的恒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原坐落在河
北区天纬路西侧。初创时,纱锭3万多枚,织机
近300台,工匠和徒工约1200人,是当时天津资
本最大的纱厂。其生产的“蓝虎牌”纱锭和
“炮车牌”帆布久负盛名。该厂经营管理有方,
注重规范化。从1931年元旦转天拍摄的该厂锅炉
部全体工友合影照片上即可见一斑。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5-31 21:44
[attach]1829068[/attach]
[attach]1829067[/attach]

1929年,在南市东南大市场举办的天津特别市
第一次国货展览会上,有“北洋造钟始创第一
家”誉称的烟台宝时造钟厂(德顺兴)参展的
各种时钟,被评为特等国货。天津的广阔市场
,促使该厂于1932年开设天津北洋造钟股份有
限公司,以“北洋明星”为商标。其址初在小
西关大街,1935年设于特别二区(今河北区)
华安街。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 21:16
[attach]1831158[/attach]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英商仁记洋行在天津英租界
创办天津自来水厂。水厂以海河为水源,取水口设在
宝顺道(今太原道)与达文波道(今建设路)转角处
。供水区域限于英、法租界内今台儿庄路、解放路、
大沽路、建设路、保定道一带洋行较集中的地区。
图为1934年4月23日,英国驻华公使贾德干(左二)
参加河坝立式水泵启用仪式。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3 21:31
[attach]1835247[/attach]
位于英租界巴克斯道(今保定道)上的抽水机房
于1929年7月14日动工兴建,1930年3月竣工。它
是英租界居民用水的主要来源。该机房的建筑由
中美建筑公司承办,机房外部用开滦“D”式钢
砖包砌,窗框、门框均以CNTTALL& CO钢铁制成,
机房构造完全采用耐火材料,其内部长76英尺,
宽为40英尺。图为1930年3月刚刚竣工尚未投入
使用时的情景。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2-6-3 21:54
本帖最后由 蓝色海湾 于 2012-6-3 21:56 编辑


     了解天津的历史,对照今天的变化,日新月异。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5 19:19
[attach]1838863[/attach]
1870年,天津英租界建成了第一条马路——从老海
关大楼到利顺德饭店的中街(今解放北路)这也是
各国租界修筑的第一条路。此后,又相继修筑了马
场道、海大道(今大沽路)等道路,但都是简陋的
土路或碎石路。1922年经英租董事会议决,修筑马
路一律改用沥青铺设。1925年英租界当局从英国运
来了两台沥青混凝土搅拌机,开始全面推广沥青混
凝土路面。这张照片就是1925年首次试用是拍摄的。



作者: houzhaotian    时间: 2012-6-6 09:39




一部歷史教科書
百全經濟活字典

           ——《胡老贊·泳醉不醒》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2-6-6 10:18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8 16:03
[attach]1844019[/attach]
1906年,英商仁记洋行接受英租界当局委托,筹集
资金25万元,在伦敦路(今成都道)建立了小规模
直流发电厂,向英租界供电。1920年,电厂迁至盛
茂道(今河北路),英工部局成立电务处,直接经
营管理电厂,并将直流改为交流。1923年,电厂进
行了扩建,新装两台1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1924
年、1927年各增设了一台2500千瓦电机。此图摄于
1930年。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2 20:35
[attach]1853787[/attach]
整整一百年前,在天津伦敦路(今成都道)建立
了一座小规模发电厂,向英租界供电。这座电厂
后来迁至盛茂道(今河北路),并几次扩大发电
能力。至1936年,电厂发电容量已达7000千瓦。
此图摄于1936年。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4 16:20
[attach]1857484[/attach]
1937年,塘沽“久大”、“永利”相继沦于日寇
手中,爱国实业家范旭东、李烛尘面对敌人的威
胁利诱,“宁举丧,不受奠仪”,愤怒南迁入川
。照片为当时厂区久大盐坨驳盐情景。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5 19:19
[attach]1859394[/attach]
图为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一个英国人随军
拍摄的天津沿海一带盐船待运“长芦盐”的实景。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6 11:25
[attach]1860087[/attach]
这是一帧清末的老照片,画面中天津城东北角
热闹熙攘,那气派的西式高楼就是官银号。它
设立于1902年,为天津第一个官办金融机构。
也是中国第二家官办金融机构。老天津人对官
银号一往深情,《天津地理买卖杂字》就有
“官银号、商务会、准备银行国币兑”之说,
官银号的地名也一直沿袭至今。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7 09:20
[attach]1861475[/attach]
平和洋行是较早在华开设的英国洋行,总部设在
上海,后在天津、汉口设分行,主要从事打包业
。从19世纪到20世纪发展很快,当时天津出口的
棉花、纱布、皮革及土特产品和进口的面粉、机
械五金设备等数量巨大,这些商品的打包和仓储
几乎为平和洋行所垄断。这幅照片拍摄于上世纪
即是该洋行在天津的分行,位于现大沽路与烟台
道交口一带。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8 19:41
[attach]1864738[/attach]
老城北门里曾是金店一条街。请看这幅七八十年
前老照片,守着北门东侧,正阳金店的圆亭式塔
楼挺显眼:“正阳”的西边,凤祥金店的招牌也
不小,店名还写到高高山墙上。金店还有三益金
店、世华金店、同丰金店、华昌金店。一个挨着
一个的金店,加上那些大事声张的金店招牌,使
得北门里闪金烁银,一派珠光宝气,正应了那句
话:“贵东门,金北门。”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19 21:47
[attach]1867290[/attach]
上世纪40年代中央银行凭借发行钞票的特权,
肆意增加钞票的发行量,使物价飞腾上涨,货币
贬值,而银元(俗称“大头”)却相对稳定,人
们都愿意把纸币换成银元,银行里可以兑换,街
头上也有兑换的,比银行还便宜些。
我小时候就记得解放初期在西马路上就有兑换的。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21 21:52
[attach]1870401[/attach]
天津西南角早年是老城西部商店最密集的地带。
这块不大的地方集中了旅馆、糕点、鲜果、茶叶
、中西药、五金等众多商家。这张拍于1939年天
津大水时的照片,依稀可见天一香等商店的字号
,从前的街道已变成河道,往来的船只很多。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23 21:12
[attach]1874251[/attach]
历史上,海河又称“白河”或“沽河”,老龙头
一带与英租界、法租界近如唇齿,航运、物流、
仓储最为繁盛,开滦矿务局、亚细亚火油公司等
皆在此地设有码头。这幅照片拍摄与20世纪20年
代至30年代初。图上的外商巨轮冒着浓烟、开足
马力离开此地码头,驶向前方顺流出海。岸边停
靠的几艘轮船也在紧张作业。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24 20:20
[attach]1876600[/attach]
创办于1890年前后的德兴顺酱园,总店设在西北角
太平街东口,前店后厂,自产自销各种酱菜、调料。
照片上的分店位于南市荣吉大街全聚德鸭子楼对面。
此照片约摄于1920年,点名由清末抗倭名将左宝贵
题写。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25 19:15
[attach]1878702[/attach]
英美烟草公司1919年在天津河东大王庄建厂后,
生产许多牌号卷烟,其中“大英牌”最为著名,
由下属永泰和烟草公司总经销。图为架在海河
岸边的“大英牌香烟”广告,前边还停着许多
渔船。此图应为1927年以前所摄,因为1927年
五卅运动后,“大英牌”改为“红锡包”牌。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26 20:25
[attach]1880457[/attach]
1928年美商在津开设的大来木行有限公司开始
采用木工机具生产家具,并在渤海大楼附近建
大来木行大楼。民国总统黎元洪在天津盖房时
曾购大来木行的木料,大来木行抓住这件事大
事宣传。此照片为大来木行存货场。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6-29 10:34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2-7-1 20:50 编辑

[attach]1884291[/attach]
这是天津中原公司里一家照相馆的柜台情形,摄于
上世纪30年代。出入大照相馆当时算是比较奢侈的
,倒是光临这种柜台是的照相摊点,还算经济实惠。

作者: 我心向佛    时间: 2012-6-29 11:33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 20:57
[attach]1888338[/attach]
1931年,天津商会派出商会执委、天津织染同业公会
主席王翰臣和商会会员周绍熙出访南洋群岛。7月10日
临行前,天津11位名人在广智馆前院欢送时合影。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 20:33
[attach]1890460[/attach]
这张老照片是位于滨江道上的中原公司。它是
1928年开业的,是位于原日租界旭街中原公司
(今百货大楼)的分店,原名为“中原股份有
限公司”。这座商场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4 20:00
[attach]1894311[/attach]
上世纪20年代,位于旧日租界的生春阳南味食品店,
与稻香村、冠生园齐名。它的经营项目正如其广告
所写“山珍海味茶腿,罐头洋酒饼食”,更以特制
火腿、咸肉馅的糯米粽子而闻名津城。只可惜,
1931年3月20日,该店不慎失火,损失惨重,不久
即告歇业。图为失火当日消防队扑救烈火的场面。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6 19:16
[attach]1896971[/attach]
同陞和是天津有名的鞋帽店,由莫荫萱创建于
1912年,店址位于估衣街中段,初期惨淡经营
,后来业务才逐渐兴旺起来,成为享誉津、京
及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的鞋帽店。1935年
开设第四分店于东北城角官银号(后改为正兴
德茶庄)旁。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7 19:00
[attach]1898555[/attach]
永兴洋纸行建于1917年,是天津第一家中国人办
的文具店,专售西洋绘图仪器、纸料和各种精美
文具等。1929年,在东马路开设三间门脸,并先
后在北京、南京、西安、济南等地开设分行,该
图摄于20世纪30年代,为该纸行位于常德道上的
分行。

作者: 塞北风    时间: 2012-7-7 21:37
解说到位,历史档案,有现实意义。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8 19:36
[attach]1900740[/attach]
津门老字号正兴德茶庄,是天津八大家之一穆家
第二代创办,总店在北门外竹竿巷,初名为正兴
号茶庄,咸丰七年定名正兴德茶庄,注册“绿叶”
商标。1926年设立第一分店。在中国和世界上享
有盛名。1935年10月10日,在东北角又设立了第
二分店。图为该店开幕时的盛况。开业当天该店
门前就已被围的水泄不通了。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9 09:16
本帖最后由 古月胡 于 2012-7-10 20:51 编辑

[attach]1901578[/attach]
天津元隆绸缎庄创始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96年),
总号设在估衣街,生意兴隆。20世纪二三十年
代,元隆相继在法租界四号路(现滨江道)国泰戏院
东侧、英租界小白楼开办了两家分号。当时,天津
绸布行竞争激烈,元隆在经营手段和广告宣传方面
颇费心思。这张照片大致拍摄于1939年以前,元隆
分店在春节期间打破常规连市经营,店员们穿着一
新,神采奕奕,在门前敲锣打鼓,一边庆贺新年一
边吸引顾客。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0 21:02
[attach]1905247[/attach]
1908年农历四月,天津一些进步青年中的动植物
爱好者,运用科学理念,采取科学手段,成立了
天津民间第一个生物学研究会。会址设在老城里
盐店胡同。这张1911年摆拍并由顾叔度题字的照
片上,可知当年的研究场面、所用器材和会员。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1 20:17
[attach]1906833[/attach]
1911年,直隶省工业实验所在原教育品制造所
(遗址在中山公园)成立,包括矿物、窑业、
染织等实验项目,后迁至种植园(今北宁公园)。
这是北方地区近代工业科技发展的标志之一。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2 21:03
[attach]1908790[/attach]
1935年11月12日,由华北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
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太湖水利委员会、
导淮委员会等9部门联合建设的中国第一水工实验
所,在河北省立工业学院建成并举行放水典礼。
照片上,是时任所长的水利专家李赋都(1903-
1984)和夫人合影。1937年天津沦陷时被侵华日
军炸毁。其遗址在河北区五马路与黄纬路交口西
北角。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3 20:52
[attach]1910675[/attach]
1934年3月16日,天津的北方、直东、同和振记、
肇兴、天津、三北、通顺、益记等8家航运公司
联合成立了天津航业同业工会,选举出执行委员
、常务委员及主席。同年5月,该会改称天津市
轮船业同业公会。图为公会成立当日全体委员合
影,其中,董浩云后来成为世界七大船王之一。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4 20:17
[attach]1912111[/attach]
1919年春,蛏头沽附近的渤海边落潮后,村民
发现搁浅的黑色巨鲸。这只巨鲸是因伤死亡后
被冲到海岸的。这一座头鲸长13米、重3万斤,
图为切割现场,照片上记有“大沽口解剖鲸鱼”
字样。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5 19:54
[attach]1914197[/attach]
海河干流的水位站、水文站、雨量站是1860年天津
开埠后陆续设立的。1878年,在大沽口的大沽灯塔
处设立潮水文站,开展起气象水文观测。大沽北炮
台水位站设立于1904年。此处每天潮水涨落两次,
平均涨潮延时5个多小时,落潮延时7个多小时,简
称“涨五落七”大潮期时的最大高潮分别发生在每
月农历初五、二十前后。这张照片摄于1917年。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6 20:21
[attach]1916203[/attach]
1913年,严智怡在天津河北公园(今中山公园)主持
由原劝工陈列所改办的直隶省商品陈列所后,注重实
际调查。由陆文郁等27名调查员组成的采集队伍,分
赴直隶省各地,搜集各类实物、资料,为系统陈列做
准备。陆文郁在冀东沿海一带重点调查农业、水产等
,并制作标本,后被聘参与陈列事宜。此图摄于1916
年。时年29岁的陆文郁,开始主持该所陈列工作,他
身旁的梅花鹿即为标本。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7 18:41
[attach]1919082[/attach]
这张天津扶轮中学开办初期的学生合影照中,后排
右一是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土木工程学家陶葆楷。
陶葆楷(1906-1992),生于无锡,少年随父来津,
1918年就读于扶轮中学第一届第一班,后考入清华
学校,1931年留美毕业返国,任教于清华大学,抗
战期间曾任西南联大土木系主任。他曾倡办国内第
一个环境工程专业,是中国环境工程和卫生工程教
育事业的创始人之一。1986年,清华大学设立陶葆
楷奖学金,2006年改为陶葆楷励学金,旨在资助贫
困学生,推动环境科学教育发展。

作者: 老大赛利姆    时间: 2012-7-17 19:26
本帖最后由 老大赛利姆 于 2012-7-17 19:26 编辑
古月胡 发表于 2012-7-17 18:41
这张天津扶轮中学开办初期的学生合影照中,后排
右一是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土木工程学家陶葆楷。
陶葆楷 ...


欣赏啦!真好。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18 21:51
[attach]1921487[/attach]
1879年夏,李鸿章延西医为其妻治病,亲眼见医
道佳,疗效好。于是捐款兴医,聘请英国伦敦会
传教士、医生马根济,先在河北大王庙应诊,后
又建起天津第一座西医院。这张天津老照片,记
录下李鸿章创办的西医医院。门上匾额三个大字
:施医院。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0 20:22
[attach]1925380[/attach]
100多年前,日本摄影师小川一真在京津等城市游历,
出版了一本厚厚的《北清事变写真帖》,收有天津照
片上百张。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刚刚结束,
小川就来到中国,追随联军行驻踪迹拍了大量照片。
1901年7月8日,他从塘沽乘“弘济丸”轮返回日本。
1902年,出版大型摄影集《北清事变写真帖》。
图为沿白河(今海河)而下的日本纪伊川轮,该船
专门负责运送传染病患者。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2 15:27
[attach]1927962[/attach]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驻津分会于1911
年11月10日在新华书院宫保堂成立,并迅速组建
战地救护队。12月14日,佩戴标志,装备一新的
27名男女看护士(救护人员),在天津体育社300
名成员的配合下,在西沽北洋大学堂开展战地救
护演习。在附近的美国公理会楼前,大家与前来
参观的严范孙、宋则久、孙子文等该会董事、职
员合影。许多旅津西方人士也参与该会事务。看
护生中的美国医生魏德谟(前左七),时任该会
医务部负责人。照片前方摆有三副新式担架。

作者: 武当侠    时间: 2012-7-22 16:08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3 20:15
[attach]1930900[/attach]
1924年12月,德国人海阁士、奥籍犹太人伯瑞尔等
五人,在天津威尔逊路260号(今河西医院附近)创
立天津德美医院。海阁士、伯瑞尔分任正副院长。
医院设有一流的病房、化验室和X光室,手术室的万
能手术台、无影手术灯及各种手术器械,均为从德
国进口的最新最先进的医疗设备,这在当时的天津
可谓首屈一指。以治疗肺结核病症闻名津门的伯瑞
尔在内科门诊坐诊,为人谦逊,和蔼可亲,深得病
人和家属的尊敬。1935年海阁士去世后,伯瑞尔接
任院长,照片为伯瑞尔夫妇。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4 20:42
[attach]1933147[/attach]
我国医学摄影创始人、马大夫纪念医院雷振汉院长
于1927年和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5 20:32
[attach]1934625[/attach]
天津正规的铁路医务设施,始于1908年修建的津浦
铁路天津医院(遗址在河北区宿纬路,抗战爆发后
裁撤)。1929年改称北宁铁路局后,于转年扩充诊
疗所,在新大路租房建立北宁铁路天津医院,并于
1935年在天津总站(今北站)对面的北宁铁路局体
育场旧址(今天津铁路中心医院一带),建造建筑
面积近3000平米的楼房。17万元的投资,是开滦矿
务局解决与北宁铁路纠纷的遗赠款的三分之一。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6 20:22
[attach]1936512[/attach]
1928年6月天津建立特别市后,由天津警察厅改组
的天津特别市公安局出面组织,陆续在居民区建起
诊疗所,以改善市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据1930年统
计,天津常住人口140万,但医院诊所只有70多家,
80%还在租界内,天津医疗设施布局严重畸形。
照片所指的三区三所,辖区在河北关下(今红桥区
三条石一带)。当时三区居民3.3万多户,17万人。
平民诊疗所的建立,有助于改善“华界”的医疗资
源匮乏局面。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7 19:08
[attach]1938181[/attach]
坐落在本市甘肃路与多伦道口的天津眼科医院前身
为1924年建立的华北防盲医院。1927年又相继在东
马路、下瓦房、西南角、西门里等地开办防盲施诊
所。1931年又迁址到赤峰道与南京路口。图为天庆
里眼科施诊所(摄于1935年)。

作者: 蓝色海湾    时间: 2012-7-27 19:23
古月胡 发表于 2012-7-17 18:41
这张天津扶轮中学开办初期的学生合影照中,后排
右一是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的土木工程学家陶葆楷。
陶葆楷 ...


  天津扶轮中学即解放后的天津铁路一中,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陈省身先生也曾就读天津扶轮中学。

作者: 古月胡    时间: 2012-7-28 20:57
[attach]1940001[/attach]

雷大夫是马大夫医院的护士,解放后上了革命
大学。图为该院护校护士1942年欢送雷大夫合影。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