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萦哈尔滨
2007.7.20.
哈尔滨,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走到那里,哈尔滨都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去年秋天回哈尔滨探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就像昨天的事情。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哈尔滨的早晨似乎格外喧嚣,高谊街人行道改造施工的喊叫声,马路上车水马龙的喧闹声,胜似叫早的闹钟。于是,回哈探亲的第一天早晨,我就漫步街头,来到松花江畔。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松花江水是如此之少,一眼望去,梦中常见的松花江仿佛只剩下了半条江,岸边的泥沙滩已直达江心。过江索道和东西松花江大桥巍然挺立,岸边柳树成荫,花坛绿地依旧。江边大道到处是晨练和散步的的市民,其热闹的程度同我们烟台金沙滩形成鲜明的对照。心中感慨松花江时,江边一排老柳树吸引了我的眼球。这些老柳树,个个腰径超过一米,连树干带树枝,显得那样老态龙钟。记得儿时我们就在这些树上树下玩耍。如今,半个世纪一晃而过,光阴荏苒,景物依旧。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些老树的树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无疑目睹了哈尔滨的变迁,见证了松花江畔的世纪沧桑。
通江街口的伏龙泉那光着身子的汉子依然如故地伸展手臂,怒目而视脚下苍龙。记得1966年的夏天,动乱之中的哈尔滨,一群红卫兵以破四旧的名义,在最最革命的口号中,用大锤捣毁了这象征哈尔滨人民抗洪胜利的伏龙泉。在防洪纪念塔广场,我还亲眼目睹了红卫兵一把火烧掉了剧团那些才子佳人的服饰行头。那么多好东西就这样毁了,真是让人心疼。如今,动乱过去了,纪念塔广场周边早已是旧貌换了新颜。过去那些熟悉的老房子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看着一幢幢俄式风格的楼顶装饰,欣赏着一个个极具哈尔滨风情的城市雕塑,我感慨万千。漫步松花江畔,漫步哈尔滨街头,我这个生在哈尔滨,在哈尔滨长大的哈尔滨人,仿佛一夜之间成了外乡人。我望着这既熟悉又陌生的街头马路,耳畔听着既亲切又新鲜的哈尔滨乡音,心里头真是百感交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已经离开了哈尔滨……
[quote]原文由 [B]北国红豆[/B] 发表: 常回家看看,让那魂牵梦萦的哈尔滨在您的心头永驻!
我一定常回家看看,今年我就打算国庆节期间回哈尔滨市探亲。
真挚的情感,童年的纯真,优雅的词语,严谨的逻辑,
美好的回忆。。。。。。家乡的水、家乡的景、家乡的风情
是那样深的扎在我们的记忆中,与我们相思、相伴。
真挚的情感,童年的纯真,优雅的词语,严谨的逻辑,
美好的回忆。。。。。。家乡的水、家乡的景、家乡的风情
是那样深的扎在我们的记忆中,与我们相思、相伴。
家乡的水、家乡的情、家乡的景,永远与我们相思、相伴,挥之不去。感谢版主的关注。
杨万滨成功横渡刘公岛海峡
老杨今天上网看见你的魂牵梦萦哈尔滨,别忘了哈尔滨还有 哈尔滨嘎牙子.前天我们一起爬山,游泳,喝酒多快乐!有时间把照片给我留个纪念.有时间长回家看看.
想念你的 哈尔滨嘎牙子
太阳岛上松花江大桥,汨汨细流的江水
暮色中的松花江
沧桑的松花江
说到冰城哈尔滨,人们就会想到晶莹的冰雕和迷彩闪耀的冰雪节,就会想到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老同志就会想到风情浪漫,"小伙儿们背上六弦琴,姑娘们穿上游泳装,猎手们背起心爱的猎枪"令人神往的松花江上的太阳岛。
夜幕降临了
由于地缘关系,哈尔滨受到了苏俄文化的影响。保存完好的俄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流行街面的俄式服饰、哈尔滨的红肠、大裂吧(俄式大面包)等都是俄式文化的印记和见证!
路边的俄式建筑
清凛凛的江水
松江索拉桥,威严挺拔
夜幕下的松花江,天鹅湖
太阳岛浴日台
太阳岛上俄风格的建筑
夜幕下的哈尔滨松江大桥
"如今,半个世纪一晃而过,光阴荏苒,景物依旧。虽然我也不知道这些老树的树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无疑目睹了哈尔滨的变迁,见证了松花江畔的世纪沧桑。"
人生苦短,认真对待光阴.大哥的话,让我很感慨!
原文由 [B]北极熊[/B] 发表: 故乡情
好样的!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