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下载]游泳的起源 [打印本页]

作者: 明月临风    时间: 2007-7-15 12:10
标题: [下载]游泳的起源
游泳的起源

http://ent.VeryEast.Cn 2005-3-27 13:52:00 中国游泳网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影响

  关于中国游泳的起源,一直没有准确的记载,不过游泳像其它事物一样,是在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中,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严酷的生活条件,迫使人们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体力和智力。人们发展了走、跑、跳、爬、游、投等技能,游泳就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类劳动过程中,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界的斗争中产生的。

  我国人民古老的居住区,集中在黄河中游和下游各地。温和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促使农业经济在很早就获得了发展。”在组织农业经济时期,古时的居民不仅要建立人工灌溉系统。把河水分配给全国,还必须治理黄河,防止河水泛滥的侵害。

  据史书记载,在中国古代殷商社会时期,股人生活在黄河下游大平原上,这一带在上古时候水很多,礼记祭法说:“冥勒其官而水死。”冥是殷代的先公,可见殷人也有同水斗争的历史。(引自《中国古代史》)

  氏族社会末期的夏代,关于人同水斗争的传说就更多了。水有利也有害,洪水淹没房屋危及生命。我们的祖先从有了定居的村落时起,便有了洪水为灾的恐怖,便有了和水斗争的事迹和经验。

  在古代部落中,最早以通晓水性著名的是共工氏,因为世代同河水斗争富有经验,他们以水为图腾,设立许多官职都以水为名,它们用水作氏族间斗争的武器“乘天势,以隘制天下”,于是便“天顺西北,地陷东南”了。人们在古代和水就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公元前2550年,在关于黄帝与怪物蚩尤斗争的神话中,记述着这位古代帝王怎样把旱路女神从天上召下来对洪水进行斗争。

  公元前2140年,治水有经验的氏族是夏,领导治水的人是鲧、禹父子。孟子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日:藏水警余,浇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率众挖深了河身,尽力改善河流。他开凿了山岩,甚至用神话中的“息土”巩固了河岸,人民因禹的劳绩而十分尊重他,他就被推为国王,并建立了夏朝。如今在河南,黄河边仍建有大禹的塑像,以纪念他的功绩,为后人所敬仰。

  古代传说中,一方面反映了水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的祖先面对黄河泛滥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如鲧治水的方法是作堤坝,用土垒成很高的堤。禹治水的时候,吸取了共工氏和鲧的惨痛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就下”的本性,使水在地中行。从流传于民间的狗刨式、大爬式、扎猛子等推断,当时已有相似动作的古老游泳方式。

第二节 游泳的雏形

  早在三、四千前前殷商时期的龟甲上记载的原始象形文字中,就有“浴”、“澡”、“洗”等原始象形文字。“泅水”一词的“泅”字开始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即公元前1066--249年),列子曰“习于水,勇于泅”。龟甲文记载的“洗”、“澡”、“浴”等文字必有其一定的洗浴方式。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渊,正方四隅皆通,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纵渊,舜之所浴也。”(引自《太平御览》卷395)。这是说在旷野之中有个大水坑,成方形并和其它水源相通,舜帝常在其中洗浴。

  夏朝时已有了沐浴器皿的制造,人们不仅经常洗浴,并且对洗浴的地点也从自然河流中移到了室内。古时人们已知“浴”。“浴”乃指用水洗身体,而皇室内外,每五天就要洗一次澡并有浴室,主要是清洁身体,沐浴于德。到了春秋战国以后,洗浴已成了很普及的事情。并且已形成习惯,、有一定的洗浴设备的时间。当时人们到河水中去洗浴是很方便的。而从洗澡发展为“泅水”是有其理由和可能的。这与古罗马、埃及、亚述的传说中游泳起源于“沐浴”是一致的。

第三节渔猎生活和游泳

  从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与氏族制以前的人类社会遗物中,证明当时人们有了渔猎生活,他们在水中捕鱼、网鱼和叉鱼。如发掘出的山顶洞人的遗物中就有“骨器及蚌鷇效器,这是山顶洞文化之最具特性者,如骨针及各种饰物其原料为鱼骨、鸟骨、鹿角。食肉类之牙齿及海蚶等物……”他们的生活状况当时已有衣饰,营渔猎生活,与远方交通……”(引自《中国古代史》第四页)。

  人类需要不断获取生活资料,包括通过水取得鱼类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在进行捕捞中,人们和水有了更密切的接触。庄子秋水篇中记有:“水行不避蛟龙者,渔夫之勇也”。渔夫在网鱼捕鱼之时,根据当时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必须熟悉水性,必有其蹈水之道,在人和水的斗争中和在渔猎生活中,人们可以有其泅水的方法和驾驭水的各种形式,我们从出土文物中发现,当时人们所采用的泅水形式和方法。

  如“燕乐渔猎攻战图壶”它产生于公元前475--221年,是两千多年前的青铜制品,它反映出农林牧渔及战事的情景,其中人在水中捕鱼的形象,有如今日的自由泳或侧泳姿式,当时这种流行的游泳姿势和方法,也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游泳姿势。

  到了公元前475--221年间的春秋战国时期,关于泅泳和泅泳的方式,有了更加详细的记载。如《易经》中曰:“水存至习坎”。《诗经》中云:“济有深涉,深则属,浅则揭,有你济盈,济盈不濡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论语》中也有“智者乐水”之说。《尔雅》中记述有:“……水行曰涉,逆流而上曰沂洄,顺流而下,曰沂游,亦曰蚣流,绝流而渡曰乱,以衣涉水曰属,由膝以下为揭,由膝以上为涉,渡水处曰津济,潜行水下为泳……”。《淮南子》中记述了泅泳对人的生理反应特点:“食水者善游而耐寒……”与今日常游泳者不易感冒同为一理。在《列子》中也记有:“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采舟鬻渡利供百口……”

  从上面各类史书各家的笔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原始社会中已有了渔猎生活,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渔猎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作为渔猎生产不可缺少的泅水(泅泳)也随之不断改进。

   所谓“水行曰涉,逆流而上曰沂洄,顺流而下曰沂游亦曰讼流,以衣涉水曰属,由膝以下为揭。由膝以上为涉,潜行水下为泳”,以及发展到“水行不避统龙”的较高技术水平,证明泅泳在当时的渔猎生活中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

  综上所述,我们的祖先栖居于黄河中下游和靠近水域,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为获取生活资料在战胜自然的斗争中,逐渐学会驾驭水的泪水方法和泅泳技术,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古代较早的自由泳吧。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