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中国古典文学最优秀的一部作品,【红楼梦】 [打印本页]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6 17:51
标题: 中国古典文学最优秀的一部作品,【红楼梦】
        一部长篇小说,毛泽东竟然读了五遍之多。这部小说便是【红楼梦】毛泽东将它当做历史来读,将它的艺术成就视为中华民族的骄傲,【红楼梦】毛泽东说;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曹雪芹预计到可能会有人误解此书的旨义。所以在第一回里写了一首令人深思的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说明他有许多难言的苦衷,不变直率地表露。它要求读者细心的去捉摸,去探索,去咀嚼体会,而不轻断妄议。事实上,他的笔触所至。皆寓深意,且锋芒指向最高统治者,指向当时的弊政。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6 18:18
      大家知道【红楼梦】写于清代前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的年代。那时候,一般文人学士落笔之际,心惊胆战,谨小慎微,唯恐涉及朝政,得罪当道,特别是怕得罪最高统治者——————皇帝。
    【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红楼梦】无疑是在极其险恶,艰难的环境里写成的。作者不得不用隐晦曲折的笔法,让它披上一层层纱幕,细心地把作品装扮成统治阶级大体上可以接受的样子,使得它能在社会上流传。
作者: 今来    时间: 2011-8-26 20:23
四大名著
民族文化
历史故事
万代千秋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6 21:34
       曹雪芹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虽然他不清楚梦醒之后的道路在于何处,如何行走,不知“醒时幽怨同谁诉"但他还是不辞”十年辛苦“,写出了"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的现实主义小说,为他所实际代表的新兴的社会力量冲破封建社会那个罪恶的樊笼,增加了助力。
       欢迎今来网友关注,并参加讨论。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07:03
       【红楼梦】这部书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还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全书塑造了大批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例如贾宝玉,林黛玉,尤三姐,请问,薛宝钗,王熙凤等,无不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小说的艺术结构严密,气势宏伟壮阔,语言流畅优美,生动传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近300年来,这部伟大的名著始终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和感动着广大的读者。它一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王公贵人,黎民百姓争相阅读。据说乾隆年间,这本书的抄本就贵到了10两银子。当时流传着两句话:“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如今,早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曹雪芹的名字,已经和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人,一同列为世界最优秀的文学创造者的行列之中。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0:10
                                  读【红楼梦】
                                 (七绝四首)
                    人生厎事泪偏多?洁质从来世态磨。
                    洒向三更窗外月,鲛珠带恨落银河。
                         “鲛;鲨。银河;借指理想。”

                    红尘深处梦方酣,寂寞一支冷淡看。
                    重露严霜千滴泪,酬君慧眼识婵娟。

                    泪痕点点逐香红,漂泊依稀薄命同。
                    想象华胥何处是,伤心那得问苍穹。

                    经风经雨更繁枝,为落为开各一时。
                    六十年前多少事,至今犹忆葬花词。
作者: 青岛海牛    时间: 2011-8-27 10:17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0:33
                             咏【红楼梦】
                             (七律一首)
               西山爽气透胸襟,雨过芹溪沃我心。
               妙手传神落笔细,金针绣像摄魂深。
               楼台日暖藏幽恨,流水星沉发鬼吟。
               可惜只逢乌进孝,荒村点滴漏哀音。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0:49
                         黛玉葬花

           十分清润忆前宵,一样飘零惜尔曹。
           风雨也如人好妒,埋香冢厎恨难消。

       欢迎海牛的支持关注,望参加讨论。
作者: 中华漓江    时间: 2011-8-27 13:46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3:55
                              探春结社

               海棠分艳到闺们,蕉下客传月下魂。
               从此闲吟谁最苦,潇湘竹子满啼痕。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3:58
             感谢中华漓江的关注和支持。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4:07
                             晴雯补裘

                病里西施不胜秋,况教彻夜补金裘。
                为君拼命原无恨,独恨难防妒妇仇。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4:32
              “俗谚口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作者: 一江春水00    时间: 2011-8-27 14:34
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是老祖宗为我们传下了一部《红楼梦》!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4:49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望不了!
             君生日日谈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5:14
           “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增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沙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龙头堆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床,银满床,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巡游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作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作者: 一江春水00    时间: 2011-8-27 15:35
《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
作者: 一江春水00    时间: 2011-8-27 15:35
《红楼梦》也是一部百科全书。
作者: 大风哥    时间: 2011-8-27 17:31
[quote]“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增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 ...
范大将军 发表于 2011-8-27 15:14 到头来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17:35
       把伟大的艺术作品比作镜子是绝对可以的,只要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他的作品反映出社会某些本质的东西,并且照出了俄国贵族的丑恶。【红楼梦】堪称一面镜子,它局部地但也真实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具大的社会内容,复杂的阶级关系,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典型人物形象。照出了封建王朝的丑恶嘴脸。
       欢迎一江春水00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作者: 大风哥    时间: 2011-8-27 18:12
本帖最后由 大风哥 于 2011-8-27 18:17 编辑

红楼梦从诞生之日起就争议不断,就有了红学研究,如最早的脂砚斋等人。近代在胡适,蔡元培,俞平伯,周汝昌等文化名人推动下,研究红楼梦的人竟形成了庞大的不同流派群体。当代有影响的大作家几乎都对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情有独钟,如茅盾可倒背之,张爱玲也以独特视角写了洋洋七篇专著,刘心武不仅在百家讲坛大谈“红楼解密”,后来干脆来了个续写红楼。所有的研究都不如脂评系统的本子有权威,因为只有脂砚斋看过原著而且还是作者生前的密友。脂砚斋到底是谁?男还是女?红楼人物里哪个是【她】他的原型?又成为一个迷了。
   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述更有意思,向西方人说的一千人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拿它当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来读恐怕最恰当。家里摆一套红楼,闲时翻几张看,您会常看常新,老年了再看此书,则和年轻时的观点和视角大不相同了,这就是红楼秘密之所在,范大将军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最优秀的一部作品,我说去掉“古典”二字,一部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学的珠穆朗玛、、、、、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22:09
        大风哥感谢你的关注点评,在讨论中共同学习进步。
        贾元春一谜云:“一声震的人防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是针对封建统治者的定论。头脑清醒,政治上敏感的曹雪芹,看透了统治阶级腐败·虚弱的本质,预见到封建社会日益没落的趋势。他在一些词曲文中,明确的表露了这种思想:如“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观冷眼人”再如“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落了偏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些含义深刻的话,看来他都不是随便写下来的。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7 22:28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身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好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8 10:50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原告只有前八十回(有几会还残缺不全)后几十回的稿子已迷失不传。所以前八十回写到的人物性格和命运,大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有始而无终。
       至于,“脂砚斋”是男是女(或等人)从作者那些谶语式的概括看,毕竟太隐晦,太抽象,“脂砚斋”的提示,也语焉不详,过分简略。因为;到底作者在后几十回是怎样具体,形象地描绘他笔下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呢?这问题早已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之谜。近三百年了,人们从不同方面进行探索·考证和推测,企图展露这个谜底,弄清曹雪芹整个的艺术构思和创作意图。其中许多重要问题,一直是世代聚讼,至今不得其解。
       但是对金陵十二钗中重要人物之一史湘云的结局有一说,“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对这个问题,有关名人进行考证的很多,大都是些不成熟的看法。【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几百年来,在前八十回礼栩栩如生的史湘云,在后八十回以后的命运和结局,就成了红学界致力探索和研讨的大问题。
      大风哥老弟:对“脂砚斋”的问题解答,我的看法是:只有找到曹雪芹亲笔著作的后四十回,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又因:高鄂著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人物形象太大相径庭了。就说这么多了。
作者: 范大将军    时间: 2011-8-29 09:46
拦路的石头有人搬,再大的蛤蟆也挡不住车,蛤蟆再鼓噪,也挡不住牛哈水。看红楼,就是长见识。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