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西炮台遗址景区简介
营口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西部辽河入海口东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犹如守边老将屹立于渤海之滨,昼夜守卫祖国海疆。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63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炮台系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三层,台顶四周加筑矮墙,相互对称。墙下周围有八处暗炮眼,台东是一条长达62米,宽9一12米的登台坡道,与东面正门相对。南北距大炮台35米,各有小炮台一座,台东各设有一条长24米,宽4米的坡道;由此上下小炮台。炮台周围是泥土夯筑的围墙,平面凸字形,全长1,000余米,存高5米。围墙两侧附加沙土、白灰护坡。围墙外8一12米是一周护台壕。在东侧围墙辟一大二小城门,大门居中。三城门外30米处,各有一影壁墙,皆夯土筑成,正门所对影壁尤为高大厚重。这座炮台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清军海防练军营管带乔干臣曾亲率清军利用此炮台阻击日本侵略者,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1991年在对炮台进行清理工作中,发现了铁炮、炮弹,洋枪子弹、铁、石筑墙夯具,青砖、柱础、滴水、瓦当、瓷罐、瓷碗、瓷盘、瓷匙、銮铃等文物近百件和原来的房址遗迹。虽经过战火的洗礼和百多年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现遗址内建有陈列馆和兵营,复原炮台一座。1963年西炮台遗址被列为辽宁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楞严禅寺景区简介
营口楞严禅寺位于营口市中心,是我省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的大型寺院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922年,于1931年竣工。寺院呈规则的长方形,南向,南北长164米,东西宽49米,占地8036平方米。楞严禅寺布局整齐,造型严谨,结构精巧,雕绘细腻。1979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为三进院落,青砖围墙,规模宏大,气势壮观,为中国东北四大禅林之一,颇负盛名。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南北一线排在寺院的中轴线上,两侧有钟鼓二楼和东西配殿。山门为双层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左右各有一耳门。越过山门便是一进院落,钟鼓二楼坐落于院前东、西两侧。钟、鼓楼皆为歇山双层飞檐楼阁式。钟楼正梁悬吊一兽首环铸铁大钟,重约二吨,钟上铸有“营口楞严禅寺”铭文。建在高一米余花岗岩条石台基上的天王殿,是一进院落的正殿。天王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为透雕四龙戏珠装饰。大殿前后有廊后,廊有一明间。殿内有韦驮站像,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塑像造形生动。二进院落的正殿——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建筑,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正脊、两侧为游龙戏珠浮雕,正中为塔式火珠,小塔正中,明镜高悬,银光灿灿。殿内现陈列有如来佛、观世音、十八罗汉等铜铸佛像。铜铸十八罗汉是东北地区现存较完整的一组,这些佛像神态不一,栩栩如生,为大雄宝殿添姿增色。第三进院落正中的藏经楼是寺院最后部的一座建筑。藏经楼为歇山式、大屋顶、四面回廊的楼阁。寺院内还有配殿四座立于院落两侧,布局严谨,排列有序,形成一组完整的寺院建筑群。该建筑群的独特之处是各殿均是用经磨制的花岗岩条石砌筑台基,用青砖磨砖对缝砌成墙壁,施工极为讲究、精细,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高超的技艺。著名的香港佛教协会会长觉光大师曾四次回到家乡营口,并参加楞严宝塔开光等佛事活动。现任方丈圆山法师在佛教界名声籍甚。
好活动,祝顺风!
。
西炮台人工湖我们游泳的地方。
欢迎葫芦岛的泳友来营口作客。
,需要我们安排住宿吗?如果需要人数准确时候请告知我们。月牙湾海滨浴场 离市区大约50公里,现在叫山海广场,是个游泳的好地方,不知道你们安排的时间能否来得及。

这是我们游泳的地方,就在西炮台附近。
,具体能来几位,我们明天在辽河大桥南迎接你们
。
,你一定会来的,欢迎,欢迎。|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