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1-2-28 14:08
标题: 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电影《公民凯恩》影评

! R/ {# J4 x3 A7 a% ~
[attach]887001[/attach]

  ~! j8 r) O/ Y8 i! L; w' t$ x  f& q! C7 v8 X* |

& c4 R) ]9 z3 W* {, @0 g1 T2 P6 m" `
《公民凯恩》是奥逊威尔斯25岁时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成名作,也是世界电影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获得第十四届(1941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剧本奖,在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J2 {" E# ]" `1 d% ^
4 {: I4 l, B4 H' Z2 B5 G, [
   
) b- R8 m4 T3 e: {- Y9 h$ l: p) D, P既然要作对比说区别,首先需要我们明确的就是“类型电影”的观念。所谓类型是指由于不同题材或技巧而形成的影片范畴、种类或形式。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是它的影片制作特点。众所周知,在好莱坞三、四十年代,最突出的类型电影有喜剧片、西部片、强盗片和音乐歌舞片。它们强调影片故事情节取胜,人物关系从属于情节关系。其经典叙事注重强调故事的客观化,从而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
5 T2 o& a! ]7 y7 w- z( O) f2 G8 R) v, i: P5 K' S, h" ^& x! n: `6 q% r* h
   
) L1 s, y# d  A# p然而,《公民凯恩》可以说是颠覆了以上的既有固定程式,开创了属于奥逊威尔斯独有的“纯电影时代”。
符号学学者罗伯特斯格勒斯说过,“一部创作的好的电影需要解释,而一部创作的好的小说只需要理解”。《公民凯恩》与当时的好莱坞环境与电影背景来讲,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完全反好莱坞梦幻色彩而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是一部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因而评论家们又把威尔斯称为“好莱坞的陌生人”和“叛逆者”。可有一个现象我们无法忽视:越是精辟的真理,越是在时间的磨练与洗礼之后得以显露璀璨光芒。《公民凯恩》正是如此。2 w8 B. p7 }' s5 E) H9 Y

% n) B/ q: G! J; z% T* i   
  x; A. ?: Y, E- C! \我想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分析。
  K6 |" v8 F* _9 l7 H* R7 V
( m+ Q* U  p; Y- p8 x  |   
: k/ m6 Q! R( j. L' m影片一开始,导演用了几个意味深长的镜头告诉观众---有个声名显赫的大人物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名叫“玫瑰花蕾”的谜。随后紧接着抛给大家一个长达8分半钟、由125个镜头组成的新闻纪录“片中片”来粗略介绍大人物的一生。这种手法是我头一次接触的,乍看之下还有点懵---这是演的哪一出?! 不过之后细想一下,无论是让我们看“片中片”,还是年轻记者汤姆生去赛切尔纪念馆中查阅已故银行家赛切尔的回忆录手稿,都避免了反复采访的雷同,同时又都符合凯恩的身份,这种多角度、多侧面以及轮回式的现代叙事结构,使得有关凯恩的多种南辕北辙相互矛盾的说法都有所归属和依附,更多的是引发所有观众对凯恩这一人物的深入思考,试图一探究竟的挖掘心理。或许这算是整部《公民凯恩》最为出彩与不同凡响之处。现代派电影由此呼之欲出。
. s6 }7 N" V) }4 g/ {- Y3 d! G6 A& f
8 v  a0 @: O+ i& l0 d6 \/ ?% _8 d6 S   
+ e6 L5 M  U6 O. \# A) |( q. s% f“景深镜头“这一概念是每每提到《公民凯恩》就必然出现的“保留菜肴”。最典范的透过窗户室内外人物形象动作对比我也不想多说,众多评论者都讲过很多次。其实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苏珊出走之后,凯恩走过大厅,镜子映出多重身影的镜头。也就是几秒中闪过的影子,可我们看到的仿佛是凯恩孤独矛盾的内心。总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很多面,这一瞬间凯恩的内心是赤裸裸暴露在所有人面前的,那样一览无余。感同身受无非就是这样。. E' H. U1 d8 K4 i( \
! U. y) F" L6 ?6 N' i! x
   
* R3 f0 o/ d( l- r0 @本片还运用了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镜头,使画面具有了非常独特的意味。本片角度最大的仰拍就是发生在凯恩人生最失败的时候,即竞选州长失败。摄影机的位置已经低到了地面,画面中已经看得见天花板,从而大大突出了这一个空间。在这样的镜头中,不但再现了场景的真实感,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极其压抑的氛围,也暗示着这个巨人的失败,暗示着凯恩从一个成功者到一个落寞者之间的转折。) s* d; k0 Q: d1 a# [% F! I: z1 H( N+ |

# y) Y& I& v( m4 Q7 G   
" G/ P1 u' h% S" I4 t好莱坞经典类型电影模式讲究一个封闭性的结尾,即故事从矛盾冲突开始,由解决问题结束,是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模式。在本片中,却让观众根本看不到结局,或者说,观众看到的结局只是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用开放性的手法使得观众不必强行接受导演的意图,而有了自己能够感受的空间,同时使本片的主题变得丰富和复杂,也许这一点上,是对好莱坞经典模式最大的反叛。
! n1 h" a( W. D- f5 \$ H) D) g3 Y- ]" f! h+ M8 W8 w
   - s: n0 @- {- s. m8 i
最后,《公民凯恩》所揭示的主题也一反常态而发人深省。普遍的类型片在观影结束后,观众只会觉得那仅仅只是一部电影的完结,与他们的正常生活没什么太大的冲突。但是,看罢凯恩,大家内心都会有一种异样的感受:物欲横流的社会,试图成为“伟大的公民”,代价是人性的扭曲与异化。“玫瑰花蕾”一直一直被提到,剧终前被烧毁的可爱雪橇,预示给我们的信息则是:含苞欲放的花蕾,改变它的生长环境,所呈现出的前途和命运是完全另一番景象。# n4 M% _2 Z! ^% \! K/ e8 u

, f: x# `( K* [% }( u2 g1 n9 s; G   & O5 a- B9 i4 q( b! k0 g6 x
法国导演特吕佛认为,《公民凯恩》是一部“纯粹的诗”。电影评论家巴赞说:“《公民凯恩》从形式到理念,都是一个意义重大、果实累累的贡品……”奥逊威尔斯在影片结构、主题、镜头运用、灯光照明、剪辑和声音等方面,几乎都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观念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区别。也正是由于这些区别,成就了这部伟大的影片。7 O! t' w# ]- v6 _7 F  r; N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1-2-28 14:11
本文转自新浪博客,网址:
, D6 ^; O$ Z3 H: y+ N4 w+ H# u5 v5 k* G3 L( [( f( b4 E0 `2 }9 w

' [, T( P) @3 b+ z2 d$ E: _4 \+ s; m7 I5 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8304d30100p207.html
作者: 爱好冬泳    时间: 2011-2-28 16:16
[attach]887459[/attach]
作者: 海葫芦    时间: 2011-3-1 07:55
很好的一篇观后感,欣赏了!
7 [( \0 s+ u! _" R5 a  t
  ?- N( d* a7 {3 v- F% O) R( e

作者: 白雪迎春    时间: 2011-3-1 19:12
谢谢,欣赏了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1-3-5 14:20
回复 3# 爱好冬泳
$ ]0 d/ o7 E0 Q! N! ?. l7 z1 n
$ w) {( x, Y" e/ k- V. u" \9 ^
" U& ?: q3 I- [5 B9 F9 j+ v    谢谢!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1-3-5 14:21
回复 4# 海葫芦 7 e0 v# M. {* w3 P% O6 y
5 l3 s1 I5 C! h% P/ i3 x
! ^- V& B* S* {! C
    欢迎您的光临!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11-3-5 14:21
回复 5# 白雪迎春
  m" x) E9 `9 g/ W
5 l& y, w: L* o8 r* a
$ G. ^; o) {# C" Y! e   
作者: 爱好冬泳    时间: 2011-3-5 14:45
回复 6# 海底森林 ' ^  H" V0 U& p0 e$ @5 G

6 ?+ j& g2 u# ^3 @
: H, ]% y( K& J4 n/ }! ]( C- [    [attach]899514[/attach]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