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共赴“花会” 三月乐山桃花朵朵开 [打印本页]

作者: 嘉州人    时间: 2007-3-21 14:12
标题: [转贴]共赴“花会” 三月乐山桃花朵朵开

  经历了入春以来一连几周的阳光普照,然后就进入了“倒春寒”,多变的天气并没有影响人们外出踏春的心情,当然,也阻止不了乡间那些花花草草的绽放和生长。随着乡村旅游的渐渐兴起,乐山花事连连,继夹江凤山村桃花节成为乐山人春日踏春休闲的好去处之后,今年,峨眉山市普兴乡仙牙村的首届桃花节为乐山缤纷的花事平添了更多的精彩。

  相约“花会”  仙牙村花潮涌动

  仙牙村海拔800多米,现有153户人,崖上有4米见方的山 洞,内存一颗60公分长的兽牙,众皆以为仙牙,该村因此得名。500年前,该村为原始森林,明末清初,湖广迁居移民至此,以刘姓为众。村民时以造纸为业,今尚存200多年的捞纸槽,石杵,及清朝名士李调元题对联的司文阁。在仙牙村的一个吊脚楼旁,一块长形石碑上记载了仙牙村的历史和沿革。

  颇具规模的茶叶种植、已经覆上薄膜的枇杷,开得漫山一片粉红的桃花林,错落有致的农家乐,这个藏在深闺里的“大姑娘”在展露笑颜的同时,告诉我们并不是因为桃花节她才这般美丽动人的。从小在仙牙村长大的民营企业家刘成华趁桃花节回了趟家,只见他拿着摄像机跟随着一行游客感受着他们的心情。指着修到了山上用石板铺就的小路,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今后当地政府还会在这里规划修路,并且在桃林里设置可供游人休息的亭子。记者看到,石径两旁的桃林里,各自写有经营农户的名字,落款还有联系电话,昔日僻远的小山村,因为一场花事渐显繁荣。

  从网络走向现实 桃花节上“文采飞扬”

  “桃花三月、桃花依旧笑、桃之夭夭……”在一个叫做“彝汉联姻”的农家乐里,与桃花相关的词语频频从一位主持人口中传出 ,原来,由峨眉山月文学网发起组织的历时一年多的桃花征文正在进行网友的现场投票。来自成都、乐山市中区、犍为、峨边,以及峨眉山本地的五六十名峨眉山月文学网网友相聚桃花节,以桃花为媒,共叙文学和友情。

  来自成都的网友朱晓剑兴致颇高地和网友们参观了仙牙村连绵起伏的桃花林,尽管成都郊区的桃花节已经是声名远扬了,但是眼前盛大的花事还是让他眼前一亮。“桃花节离不了包装,这样集中壮观的花事如果放在成都,一定会成为一绝。”作为一位曾经参与了多次文化产业包装的他这样建议,请诗人前来作诗写赋,让文化为桃花注入永久的生命活力。

  峨眉山月文学网站站长袁秀萍这次已经是第5次举行网络征文大赛了,她早已经看准了仙牙村桃花这个载体,一方面通过网络以花为媒丰富文学创作题材,另一方面又宣传弘扬了峨眉山的桃花节和乐山仅有的这家纯文学网站,何乐而不为呢。袁秀萍告诉记者,今后还要举行桃花节这样的征文活动。

  花会上,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手里敲响了金钱板,清脆的声音吸引了很多前来赶花会的游人。原来老人就是沙湾的民间艺人季洪宽,由他自己撰写的金钱板唱词幽默生动,从沙湾说到乐山,再到峨眉山,引得人们在赏玩之间不禁停下脚步侧耳倾听民间曲艺的神奇和美妙。

  从桃花看海棠 旧时盛景何日重现

  面对如此繁荣的桃花节现象,作为乐山赫赫有名的市花,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海棠花节”呢,在古代的嘉州,出现过“海棠花会”吗?对于记者的疑问,文史专家唐长寿告诉记者,就目前他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尽管并没有出现过“海棠花会”,但是史籍《舆地纪胜》的记载却依然能够给我们呈现出当年海棠花盛开时的繁荣与

  热闹:“周回皆植海棠,花时太守必宴赏。花片飞坠,自溪流入城中。”达官贵人们已经在春天海棠花盛开的时候观花游玩了,唐长寿说,“这也算是花会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吧。”

  古代文人诗词中的乐山很多也是以海棠来体现的。嘉州刺史薛能写道:“四海应无蜀海棠,一时开处一城香。” 进士王十朋作《嘉香海棠》:“丝蕊垂垂,嫣然一笑新妆就。锦亭前后,燕子来时候。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不止嘉州有。”海棠花的知名度在文人那里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桃花节的热闹我们不难看出,扑面而来的春风夹杂着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双重气息,而现代意义上的海棠花会,应该离我们并不遥远了。

 


作者: 乐水嘉州    时间: 2007-3-21 22:43
从桃花看海棠 旧时盛景何日重现?
-----------------------------------------
海棠盛景盛有日 且待嘉州重振时……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