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徒步穿越太白山 [打印本页]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8 20:32
标题: 徒步穿越太白山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8 20:48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心动篇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好象不属于每天生活的城市。
    我喜欢山的壮阔、雄险和极目远眺的感觉,欣赏水的灵妙和气势,常常醉心于山水草木的格调与色彩。
    于是乎,同事在4月初和我偶然提起五一节将徒步穿越太白山的话题时,我开始心动了。
    尽管之前同事曾经多次邀请和鼓励我参加他们的户外活动,出于对自己身体一直没有信心,始终没有成行。但这次完全是因为他提到的是太白山,确实有点诱惑,在多年前就曾看过有关的资料,想去看一看具有南北分界特殊地理位置的秦岭太白,看一看第四纪冰川地貌,看一看太白的山水草木、日出云海以及最有名气的大爷海。

    第一次户外活动就参加穿越太白山,可能选择的起点是有点高,但心动才有足够的动力,有动力才可能有足够的投入,借着对太白的这点情愫,我开始动心思做一次户外活动的尝试。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8 20:44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8 20:50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筹备篇
     
    对于一个户外新手,需要做的很多,离成行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必须仔细筹划、充分准备。
    我最看重的是身体的锻炼和储备。徒步穿越,需要有最起码的走功,而且是要背负35斤左右的背包去翻山越岭。既然要决定参与,绝不能拖大家的后腿,因为自己影响大家的行程,所以要抓紧时间好好地练。从坚持每天早上的跑步开始,上班坚持骑自行车,进而徒步,最后尝试背着近40斤的背包徒步12公里到单位,参加了活动方组织的九龙山拉练,脚上多次打泡,但总体感觉还不错,直到自认为可以跟上大家,算是有点底气,坚定了成行的信念。
    其次必需准备的是户外装备。自己在这方面完全是门外汉,好在有同事和这次活动的队长老李的帮助和把关,从背包、帐篷、睡袋、防潮垫等大件到炉头、水袋、手杖等小件先后得到落实。终于,从头到脚、从包里到包外,自己也有模有样地象那么回事了,基本符合了穿越的装备条件。这个时候对此行就有了一种微妙的期待,也希望自己的这些东西能经得起考验。
    老李召集大家认真商讨筹划,我不仅体会到了认真、细心、周全,更体会到了大家到我这个新手的热情和鼓励,记忆最深刻的是大家相互之间的包容和对所带物品的“斤斤计较”。
    成行前,自己尽可能多地搜集了有关穿越太白山的一些资料,太白山的穿越确实是有极大风险的,除了对身体的要求外,还有高山应、气候变化的影响,穿越失败甚至失踪、死亡都是有前例的。别人的经验是宝贵的,尤其是对于我这样的新手。
    我们此行穿越太白山计划从南坡登山,从南坡登山有四条线路:
    1、从周至县都督门经太白庙,灵观殿、跑马梁到拔仙台,步行90公里,这条路线较长,很多时间在平缓的山脊爬升,沿途地势开阔,景至壮观。
    2、从周至县泥峪,经老君岭,跑马梁到拔仙台,步行约70公里。
    3、从周至县厚畛子乡经凉水井,南天门、玉皇池、三爷海、二爷海到顶峰拔仙台,是人们常说的老路,需步行30多公里。
    4、从周至县厚畛子乡经三合宫瀑布,南天门、玉皇池、三爷海、二爷海到顶峰拔仙台,是人们常说的新路,该路线大段与与老路重合,路程短了10里,一直沿一条小溪流上行需来回过河,如遇雨不太好走,景观与老路差别不大。我们此次所走即是此线。
    吃的、用的、穿的,一切就绪,4月29日下午6时在火车站集合。行前我的心情还真有点不平静。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8 22:04
[attach]425030[/attach]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8 22:13
   山水人 是我们的新朋友、好朋友,也是此次活动中最年轻,体质最棒的的驴友。你热情慷慨,助人为乐,知识渊博,谈吐幽默。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盼望日后我们能多多一起参加活动!
作者: 悠悠度日    时间: 2010-5-9 10:31
本帖最后由 悠悠度日 于 2010-5-9 10:35 编辑

[attach]425337[/attach]
心动才能行动。厉害,三次过后就走的上瘾了。
作者: 地主婆    时间: 2010-5-9 16:24
回复 1# 山水人


    苐一次上山,你太厉害了。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9 17:44
期待继续...
作者: 四海春    时间: 2010-5-9 18:30
小赵你是好样儿的,非常棒!期待继续发表太白山感言,期待下次与你继续同行.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9 23:04
回复 4# 西门子
呵呵~过了,谢谢。学习我确确实实感受到了大家是我的榜样。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9 23:06
回复 7# 地主婆


    汗颜~~。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9 23:07
回复 9# 四海春


    谢谢鼓励!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9 23:08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23 10:56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篇

   4月29日下午我是踏着点儿赶到火车站的,没想到场面还十分热烈(从四海春的照片里可以感受到),有不少的驴友专门去送行,充满关切、鼓励和祝福的话语,情浓意切,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还真有点不适应。
    当晚乘车前往西安,一路无语。因火车晚点(据常坐此车的乘客说该次列车常晚点),次日上午10点左右才到西安,我的穿越太白山行程就从此时此处开始。

    D1:西安----周至----厚畛子----铁甲树----三合宫瀑布

   
西安火车站对面有去周至的汽车,大约在11点半我们坐上车,近1点的时候到了周至,这里有预先联系好的车等我们。大家在周至简单小吃之后就出发了。
    刚出周至县城,立刻就感受到了山水的亲近,海拔陡然升高,顺黑河蛇行而上,满山苍绿,说景色如画一点也不为过。只可惜司机开车有点猛,我打小有晕车毛病,虽然参加工作以后有所适应,但这毛病实在经不起这种“摔来摔去”的折腾,令我不堪忍受,咬牙闭目静气,再无暇顾及如画美景了。
    大约在下午4点多终于熬到了厚轸子镇,赶快下车调整。队长老李和江波他们与当地接头的老乡商量行程,我们按接头老乡的指点去买燃汽灌,遗憾的是好多人的炉头并不能用那种汽灌,包括我自己的。不过大家还是买了一灌,与别人共用炉头时也是需要汽的。
    接头的人帮助找了向导之后,我们就乘车去铁甲树。在厚畛子镇时间很短,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留下了两张照片。

    [attach]426190[/attach][attach]426191[/attach]   
    铁甲树应该算是这次徒步穿越真正的起点。我们看到的铁甲树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后来我查资料,才真正知道了这地方的铁甲树。铁甲树又叫铁橡树,属于壳斗科栎属,是一种常绿阔叶乔木,在秦岭地区它一般分布在海拔1000--2800米之间。由于它生长极其缓慢,材质坚硬如铁,厚革质叶片的边缘生有许多锐刺,象盔甲一样,人们形象地称其为“铁甲树”。据说此处的这棵铁甲树是最大的,当地人敬之为“神树”,在树下焚香磕头,并在树枝上系上红布条,以示崇敬之情和保护之意,“铁甲树”三个字也就渐渐地成了当地的地名。   
[attach]426189[/attach][attach]426192[/attach]
    因当时天色尚早,我们在铁甲树匆忙整理了行装,决定向三合宫瀑布进发。这时候我的晕车效应差不多快没有了,信心满满地随大家出发。
    柔和的夕阳扑洒在树木掩映的山间小道,一行十五人穿行其中,感觉是那么地和谐、融洽。这份儿和谐和融洽有天公作美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这帮大都年过半百、乐观自信的驴友与大自然的情结。顺便说一下我们这十五个人是队长老李、王大夫、水牛、杨主任、高哥、四海春夫妇、地主夫妇、保平夫妇、江鹏姐弟、阎大姐和最小年龄的我。另外还有在太白山保护区的时候碰到的大庆小伙,因为他孤身一人,景区不让他进山,一直等到我们,并且一路与我们结伴,所以在后来的行程中也一直对外说我们是16个人的队伍。一路下来,我们相处的很好,也是此行的意外收获。
    从铁甲树到三合宫瀑布大约有两小时路程,原来资料上说要多次往返于溪水,准备了好多套脚的塑料袋,没想到现在的小溪已经都修建了小桥,不用涉水,也不怕湿鞋了。快到三合宫瀑布接待站时,老李看到有一片地方可以扎帐篷,就招呼大家安营扎寨。江涛姐弟、保平夫妇、阎大姐、大庆的朋友和我到三合宫瀑布接待站住宿。
    三合宫瀑布接待站的大叔脾气有点倔,但比较实在,在这里扎帐篷按人收费,每人10元,住接待站的地方,每人收15元,保供开水。这是此行在山上最实惠的报价了。
    吃晚餐的时候,阎大姐拿出了为大家带的好酒,可惜好多喜欢喝酒的没在。我们招呼接待站大叔喝酒的时候,他给大家品尝了他自酿的酒,江鹏说味道特别,只是我与酒无缘,辜负了大叔的心意。
    考虑到第二天爬山的量不会小,我们早早搭帐篷睡了。

作者: 大海dh    时间: 2010-5-10 08:00
小赵详细介绍的,我在慢慢的品尝.回忆.着我们这次穿越太白山。说实在的我还没回过神那。那一幕一幕展现在我的眼前,是激动.高兴.兴奋.泪水.................真无法表达。休息休息再发片片,望大家谅解。
作者: 标哥    时间: 2010-5-10 09:24
文笔很好,读后如身临其境。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驴友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因为他们又乐山,又乐水。
作者: 鹊踏枝    时间: 2010-5-10 13:45
本帖最后由 鹊踏枝 于 2010-5-10 13:46 编辑

山水人 是我们的新朋友、好朋友,太白山感言既详细又生动,把我们登山的一幕一幕又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又激动、兴奋了一番,谢谢你的详尽描述,继续期待你的感言,盼望日后我们能多多一起参加活动!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10 21:33
回复 13# 山水人


          喜欢山水人的文章,细腻隽永,把我们拉回到当时的场景,其情其景如过电影版历历在目。
   继续期待...
作者: 白头黑熊    时间: 2010-5-11 14:04

作者: 水牛大佬    时间: 2010-5-11 21:14
山水人的文章写得很好,很喜欢。徒步你是第一次,其实在游泳圈大家都是老朋友。期待后续文章!!!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1 23:33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2 09:44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篇(续)
   

    D2:三合宫瀑布----六里坡----老君殿----两里坡----南天门----药王殿
    天刚发亮,我们就起床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在野外收拾行装,有点慢,怕落在别人后面,自己就没煮面,让大叔给煮了一碗酸菜挂面,还比较合我的囗味。加好水、收拾好行装后,在等老李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几个和大叔照了像。快8点的时候,老李他们到了,我们一起出发。

    [attach]428343[/attach]

    保平夺人所爱,横斧立马!

    过了接待站上行不久,才见到三合宫瀑布的真正面目。其实当时因为不太了解三合宫瀑布的背景内涵,还不能算说是看到了其真正面目。一条不太宽的飞绢似练,飘落下来,水量不是大的时候,少了点气势。
    [attach]428345[/attach][attach]428346[/attach][attach]428349[/attach]
    向导说此处是太白山的一个重要景点,从南坡进山的游客都是奔着这个景点来的,好多游客不愿意爬艰苦的六里坡,就此返下山去了。我问向导这“三合宫瀑布”作何讲,他说是三河会合在一处,我们所能见到的是由二条已经会合一处的一支流水,另一支在我们后来快上坡的时候见到了。后来我查资料,原来三合宫瀑布不仅仅表达了“三河归一”的意思,此处的山形酷似一座巨大的宫殿,三水汇流后,河水从“宫殿”上方飞出,故名三合宫瀑布。 瀑布共有五级,自下而上,梯次排列,一瀑未平,一瀑又起,连绵不绝,约有一公里之遥。每级瀑布高、低、宽、窄虽不相同,但都相互衔接,彼此呼应,连成飞天银河。我们注意到的应该只有五级中的三级,后来回想进来,在这之前不远的下游有二处落差比较大的地方,不知是不是另外的两级。

    [attach]428350[/attach][attach]428353[/attach]
    水声、风声、鸟声,白云、薄雾、山径,处处弥漫诗情画意。水的灵性点缀和造就了别致的景色。在植被还完全没有返青的季节,在这里我看到了盛开的杜鹃。
    [attach]428374[/attach]
    从三合宫瀑布右拐,顺着“三河”最右面的一个分支顺河而上,便是背包客都头痛的六里坡了。三合宫的海拔大约1700米,六里坡的那头老君殿海拔2870米,也就是说在三千米的蛇行路程中要负重拔高约1200米,坡度之陡可想而知。好在这个六里基本上还不到高原反应的海拔,大家有的是耐力,还有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在中午的时候就都上到了老君殿。在攀爬休息的间隙,大伙兴致勃发,合唱了高亢的陕北民歌。

    [attach]428355[/attach]
        我们是一个集体,相扶相助是我们的本色。
    [attach]428356[/attach]

        跑前跑后的,辛苦了!

    [attach]428357[/attach]
        这不知道是不是儿时课文中所说的终南山?

          [attach]428381[/attach]
              征服者的畅快!

          [attach]428382[/attach]
              她们最投入。

          [attach]428380[/attach]
             哎___闹啥咧?
作者: 颂歌    时间: 2010-5-12 05:25
好棒的介绍,好美的片片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2 11:07
回复 21# 颂歌


    谢谢鼓励!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2 11:09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23 10:57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篇(续)

        老君殿在六里坡和两里坡之间十分难得的一块平地,在这里没有见到任何建筑,有的只是废墟和过客留下的零乱废弃物。我们决定在此吃午餐,这地方的乱象让我背着包转来转去,似乎很难找到一块可以说得过去的干净地方,最后还是挨着保平的包坐了下来,但赃乱的景象实在影响胃囗。据说老君殿是太上老君曾经驻留过的地方,但愿他老人家能再屈尊临幸,教化子民。
    [attach]428655[/attach]
            老君殿乱象

  在老君殿吃得简单,以至于现在想不起吃什么了,但绝对忘不了高大哥给大家分享的那瓣火龙果甘甜爽囗。在老君殿有几支背包穿越的队伍会合,其中有太原行者户外的16人队伍,有绵阳的16人队伍,有北京的6人队伍,加上我们的16人,一时间,这里显得还非常热闹。

  稍作休整,我和大庆(这是一路上对大庆的那位朋友的称呼)与几位大姐先行出发,开始爬两里坡。两里坡虽然没有六里坡长,但这个坡是在海拔3000米左右,高海拔缺氧必然会有影响,所以这两里的难度一点不比上午的六里低。刚吃过饭之后,消化系统与运动系统争血液,缺氧气紧的感觉更明显,让我们开始的这段路走得很辛苦。尤其是阎大姐和江涛大姐,两人的背包重量都在30斤左右,随着海拔的升高,愈显步履蹒跚,感觉走不完的沟沟坎坎、陡坡乱石,让我非常钦佩的是她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最后还是先于大伙到了南天门。

  [attach]428657[/attach]

          地主很执着地上到这个地方留影!

  这其中还需要说到的就是石河。在两里坡第一次遇到了自上而下象奔腾的浪涛一样的石河,非常震憾,拿起相机从不同角度找感觉,没想到的是在此之后一直到北坡下山的过程中,几乎在视线中就没有少过这种东西,我曾经感触在这里见到了一生中最多的石头,这种东西必然会成为太白之行的一个重要元素,对其复杂之情一时难以道明。据资料记载,太白山高海拔处大量分布有这种地质,有些地方布石面积广大称之为石海,有些地方似河称之为石河,象是自天而降凝固在太白山上,千姿百态,被认为是保留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attach]428656[/attach]

          石河一角

  [attach]428658[/attach]

          石上松观(石头下面是空的)

  在南天门大家稍作休整,看天色尚早,决定赶往药王殿。这段路比较平缓,我们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据说这里供奉的药王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地方还比较平坦,这个时候非常热闹,有点象过节,好多过客在与老板询问供水情况和住宿情况,商讨价钱,有人已经支起了帐篷,我们经过合议,又询问了向导,决定过了药王殿寻找平坦之处扎营。

  [attach]428660[/attach]

  [attach]428661[/attach]

          (药王殿景象)

  从药王殿走出来有半小时的路程,在林间发现有比较平坦的草地,当时正是太阳落山之际,初次野营的我还想往前走一会儿,但保平说应该留出时间搭帐篷、做饭,不能等天黑了,再做这些事情就不方便了,于是我们就决定在此扎营。事实证明,保平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进入草地,才发现不少地方都有水,寻找将近十顶帐篷的扎营地还是费了点劲的。然后是支炉做饭,因为是在草地,大家十分明白着火的后果,反复声明要求一人做饭,两人看管,汽炉一定要支在大石块上。阎大姐累得不想吃饭。我偶然感觉头痛,但吃了方便面之后就没感觉了。因为在资料中看到太白山的日出云蒸霞蔚惟,非常美丽壮观,又正逢晴日,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所以在与向导分手的时候,与队长老李反复询问了看日出的时间和地方,向导说从我们扎营的地方走,至少要凌晨四点起程,大约早七时赶到八仙台看日出。

  [attach]428659[/attach]

          此时此刻的惬意

  我一直想着第二天去看日出,所以吃完饭就睡了。


          [attach]428653[/attach]
                  “三剑客”英姿

          [attach]428654[/attach]
                  艰难的上行路和勇敢者的背影

作者: 大海dh    时间: 2010-5-12 14:21
小赵图文并茂记录太详细了,回想起历历在目。
期待.........。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12 18:38
描写详尽细致,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读之酣畅淋漓,如饮甘饴!
期待继续......
作者: 鹊踏枝    时间: 2010-5-12 19:39
本帖最后由 鹊踏枝 于 2010-5-12 19:43 编辑

读的上瘾啦!
期待继续......

作者: 水牛大佬    时间: 2010-5-12 20:45
写得非常好,期待继续......
作者: 走四方    时间: 2010-5-12 22:01
期待继续......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3 23:07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3 23:23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续三)



    D:野营地--玉皇池--三爷海--二爷海--拔仙台--大爷海--大文公庙--小文公庙

    对于我们的好多队员来讲,这是有点不可思议的一天。

    可能是因为心里惦记着看日出,晚上的觉睡得一点也不踏实,半夜十二点醒来,想看一看几点了,打开两天都关着的手机,发现是零点零几秒,心理骂娘,在怀疑是不是两天没开机时间归零了。突然想起背包里还带着儿子的好记星,赶紧找出来打开看时间,才发现那个时候就是零点多一点,心理在苦笑:咋就那么冲呢?正好是这个时间,还真让我急了一下子。经这么一折腾,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竟然没有睡着。想起向导说要三、四点走才能看上日出,又看到外面的月亮非常的亮,是个看日出的好天儿,我决定起来收拾行装。先穿上衣服去叫醒晚上联络好的高大哥和大庆,他们也没有睡意,立即行动收拾行装。我返回帐篷收拾了大约半个小时的东西,严重影响了和我一起睡的保平的休息,内心觉得实在对不起,但我非常想看日出,不愿放过这个天晴的好机会。帐篷留给保平了,所以我不用收帐,过去看他们俩的情况,才知道地主夫妇也要和我们一起走,我帮着和他们一起收拾。大约4点10分的时候,我们五个人整装出发了。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3 23:25
    我的强光小手电很好用,能够照到很远的地方去搜索和判断路线,在路线不是很好辨认的情况下,比一般头灯要好用的多,缺陷之处就是占用了一只手。尽管好用,在走出营地不远的地方还是差点迷了路,在一片宽阔的草地边我们没有发现拐的路标,走了几十米之后觉得的路况有点不对劲,大家都谨慎地原地不动,仔细辨别,我先再往前探了探,确认了没有路,然后决定原路返回。在返的过程中,终于发现了左拐的路线,虚惊一场。前一天的路上就一直有红箭头路标,在白天也没觉得怎么样,但从这个时候开始,每一个红箭头对我们来说感觉太亲切了,其实这些红色标志在走夜路的时候和气候条件不好的时候,就是生命线!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3 23:26

    我们走得很有节奏,首尾呼应,告诉收尾的大庆跟不上的时候一定要告诉一声,不能不声不响地落下人。五个人的队伍不算很长,但一串灯静静地向大山深处在游动,也很可观。海拔在缓慢上移,起先走的是草甸、高坡,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发现路朝着深沟往下延伸,这让我们有点困惑和些许的恐慌,尽管我们也确认这是路,但太白山有好几条上山、下山的路,怕走上下山的另一条路,当然更怕迷了路。因此我们决定停下来再探一探路。拿着我的强光小手电顺着路往前找,红色的箭头当然是有的,找到了好几个,路肯定是路,重要的是上山的还是下山的?我一直往前探,终于觉得路又在慢慢上行,才放了心,返回去和大家重新上路。接下来的路就不好走了,横切沟边穿过不少石河,在这些乱石当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还要努力地寻找路标,难度比白天大多了。这样的路走了不到一个小时,我们感觉到了天色有了发灰将要亮的意思,也隐隐约约看到了玉皇池的建筑,在天色亮到能看清东西的时候,我们到了玉皇池。大家兴奋地朝着住人的地方高喊:起----床----了--------

作者: 骑行人    时间: 2010-5-14 04:12
回复 31# 山水人


    [attach]429786[/attach]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15 13:59
起----床----了--------
作者: 辽海居士    时间: 2010-5-15 15:00
回复 31# 山水人


    精彩,欣赏了!
作者: 鹊踏枝    时间: 2010-5-15 19:54
看一次激动一次,继续期待......
作者: QIANGULU    时间: 2010-5-15 21:36
好体格好文笔好气魄!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2:55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5 22:57 编辑

谢谢大伙的鼓励,不一一回复了,争取早点写完。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2:58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5 23:02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篇(续)



    等我们近到玉皇池住地的时候,还真有几个在这里住宿的驴友出来好奇地看着我们。其实相互之间也就能看见是人模样,我们都兴奋地互相打招呼。
    因为是刚能看清东西,我感觉在住宿地的一侧模模糊糊地好象有一池水,还有堤坝。急急地近前,才发现原来被看作堤坝的是已经消融了的水,而被看作水的部分则是冰面。一直与枯燥的石头打交道,看到这么大一池水特别亲近,只可惜当时光线不好,心里又一直想着看日出,没有等着拍照我就继续赶路了。从玉皇池上行又是坡度很陡的乱石,再加上海拔高气紧,爬得很艰难,差不多用了20分钟时间,我才爬完了那段看起来不长的坡。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3:05
    这时天已大亮,我依在一块大石块上休息,想知道离向导说的7点还有多长时间,好估摸能不能到达拔仙台。我拿出手机开了机,显示6点05分。同时收到几条短信,才发现这个地方手机有信号,顺手翻看,有家里担心问情况的,有儿子的校讯通内容,最让我感动的是同事给我发的充满关切、牵挂、问候和鼓励的信息,并让我有信号时务必回电话告诉情况。我觉得这么早又逢过节,对方肯定还在睡觉,还是不要打电话了,就回了个短信。这个过程应该不到十分钟,没想到不经意间抬起头时,让我惊呆了:西面山尖已经让阳光披上了金顶!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3:42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5 23:54 编辑

    一时间有点茫然不知所措。我没想到山上的太阳出得这么快,这时候老高他们四人还没有爬上来,我心里急就背起包向上爬,走了几十米后发现自己很傻,背着这么重的包,在这么高的地方再努力也没用,就干脆把背包卸在一个土台上,拿了相机开始小跑,其实没走多远就到了三爷海,但我顾不上什么三爷海了,向西边的坡奔“金顶”而去。没跑多远,发现西面太高,而且上去不一定就效果好,因为东边有一道梁堵着,我想该奔东边的梁往上爬。我又返下来奔东边去。完全没有路,巨石和未返青的高山植物非常绊脚,真有点慌不择路的感觉,跌跌撞撞竟然一囗气就爬上去了,上面还是平缓的山坡,又是跌跌撞撞地跑,才有十分刺眼的光束迎面而来,条件反射地停了脚步。是阳光刺得不敢睁眼,但感觉头有点晕而且眼前有点发黑却不是因为阳光,刚才跑得太急了,忘了这是什么地方了,是身体的反应,就象体能测试时刚全力跑完长跑的那种感觉,我没敢继续保持停顿状态,慢慢地往前动,渐渐地好了点,我才顾得上边拿照相机边看太阳的位置,已经高出对面的山头一大截子了。
    看着阳光下已经不太漂亮的云海,我还是急着打开照相机,却发现又出了状况----相机的镜头伸不出来了。起初我还以为是电池没电了,心里在怪怨自己为什么这么不细心。可后来发现按开关的时候指示灯会亮一下,证明有电,又按几次,终于发现是相机受潮之后又结冰,镜头竟然给冻住出不来了。完全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感觉!有点泄愤似地不停地按相机开关,权当是个出气筒。突然在某一次按动之后,镜头竟然伸出来了,也就是说相机又能工作了。一陈乱拍,好象总是上来了,又是起了那么早,还有担负了没有和大家一起行动的责任,不拍点什么总是对不起自己吧,于是,相机里便有了不少多余的东西。

    以下都是那天拍的,然后回来经过加工的日出照,当时天没这么黑,加工以后效果好多了。

[attach]432338[/attach]

[attach]432339[/attach]

[attach]432340[/attach]

[attach]432341[/attach]

[attach]432343[/attach]

[attach]432344[/attach]

[attach]432342[/attach]
这是我拍照所在的山梁,非常美丽。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3:50
    悻悻然往回返的时候,发现鞋子在上来的时候让石头和山柴划得很严重。绕来绕去,不知道从哪儿下脚可以下去,当然也在奇怪自己是怎么上来的。好不容易下了山梁,老高他们几个早已经到了三爷海,老高还帮忙把我的背包也“捡”了来。烧水、补水,准备做饭。下面还没有阳光,有点山风,感觉有点冷,我赶紧加了衣服。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3:51

  因海拔高,地主婆和老高感觉都有一点儿不适应,所以做饭的时候都说不想吃,只烧水、补水。大庆把自己的西洋参片拿出来给大家含上。随着太阳光的普照,感觉暖洋洋的,慢慢地都适应了,地主婆喝了点羊汤,老高也煮了方便面吃。

  太阳光晒得太舒服了,我索性就躺在斜坡上晒起来,老高、地主和大庆都制止我说不敢在这里晒太阳,要不然皮肤会出问题的。没经验就要听话,我转过身来晒晒背,感觉也不错。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5 23:52

  边做饭边等老李的大队伍是我们的一开始的想法,但后来太阳越来越毒了,大家决定趁太阳还没到直射的时候赶一会儿路,先慢慢地上。这样,我们儿个在三爷海大约休整了两个小时之后,向二爷海进发。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00:15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6 00:23 编辑

    二爷海到三爷海的路程并不远,但海拔却要由3490米增高至3650米,光秃秃地几乎没有植被,稀氧,感觉步履沉重。还有几处雪路,每踩一步都担心会不会陷进去或踩空,因为旁边多是悬崖。
    [attach]432347[/attach]
    上面那张是我走的时候拍的,没有人爬的情景。下面这张是从老蛙的照片里“拿来”的。
    [attach]432349[/attach]
    在刚刚雪融之后这么恶劣的环境里,竟然发现了完全可以说是“怒放”的无名小花。起初发现第一株时,我还以为是假的或者是别人扔下的,因为这小花没有叶子,孤零零的,不象是生长出来的。当我弯腰没能“捡”起来的时候,才发现是长在这里的,象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赶紧拿出相机,换了电池去拍照。之后又看到了一片这样的小花,开得油亮油亮,不由地让人惊叹这种生命力。
    [attach]432348[/attach]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00:25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6 00:26 编辑

好不容易才把这张照片传上来。
[attach]432351[/attach]
作者: 鹊踏枝    时间: 2010-5-16 09:53
太棒啦!继续期待......
作者: 大海dh    时间: 2010-5-16 11:09
太有才了!期待......。












1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19:20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6 19:39 编辑


    二爷海与三爷海差不多,只是离最高峰拔仙台更近了,大家掩不住的兴奋之情,很难安下心来等大队人马,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就急着要到拔仙台上去看看。二爷海可以直上到拔仙台,坡很陡,而且全是乱石,一看就很有难度,我不想背着包上,因为我在资料中看到很多人是把包放在大爷海,然后上去的。二爷海到大爷海的路标指向西边,当时我以为翻上二爷海西边的梁上就是大爷海了,所以我决定先上西边的梁子,把包放在那里,再上拔仙台。他们几个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的行走,都很有信心地坚持要背包直上拔仙台,这样我们又暂时分开一会儿,其实我当时也是想做一个试验,看一看哪边快。
作者: 四海春    时间: 2010-5-16 19:23
观察细微,描述细腻,尾尾动听,很有意思。是一种享受,继续把感想道来。谢谢山水人!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19:44
回复 49# 四海春


          感谢支持,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会尽量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述出来,尽快发上来。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19:46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6 19:49 编辑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篇(续)

  西边的梁子看起来很近,走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包括有两段雪路。等我终于爬上那道梁的时候,根本看不到什么海子,只有一堆乱石,右手有一条踩过的路,我以为是我们站将来下山的路。没有一个人,我只能把背包放在对着拔仙台的地方,希望到山上时可以看到。然后就急着上拔仙台。

  

  差不多爬到一半的时候,听到放我包的那个方向有人在喊“小李”,有一个人在我放包的地方,但我看不清是什么人,赶紧打开相机,用镜头把那个人“拉过来”。那张脸我见过,是我们路上碰到的绵阳队的向导,他喊得“小李”正是绵阳队的队长,我就和他喊话确认说“你是不是绵阳队的向导?”他说是,问我见到绵阳的队员没有,我说没有,上去碰到的话告诉他们你在这里等,让他顺便在那里给我看一下包。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19:53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6 20:13 编辑

    少了一点牵挂的我加快了上山的步子,尽管这样,我的还是稍比我的四个同伴晚一点到顶。山上没有想象中的感觉,比较大的平地上到处是乱石,只有一个很少朋的小海子。有几个路上曾经碰到过的学生,始终没见到绵阳的队员。我急着上了最高的道观,有个老道在里面,我问他里面人多不多,有没有绵阳的人,他莫名其妙地冲我说“要进就进,十块钱”,很生气的样子,那意思可能是以为我知道在找同伙,知道里面绵阳的不在的话就不交他十元钱似的。我也顾不上多琢磨,赶紧到道观的南侧,去看我山下的包。太远了,连人都看不到。只好把照相机调到变焦的最大倍数,终于在镜头里看清楚了,孤零零地还在那里,绵阳的向导已不在了。

[attach]433336[/attach]
    上面照片中最低的山洼处就是我放包的地方。左手方向的雪地上有人在行进。
    下面照片就是用变焦镜头拉过来的的包。
[attach]433335[/attach]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20:19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16 20:23 编辑

    现在才体会到没有背包上来是错误的,要不然我也会和他们几个一样随意在上面欣赏、体会。心里放心不下孤零零的包,快步走进道观,拿十元钱没交给老道,绕着放在了功德箱里(呵呵~自欺欺人感觉好就行),和高哥进去,尽快拍了照,就一路小跑地下山了。
    在拔仙台向南坡望去,二爷海和三爷海串在一起,象两面镜片,只可惜湖面的冰大部分还没有融化,少了一点灵性。

    [attach]433340[/attach]
作者: 四海春    时间: 2010-5-16 22:06
山水人
[attach]433531[/attach]
作者: 悠悠度日    时间: 2010-5-16 22:24
山水人是在山里和水里长大的吧!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22:37
回复 55# 悠悠度日


    哈哈哈。。。两栖动物~~~~~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6 22:39
回复 54# 四海春


    谢谢抓拍!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17 17:19
山水人写的很灵动,细腻,这样的文章耐读。特别是对我们这些曾经经历过的人,更是如此。
[attach]434886[/attach]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17 17:28
补上一张玉皇池的PP吧!
[attach]434907[/attach]
作者: 张兴    时间: 2010-5-17 17:59
回复 48# 山水人


   太白山的景色很美,真令人心动!谢谢山水人朋友详细精彩的介绍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7 22:29
回复 59# 西门子

杨主任真细心。我到玉皇池时因为天色暗,没有片片。谢谢!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7 22:43
回复 60# 张兴


    第一次经历,没什么经验。欢迎多提意见。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7 22:47

  

            徒步穿越太白山之行程篇(续

  背包真实地进入我的视线里的时候,已经有一大群人陪着它,已不寂寞了,我也不着急了,其实重要的是它在我的视线里我就踏实了。我在想他们是不是绵阳的那一伙,渐渐地近了,能看清了,却都是没见过的面孔,一问才知道是上海的,他们正准备上拔仙台。知道我是那个包的主人之后,他们好象也得到了一个答案,因为他们之前一直好奇是什么人把包扔在这里一直不管。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7 22:48

   

    上海的驴友上拔仙台走了,留下两个向导看他们的包,我边等同伴边和他们聊天。问到绵阳的向导时,他们说见到过,那个向导和绵阳的队员相互找不着了,绵阳的队员不知道从北坡下山的路,从左手方向走的,那里下去是都督庙,下去还是南坡,好在碰到了和我聊天的向导,才告诉他们如何下到大爷海。我想也是,因为我在那里就不知道大爷海在什么方向,我也一直以为是从左手能看到的路往前走。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7 22:49
   
    然后又聊到拔仙台的老道,他们都知道这个人。我说太白山每个接待站的服务态度都不敢恭维,但出家人应该比一般人有点修养才对,这个老道怎么那么让人不舒服呢?他俩都说那老道就那样儿,有一个还说我应该投诉他,我说这其实也不是投诉的问题,一个老道我找谁去投诉?这应该是整个景区管理的问题,在那里捐钱建道观是好事,捐点功德也是情理之中的,这么远、这么难到这里来,太白山给了我们很多,我们留下点也是应该的,但为什么要把设有地标的最高点标志圈在里面由老道把守呢?那个标志是属于谁的?这是让人怎么感觉都不舒服的事情,甚至我觉得这种做法是对真正道家的一种沾污。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17 22:50

  

  没多长时间,高大哥他们几个就从拔仙台下来了,我开始佩服他们几个的体力了,尤其是老高和地主婆,在三爷海的时候还有点不适应,现在却象上了发条的钟,越走越有精神。我觉得大家再走高海拔的地方时,有必要找他们俩取取经,闹清楚是怎么样应付过来的。

  这时候我们看到有一帮驴友上了二爷海,高大哥借旁边向导的望远镜看了看,没有看到我们的人,我在相机镜头里也没找到熟悉的面孔。我们商量在什么地方等大伙。因为那个山梁是个风囗,一点也不避风,听上海的向导说大爷海就在右手拐过去不远的地方,我们就定下来先去大爷海。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17 23:44
第一时间看到了续篇...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0:48
    到大爷海的这段路虽然不长,但因为雪多,而且正在融化,泥泞不堪,走起来也很费事,几百米的路走了近半小时。途中遇到了前一天我们雇的向导,彼此觉得很亲切,他是昨天给一位其他团队的驴友当背夫,今天到了大爷海之后,和北坡的一名背夫互换返回来的。我们让他给老李他们捎话说先到大爷海,在那里等到两点钟,两点以后我们往大文公庙走。
    居高临下终于看到了大爷海,说实在话,是稍微有点什么失望。很早以前在一本书里第一次看到描述大爷海的文字,大爷海是作为太白山最耀眼的明珠印在我的记忆里的。眼前的大爷海湖面完全被冰雪覆盖着,少了些许灵性,多了几分荒漠和苍凉。再加上阳光不若南坡灿烂,这个时候大爷海的景致远不及玉皇池、二爷海和三爷海。

[attach]439145[/attach]

[attach]439171[/attach]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0:57

可能是累了,地主夫妇一到大爷海,没有提支锅做饭的事,就在接待站要了面,我们三个也跟着都要了面。高大哥拍片片的激情一直未减,从不同角度欣赏着大爷海,把大爷海的前前后后象宝贝似的都保留到了他的相机里。这里的挂面是用高压锅煮的15块一碗,高大哥吃得感觉不好,我觉得比不了方便面


拿出手机看时间的时候,发现在大爷海有信号,我给牵挂我的朋友打了电话,声音断断续续地,但那份牵挂和关切之情还是厚实地注入心中。然后我又给老李和保平打电话,想知道他们的情况,无奈二人全关机。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大爷海的面没有好感觉,然后影响了在这里的心情,,他们几个都不愿意在这里多停留,我想大家下到海拔稍低点的地方身体可能会感觉好一些,下到大文公等大伙。当时在我看来,已经爬过最高峰了,现在是下山了,应该好走多了,对接下来的路根本没放在心上。

没想到从大爷海刚出来下了个小坡,眼前的路便又是崎岖嶙峋、蜿蜒上行。

下面图片中的山脊就是我们要走的路

[attach]439175[/attach]

[attach]439174[/attach]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0:58

下山也不一定全是下坡,就和爬山的时候也有一点下坡的路一样,我这样安慰自己,希望翻过远处那个山头,路有所改观。也许是大家刚吃了饭的原因,走起路来比较费劲,再加上海拔又在升高,停停歇歇,艰难地走了有四十分钟的时候,地主婆的肚子出问题了,着急给太白山做贡献。大家都很担心,如果她不停地“做贡献”,接下来的路怎么办。其实我们更担心是不是中午的面有问题,那样的话我们几个会不会。。。于是大家着急找药吃药,氟派酸、藿香正气水、消炎止痢灵,选着吃,只有做完贡献回来的地主婆就是不吃药,老嫂子还挺有个性,我劝了半天也没用。休息了一会儿,我们放慢了速度继续前行。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0:59

后来的感觉是没完没了的山路,海拔不见下降,基本上全是横切,上去下来,下来上去,过了一道弯又出现了一道弯。放眼望去,冰雪象面粉一样撒落在拔仙台周围的山涧,风化的地质千姿百态,滚滚石河随处可见,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苍凉稍显悲壮。我不知道是不是情绪使然。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1:00

路上碰到的大都是从北坡旅游区上来的,基本上全是轻装,很少有背包族。他们都是上到大爷海、拔仙台,再原路返回的。做了贡献的地主婆的肚子没有再出状况,是我心里觉得最幸运的事。不过在之后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她的速度明显地跟不上,以至于高大哥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躺在一块大石头上边晒太阳边等着我们。我很羡慕高大哥躺得那个地方,这时正好有几个背包族从后面上来了,他们说在拔仙台曾经见过太原老兵骑游的,我就说自己在这里等一会儿他们,让高大哥他们先走。

本来是非常惬意地在那块大石头上躺下来的,不一会儿就完全没有了惬意的感觉,石头很硬很凉,这地方山风也不小,尽管我后来把衣服盖在头上,感觉总是不舒服。索性坐起来,把鞋脱了,让脚彻底解放一下,拿出儿子的好记星听音乐,一看到有人过来就问见没见到太原的,就这样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我坐的地方没有太阳了,身上一阵哆嗦,感觉应该离开了。看时间也快五点了,到大文公有多远我还不太清楚,觉得自己一个人还是早点走为好。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1:01

接下来的半小时路程我觉得还是比较轻松的,一囗气就到了大文公庙。高大哥他们已经着急地在那儿等着我,因为他们对大文公的老板很反感,急着到下一站。我们觉得大文公那里的地面不是石头就是泥水,很难扎帐篷,如果老李他们来了都聚在这地方,恐怕很难安顿下,到下一站也是对大家都有利的选择,所以,我们在问清楚在天黑之前能赶到下一站,马上启程。当时是五点一刻。

几个人走的决心无形中给肢体注入了力量,大家走得很有节奏。从大文公出来,在伸向远处的山脊往下一点,有一条山路横切过去,象飘带一样飘向天际,又象羊肠一样细窄弯拐,应该有五公里长。我们都明白必须先征服这一程,具体那山后看不见的还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大家比我想象的走得快,只是高大哥、地主婆和大庆都断水了,有点担心。高大哥曾感觉走得眼有点发花,几次说已经超过他徒步的极限了,我想大家都已超过极限了,都是在凭意志坚持,好在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竟然在七点左右起风的时候赶到了小文公接待站。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1:02

从大文公出来的时候我们几个曾商量过,真要累得走不到下一站,只要能解决水,并且有扎帐篷的地方,我们就不走了。我们也不相信几个小时的下山路会没有一个扎帐篷的地方。事实上在这截路上不仅没有看到能扎帐篷的地方,走起路来不晃到沟里就不错了。这时候大家一种担心,就是最怕老李也这么想,祈祷他们到大文公后千万不要再往前走。

在距接待站有几十米的地方,碰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因为觉得接待站的人说的话有点刺耳,要坚持赶往大文公,被我和地主婆坚决地拦了回来。当时起风了,而且天马上就黑,他一个人走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我们开导他不要拿几句刺耳的话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也许从北坡上来的游客并不知道真正艰难的路是从小文公开始的。太白山告诉太多的人,不要在大自然面前一时意气用事,更不可逞能。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1:03

    我和地主婆走进接待站的时候,经验丰富的高大哥已经谈好床位和价钱了200元五个床位,只是一个家住着有三十个人,有很多人是两人一张床挤着。当把背包卸在床上的时候,我才发现腿一步都不想挪动。有点费劲地解开鞋,瘫倒在床上,一点东西都不想吃,这时候才理解了阎大姐前一天晚上不想吃饭的感觉。本想就倒在那里睡了,但屋里人多,太乱,也不可能很快入睡。我也考虑不想吃饭但不能不喝水,要坚持起来烧些水喝,要不然身体肯定会出毛病

    我去厨房打水,正是吃饭的点儿,人很多,让我晚点去打。能说会道的高哥出去不一会儿就打回一大杯,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攻关能力。地主两囗子可能也累得不想做饭了,胡乱吃了些干粮就上了床没下来。我烧了两缸水,高哥给了我茶叶说解乏,还能减少水里的怪味,我放了点,确实感觉不错,喝了一大缸,考虑怎么睡觉。一是要解决屋里没完没了的嘈杂声,二是我的床位正对着门,门外风特别大,每一次开门进出人,我的床上都要经历一股大风的洗礼,很容易感冒。我先把背包放在头顶堵住门囗的风,和衣躺下,把外罩罩在头上,既挡风又隔音,窝在那里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1:05

朦胧中听到了老李的说话声,起初还以为是在做梦,后来地主在上床也说好象是老李到了,我觉得声音就在隔壁,披了衣服就和高哥奔了过去。一进门就看到了老李有点累得不想说话的表情还有水牛、四海春夫妇。实在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看看时间已经是1040多了,外面的那么大的风,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走过来的。水牛说看到接待站的工作人员去迎接他们的灯光,从心底里涌出来的无法抑制地激动,不难想象出他们这段路的艰辛。后来我问四海春老哥走这段路的感觉时,他说他负责前面找路,茫茫无期,就害怕走错。大风呼啸,黑暗中苦苦熬煎了三个半小时,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曾经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但我实在佩服这帮老哥们,尤其是鹊踏枝大姐

老李作为队长,后来和我说那天晚上一见到我们就放心了,然后什么也没精神说了。其实他那天不是什么也没说,我问他为啥非要往这地方赶,他在那个时候仍然开玩笑地说“怕追不上你们呀”,他们的这种乐观让我感受很深。当然我最应该记住的是这一天的离群给大家造成的影响和牵挂,包括让保平在海拔最高、最难行走的一天里多背了近六斤的帐篷,让我非常地内疚。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1 21:06
本帖最后由 山水人 于 2010-5-21 21:08 编辑

老李他们住的问题安顿下来之后,我们大致互通了一下情况,看到他们也很疲惫,我和高哥就打招呼回我们的宿舍了。躺在床上,我的脑子里在不停地过这不可思议的一天,我们五个从早上四点走的,中间坎坎坷坷,除了吃饭,基本没怎么休息,一直走到晚上七时,早超出了我们的极限。怎么也不会想到老李他们也能走到这里来,其他人还有哪些不可思议的经历呢?

   因为这天的不可思议,感受太多了,竟然啰嗦了这么多,以至于我打字的感觉有点象那天的走路了,多少有点没耐性了。


作者: 鹊踏枝    时间: 2010-5-21 22:04
山水人细腻的描写,让人不忍释卷。谢谢山水人让我们又回到了太白山的四天三夜。真是激动不已呀......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2 20:51
回复 78# 鹊踏枝


    谢谢您一直以来的关注,是我不断回忆的和记录的动力。
作者: 颂歌    时间: 2010-5-23 05:13

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3 11:04
回复 80# 颂歌

    昨天我们去班寺山半途而废,路上大家提到了你的歌声,都觉得如果有你在,气氛会更好。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23 14:31
回复 77# 山水人


     看了山水人的续帖,知道了你们在与大部队脱离的那段时间里的艰苦经历。更了解了你们在期间的心路历程。在暂短分开的日子里,我们都相互牵挂着、惦记着。下次我们还要一起走,只要你们不嫌我老,不嫌我拖累。这趟户外徒步,把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我特别赞赏山水人的这句话:不要在大自然面前一时意气用事,更不可逞能。
作者: 鹊踏枝    时间: 2010-5-24 19:00
杨大哥,虽然你在我们中间年龄最大,不但没有拖累大家,还处处关心帮助大家,我们真诚的谢谢你!希望我们以后还能一起走......
作者: 四海春    时间: 2010-5-24 22:36
本帖最后由 四海春 于 2010-5-26 11:03 编辑

回复 76# 山水人


    山水人精彩的描述,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深山漆黑的夜。我们之所以决定日夜兼程,搞一个夜行军,一是文公庙的环境太差,不适合扎营;二是我们很想赶上大海他们。本来在大文公庙就应该相会的,我们预计在小文公庙一定能见到他们。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决定日夜兼程,水牛诙谐地说我们这叫“披星待月”,因为天空只有高高的稀稀疏疏的几颗星,没有月亮。在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靠着一盏微弱的头灯,我们就这样在深山里摸了近四个小时。深夜的大山里,天是那样地高,月亮不知藏到那里去了,就连星星好象也要远远的离我们而去。那种孤独,那种寂寞,那种期盼,是难以言表的。老李的头灯亮度不好,再加上他走路左右摇摆动作太大,在陡峭的山坡上行走是很危险的,我和水牛作了分工:由我在前面探路,保证不要迷失方向;水牛押后,保证大家的安全。夜里,山上几乎一点路的痕迹都看不出来,全部是从山顶铺天盖地倾泄而下的大石头。我小心翼翼地在前面探索着,用脚试探着每一块石头的可靠性,一旦有什么险情,便马上向后发出"小心注意"的信号。其实我心里最担心的是迷路,一旦迷了路,疲惫不堪的我们就会陷入绝境,在满山遍野的石海里走上一夜。幸好只有石头上的红色标记,能让我感到一丝的慰藉,所以我不敢有丝豪的懈怠,一路追踪着红色标记。但我相信,我们四个人的意志是非常顽强的。我们不停地向前探索着,不停地向前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很远的地方影影约约有一片灯光。老李说,可惜那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想也是的,那灯光仿佛离我们十分遥远。又走了约一个小时,忽然有电筒向我们这边射过来,好象有人向我们迎过来了,我们顿时兴奋起来,好象见到了曙光,黎明就在眼前了。大约过了一个时辰的功夫,迎我们的人才来到我们跟前,我们才知道是前面接待站的人发现我们后,派人来接我们的。谢过来人,我们又走了约半个时辰,到达了小文公庙,疲惫不堪的我们与店主联系好房子便住了下来。不一会,大海、山水人、地主听到我们深更半夜的到来,惊喜交加地先后过来看望我们,仿佛我们几个是从天而降,难以置信。啊!终于追上了队友的喜悦,多少给了我们些轻松,驱走了些许疲惫。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10-5-25 21:36
回复 84# 四海春


    四海春的记述让人感动!大家都知道你们那一晚,太艰难,太不容易了!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6 23:06
回复 84# 四海春


      谢谢四海春老哥对那段特殊经历的祥尽描述,我觉得这段经历和体验是我们太白山之行最值得回忆和品味的部分。
作者: 山水人    时间: 2010-5-26 23:19
回复 82# 西门子


              难忘的经历是我们共同的,相信我们还会有更多的这样深刻的经历和体验。谢谢杨主任的鼓励。
作者: R好心情    时间: 2010-5-27 08:01
观察细微,描述细腻,尾尾动听,很有意思。是一种享受,继续把感想道来。谢谢山水人!
四海春 发表于 2010-5-16 19:23

作者: 水货大佬城    时间: 2010-5-27 19:55
本帖最后由 水货大佬城 于 2010-5-27 20:31 编辑

还有好多没写完,老猫等着看。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