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2006年度绿色诺贝尔奖得主于晓刚 [打印本页]

作者: 冰岩    时间: 2010-3-17 02:06
标题: 2006年度绿色诺贝尔奖得主于晓刚
被誉为“绿色诺贝尔奖”的“环境金人奖”(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ce)评奖委员会4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向今年获奖的6位生态保护人士颁奖。在保护云南生态环境和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流域”主任于晓刚成为本年度此奖在亚洲的惟一得主,同时他将获得奖金12.5万美元。这是该奖创办16年来中国人第
3 i  o. R! L6 I. E( F/ K- U& r
二次获奖,第一次是由反对“三峡工程”的环保人戴晴于1993年获得。  于晓刚早年在云南从事社区林业科研工作。他花费多年时间建立了开创性的流域管理计划,同时研究并记录了水坝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中央政府增加对那些因水坝而搬迁的村民的赔偿,并开始对重大水坝开发进行社会影响评估,于晓刚的报告被视为是其中主要的原因。
" ^4 E+ q2 f& d( \" l; m6 A' s  在颁奖典礼上,戈德曼环境奖创始人理查德·戈德曼在致词时说:“这6名获奖者是你们从未听说过的最重要的无名英雄。他们都为了保护自己祖国的环境而奋斗,经常独自面对巨大的危险。他们的惊人成就使我们每一个人深受启发。”" I8 I) f: L! p/ s4 K& Q, R
  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克里斯多夫·弗莱文则对于晓刚给予了这样的评价:“于晓刚先生利用他的流域管理方面的知识,致力帮助受水坝建设影响的地方社区重建生活。于晓刚先生克服各种不利条件,让他们在开发过程中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他所采取的方法将帮助中国在不牺牲自然资源和公众权益的前提下发展经济。”7 r7 d9 r- K5 A" [: X' G
  于晓刚本人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面对如此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这点成功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开始。要在全中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所有中国人的参与。”; a# Y" x2 F3 ~+ Y& ~; K9 G/ i2 v* a
  “环境金人奖”创建于1990年,创办人是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民权领袖和慈善家理查德·戈德曼及其妻子罗达·戈德曼。罗达已于1996年去世。夫妻二人认为,草根环保组织的领导者大多不为人所知,在公众的视线之外从事着保护地球的工作,所以戈德曼夫妇希望设立奖金表彰和鼓励这些英雄。“环境金人奖”每年嘉奖6名环保人士,他们分别来自北美洲、中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岛屿国家。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2.5万美元奖金,这是全世界环保领域最高额的奖金。
作者: 冰岩    时间: 2010-3-17 02:08
于晓刚保怒江反圈水丢工作1 [, N" ]  N7 f- N1 U3 X  j
9 m- r8 ~% O9 G3 O5 x
            于晓刚接受采访7 p, d5 `$ w% o; ^2 k. L, B( R# q
            2002年,当局出于能源需要计划在怒江建造庞大的十三级水电站。于晓刚领导“绿色流域”展开了一场怒江保卫战,反对在这个联合国审定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内筑坝,提出要促进流域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他因此而失去了在昆明市社科院的工作。
# d9 G6 V' ]8 ]5 d+ N; p            于晓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讲述了“绿色流域”奋力保护怒江的原因:. Z/ Z# n8 ~6 s0 M" f
            “2002年时中国西南发生了水电圈水热,但是对三江并流及世界遗产却产生了极大的危险,沿河的生态、社会和老百姓受到很大影响。这个地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最完备的地区,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和土着长期生存的家园,这个地方也是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可说是世界上最美的地区,被称为东方大峡谷和世界的香格里拉。
' N& w% T( m( H            “在这样的地区修建水电站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觉得应该对这样的发展作出很好的决策,是发展水电第一呢,还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第一位?”
" r; J8 O, G6 l            筑坝须慎重
& A1 e0 Y$ Q9 \& O8 @, j- b, d            于晓刚强调,他和“绿色流域”组织并不反对修建大坝,而是认为建设水利要在环境和社会评估的前提下开展。他说:
+ r- s7 ?3 p4 J1 n            “要发展水电我们并不是完全反对,但是必须有很好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影响评价。这个地区也是地震高发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我们希望有很好的灾害风险评价。我们希望有这样的评价之后,能说明能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护我们世界遗产的前提下开发水电。”
& ~, |4 c6 B5 D4 R8 A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绿色流域”在云南的高原湿地自然保护区拉什海建立了社区参与的流域管理项目,筑坝向附近的丽江古城供水,改善鱼类生存环境,并在坡地上栽种果树,既保持了水土又能防止水质污染,一举两得。0 _' c7 J9 E* }. x
            “绿色流域”在基于大量调查而撰写的研究报告中发出的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呼声终于引起当局的共鸣。2004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搁置怒江水电站规划
作者: 冰川美人    时间: 2010-3-17 16:25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