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清心”养生法 [打印本页]

作者: 老猴子    时间: 2009-8-6 11:30
标题: “清心”养生法
   祖国医学在发展中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并特别重视清心与养生的研究。养生之道,贵在得“法”。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但要有清心的健康精神,还要有适性适人的养生方法。因此,要掌握中华养生之道,还必须讲究具体的清心之术。   
8 B# l. N. A) n9 w; a$ K" E, j! x        静思冥想法 这是解除心理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一个人可在心烦意乱时,独坐在光线柔和、温度适宜、环境安静的房间里,双目微闭,深吸气后再慢慢呼出,反复几次,让放松的情感传遍身体各部。然后,运用想象让自己处身于一个令人愉快的自然环境中,尽量体验想象环境中的美好,如海风轻拂、鸟语花香……使自己从声音、颜色、气味各方面体验出舒适,然后再慢慢睁开眼睛。
7 Q* K& @; x4 X5 C) _   聊天健脑法 聊天既是一项裨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活动,又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在节假日茶余饭后,亲朋好友相聚,合家团圆,吹吹“山海经”,侃侃家常话,无疑是做了一次趣味盎然的脑力保健操。使大脑在和谐氛围里得到一次“健美锻炼”。聊天还能消除积郁,忘却愁苦,使人得到快乐,而乐能怡情,乐能使人长寿。
3 U3 J- p. a6 ^" D: \: U   精神胜利法 人际交往并非处处都阳光灿烂,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不愉快的事,要尽量学会从光明面看问题,要善于为自己找“下台梯子”,要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愉快、轻松的方面,使自己变得心安理得,乐观开朗。1 t2 L; u8 {1 `+ l' K; X
  治身养神法 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有句名言:“夫治国犹于治身,治身之道,务在养神,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能安邦兴国,养神可益寿延年。诸葛亮把治身与治国相提,养神与举贤并论,足见养神之重要。中医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神是人体生命活力的总括,对心身健康关系重大。我国古代医家和思想家在养生益寿的认识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并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和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与亡。“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神是养生之本。
7 K( l2 _" p: ?" T) _" F: o& ~5 h   情志调节法 七情可以致病,同样也可以治病。情志疗法便是利用这一原理来调节情绪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主要运用五行学说,依据五行相胜的制约关系,形成的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的情志相胜心理疗法;有通过提高患者的认识能力,明白过激情志致病的道理,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抑情顺理法;有运用激情和应激情况下所导致的生理、病理改变,以收到治疗之效的激情刺激法;还有运用情绪的两极性治疗情志疾病的相反情志疗法等。
1 \( c1 r% Y! L+ V) H   言语开导法 该方法源自《灵枢?师传篇》:“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这里告、语、导、开便是言语开导的基本要领。《普济本事方》记载的一个医案,就是通过给患者分析病理病机,使其心悦诚服,没有服药,就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病功效。“有董生者,患神气不宁。每卧则魂魄飞扬,觉身在床而神魂离体,惊悸多魇,夕通无寐,更数医而不效。予为诊视,询之曰:‘医作何病治?’董曰:‘众皆以为心病。’予曰:‘以脉而言之,肝经受邪,非心病也。……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肝主怒,故小怒则剧。’董欣然曰:‘前此未之闻,虽未服药,已觉沉疴去体矣。”
: M2 Z& R4 G1 f3 |+ A4 U) E   移精变气法 该方法属于中医祝由疗法。《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即通过语言、行为、舞蹈等祝由形式,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转移其对局部痛苦的注意,改变其恶性循环,从而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血气,以调动人体本能的力量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I" S$ u' `6 N" I& y! p; [% _& d
  静坐澄心法 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用静坐澄心的方法,坚持不懈地达到另一境界,以使疾病自然痊愈。《友渔斋医话》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前明道林蒋先生偶抱疾病,岁乙亥病益甚,哕血几不起。先生乃弃医药,借寓道林一室,只以一力自随。闭目迭足,默坐澄心,常达昼夜,不就席。一日忽香津满颊,一片虚白,炯炯见前,猛然有省之间,而沉疴已霍然去体。”
" a2 f. R  x0 U  “清心养生”之法 古代不少诗人深得其旨,陆游的“人安病自除”,白居易的“心是自医生”说的都是养心为要,要防止产生心病。朱熹的“心平气自和”,王静庄的“心宽出少年”都告诉我们,养心就是保持心态的宽和与平稳,一个人只要心不老,他将会永远年轻。
1 H. a: d# L% y" n% {2 {: I& T7 P9 m# I- d
[ 本帖最后由 老猴子 于 2009-8-6 11:32 编辑 ]
作者: 水凝    时间: 2009-8-6 12:49
一个人只要心不老,他将会永远年轻。
作者: 老猴子    时间: 2009-8-11 20:14

作者: 寻悠者    时间: 2009-8-12 14:51
推荐 补充一个观图法
作者: 老猴子    时间: 2009-8-13 16:28
养生的最高境界——养心1 q' w  n0 s5 F. e
   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市养心。也就是说,养心是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有专家预计:养心将成为21世纪的健康主题。
* {3 K7 p% k: g- ?   人要健康,最为关键的是心理健康。可以说,养心就是养生。正因为如此,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说:“说的更严肃一些,其实一个人的一切就取决于心态,心态一变,整个世界就会在你眼中发生彻底的改变。换个角度想问题,你会觉得世界太美了,生活多么美好,多么值得你去创造、去欣赏、去享受。”所以说,谁能保持心态平衡就等于拥有了健康的金钥匙。
7 F8 g* S: V; g/ W: a, r, Q# T& j   各种压力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反应。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有头疼、颈痛、背痛、疲劳、失眠、食欲不振以及消化不良等。心理方面的不良反应有紧张、焦虑、愤怒、悲观、厌世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甚至可能表现出抑郁症征兆、孤僻、绝望、以至于想自杀。从某种意义上说,压力正在吞噬着人们的幸福生活。 ( ^+ g& L5 L( |' {! K- h
   养心,适度转移和释放压力,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养生之道。
作者: 醉老虎    时间: 2009-8-13 16:48

作者: 南极仙翁    时间: 2011-6-15 09:39
回复 1# 老猴子
& t% W! j3 F" _5 ?. o/ I6 T
% |3 S0 W9 F# {& ?, T! T1 Y& o) r0 \, I: I! j$ v+ v/ G: ~# F$ n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