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南巡”纪事------ [打印本页]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26 11:15
标题: “南巡”纪事------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久违的朋友:
你们好!去年骑行长白山,不仅饱览了北国风光、开阔了视野、而且积累了经验。同时更感受到了各地朋友的浓浓爱意!使我雄心壮、虎胆添、体魄增!
今年年初又与“不老的心”(老郭)预谋骑车南下,领略别样风情。说走就走,3月30日我们启程离家,历时50天,骑行了3000公里,于5月18日回到家中。此行历时长、路途远、跨越省份多是我骑行生涯的一次宝贵经历。沿途美景令人流连忘返,各地朋友使我没齿难忘!与“不老的心”朝夕相伴更使我信心百倍,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正是: 脚踏单车走四方 永远向前莫彷徨 浓情美景怎独占 奉与朋友共分享 [attach]163230[/attach] 我们的路线计划图 [attach]163231[/attach] 我与老郭上车前 喝过壮行酒 即将要分手 难舍离别意 回来再聚首 [attach]163232[/attach] 来到(自行车放在卧铺下)北京 [attach]163256[/attach] 我们的住所(云居旅馆)距前门百米 [attach]163233[/attach] 广场留影 [attach]163234[/attach] 我看这车谁敢偷 [attach]163235[/attach] 故宫一角 [attach]163257[/attach]
[attach]163258[/attach]
[attach]163259[/attach] 这可是价值连城的好玩意儿 [attach]163236[/attach] 鸟巢 [attach]163237[/attach] 水立方 [attach]163238[/attach] 八达岭长城 [attach]163239[/attach] 火车站 [attach]163240[/attach] 坐上就“和谐” [attach]163241[/attach] 好长的陆军壹号 [attach]163242[/attach]
[attach]163243[/attach] 相逢在衡水 [attach]163244[/attach] 不怕湿的老郭 [attach]163245[/attach] 赵州宝塔 [attach]163246[/attach]
[attach]163247[/attach]
[attach]163248[/attach]
[attach]163249[/attach] 寺院前的留影 [attach]163250[/attach] 有幸结识衡水 妞妞不让须眉 诸位仁兄不老 万民全力相随 [attach]163253[/attach]
[attach]163251[/attach]
[attach]163252[/attach] 相传“张果老”的驴蹄印 [attach]167460[/attach] [attach]167461[/attach] 小朋友们在彩排
|
作者: 情意无价 时间: 2009-6-26 21:02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27 13:25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情义无价”多谢了!
作者: 关东女侠 时间: 2009-6-27 16:02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我说冬骑滑你也太老外了,帖子不错就是太长了。
(打开慢、不好看)用回复“三三两两”发就行。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28 15:11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诚谢“女侠”直言------“雷厉风行”马上就改。
您说的没错,在网上我的确是个不入流的小学生。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28 15:17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30 18:41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崆山白云洞位于河北临城县城西6公里,现已初步探明有五个连环套接的洞厅,洞穴专家依据其景观特点分别命名为“人间”、“天堂”、“地府”、“龙宫”、“迷宫”。最大洞厅约2170平方米,主要景点200多处,游线总长4000多米。该溶洞洞体深幽,景观密集奇绝。其中,“网状卷曲石”、“仙山琼阁”“玉簪对宝瓶”、“横天一枝”、“百叶石幔”、“玉龙钻天”和“孔雀开屏”等“崆山七绝”均为全国乃至世界溶洞中所罕见,其形成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权威性定解。该溶洞先后被专家赞誉为“北方一大奇观”、“地下岩溶造型博物馆”和“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世博园”。更为神奇的是,在溶洞山脊发现一处裸露在山顶、面积达500余平方米的古溶洞石笋基群。专家称,在山顶上发现古石笋基群在我国乃至世界上还是第一次,堪称“世界奇观”。位于溶洞南侧投资2000余万元、极具科普、观光价值的临城国家地质博物馆已于2007年10月免费对游人开放。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30 20:07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悠久的“邯郸”历史名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到商代,作为商王朝的“离宫别馆”,早期城市逐渐兴起;春秋时期,是晋国的重要工商业城市;战国,作为赵国的都城,曾历经八代国君,达158年之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雄踞中原,使邯郸进入了鼎盛时期;秦统一中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治所之一;西汉时期,与洛阳、淄博、宛、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由于连年战乱而走向衰落,邯郸以南的邺城开始崛起,曹操建都邺城后,励精图治,逐鹿中原,构筑了三分天下必有其一的政治格局;此后邺城又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隋唐以后,邺城被焚为废墟,代之而起的邯郸东部的大名城,唐朝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朝为京都开封的陪都,也是宋、元大名路,明、清大名府,民国大名道的治所,直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是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八路军129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attach]167503[/attach]
熟悉的成语
[attach]167502[/attach]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学去吧
[attach]167507[/attach]
[attach]167509[/attach]
躺下吧、准学累了
[attach]167504[/attach]
[attach]167505[/attach]
[attach]167506[/attach]
[attach]167508[/attach]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30 20:23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该地宋代属磁州,故名磁州窑。建于宋代,所烧器物纯供民间使用,品种繁多,如瓶、罐、盆、碗、缸、瓮等,以白地黑花(属釉下彩装饰)为主要特征。白地黑花保留了不少民间喜闻乐见的纹饰,如马戏、孩童钓鱼、池塘赶鸭、蹴球等,题材丰富而清新, 纹饰线条流畅豪放,黑白色彩对比强烈,发展了陶瓷的装饰艺术,当时深受北方地区人们喜爱,曾对南北方不少瓷窑产生很大影响。磁州窑始烧于宋代,经元代、南宋而终于明。品种繁多,主要烧白瓷和黑瓷。产品有瓶、壶、炉、枕、缸、瓮、钵、碗、盘、盆、盒等。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位于邯郸市西部,总面积32.6平方公里,是磁州窑的主要产区。
[attach]167520[/attach]
磁州博物馆
[attach]167523[/attach]
古老的工艺
[attach]167521[/attach]
为向东坡传语 人在玉堂深处 别后有谁来 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 归去 江上一犁春雨
[attach]167522[/attach]
美女瓷枕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6-30 20:32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1.谓殷纣身死国都为墟。
2.指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商代从盘庚到帝辛(纣),在此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是中国历史上可以肯定确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1899年在此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10月13日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宫殿﹑车马坑、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
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横跨安阳洹河南北两岸,现存有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众多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制玉作坊、制骨作坊等众多遗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
[attach]167538[/attach]
世界遗产,河南“殷墟遗址”
[attach]167534[/attach]
复制的战车
[attach]167535[/attach]
[attach]167536[/attach]
车马坑
[attach]167537[/attach]
驰名中外的司母戊大方鼎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19:13
本帖最后由 嫩江一叶 于 2015-4-29 11:40 编辑
[attach]168071[/attach]
感谢河南鹤壁“老卢”为我们提供了住处
[attach]168072[/attach]
4月10日去往万仙山郭亮村
[attach]168073[/attach]
到了万仙山景区
[attach]168074[/attach]
鹤壁的“猫哥”在指点迷津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19:33
距离河南省辉县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海拔1700米的高高悬崖上,有一个以其独特的山势,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洞奇瀑美,潭深溪长,质朴的石舍,淳朴的山民,有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顺势地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以其特有的魅力,招来了大批中外游客,也受到了影视厂家、艺术家们的厚爱。它就是太行明珠———郭亮。 郭亮村建于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领袖郭亮,兵败失利后,退守太行山,欲凭借太行绝壁固守,可惜最后兵败山西。从此,郭亮驻扎的山寨便以郭亮村的名字流传至今。村里老人讲起郭亮的故事来简直如数家珍,只要你想听,他们会为你说到天亮。比如有一则“金蝉脱壳”的故事讲的是郭亮把一些活羊缚在柱子上,又把羊的两条前脚放在战鼓上。羊一动,鼓发声,因此王莽军队一直没察觉山寨已是人去楼空,待要追击时,郭亮已经逃到山西去了。实际上,是毕再遇与金人作战的时候想出来的,不知何许年月被村人转嫁到郭亮的头上。
[attach]168089[/attach]
接近了“绝壁公路”
[attach]168081[/attach]
回头再瞅一眼经过的路程
[attach]168082[/attach]
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郭亮挂壁公路”
[attach]168083[/attach]
太行绝壁无法盘山,勤劳聪慧的人们便把公路挂在绝壁上!堪称世上最奇险的公路!
[attach]168084[/attach]
河南辉县沙窑乡郭亮村高居崖顶,上世纪70年代村民在
绝壁上苦战5年,硬是凿出5米高4米宽1300多米的路来!
[attach]168085[/attach]
为了方便施工、采光,每隔10几米开一侧窗。远处随窗而望,可以看出挂壁的走势。
[attach]168086[/attach]
郭亮之妙,可从对面山崖全方位看清“郭亮洞”宛如壁画一般。
[attach]168087[/attach]
朋友:当你看到挂壁公路时,那种“愚公移山”的精神
会让你惊叹、敬佩、甚至有些畏惧。总之,太震撼了!!
[attach]168088[/attach]
拐弯抹角惊心坡 试问闸皮剩几何
您不自家享清福 绝壁公路飙啥车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19:42
[attach]168097[/attach]
[attach]168098[/attach]
终于伴着夕阳的斜辉下来了
[attach]168099[/attach]
幽静的小山村
[attach]168100[/attach]
黑了,住下了。明天的“王莽岭”不知---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0:01
王莽岭旅游风景区、世界围棋起源之地——棋子山、世界奇观挂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锡崖沟等。该景区地处黄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是太行山风光的典型代表。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处仅80米。驻足山顶、太行雄姿尽收眼底。中原大地举目可睫。境内植被茂密,覆盖率达96%,暑期气温保持在18—20度之间,素有“清凉圣境”之美誉。山上由下气候迥异,气象变化万千,一年四季皆为旅游胜地。
[attach]168106[/attach]
去往“王莽岭”的示意图
[attach]168113[/attach]
[attach]168107[/attach]
极其险峻的山川
[attach]168108[/attach]
[attach]168114[/attach]
已经登了几千台阶
[attach]168109[/attach]
回头望去群山尽在脚下
[attach]168110[/attach]
[attach]168111[/attach]
身后就是山西境
[attach]168112[/attach]
一步跨两省 脚踏万重山
早吃河南饭 午打山西尖
烈日当头照 台阶好几千
攀上王莽岭 情怀落笔端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09-7-1 20:1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0:22
[attach]168131[/attach]
借用小诗一首:
不登王莽岭 岂知太行山
天下奇峰聚 何须五岳攀
[attach]168132[/attach]
[attach]168133[/attach]
[attach]168134[/attach]
[attach]168135[/attach]
[attach]168136[/attach]
[attach]168137[/attach]
[attach]168138[/attach]
[attach]168139[/attach]
[attach]168140[/attach]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一片千姿百态的石头,称做袖珍石林。它是一幅立体的山川美景图。层峦叠嶂,千沟万壑,奇峰怪石,悬崖绝壁,皆在其中。山川之气势、幽谷之深奥、岩石之纹理、山脊之线条、山脉之韵律,尽含其里。地质学家称它们为“石芽”。说已经生长了十多亿年。并说这些石头还一直在生长。很久以前还是海底呢。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0:32
[attach]168144[/attach]
“郭晶晶”都不敢跳的台
[attach]168145[/attach]
过了“王莽岭”的“山西”境内更加险峻了
[attach]168146[/attach]
悬洞山
[attach]168147[/attach]
权且叫它“石库天书”吧
[attach]168148[/attach]
天黑前下来了
[attach]168149[/attach]
“九曲回肠”的路
[attach]168150[/attach]
告别“万仙山”去往“云台山”
[attach]168151[/attach]
不知这“哭”作何解释?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09-7-1 21:05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0:40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境内, 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六个国家级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90平方公里,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十大景点。(我们4月13日来到这里)
[attach]168154[/attach]
“云台山”示意图
[attach]168155[/attach]
“名副其实”的“红石峡”
[attach]168156[/attach]
这可不是“航拍”
[attach]168157[/attach]
远古的介绍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0:53
[attach]168168[/attach]
顽强的生命
[attach]168169[/attach]
[attach]168170[/attach]
山洞
[attach]168172[/attach]
[attach]168171[/attach]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0:56
[attach]168176[/attach]
[attach]168177[/attach]
[attach]168178[/attach]
[attach]168179[/attach]
不可思议天然桥 极目远眺万仞高
自从加上栏杆后 如今俺也走一遭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1:01
[attach]168184[/attach]
这也算是小天然桥吧?
[attach]168185[/attach]
与美女保持一致的“老郭”
[attach]168186[/attach]
人随崖矮 官位几级
您若想过 请把头低
[attach]168187[/attach]
小瀑布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1:17
[attach]168207[/attach]
带色的水
[attach]168208[/attach]
你可夹住了
[attach]168209[/attach]
里面是佛像
[attach]168210[/attach]
[attach]168211[/attach]
没福有寿的美女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7-1 21:26
[attach]168233[/attach]
上那边看看去
[attach]168234[/attach]
看见了“丫字瀑”
[attach]168235[/attach]
不经意间,竟然变成了“洪常青”
[attach]168236[/attach]
唉---还是单打独斗吧
[attach]168237[/attach]
云山雾罩的夕阳西下
[attach]168238[/attach]
从“茱萸峰”下来
作者: 随风漂流 时间: 2009-7-2 17:28
太美了

作者: 醉老虎 时间: 2009-7-8 08:22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11-4 19:12
太累了;多吃点吧 不亚于小盆的大碗
简直就是“风卷残云”啊 |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09:11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11-4 19:20
路径白马寺 未到洛阳城
多谢人指点 扬镳往前行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约12公里处,始建于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办创建的第一座寺院,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祖庭",是中国伽蓝之首。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白马寺经过治理,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2001年1月,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2004年7月5日,×同志视察白马寺,并题词"中国第一古刹",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白马寺的地位。
老郭与白马
虔诚的白衣少妇
露着肚脐眼的女郎
车水马龙的寺门
寺院内的牡丹
步伐矫健的和尚们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09:04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09-11-4 20:01
朋友们:
非常抱歉,不知是网络问题还是操作水平有限,很长时间发不了帖子------
既耽误了大家的时间,又影响了我们的距离。刚才试探性的发出几张照片,
这不又发布出去了。敬请朋友包含与谅解。谢谢!!
大老丁谢于即日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11
4月15日到了洛阳
非常感谢“国鑫”为我们安排了食宿并参观明日(最后一天)的“邮展” 2007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于2009年4月10-16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举办,规模为3000展框,其中非竞赛类展品200框,竞赛类展品2800框。本届邮展由国家邮政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主办,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承办。邮展的宗旨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推动世界集邮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各国(地区)之间的友好交往与合作;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促进邮政与集邮事业的发展;扩大河南和洛阳的对外影响,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15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18
车轮滚滚万里行 来到洛阳邮展厅
小小方寸空间里 充满世界友谊情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2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23
中国国花园位于洛南隋唐古城遗址上,东起洛阳桥,西至牡丹桥,南临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园南堤。总规划设计面积1548亩。 自西向东共分为六个景区,即:西入口景区、牡丹文化区、牡丹历史文化区、堤面游赏区、东入口景区、生产管理区。其中种植牡丹300余种20余万株,种植乔、灌木及各类植物100多个品种200余万株。在环境布置上以植物见长,自然流畅,突出体现了传统皇家园林的造园风格。
中国国花园以隋唐历史文化为基础,以牡丹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历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园林景观为一体。艳冠群芳的牡丹,千姿百态的植物、奇石叠翠的山峦、风情各异的亭台、碧水荡漾的湖泊、古丰古韵的建筑……美景无限,占尽风流。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27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31
看罢邮展赏牡丹 洛阳城内国花园
绚丽多彩一品笑 雍容华贵二乔端
足以乱真的“绢花”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37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40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已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它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龙门石窟断断续续开凿了四百多年,经过了四百多年的苦心营造,不同时期的能工巧匠在龙门石窟创造出不朽的艺术作品,被世界称为我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4月17日的“龙门石窟”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43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45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46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49
龙门石窟祖先留 十年浩劫鬼神忧 文化遗产殊知贵 可叹多少佛无头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0:54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0:57
郁金香花园位于洛阳市区西北部,在世界闻名的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库专用线东侧,东北2公里为洛阳机场,北边2公里为洛三高速公路,南距310国道3公里,市83路公交车从门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
郁金香花园始建于2000年11月,是适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需要,并实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强市”战略而兴建的国外特种花卉引进、展示、科研、生产为一体的高科技生态农业观赏园。全园规划占地200亩,园内建设分为生产区、花卉观赏区。生产区主要生产培育特种花卉和特种作物;花卉观赏区以世界名花郁金香为主,搭配种植其它名贵花卉和乔、灌木,并配以风车、柱廊等国外风情饰物,以显示欧式园林风光。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1:0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1:00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1:05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1:01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1:08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1:02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1:09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1:14
豫西横氺
这家的“卤肉”非常好吃!
黄河小浪底水利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南距
河南省
洛阳市40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
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这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
小浪底
初临大坝心狂喜 世界瞩目了不起
宏伟工程禹王赞 利国利民小浪底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0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1:19
4月20日离开洛阳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为辛亥革命元老,新安铁门人张钫将军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保存至今。千唐志斋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 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千唐志斋是研究书 法的宝库,它集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还有世人鲜见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政治家狄仁杰的书迹。千唐志斋被国务院1996年11月20日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 文物。
千唐志斋收藏的碑刻,多为历代名家遗墨,其中有南朝王弘所书的行草条幅,宋代米芾的行草对联,元代赵孟頫的楷书碑文,明代董其昌所书横披,清代"神笔"王铎及刘镛、邵瑛、韩东篱、郑板桥等人的墨迹。此外还有由蒋介石(中正)撰文、贺耀祖隶书,有国民党43名省级党政军官员署名为张钫先生庆祝七十寿辰的匾《贺寿序》石刻。
张钫将军墓园 “蒋介石”笔书 |
“于右任”笔书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1:28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1:23
以上是“千唐志斋”的部分石刻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02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05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11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10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16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19
4月20日在“义马”附近遇到的“郑州”车友,是从“秦岭”下来的,快到家了。祝他一路顺风!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2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22
说来也巧喜事连连,走到“义马”和“陕县”之间的小镇上又遇上了“老乡”是“长春”的老王和老常二位“红衣老哥”(他们是从“上海”往家骑)而且早就熟;都来过我“大安”您说“他乡遇故知”还能少喝了?
饭店的顽皮小男孩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27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28
微风轻拂麦浪 细雨慢润黄花
即将告别河南 来到陕西人家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3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31
310国道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37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34
告别河南
进入陕西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39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40
这正是22日的上午9时许我们拍下的照片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2:42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2:44
4月22日12时,华山脚下的宝莲灯雕塑工程进入扫尾阶段,重达50吨、直径12米的不锈钢莲花顺利吊装成功,西岳华山将又添一景。雕塑位于华山景区310国道与华岳路交界处,底部为三级平台和石护栏,八面浮雕呈八角形,莲花底座,双龙戏珠浮雕龙柱顶端为巨型莲花,总高31米,投资达1000万元。今年“5.1”前竣工。
三秦要道 “渭南县” 八省通衢
辛亥革命后,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取消道制,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3月24日,韩城第二次解放,属黄龙分区。1949年6月改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大荔分区撤销,改属渭南分区。1956年10月,直属省辖。1959年1月,合阳县及黄龙白马滩公社并入韩城。1961年8月,恢复原建置属渭南专区,(1972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3:11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18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以3000年的皇家园林史和6000年的温泉利用史而享誉海内外。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传奇爱情故事和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广为人关注,成为一所改写中国历史并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著名皇家园林。景区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博物馆相毗邻。
华清池分为九龙湖风景区、唐御汤遗址区、西安事变旧址区(环园)、唐梨园文化区、温泉沐浴区、配套服务区等六部分,昔日的皇宫禁苑,天子御汤已成为融风景园林、文物遗址、温泉沐浴于一体,食、住、购、娱、浴配套服务齐备的著名风景旅游胜地。1982年华清池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年2月,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唐华清宫遗址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建设部授予“中国名园”。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4月22日下午到达“临潼”翌日上午游览“华清池”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3:22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26
毛主席书写的“长恨歌”
行进江南数十程 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 都向长杨作雨声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33
“丰乳肥臀”的“贵妃”
“杨玉环”洗澡的地方
这可是“高级”浴池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38
老哥“抄袖”来到“华清池”
很知赚钱的“贵妃”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42
禹王治水
福寿万民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45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47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3:49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53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和平解决。
五间厅在华清池园内,在众多仿古建筑物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名五间厅。五间厅是古环园中的主要建筑物,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映成趣。五间厅建于清朝末年,1900年八国联连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曾加以修茸,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当您漫步在这片 6000 年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神秘土地时, 您是否想到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也曾硝烟弥漫,炮声隆隆, 散逸着浓浓的火药味。华清池五间厅的墙壁上、玻璃窗上的累累弹痕将永远铭记着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西安事变。几度春秋,几经风雨,唯有“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作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而赫然屹立。
千秋功过留与历史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3:54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57
会议室
蒋介石(与夫人的婚纱照)的卧室,事变时跳后窗逃跑。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3:59
那个时期,这种布置,应该是“总统套房”了吧?
室内景色,一切布置都和以前一样。仔细看来,也挺简朴的。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05
秘书室
“桐阴轩”是侍卫长的办公室与卧室,紧挨“五间厅”
这是警卫的房间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4:07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10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0公里的骊山北麓,它南依骊山的层恋叠嶂之中,山林葱郁;景色优美,环境独秀。陵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现仍高达76米,陵园内有内外两重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墓葬区在南,寝殿和便殿建筑群在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京都邯郸,公元前246年13岁即立为秦王,22岁加冕亲政。自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5年中,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彻底结束了战国群雄割据的历史,在血与火中,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王朝。“秦皇扫六合,虎势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这位叱咤风云的旷世君主,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千秋伟业,还留有这座神秘莫测的皇家陵园。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另两资料:一、他在位37年,而为其修建陵墓的时间就长达36年;二、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4:12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14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4:20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17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4:19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23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区城东约5公里,距西安市城区约37公里,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呈方形,周长3000米左右,北墙有2门,东、西、南3墙各有1门。外城呈矩形,周长6200余米,四角各有门址一处。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桶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25-56平方公里。陵墓地宫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
1980年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迄今中国发现的体形最大、装饰最华丽、结构和系驾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秦始皇陵园除从葬坑外,还发现石料加工场的遗址,建筑遗物有门砧、柱础、瓦、脊、瓦当、石水道、陶水道等。去年在兵马俑旁边修了一座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陈列馆,让大家更好地参观了解秦始皇帝陵出土文物.
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
帝陵出土文物是世界遗产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26
帝陵出土文物陈列馆大厅的提线木偶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28
1980年在陵园西侧出土的珍贵文物青铜铸大型车马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29
跪射俑
高级军吏俑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31
鞍马骑兵俑
立射俑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37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坐落在距西安37千米的临潼县城东,南倚骊山,北临渭水,气势宏伟,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秦始皇帝陵东发现三个大型陪葬的兵马俑坑,并相继进行发掘和建馆保护。三个坑成品字形,总面积22780平方米,坑内置放与真人马一般大小的陶俑陶马共约7400余件。三个坑分别定名为一、二、三号兵马俑坑。
一号坑最大,坑深5米,面积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翼的后卫部队。
二号兵马俑坑平面呈曲尺形,面积6000平方米,是一坐西朝东,由骑兵、步兵、弩兵和战车混合编组的大型军阵。大致可分为弩兵俑方阵,驷马战车方阵,车步、骑兵俑混合长方阵,骑兵俑方阵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共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0多辆,并有大量金属兵器。
三号兵马俑坑平面呈凹字形,面积约520平方米,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似为统师三军的指挥部,出土68个陶俑和4 马1 车。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俑阵经发掘对外开放后便轰动世界。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从此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39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43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47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4:53
西安,取“安定西北”之意,古称长安,现为陕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西安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七个区及长安、临潼、蓝田、周至、户县、高陵六个县。西安市区面积861 万平方公里,人口300 万。西安地处关中中部,海拔400 米,气候属暖温地带。
西安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古有“八水绕长安”之利,土地肥沃,盛产粮棉,西安地理环境之利,也成为封建王朝重地。从公元前11 世纪~公元10 世纪中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北周、隋、唐10 个朝代建都西安,长达1000 多年,是中国历代建都最久的城市,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
悠久的历史为西安留下丰富的文化遗产。陕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30 处。西安就占16 处,省级重点文物更多。游客来到古都西安、到处可寻幽访古,游览观光。文化遗址半坡村、秦始皇兵马俑、唐代慈恩寺、西安碑林,明代城墙、临潼骊山,都是游客向往的地方。以西安为中心,东起潼关,西到大散关,号称八百里秦川,自古是富庶之地。沿线的韩城、渭南、咸阳、铜川、宝鸡市及其周围县区,遍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堪称名胜古迹的金腰带。韩城的司马迁祠,咸阳原上的汉唐陵墓,扶风、岐山的西周遗址,宝鸡的神农祠,无不述说历史的苍桑。
西岳华山,秦岭的太白山等,向人们展示出优美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寺庙,可以探寻中国宗教的轨迹,诸多的古代战场,令人想起帝王将相争霸的刀光剑影。在近代史上,西安也具有光辉的一页。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曾为陕甘宁边区输送大量爱国青年,为抗日前线筹措大量物资。中国×的主要领导人曾在这里暂住和工作过。1936 年12 月12 日,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西北军,为反对内战,联合抗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光辉的革命史实激发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热情。
作为全国旅游热点城市,西安近年接待九百万海内外游客。如今,西安的旅游设施日益健全,热情周到的服务将迎来更多的旅游观光者。
(孙行者?)4月24日进入西安市区
字典里查不到的面(biang)
火车站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4:54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5:07
不知道暮鼓晨钟的说法从何时流传的,总之如果你住在西安的钟鼓楼附近,对这四个字就一定有着亲切的眷恋。多少年来,钟楼清亮悦耳的晨钟和鼓楼温厚平和的暮鼓在喧嚣的浮世里始终不懈的陪伴古城西安走过了风风雨雨,它们本身,已成为这座四方城里人们心中最坚实的依靠和家的象征。钟楼位于西安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楼体总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面积约13774平方米。总体布局气势宏伟,别具一格。钟楼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钟楼西北角陈列着一口明代古钟,重五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整个钟楼雕梁画栋,气势雄浑,作为击锺报时之用,故得名。
相传大钟一响,全城都会响起清脆悦耳的凤鸣之声。整个钟楼门扇窗雕精美细致,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每层门扇上都雕有大量浮雕,上面述说了古代经典的轶闻和典故。游人登顶,可俯视古城街景。钟楼经过地震未曾毁坏,但解放前国民党驻扎军队,长年失修。解放后政府拨款多次整修,旧貌换新颜,成为西安市的象性建筑。1996年9月由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锦秋女士设计建成的钟鼓楼广场,风格别具,使钟鼓楼变的更加壮丽、伟岸,新唐...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5:11
钟楼内的定时演奏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5:15
万斤大钟
“礼尚往来”给她也---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6:26
鼓楼呈长方形,加上基座高33米,面积1204.3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高7.7米、宽52.6米,楼北正中辟有卷洞门贯通。楼身建在基座中心,结构为重檐歇山顶,上下二层楼,一层楼身腰檐平座,二层楼外有回廊,檐上铺绿瓦。
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11年历史,为重檐三滴水与歇山顶的木结构,高大雄伟。清代曾两次修耷。楼上原有巨鼓一面,傍晚击鼓报时,故名鼓楼。昔日楼檐下悬挂有巨匾,南为“文武盛地”,北为“声闻于天”。鼓楼斗拱彩绘,外观庄重绚丽,与钟楼为姐妹楼,亦有 “晨钟暮鼓”之说。
鼓楼系古典建筑,基座为长方形,用青砖砌成,楼高33米,面积1924平方米。楼基正中辟有南北券门洞,连通北院门和西大街。建筑结构采用重檐三滴水式与歇山琉璃瓦顶形式,与钟楼相辉映,楼内有梯可上,登至二楼,凭栏可眺望终南山与全城景观。
带有二十四节气的鼓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6:39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17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21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7:25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30
以上是鼓楼里的家具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7:32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37
左青龙
右白虎
南朱雀
北玄武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7:39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45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是西安最大的清真寺,也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清真寺之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有“西安十大景”的美称。这座清真寺没有阿拉伯伊斯兰教清真寺那种金碧辉煌的大圆顶,也没有高耸入云的宣礼塔,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阿拉伯花纹。寺内处处是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从设计施工到艺术造型,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又有伊斯兰教寺院的格调和特点。根据寺内《创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公元742年,全寺共有4个院落,占地1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前院木牌坊建于17世纪初,高约9米,琉璃瓦顶,据今360年,仍保存完好。
第二进院落中心有一个石牌坊,它的两侧各立一通冲天雕龙碑,记载历代重修的情况。碑阴分别刻有宋代书法家米芾“道法参天地”和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敕赐礼拜殿”手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斗大方字的珍品。
第三进院落入口处的敕修殿里藏有推算回历的 阿拉伯文“月牌”,碑文是清初寺内一个叫小西宁的掌教编著的。院落中心有一座三层八角木质结构的“省心楼”,是呼唤穆斯林们来礼拜的塔楼。省心楼南北两厢,分别建有布局雅致的客厅和经堂。西南方向的5间厢房是“水房”。主亭为六角形,两个侧亭是三角形,三亭连在一起 ,形如凤凰展翅,故名“凤凰亭”。亭后,有一海棠形鱼池,绕过鱼池,是占地约700平方米的月台,月台顶端是面积近1300平方米的礼拜殿,一次可容纳1000多人礼拜。殿内天棚藻井达600多幅。大殿的墙壁、门及藻井上的图案,均为蔓草花纹和阿拉伯文字组成的彩绘图案,套刻古兰经文。这座清真寺是陕西省境内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国四大清真寺之一。
[ 本帖最后由 冬骑滑 于 2010-1-22 17:47 编辑 ]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50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51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53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55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56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7:58
董其昌笔书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00
非常精美的砖雕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02
街头一角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05
从西安钟楼南行,将至南门往东拐,便是书院门古文化街,街口有一座突兀而起、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的醒目对联,街道两旁是清一色仿古建筑,街道为青石铺砌。
“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四大著名书院之一,西北四大书院之冠。
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讲堂6间曰“允执堂”,左右南屋4间,东西号房各6间,讲堂后边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书院有门两重,大门二楹,二门四楹,郡丞刘孟直书“八景诗”以壮其观,学者王大智书隶字为书院题名。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省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5省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直至解放。现在为西安师范学校及附小。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07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11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13
工作人员在制作拓片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15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17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19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21
作者: 冬骑滑 时间: 2010-1-22 18:22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