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义:感谢大海包容了我 裴胜崇 2009-04-03 图片提供王刚义 ![]() ![]() ![]() 1956年6月20日,王刚义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在此后的40年里,王刚义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与海结缘。 “和大海约会晚,但感情深,经得住考验。”王刚义这样评价自己与大海的关系。 小时候,王刚义有怕水的经历,这缘于有一年五一节期间,他和小朋友到一个水池边玩,被一个同伴拖到水中间去差点儿淹死,是一个叔叔把他救起。直到1972年参军,他都没敢再下过水。 1982年,王刚义出差到大连才第一次看到海,感到海的浩瀚无边。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到海里游玩,逐渐学会了游泳,并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冬泳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磨砺性格,就喜欢上了冬泳。随着一次次经受海流、风浪的考验,王刚义逐渐热爱上了大海。直到现在,他还在坚持冬泳并且进行与此有关的科研。 和大海邂逅5年后的2001年1月1日,王刚义在水温零下1摄氏度、浪高1.2米的黄海首次试水,就创下水中持续48分钟、游程1200米的惊人纪录。之后,他又相继在麦哲伦海峡、智利大冰湖、南极长城湾、韩国汉江、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日本海、加拿大泰坦尼克号沉没地海域、美国纽约康尼岛、挪威北角海域等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斩获6项冬泳之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引得举世震惊。 最喜欢的称号是“王刚义” “南极勇士” “中国冰人” “交流友好使者” “世界和平大使” “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伴随着王刚义一次次挑战的成功,各种荣誉接踵而来。2007年4月7日,他更是作为民间非体育运动的代表,和刘翔、张怡宁、丁俊晖等世界冠军一起成为中央电视台 “体坛风云人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非专业运动员所获得的最高荣誉。面对诸多荣誉称号,王刚义坦言最喜欢的“就是王刚义,自己的名字”,在他看来,这3个字承载了太多的内涵。 “王”代表了一种爱国英雄情结,“这种情节从小就有”。1972年,16岁的王刚义带着孩提时为国捐躯的英雄梦参军,希望能当团长,但到退伍时连副班长都没争取上,留下了很大遗憾。 直到与大海结缘,王刚义儿时的梦想才通过冬泳得以实现。他说:“人们之所以喜欢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把自己的英雄梦想和祖国的荣誉融合在一起。” 2003年1月5日,挑战日本海之前,王刚义在零下6摄氏度、人体只能耐受几分钟的冰水中训练了20多分钟。上岸时,发现皮肤85%冻伤,已产生皮肉分离现象。幸运的是,经过4昼夜无以言表的痛苦和煎熬,皮肉最终神奇复合。10天后,王刚义再次下水,在零度水温、3米高巨浪的北海道小樽湾畅游31分31秒,完成了挑战日本冰海的壮举。日本举国上下为之折服。 “如果再来一次,我也会这么做。我感觉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王刚义说,“我要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到日本海,当时我想死在哪里也不能死在日本冰海。” 每次挑战,王刚义都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印有中英文的“我是中国人”的条幅。“如果挑战成功,我就将这两面旗帜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让他们看看我们中国的风采!” “刚”则代表了不断挑战、超越自我的精神。王刚义说,这种精神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在挑战北极之前,好多人都劝我见好就收,一旦死在北极,前面的奋斗都是零了。但是我想,见到死亡我都没有收,见好为什么要收呢,见好要上才是。”王刚义的坚守和执著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我40岁才学会游泳,46岁才开始挑战。我用行动证明只要有信念,加上执著追求,任何梦想都可以实现。” 王刚义说,“义”既指道义,即社会责任,也指仁义,即仁爱之心。 8年挑战生涯,3次闯过死亡线,“中国冰人”享有盛誉后,开始不断回报社会。他先后为学校、部队、监狱、企业等作了500余场“挑战人生、点燃激情”的爱国主义报告,感染和鼓励了很多的人。 结合挑战实践,王刚义进行人体低温水域生存极限及拓展的科学研究,其成果已被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在防冻救灾手册中大量引用,为我国的军事训练、海上救护和极限环境下生理、心理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现在王刚义正在忙于建设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特困子女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王刚义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作为和平使者和慈善大使,为这些前途迷茫的孩子们奔走呐喊,让他们感到做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关爱。 “感谢大海塑造和包容了我” 作为民间非体育运动的代表,王刚义达到了即使专业运动员也难以企及的高度。从体育运动角度来看,他的人生是成功的。此外,王刚义在其他方面也并不逊色。他参过军,当过公务员,先后攻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本科、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理论博士。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文显称赞王刚义是“博士中的勇士,勇士中的博士”。 其实,早在进行挑战冰海之前,“骨子里不甘安分”的王刚义就开始了人生的挑战,而这些经历一般人是不了解的。 1977年,带着遗憾退伍的王刚义在双阳县劳资局任科员。不甘平庸的他,在第二年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随后又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王刚义在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先后出版《社会工作学》《社会保障基础》等著作,被破格聘为副教授。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不安分”的王刚义再次让人不解:他在1990年放弃了优越的大学待遇和远大前程,下海到大连经商,先后做过秘书、办公室主任、公司经理、董事长,涉猎项目开发、建筑设计、进出口、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 王刚义说,自己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喜欢挑战的人”,只不过挑战冰海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更明显。 刚开始,王刚义在冰海中享受着挑战与征服的乐趣,但经过一次次征战,大海逐渐地改变了他的看法。特别是挑战北极从死亡线上爬回后,王刚义开始对大海充满敬畏。 “当我留恋地回眸北极冰海时,我突然感觉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浩瀚的冰海没有因为我的挑战而改变,潮起潮落,依然如故。我虽然拼搏成功了,却不是因为我有神奇的力量,而是大海包容了我。”王刚义渐渐明白了挑战和征服的真谛,“实际是在拓展自己的潜能,突破自我的上限。说到底,就是人类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明白了这个真谛后,王刚义每次挑战冰海前,都会去买一瓶红星二锅头,虔诚恭敬地敬献给大海;每年大年三十,也同样到大海边敬酒,感谢大海对自己的包容。 “大海调节地球的温度,提供无尽的矿藏,为无数的生物和植物提供生存条件。”王刚义认为,大海不仅包容了他,也包容了人类。因此,人类应该热爱海洋,并向海洋学习,相互包容,乐于奉献。 在王刚义看来,大海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和塑造着他:大海有广袤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大海富于变化,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大海既温柔平静,又激情澎湃。这让他从大海中学到了宽容与包容、执著与激情、奉献与谦和,也让他对大海产生了敬畏和感恩之情。 熟悉王刚义的人都知道,王刚义心态平和,从不与人争利,即使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都能理解和包容。王刚义说,这与大海的影响不无关系。 (图片提供 王刚义) | ||
![]() | ![]() |
多媒体数字报纸解决方案 |
![]() |
“中国冰人”王刚义并非在海边长大,但是他的人生却与大海紧密相连。 1956年6月20日,王刚义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在此后的40年里,王刚义也从来没想到自己能与海结缘。 “和大海约会晚,但感情深,经得住考验。”王刚义这样评价自己与大海的关系。 小时候,王刚义有怕水的经历,这缘于有一年五一节期间,他和小朋友到一个水池边玩,被一个同伴拖到水中间去差点儿淹死,是一个叔叔把他救起。直到1972年参军,他都没敢再下过水。 1982年,王刚义出差到大连才第一次看到海,感到海的浩瀚无边。直到1996年,他才开始到海里游玩,逐渐学会了游泳,并在一次偶然中发现冬泳既可以强身健体,还能磨砺性格,就喜欢上了冬泳。随着一次次经受海流、风浪的考验,王刚义逐渐热爱上了大海。直到现在,他还在坚持冬泳并且进行与此有关的科研。 和大海邂逅5年后的2001年1月1日,王刚义在水温零下1摄氏度、浪高1.2米的黄海首次试水,就创下水中持续48分钟、游程1200米的惊人纪录。之后,他又相继在麦哲伦海峡、智利大冰湖、南极长城湾、韩国汉江、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日本海、加拿大泰坦尼克号沉没地海域、美国纽约康尼岛、挪威北角海域等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斩获6项冬泳之最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引得举世震惊。 最喜欢的称号是“王刚义” “南极勇士” “中国冰人” “交流友好使者” “世界和平大使” “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伴随着王刚义一次次挑战的成功,各种荣誉接踵而来。2007年4月7日,他更是作为民间非体育运动的代表,和刘翔、张怡宁、丁俊晖等世界冠军一起成为中央电视台 “体坛风云人物”。这是中国迄今为止非专业运动员所获得的最高荣誉。面对诸多荣誉称号,王刚义坦言最喜欢的“就是王刚义,自己的名字”,在他看来,这3个字承载了太多的内涵。 “王”代表了一种爱国英雄情结,“这种情节从小就有”。1972年,16岁的王刚义带着孩提时为国捐躯的英雄梦参军,希望能当团长,但到退伍时连副班长都没争取上,留下了很大遗憾。 直到与大海结缘,王刚义儿时的梦想才通过冬泳得以实现。他说:“人们之所以喜欢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把自己的英雄梦想和祖国的荣誉融合在一起。” 2003年1月5日,挑战日本海之前,王刚义在零下6摄氏度、人体只能耐受几分钟的冰水中训练了20多分钟。上岸时,发现皮肤85%冻伤,已产生皮肉分离现象。幸运的是,经过4昼夜无以言表的痛苦和煎熬,皮肉最终神奇复合。10天后,王刚义再次下水,在零度水温、3米高巨浪的北海道小樽湾畅游31分31秒,完成了挑战日本冰海的壮举。日本举国上下为之折服。 “如果再来一次,我也会这么做。我感觉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王刚义说,“我要把‘东亚病夫’的帽子扔到日本海,当时我想死在哪里也不能死在日本冰海。” 每次挑战,王刚义都带着一面五星红旗和印有中英文的“我是中国人”的条幅。“如果挑战成功,我就将这两面旗帜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让他们看看我们中国的风采!” “刚”则代表了不断挑战、超越自我的精神。王刚义说,这种精神对他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在挑战北极之前,好多人都劝我见好就收,一旦死在北极,前面的奋斗都是零了。但是我想,见到死亡我都没有收,见好为什么要收呢,见好要上才是。”王刚义的坚守和执著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也鼓舞了千千万万的人,“我40岁才学会游泳,46岁才开始挑战。我用行动证明只要有信念,加上执著追求,任何梦想都可以实现。” 王刚义说,“义”既指道义,即社会责任,也指仁义,即仁爱之心。 8年挑战生涯,3次闯过死亡线,“中国冰人”享有盛誉后,开始不断回报社会。他先后为学校、部队、监狱、企业等作了500余场“挑战人生、点燃激情”的爱国主义报告,感染和鼓励了很多的人。 结合挑战实践,王刚义进行人体低温水域生存极限及拓展的科学研究,其成果已被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在防冻救灾手册中大量引用,为我国的军事训练、海上救护和极限环境下生理、心理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现在王刚义正在忙于建设救助服刑人员未成年特困子女大连阳光溢鸿儿童村。王刚义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作为和平使者和慈善大使,为这些前途迷茫的孩子们奔走呐喊,让他们感到做人的尊严和社会的关爱。 “感谢大海塑造和包容了我” 作为民间非体育运动的代表,王刚义达到了即使专业运动员也难以企及的高度。从体育运动角度来看,他的人生是成功的。此外,王刚义在其他方面也并不逊色。他参过军,当过公务员,先后攻读吉林大学哲学系本科、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研究生、法学理论博士。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文显称赞王刚义是“博士中的勇士,勇士中的博士”。 其实,早在进行挑战冰海之前,“骨子里不甘安分”的王刚义就开始了人生的挑战,而这些经历一般人是不了解的。 1977年,带着遗憾退伍的王刚义在双阳县劳资局任科员。不甘平庸的他,在第二年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随后又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8年,王刚义在吉林大学社会学系,先后出版《社会工作学》《社会保障基础》等著作,被破格聘为副教授。就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不安分”的王刚义再次让人不解:他在1990年放弃了优越的大学待遇和远大前程,下海到大连经商,先后做过秘书、办公室主任、公司经理、董事长,涉猎项目开发、建筑设计、进出口、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 王刚义说,自己天生就是“一个不安分,喜欢挑战的人”,只不过挑战冰海把这个特点表现得更明显。 刚开始,王刚义在冰海中享受着挑战与征服的乐趣,但经过一次次征战,大海逐渐地改变了他的看法。特别是挑战北极从死亡线上爬回后,王刚义开始对大海充满敬畏。 “当我留恋地回眸北极冰海时,我突然感觉到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浩瀚的冰海没有因为我的挑战而改变,潮起潮落,依然如故。我虽然拼搏成功了,却不是因为我有神奇的力量,而是大海包容了我。”王刚义渐渐明白了挑战和征服的真谛,“实际是在拓展自己的潜能,突破自我的上限。说到底,就是人类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明白了这个真谛后,王刚义每次挑战冰海前,都会去买一瓶红星二锅头,虔诚恭敬地敬献给大海;每年大年三十,也同样到大海边敬酒,感谢大海对自己的包容。 “大海调节地球的温度,提供无尽的矿藏,为无数的生物和植物提供生存条件。”王刚义认为,大海不仅包容了他,也包容了人类。因此,人类应该热爱海洋,并向海洋学习,相互包容,乐于奉献。 在王刚义看来,大海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影响和塑造着他:大海有广袤的胸怀,可以包容一切;大海富于变化,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大海既温柔平静,又激情澎湃。这让他从大海中学到了宽容与包容、执著与激情、奉献与谦和,也让他对大海产生了敬畏和感恩之情。 熟悉王刚义的人都知道,王刚义心态平和,从不与人争利,即使对于伤害过自己的人,都能理解和包容。王刚义说,这与大海的影响不无关系。 (图片提供 王刚义) | ||
![]() | ![]() |
多媒体数字报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