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帖]走出"快乐疲劳" [打印本页]

作者: 翻江鼠    时间: 2009-1-23 08:21
标题: [转帖]走出"快乐疲劳"
细心的人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容易被一些细微的事情打断。而快乐之所以不能持续,在于我们的快乐需要“刺激”。从根本上讲,它们是食品、新奇事物等外界环境“刺激”的产物———这也正是我们人生之乐的日常状态。    但是,用刺激“制造”而不具“独立性”的快乐,很容易“疲劳”。快乐的“刺激机制”时间长了就会钝化,需要不断的新刺激,由此陷入“新鲜-厌烦-新的刺激”的疲劳循环。如同我们的食欲快乐,如果天天吃山珍海味,很快就会食而无味。这时,我们的饮食之乐,与刚刚解决温饱之时并无两样,也许还要更少。更为重要的是,刺激带来的快乐与没有刺激时的空虚、痛苦,是“携手并进”的--当我们所谓的快乐“升级”时,痛苦也会加重。4 K" S/ ?  J1 c7 Z
    国学大师梁漱溟曾提出,人的快乐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向外寻求“刺激”,靠外在的环境改变来“创造”快乐;第二种存在于活动中,可谓“游戏的快乐”,如画画、唱歌,但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支持和改变;还有一种人生快乐,即“自主的快乐”。
6 p- U8 ^5 p! ^+ a6 B    前两种就是现代消费文明的产物,它们刺激人的欲望,让人在不断增生的欲望中“收获”快乐;这种快乐的获得方式(特别是物质刺激),投入不仅会越来越大,而且容易陷入快乐刺激机制的“疲劳循环”。
# y( M4 r2 |0 }* U( J: M    “自主的快乐”则跳出了“刺激-满足-厌倦-新的刺激”的循环。这种快乐在梁漱溟看来,就是生机的活泼、畅达与波澜;“乐是人心上的”,用不着寻求刺激来获得。“要是当真把生活重心--情趣放在生活本身,那么,生活就时时是新。”快乐源自生活本身,而不是“悬坠”在某处的果实,得到了就快乐,得不到就痛。; }: j, ?9 |% n# w% F* W' R
    孔子所谓的“仁者无忧”,按照梁漱溟的理解,“仁”就是“按照他自己的生命之理去生活”,他可能也会悲,也会哭,但他是感触而止,过而不留,所以他的生机依然流畅而不停滞堵塞。这就像小孩子没有忧愁一样,他们即使哭,也是畅快的,不会让痛苦停留于心,因为他们的生机流畅。4 v5 H. V" c. w
    人追求外在的情趣,寻找快乐的刺激,一路下去,总会面临苦与乐一同“升级”,所谓“苦乐参半”,人只有把情趣转移到自身,才能让快乐“可持续”。很多人在欲求的循环中不能自拔,正是因为不能把快乐的重心放在生活本身。
: L. P( x$ B5 [    这种“可持续”快乐观启示我们:在基本生活保障解决之后,快乐并不完全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寡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芸芸众生,多数人注定平淡,但他们却可以成为一个让自己很快乐的人--快乐存在于看似普通平淡的生活本身。
作者: 翻江鼠    时间: 2009-1-23 08:27
人追求外在的情趣,寻找快乐的刺激,一路下去,总会面临苦与乐一同“升级”,所谓“苦乐参半”,人只有把情趣转移到自身,才能让快乐“可持续”。很多人在欲求的循环中不能自拔,正是因为不能把快乐的重心放在生活本身。4 O8 |6 [: q3 Q( Q7 g

作者: 冬去春不回    时间: 2009-1-23 08:36
是啊,生活本身是平淡的,但平淡中未必没有快乐。
作者: 傲雪寒梅    时间: 2009-1-23 09:02
经常去寒冷的江水中洗去疲惫,
' B' F! s  a4 j5 F- R5 b. l% x保持一份快乐的心情!
作者: 海豚大侠    时间: 2009-1-23 09:03
苦中求乐

作者: 翻江鼠    时间: 2009-1-24 06:05
原帖由 冬去春不回 于 2009-1-23 08:36 发表
  f, b: U5 q5 \$ E0 r; y. a是啊,生活本身是平淡的,但平淡中未必没有快乐。

作者: 踏浪者    时间: 2009-1-24 06:24
有苦才有乐!这是真理![attach]32077[/attach][attach]32078[/attach]你好牛!
作者: 大度英雄    时间: 2009-1-24 11:00
快乐存在于看似普通平淡的生活本身。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