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请大家自觉遵守发帖原则 [打印本页]
作者: 海飞 时间: 2008-12-29 12:54
标题: 请大家自觉遵守发帖原则
+ W& o4 S( G8 A" y5 G
$ W) ^ z8 z/ I& g5 J8 W3 l* Z1 i2 q; D
冬泳网论坛是一个网友互相交流、沟通的平台,网友们在这上面虽然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但不能发表过激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对于违反互联网安全管理相关条例的内容更不可发表!为了维护论坛的正常运转,构建和谐健康绿色的冬泳论坛,请大家自觉遵守发帖原则。
作者: 海飞 时间: 2008-12-29 12:57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
1997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准1997年12月30日公安部发布
0 ~* Z+ I+ V4 [5 |! }4 K: S1 Q- |第一章 总则 / X3 I& s' `: a6 q
/ J- s' b. C% h; F, S! Q/ d! A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 S+ H, @/ `' h" s8 B: \+ c% ^; |* b
$ K$ {4 e$ p }& n h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适用本办法。
" P6 H2 A, w. a; A& u9 Q' _& k2 d! K) }# H, t
第三条 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负责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应当保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公共安全,维护从事国际联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公众利益。
0 c3 N5 g/ R& g4 x; ?; b H9 W9 K4 N7 ?, j! f* n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 s6 @2 a* T/ x3 R& B; J( } S l" M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4 }% e) t# t. X$ p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 t( G& H5 M" N+ f; k _5 N0 n Y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 o. C, U6 Y$ z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 M' S6 A% T) G6 K; o( l2 I, X7 |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2 }: `% F( n8 j9 c/ p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 X( y+ }8 D. F) m, }" }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D6 n& j% e6 w/ I8 j) c: k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 E+ c( S8 V2 E2 ^( j8 N; m0 E% u' u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 ~+ o4 r2 b; }" W& ?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 X/ Q6 M* t, P: r' j
7 M# ?& j! g% J7 n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 e7 J% D8 J7 c: b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 A. [& l+ \2 B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 E0 R, g2 w M3 Z5 H9 g! n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 X+ m% \3 t- n1 D. I0 r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 [( L1 `& U( J; b1 ^1 x, l (五)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
2 N8 b. d. h L" n2 N2 j" B) T& A0 C N2 H+ D& m h
第七条 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 B r9 [3 m0 ]/ \6 Z% n& h
( S2 K. s$ F$ i, d 第二章 安全保护责任 1 D) V2 G8 P2 G
2 d- W( d r4 W% }" x5 C% V 第八条 从事国际联网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 7 T. Z, ^3 S( H I* P7 a& [5 ?
' h, _, @, O1 q
第九条 国际出入口信道提供单位、互联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者主管单位,应当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国际出入口信道、所属互联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2 ^+ g& O! s! J3 ]: R
- I9 ^, g0 H7 d- ~ 第十条 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及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履行下列安全保护职责:
( C" A) r1 @9 W; `; ` (一)负责本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保护管理制度;
& q% c3 n0 j/ J9 |, Z, d( P (二)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 M7 X1 ^) Y' |, A( u (三)负责对本网络用户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 B$ g* P; X; R, ]9 a/ ? (四)对委托发布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并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按照本办法第五条进行审核; r; Z* n5 @7 y) G% ~
(五)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 " ]' d7 h' N2 ]& G r; d: a3 s6 U' E
(六)发现有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 V0 k! e' O: B* I/ r- p (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本网络中含有本办法第五条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
, E* L9 j% O$ T5 p% k
# C8 }+ o. a6 {' q4 n& U! o; M 第十一条 用户在接入单位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填写用户备案表。备案表由公安部监制。 . R, M9 G1 ~1 l$ v) B: G9 H' J
% f) l. s$ _4 _
第十二条 互联单位、接入单位、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的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联网的单位和所属的分支机构),应当自网络正式联通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指定的受理机关办理备案手续。前款所列单位应当负责将接入本网络的接入单位和用户情况报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及时报告本网络中接入单位和用户的变更情况。
8 U) D! q" d$ [ U5 V6 K* e; j
3 R+ `1 P% @0 A2 d' r 第十三条 使用公用帐号的注册者应当加强对公用帐号的管理,建立帐号使用登记制度。用户帐号不得转借、转让。 ( L, r G/ C: F8 ]. j M: A
% ?9 Y8 Z0 G* @. G: C6 c8 \4 L 第十四条 涉及国家事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等重要领域的单位办理备案手续时,应当出具其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证明。前款所列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与国际联网,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 K3 b* D9 K! K/ f
" B5 p1 Z6 \( W2 O
第三章 安全监督 ( }4 T7 b' E1 A
% G' m/ ~2 g3 L% Y) u- d 第十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地(市)、县(市)公安局,应当有相应机构负责国际联网的安全保护管理工作。 7 y( x/ X' W# f" a- ^
: h T, g, h$ T4 ]- H; b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应当掌握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和用户的备案情况,建立备案档案,进行备案统计,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0 E3 |2 r; s$ B5 A: {& z: |( [2 ]$ `% M
第十七条 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应当督促互联单位、接入单位及有关用户建立健全安全保护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网络安全保护管理以及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在组织安全检查时,有关单位应当派人参加。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对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提出改进意见,作出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 Z) V; o3 T9 \4 S* [! }
; c) [) Z- @% Z& X: z. K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发现含有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服务器时,应当通知有关单位关闭或者删除。 ( I0 }, f5 a5 P0 t
0 f$ N. y3 c d9 o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应当负责追踪和查处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行为和针对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犯罪案件,对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移送有关部门或者司法机关处理。
+ O7 g0 z2 w' I
5 }* i7 F1 c$ U3 V/ ]2 E: T4 D: z 第四章 法律责任
/ \* t0 ~( x+ i0 q! v7 h0 A
6 g- V* ~0 F- _/ s 第二十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有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六个月以内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可以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联网资格;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 n! i5 x, a. h1 g$ i v7 C" e6 L
* E5 H5 h' k8 D; U- O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在规定的限期内未改正的,对单位的主管负责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并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给予六个月以内的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必要时可以建议原发证、审批机构吊销经营许可证或者取消联网资格。 7 `0 Y; B$ \" h- A1 o p! t# n: r
(一)未建立安全保护管理制度的;
) Z) r, x9 _: i8 } (二)未采取安全技术保护措施的; 4 [1 ?4 j4 z9 j2 d+ C
(三)未对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的; 7 f% L5 E* y, y
(四)未提供安全保护管理所需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或者所提供内容不真实的; ) e& S! B. Y) Z1 u. [
(五)对委托其发布的信息内容未进行审核或者对委托单位和个人未进行登记的; , t1 ] [! Q; M0 o6 L
(六)未建立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的;
9 p5 w5 L" G0 O. A) i! F' \7 Y (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网络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的;
9 H9 j" U7 Q9 Q- ]8 B7 [ \6 ], D (八)未建立公用帐号使用登记制度的; * L, p4 ^8 M$ D4 O) R2 D ^, D
(九)转借、转让用户帐号的。 8 q3 c/ i/ i3 y: h- v: |
6 y" O8 n5 S8 K" G& y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七条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 y& M- ~. {* z9 F2 ~; v4 l; w
2 a4 s% Z9 E& o0 O7 V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不履行备案职责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者停机整顿不超过六个月的处罚。 8 y0 t3 z& r+ G: a# {* }% T
- s$ N+ l7 r' {( X# y6 ~4 r
第五章 附则
+ P, {1 m3 r; K$ o) P
. \) }6 E9 P/ r( ~. s* x. d& X' D3 s 第二十四条 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澳门地区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保护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 ~ k0 D5 _5 V2 O6 w: @
) M3 k% ]+ R( R: H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
9 H' A# K4 b: L3 G9 |
! z% B- j, Q% ^: Z4 X
* T2 X* s& r& N( J- F6 Z[ 本帖最后由 海飞 于 2008-12-29 12:58 编辑 ]
作者: 海飞 时间: 2008-12-29 13:01
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7 H/ O9 m& H0 ^& x
. e, r7 A9 Q: \8 |' X0 Z
我国的互联网,在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使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对于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服务信息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如何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特作如下决定:
# D3 W5 ~5 P+ Y8 M- S) B+ m 一、为了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8 L/ p3 c3 [' u6 c& Q' c( H
(一)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i0 {/ ?' }/ v
(二)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攻击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致使计算机系统及通信网络遭受损害;9 F' W8 ]; z. G* @& h
(三)违反国家规定,擅自中断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服务,造成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9 W* _- @; @# ~8 I5 o3 _. |
二、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5 a' T7 L: m! [4 N0 W" `7 E. [" ^" S
(一)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或者发表、传播其他有害信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或者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0 R3 r7 F. S6 ^, f4 d3 ^
(二)通过互联网窃取、泄露国家秘密、情报或者军事秘密;; }+ u+ H. R) Q/ X: G
(三)利用互联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9 L7 Z" ]2 d2 z' Y/ p+ n( X) D
(四)利用互联网组织邪教组织、联络邪教组织成员,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7 [8 K4 ^ C. B, f 三、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一)利用互联网销售伪劣产品或者对商品、服务作虚假宣传;
" y$ G' n% y1 Y4 l. F! L. n9 u V2 I* q (二)利用互联网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
6 M- u2 p* \6 C) v (三)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 y+ T! B) F/ r7 O( `; m; y- r (四)利用互联网编造并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扰乱金融秩序的虚假信息;
; y. s" I! V: S5 }* z (五)在互联网上建立淫秽网站、网页,提供淫秽站点链接服务,或者传播淫秽书刊、影片、音像、图片。0 d0 O5 M; n$ e9 [" e
四、为了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对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p+ p/ e# r6 c (一)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T5 i7 \+ X% r% A: s; q
(二)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1 V' n' q$ o2 m* {
(三)利用互联网进行盗窃、诈骗、敲诈勒索。
" m' s. ~5 C% P- j' K7 m J 五、利用互联网实施本决定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所列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E6 a1 s0 t0 G, ?( _
六、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违反社会治安管理,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 A) ?* c! E8 Y0 I j 利用互联网侵犯他人合法权益,构成民事侵权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 _+ Z; g0 L3 f1 T9 G 七、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促进互联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普及过程中,重视和支持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增强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宣传教育,依法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防范和制止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各种违法活动,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单位要依法开展活动,发现互联网上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时,要采取措施,停止传输有害信息,并及时向有关机关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利用互联网时,都要遵纪守法,抵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有害信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依法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作者: 海飞 时间: 2008-12-29 13:03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8日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
& E- ]; `% g) A) W8 M0 E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以下简称电子公告服务)的管理,规范电子公告信息发布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电子公告服务和利用电子公告发布信息,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电子公告服务,是指在互联网上以电子布告牌、电子白板、电子论坛、网络聊天室、留言板等交互形式为上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条件的行为。 第三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开展服务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加强行业自律,接受信息产业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四条 上网用户使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并对所发布的信息负责。 第五条 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拟开展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信息产业部申请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办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时,提出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信息产业部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连同互联网信息服务一并予以批准或者备案,并在经营许可证或备案文件中专项注明;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或者不予备案,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六条 开展电子公告服务,除应当符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确定的电子公告服务类别和栏目; (二)有完善的电子公告服务规则; (三)有电子公告服务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上网用户登记程序、上网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保障设施; (四)有相应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能够对电子公告服务实施有效管理。 第七条 已取得经营许可或者已履行备案手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拟开展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向原许可或者备案机关提出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信息产业部,应当自收到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材料之日起60日内进行审查完毕。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或者备案,并在经营许可证或备案文件中专项注明;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或者不予备案,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 未经专项批准或者专项备案手续,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开展电子公告服务。 第九条 任何人不得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发布含有下列内容之一的信息: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第十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的显著位置刊载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电子公告服务规则,并提示上网用户发布信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类别和栏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类别或者另设栏目提供服务。 第十二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对上网用户的个人信息保密,未经上网用户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出现明显属于本办法第九条所列的信息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第十四条 电子公告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十五条 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记录备份应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第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一条的规定,擅自开展电子公告服务或者超出经批准或者备案的类别、栏目提供电子公告服务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七条 在电子公告服务系统中发布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信息内容之一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未刊载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未刊载电子公告服务规则或者未向上网用户作发布信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提示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的规定,未经上网用户同意,向他人非法泄露上网用户个人信息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给上网用户造成损害或者损失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未履行本规定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义务的,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一条 在本规定施行以前已开展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60日内,按照本规定办理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手续。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作者: 海飞 时间: 2008-12-29 13:05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2号
2 n; {7 Y, v Q6 |
# U8 g) t2 o: O4 K# S% x 第一条
6 O: [) ]( K* m0 ~
2 I" Y m, Y. H! L; M 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办法。
; {8 A, A" }! d( ?3 H: r8 ] @: ^/ j
; C4 ^3 V% a/ n- }0 C1 M6 _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 U4 g. e6 d4 u# j' B" x* x2 y2 c$ `# K
本办法所称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 E3 c4 M6 |' `) g2 M& Z) v& o
- C, V, T! d0 ~8 F7 f$ |, ^8 E
第三条
" _, ?5 ]% o7 ~2 A4 p' e2 k
0 D. U$ ]. X! l2 d4 h 互联网信息服务分为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类。
% u7 G0 C$ A0 X+ `* N( N. a2 e4 {+ G% Z" N$ r1 L4 `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有偿提供信息或者网页制作等服务活动。5 E# e h/ R% G
2 b2 W0 ]1 s/ ~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是指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无偿提供具有公开性、共享性信息的服务活动。
5 n; H$ c& F- F7 K( w" \/ L9 \& w
- z* T* r' \2 O4 J) f. m: i 第四条
" V/ ~9 g+ Q3 q2 {6 }3 X4 m0 Z6 V
国家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备案制度。
9 g G' n' B1 y% h0 p& G8 Z6 e; C. Y* d$ }9 r+ m- ?: }5 J
未取得许可或者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不得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 M6 s4 o$ A6 C% q; _* U( ~3 o) ^: O
2 e, |0 x0 |" t 第五条 & m* e7 b& |) \; w- \5 Q$ j
1 ?2 b3 m2 ?: H) _1 k- I M 从事新闻、出版、教育、医疗保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互联网信息服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须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在申请经营许可或者履行备案手续前,应当依法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X9 F: I" N! {& n4 J: F
. {+ C( F' f) Z8 Y 第六条 2 Y+ l0 J. {, [6 O& K! r0 u! _9 g
; s7 N2 b8 l& e: q1 C# k, z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规定的要求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a3 T9 k; P4 k) y' g. c
. a3 _4 N0 {4 Z9 O
(一)有业务发展计划及相关技术方案;
/ u5 L: y2 p" ^7 w' G3 ]) P' O! ]8 C1 D' k- Z
(二)有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包括网站安全保障措施、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w& |5 U2 ^/ X4 C
/ K4 `7 E* g' [3 p% J; \& ?' y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的文件。
: F+ ^; o* {0 ?3 v7 Q" z
* o [8 q# L/ Z3 d; ]9 L 第七条
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申请办理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经营许可证)。 Y3 `) o( m) d, _ I# Q
8 M1 a0 n7 t2 v& B- w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审查完毕,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经营许可证;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K* \0 q6 t5 m. C$ G2 w: W
9 B j% W! {# F. ?8 ?) ~. b0 a
申请人取得经营许可证后,应当持经营许可证向企业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 X3 \: x! T6 c* [
( F! s) Q2 y4 S; x+ U8 k 第八条 " ~# s/ G" P4 j; D8 f$ H7 i3 o% {3 k
1 A, L, c5 [, y/ D
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办理备案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 s- K) k5 b( N( q+ N* [" |" o$ L0 o j3 U6 s3 o5 T8 ]' K% @
(一)主办单位和网站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g) }$ a0 p+ Y, Y) t" ?6 n
% L# \9 Z3 v( j, C2 l# ]9 ~
(二)网站网址和服务项目;# m3 J) @" d) M, \2 p) h- a
0 y2 V2 I* T: n, [; N
(三)服务项目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范围的,已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文件。! \ Y) N- o1 n+ J
8 w" c, K) k6 S. ~. S* q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对备案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编号。
, ^2 ], d/ d0 L% P0 B0 C# O% d; ~3 p! r I; W
第九条
Z0 p" W; D4 |- o5 j; I: q- n5 |
0 \- k- R, N# s5 H% F( P 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拟开办电子公告服务的,应当在申请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或者办理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专项申请或者专项备案。
/ \ d1 O1 @& X( M4 q! Y8 D4 H
& [) j1 K& Y( y! Y. Q 第十条
! E) P! t' |( W2 r) m" v7 Z+ s. i$ z% @- V8 T) `* _# o
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和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取得经营许可证或者已履行备案手续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名单。# ~, l: E C/ P, H) ?# o5 x( t
1 C& b& a, y ~! k- g& I 第十一条
! }" e$ Y' N) Y0 e1 ?. H! |2 O3 n
& F, c4 `$ u6 b, V2 c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不得超出经许可或者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7 U9 L5 d; X! b4 k" }+ ~( V
8 F) K& J1 p- y6 l* O# N7 ?6 @) t6 `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从事有偿服务。: o2 w# W; x# r3 ^5 O2 w
, J9 ~8 n5 e5 ]) F: C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变更服务项目、网站网址等事项的,应当提前30日向原审核、发证或者备案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b2 E9 s q4 o: m! p0 b/ ~
6 i; ^. o2 @; y/ N! D- K3 o 第十二条
9 ^8 C; `3 p% L% ]' R j* K5 L, A- |3 i! d: J$ d3 T: \4 M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其网站主页的显著位置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 n0 e2 p7 D% {* M
8 A; m' {2 Z. Q9 D$ m4 @( } 第十三条 # Y2 W2 t& K/ E4 a2 W
$ c0 B6 u: }) D; X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向上网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并保证所提供的信息内容合法。" q6 D u+ l" r7 `1 S2 T$ n5 Q
3 W1 t3 m0 W/ x8 J2 j0 _5 u3 x 第十四条
& [" }0 H) r* w5 E" a2 K5 z+ k
从事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项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提供的信息内容及其发布时间、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应当记录上网用户的上网时间、用户帐号、互联网地址或者域名、主叫电话号码等信息。
1 z4 ~# D0 C+ x% k
$ ]3 N) d/ b: R) U0 _7 a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者的记录备份应当保存60日,并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b4 O( Z! ]2 V% t( Z% d
& N6 z0 q" A5 k1 n' n! F9 ` 第十五条 , A% T" K" M4 }& A
& a \" e7 p/ Q* F6 T; A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下列内容的信息:9 L' m1 c" f G, {
& ]: i; @! B* b: P! O (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 {* y) Z- P# x7 ^2 }4 B# ]# t0 T2 E, y* t, K* P% V# X* B j+ i3 ~$ q$ v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 k3 y! x" g5 }- o
% p* i X3 ?3 @3 C3 ^( [1 o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7 ^" b- I+ m1 \" h2 j; Q& x' O& k
! M( @0 D0 R/ ~8 b" p0 o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G. {8 u9 n9 n0 h& v
$ s9 s; I6 c; ]3 ?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 d; v( s0 B) {; Z
2 W; P4 g L/ o" `6 [+ B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 g# d; y3 f; E' @# m1 x9 b' R% N) @/ ~5 G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 ~' B) M/ B! a% O7 t; z Q: w4 F, [+ T7 [ d# b3 D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 O$ o( u/ w: N
0 J" T6 b5 S% t; U! ` (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3 T6 | l$ v! |' P/ l
% U* i5 }5 s& n6 y 第十六条
7 s w. H7 j- {2 |/ U3 @
: Z, x6 F, i/ M+ [; O" j1 V3 O8 F3 @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发现其网站传输的信息明显属于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报告。
+ \! B- F7 e; d2 n, W2 o0 H* ]( L( p0 f4 P. x
第十七条 % G4 K. d z2 M ]
0 o3 J8 V1 V. t, O0 V
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申请在境内境外上市或者同外商合资、合作,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外商投资的比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 _$ O! s6 L8 p9 t$ N1 ?/ Z) }' G
3 q c3 ~4 J1 H* c0 v9 L" U: [$ z5 w 第十八条
% @0 ^9 S$ w& x! _5 }1 g: z# ^
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依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管理。9 o9 E0 C" |8 v- l# b1 u
% X* m( T H! B" w& ~5 w6 a 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公安、国家安全等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互联网信息内容实施监督管理。9 W4 [+ k/ l6 t) {! D$ B3 o/ p) f$ X7 `6 ]
1 j; T; x ~6 u4 w+ u 第十九条
$ _5 R$ b7 N2 m$ M) z4 h; {' K2 T( a, [* [. l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取得经营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许可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关闭网站。
% R3 C; X% q. k4 V# ?% b
5 l [ u0 F2 c, `8 }* g* ~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履行备案手续,擅自从事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超出备案的项目提供服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关闭网站。; r! [! l+ x9 c
; f' `- m5 ]2 @
第二十条 ! @& k9 o. {! @4 Y# u
: u! {* d" p9 Z( ~
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内容之一的信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经营许可证,通知企业登记机关;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暂时关闭网站直至关闭网站。
1 ]4 E. w' C- F% K4 i# _1 Z. R8 w- Z1 l2 r: d3 `8 b
第二十一条 - E- w7 m( F* b: q( C
# C: f! G% d/ L+ w' D 未履行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义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暂时关闭网站。. D1 E5 m% \) n% n% z4 r
# }7 s6 Q' {% {2 T
第二十二条 & @+ K( @! [' d; L. I& I" a9 I4 {
" Y) o+ J; w6 H: S9 i
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未在其网站主页上标明其经营许可证编号或者备案编号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5 X+ \4 K; R& h# e0 z$ i/ Y a( H0 Q
5 h: Z% r, F; s( M
第二十三条
8 s7 m. a7 x; u- u* X2 O" Q @6 L7 H8 ~+ ~' e' _" I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义务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发证机关吊销经营许可证,对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并由备案机关责令关闭网站。2 g; ]( `; a# ?! i3 M+ G; d$ b
- h4 y! G( \/ G
第二十四条
! C9 I' Y7 T' s! u b9 {3 }5 x. G2 s$ l. U* A5 [) { ~
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其业务活动中,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新闻、出版、教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 |& g2 s. i% s2 C# M% A% v
/ l$ S: A0 @9 b0 m" ^# g 第二十五条
9 j7 l3 u+ ], P8 d! \
3 K, u# e5 Q z8 R9 Q 电信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疏于对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2 \ A2 r7 w0 u; W z/ v% `
4 @& t2 n) J7 E# i- R* ^+ ~: A- V# l 第二十六条
: L: N5 `# |8 e9 T" a9 t
" |5 c2 L& X: Z9 V: {% F: w 在本办法公布前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应当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60日内依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 T4 O7 e; p5 Q8 {+ S
, N4 t- f; J' [+ x. ^1 K7 H 第二十七条
. M h; q2 j4 G) ^
8 o2 D0 p/ N& G6 i% p: i! J& \3 N( ^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作者: 海飞 时间: 2008-12-29 13:08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5年09月25日联合发布
. Q4 V5 n0 P" a7 `第一章 总 则
/ @& E4 ^9 \2 ~5 k* O! \: o- J1 G5 f/ |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制定本规定。 6 a `0 @2 _+ U9 y4 `
; g8 U4 y& F' l6 h2 [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8 Z0 R: @! F* v! F: o/ ]
: Y+ n( r+ _% P 本规定所称新闻信息,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3 l( G8 C% H& h- r4 B" a, Q0 ~ v) N% H
. ?2 j [7 _+ N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通过互联网登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和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
; V7 R/ H5 K/ P4 f* F% S( m- e
- v% l j; c' c) E6 P 第三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 J) n7 R$ L1 N9 C- j8 I1 G
`( i5 t1 U1 q' T+ U1 z3 R 国家鼓励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传播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健康、文明的新闻信息。 4 t( I; H) q1 Y: X' Y: ]
6 h7 G1 R) ]) K+ N, y6 A; V3 ` 第四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管全国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监督管理工作。 ; ^& \& Y4 V+ J0 I, N( R
) W. U- _3 n" d
第二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设立
; U8 I3 |3 V4 x4 w$ T
2 R' H# M, L( h( y 第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分为以下三类: - u. f& w7 y: \3 H3 _
0 \2 _ q" W9 n (一)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3 ?4 k/ X! [3 t1 K% B& u
) e! J* ]* x( \. Q! ~+ } (二)非新闻单位设立的转载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 ]: G" }1 \+ E( t( ~- q' N# \
$ n* G/ r# B/ I; U (三)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 X. o- h c, F, v o) f- C5 @9 o! u- f
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和有关行政法规,设立前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审批。
& {0 L0 _9 Y! v% X
: \7 Z. l; |6 S, d* x! f 设立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 5 g( h, A- H B% W( q( F1 P
' o+ L5 C; z5 s 第六条 新闻单位与非新闻单位合作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不低于51%的,视为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低于51%的,视为非新闻单位设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 i4 c/ B# O1 v, @6 Z, T: r% u
: w7 O# U) l/ \4 W, b5 _3 ?5 ` 第七条 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8 d5 f* E" H5 b
1 Z2 J+ [- r5 k* t' I (一)有健全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 ; M2 ?$ Q6 Q+ x9 e2 ]$ W
p' q4 [. e5 R8 b6 K+ T' m (二)有5名以上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 : b5 s& `" D) V* {+ m7 Y# k/ A' C
2 a( D# w8 ^0 [, [' x+ `! O
(三)有必要的场所、设备和资金,资金来源应当合法。 0 p( {: U9 {6 L w& M* {% ^, P
1 I5 Z$ s* A" Z2 m- l; b4 Y3 a( m% A4 a
可以申请设立前款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机构,应当是中央新闻单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 ! \ e" K6 b; x7 E4 G5 N+ y; N
3 ~$ ~7 w, O8 {
审批设立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除应当依照本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要求。
; I9 t5 x, ^/ D# K3 u, O$ i9 y% z
第八条 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除应当具备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三)项规定条件外,还应当有10名以上专职新闻编辑人员;其中,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工作3年以上的新闻编辑人员不少于5名。
, Y& G, W, j& `; b: t: W. A8 W/ h: j/ Q6 ]9 V$ x
可以申请设立前款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组织,应当是依法设立2年以上的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法人,并在最近2年内没有因违反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受到行政处罚;申请组织为企业法人的,注册资本应当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 }& I; ~+ J- m8 ~1 B( |5 G' ]2 A% B
审批设立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除应当依照本条规定条件外,还应当符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行业发展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要求。 2 z4 {8 J0 |) _# B6 K1 K
& }) R3 A* {9 z$ k/ S' k' ~
第九条 任何组织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 " j. q% K; @0 u) M+ f( B$ ]3 b
5 w6 C% I7 s1 G7 V4 k8 G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与境内外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和外资经营的企业进行涉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的合作,应当报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进行安全评估。 * c. Q6 ^1 `1 @. {1 y
! _0 L, k; c- | 第十条 申请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填写申请登记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 r0 x5 b7 T, F, {* U; O Y
# j# b$ T3 e) } C9 g! x; ?4 O) x: h
(一)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
. d, s1 ~- M* C# P+ G, U7 C+ _0 g2 l3 n- t" a5 ]
(二)场所的产权证明或者使用权证明和资金的来源、数额证明;
* Y) c( N5 G5 b$ u1 j
" }* p& \7 F; `/ `2 m (三)新闻编辑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 h3 f, T ^4 Z7 }1 K4 c
6 n4 v; a9 n, z
申请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机构,还应当提交新闻单位资质证明;申请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组织,还应当提交法人资格证明。
1 w' r# K5 \9 k6 `$ ?7 X, O# d9 [+ _) z7 i
第十一条 申请设立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中央新闻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直属新闻单位以及非新闻单位应当通过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申请。 - n/ U+ P5 U: M3 N; J
* U" W% a# \7 d3 [
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提出申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进行实地检查,提出初审意见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应当自收到初审意见之日起40 日内作出决定。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申请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40 日内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批准的,发给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5 A: x# B! T- y6 S# r
% {7 R5 n$ Z4 o 第十二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属于中央新闻单位设立的,应当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之日起1个月内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备案;属于其他新闻单位设立的,应当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之日起1个月内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
% \' l0 ^' t* V" T. u/ X# _4 ] t, n, R2 q; n
办理备案时,应当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章制度和新闻单位资质证明。
6 t# w& k# p7 j3 X3 @. J6 ~8 a( d# N. F2 x& J( k. \6 z
第十三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依照本规定设立后,应当依照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行政法规向电信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 {5 [0 t7 @/ B. l- A0 {5 q* O$ T% g6 A0 E- I, @3 }" |. r( }
第十四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股权构成、服务项目、网站网址等事项的,应当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申请换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根据电信管理的有关规定,需报电信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需要电信主管部门办理许可证或者备案变更手续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 D: L& k' K' d6 k7 ]+ R
* `# z8 Y8 D; Z7 Y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股权构成、网站网址等事项的,应当向原备案机关重新备案;但是,股权构成变更后,新闻单位拥有的股权低于51%的,应当依照本规定办理许可手续。根据电信管理的有关规定,需报电信主管部门批准或者需要电信主管部门办理许可证或者备案变更手续的,依照有关规定办理。
- l+ c. o: N: M7 S' [! w0 C Y! J" u4 s6 X
第三章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规范 6 C: M4 g* W/ O. t; k4 b; v8 O
: r/ g- U+ X$ l4 Y5 v5 d! b
第十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按照核定的服务项目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 X7 C8 _* B6 @2 _2 s
' f9 |. K- \/ O; z' g
第十六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或者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应当转载、发送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信息,并应当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不得歪曲原新闻信息的内容。
" O$ H& k& b" g( B$ o5 [7 Y6 D( Q# J4 c( x8 G- z- \8 M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不得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
- W. C0 g% D6 T. i' [3 D
+ a" v- a0 j6 y 第十七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转载新闻信息,应当与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书面协议。中央新闻单位设立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将协议副本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备案;其他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将协议副本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备案。
$ e) ^0 F! y1 X7 _- A! h: L; c) P/ t4 ?- I+ Y z( z
中央新闻单位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新闻单位签订前款规定的协议,应当核验对方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不得向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新闻信息。
7 T) |3 l" ^# t8 z6 Y9 i
$ k# \: B# M7 ]; L' v* C# F 第十八条 中央新闻单位与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开展除供稿之外的互联网新闻业务合作,应当在开展合作业务10日前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报告;其他新闻单位与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开展除供稿之外的互联网新闻业务合作,应当在开展合作业务10日前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报告。
4 ^/ F( `) ]$ o5 O4 {' z
, Z9 z/ c: L2 u 第十九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者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 z9 X- g% W! D" {
{ E( J9 X) U1 q (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 Q. H' {% g6 C; M. O* g. Y7 H- N$ x6 h, j0 u
(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 R, l& _. n3 z: P
0 J" y! V+ k; N; ~
(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 a2 |5 g# l4 D. T3 e8 H& i
( d! [8 h0 b; }- q( q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 o2 r2 A( K0 C& l7 x2 ~" D% B5 I( Q7 ~
(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 T* q3 q( O, x- U7 Y
; G% [" }5 |/ i2 J: `6 |& y7 u (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 @) h7 m2 x# f4 ~% }) Q1 p
) s2 B# K9 \% k6 Z
(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 k( E6 u7 \; X
0 ~4 N7 X1 N4 ]* g2 y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3 b3 R" Q# Q M4 p, C5 f2 C5 S3 r3 h
(九)煽动非法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的; 2 ^3 Y) l4 | ?1 S/ X7 [3 ]
- |% S1 P! t( A+ _ (十)以非法民间组织名义活动的; 3 v# v5 E$ o; y/ c/ B, t
# v J* V$ V$ H- l/ A (十一)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 C E0 V. P8 r! ?$ E2 E, h
. q& E0 [) i, N v 第二十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建立新闻信息内容管理责任制度。不得登载、发送含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十九条规定内容的新闻信息;发现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中含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十九条规定内容的,应当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在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 \% Y! e. E* K6 v( \
, t% O3 S: E& X( Y7 n) b- W T) r 第二十一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记录所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内容及其时间、互联网地址,记录备份应当至少保存60日,并在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 C+ L+ f# r' C
+ b8 c! g0 c5 k8 F# b% M, _第四章 监督管理 1 {1 R2 O2 ^! N: e4 _
* O: o; V, \- V0 _8 I n# e Y 第二十二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法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有关单位、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2 T) j# O1 M- E1 p- |3 v" @) m1 ] P: L: l0 m2 F9 O: v2 S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依法进行实地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 h# B% a5 v3 a0 a1 G) e5 X- B( u T9 s5 b7 H) l9 l7 k1 T4 x
第二十三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应当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进行监督;发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或者提供的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中含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第十九条规定内容的,应当通知其删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立即删除,保存有关记录,并在有关部门依法查询时予以提供。
4 F0 `- f: s# `8 M$ k. E) z
0 t: Z+ {: t4 e8 d, t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属于中央新闻单位设立的,应当每年在规定期限内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交年度业务报告;属于其他新闻单位或者非新闻单位设立的,应当每年在规定期限内通过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交年度业务报告。 - a1 O) w% t8 J- k7 ^* p) i
+ o- X4 m. J. N9 w/ @- \. B3 p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报告情况,可以对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管理制度、人员资质、服务内容等进行检查。 + x$ s D. f% S' Y& r
, V: t( |0 f0 r1 B& `7 k. f4 B 第二十五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应当接受公众监督。
, l) s1 f/ I: T- h# y$ M# j! l, C# S. ?2 _2 i5 r) l; L6 b0 |6 v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应当公布举报网站网址、电话,接受公众举报并依法处理;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应当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 [! ?/ ?3 m$ s3 g* H5 N
% t9 O, w2 x, E4 q0 J( u0 J7 e! ]+ j9 }
第五章 法律责任
1 Q' ]% p) v) s6 X/ }3 G. Z0 {- H2 l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者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超出核定的服务项目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电信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书面认定意见,按照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责令互联网接入服务者停止接入服务。 4 h+ ~+ ?! N, O; \+ M( U- ^
% q) r( M% H0 I1 |
第二十七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含有本规定第十九条禁止内容,或者拒不履行删除义务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电信主管部门根据有关主管部门的书面认定意见,按照有关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的行政法规的规定停止其互联网信息服务或者责令互联网接入服务者停止接入服务。
9 {6 i" K+ K/ D% [: L
/ p0 h6 a5 @) j! O' p; G! R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登载、发送的新闻信息含有违反本规定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内容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依照前款规定的处罚种类、幅度予以处罚。 " y- X" t0 @/ g5 W
9 h3 \0 D9 K* D+ \( c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转载来源不合法的新闻信息、登载自行采编的新闻信息或者歪曲原新闻信息内容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 r3 \" o) g0 g$ G" Y2 a; V, v% n
& H5 p; O( Q; M 违反本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未注明新闻信息来源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i z3 x6 ~8 Q$ M* A* U. w+ I* x3 o6 T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5 U- f. m( P/ @. a# X9 W
" a3 w5 Q- C/ ~% c (一)未履行备案义务的; 4 j/ z, E0 R3 I' {
$ n: z" o, z/ ]- t9 y- V (二)未履行报告义务的; " x7 c6 \. R+ a Q, j
. E. Y5 I; w4 ? (三)未履行记录、记录备份保存或者提供义务的。
1 Y0 D2 |5 V% s% [& J3 t
% p) ]3 e/ |6 j+ k) ~ 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向没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的单位提供新闻信息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g( |6 b4 t! t" K
0 B. \( d! P+ N( ]. k7 s2 E 第三十一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以及电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 g7 F$ r/ @" B6 `8 M) ?8 x- S" C' W# q/ Y
第六章 附 则 ) v- H5 z% v3 e$ f" T4 F
# V, F5 h3 d6 R& W' n2 `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新闻单位是指依法设立的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其中,中央新闻单位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设立的新闻单位。 9 `" \) q* U# J* a* h! A! z1 H0 o" p
1 {; Z* `- {2 R( g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作者: 悠悠水上漂 时间: 2008-12-29 15:55
请大家自觉遵守发帖原则。
作者: 笑看人生 时间: 2008-12-29 17:17
为了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冬泳人更要认真按照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去做。
作者: 小木盒 时间: 2008-12-29 17:20
顶~~~!
作者: 日不落 时间: 2008-12-29 17:33
遵纪守法!
作者: 快活鱼 时间: 2008-12-29 18:00
同意。自觉自律,遵守规则。
作者: 刘娃娃 时间: 2008-12-29 18:29
遵纪守法!
作者: 远望一号 时间: 2008-12-29 19:53
" c: Z- X1 x( K' j7 Z遵纪守法!
作者: KK搏浪 时间: 2008-12-29 20:39
维护论坛正常运转,构建和谐冬泳论坛,遵守发帖原则、争做合法公民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必须做到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无权践踏!!
作者: 我乐意 时间: 2008-12-29 21:06
标题: 遵纪守法
我冬泳为的是身体健康,我守法为的是社会安定。) t. n8 K$ ]# P( L0 k5 I
我坚决 顶:
作者: 脚踏南山 时间: 2008-12-29 21:13
遵纪守法好
作者: 前进一位 时间: 2008-12-29 21:50
请大家都自觉遵守。决不发与政治有关的帖子,决不发反动言论的帖子。只谈论冬泳人之间的话题。
作者: 冬泳缘 时间: 2008-12-29 22:03
- T% r O- Y' D% J
维护论坛正常运转,构建和谐冬泳论坛,遵守发帖原则、争做合法公民是我们每个成年人必须做到的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无权践踏
作者: 雾中小曲 时间: 2008-12-29 22:44
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作者: 年轻人 时间: 2008-12-29 23:53
标题: 郑重承诺
自觉遵守!
作者: 海里 时间: 2008-12-30 07:25
人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平台的声誉!
: O6 `( U/ y4 j% E4 k4 z! @# i+ P相信冬泳网是一处环保的绿地。
作者: 三省克己 时间: 2008-12-30 08:11
原帖由 悠悠水上漂 于 2008-12-29 15:55 发表
2 E2 t" ~0 I. @9 `
请大家自觉遵守发帖原则。
作者: 寒江搏浪 时间: 2008-12-30 08:20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
1 D2 M# d, L4 r$ N# N+ Y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
`, O! v. Q; z# y( ^* e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 : t- A! N; j# H; p) x7 l- P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 @& r( z/ v9 C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 L1 n; g$ P8 J3 v; c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 w' d+ L) ~4 n* d; y7 U) X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
( @( ~& }( x, a; s" R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7 y1 N) H$ P I A7 t" Z0 i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
7 O- C, V, w" |. ^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
2 ~7 Y- r+ z7 W% z8 ]- k
作者: 冬泳缘 时间: 2008-12-30 10:22
遵纪守法,文明发帖。
作者: 济公 时间: 2008-12-30 10:42
顶~~~!
作者: 水仙花 时间: 2008-12-30 11:03
人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平台的声誉!
; d' K- `! n( i( s; l) _/ Q
相信冬泳网是一处环保的绿地。
作者: 大度英雄 时间: 2008-12-30 11:39
请大家自觉遵守发帖原则。
作者: 凉爽 时间: 2008-12-30 14:06
支持!
作者: 快乐在路上 时间: 2008-12-30 15:12
支持!支持!
作者: 兴安老羊 时间: 2008-12-30 15:25
支持!
作者: 水鬼 时间: 2008-12-30 15:54
坚决支持楼主倡议!遵纪守法从我做起!
作者: 北国红豆 时间: 2008-12-30 16:20
原帖由 笑看人生 于 2008-12-29 17:17 发表
1 r% R4 }' \% B
为了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满足公众对互联网新闻信息的需求,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冬泳人更要认真按照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 ...
作者: 天天游 时间: 2008-12-30 19:32
爱国从我做起!$ n7 N( K6 Z2 V! T" @3 |: a
[attach]9607[/attach]
作者: 傲雪寒梅 时间: 2008-12-30 19:36
细心的海飞
' t/ h8 z4 u0 u# L. m Z学习了
作者: 沙中金 时间: 2008-12-31 20:45
尊纪守法!
作者: 共城骆驼 时间: 2008-12-31 21:42
坚决支持楼主倡议!遵纪守法从我做起!做一个合格的冬网会员。
作者: 碧浪鲨 时间: 2009-1-2 14:30
遵纪守法!
作者: 一剪寒梅 时间: 2009-1-3 08:59
做一个守法的好会员。
作者: langhua 时间: 2009-1-3 09:08
顶!!!!!!!!!
! x$ o- ^1 g) O4 a5 U& P+ y维护网络安全!
作者: 冬泳人zk 时间: 2009-1-3 09:26
维护论坛正常运转,构建和谐冬泳论坛
作者: 鲟鱼 时间: 2009-1-3 12:57
遵纪守法!玩火自焚!
作者: 乐在其中 时间: 2009-1-4 08:40
支持!
作者: 木牛青 时间: 2009-1-4 15:35
原帖由 日不落 于 2008-12-29 17:33 发表 
9 z7 j& j; Y; }* ~. [" e& p遵纪守法!
我们大家的职责.
作者: 西门子 时间: 2009-1-4 21:25
大家都来维护冬泳网的安全运行,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作者: 安全月 时间: 2009-1-4 21:32
好多内容,没阅完,是非自已把握好
作者: 阿里 时间: 2009-1-4 22:56
把冬泳网办好,是我们冬泳人大家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在这个空间里,我们互相交流,使更多人走向健康之路。
作者: 周延 时间: 2009-1-5 10:46
我们冬泳人更应该认真按照网络管理的有关规定去做,维护网络安全,建设一个健康、有益、有趣、充满活力的专区。
作者: 泰山游子 时间: 2009-1-5 20:45
原帖由 阿里 于 2009-1-4 22:56 发表
9 j8 t7 g2 W% `% ^
把冬泳网办好,是我们冬泳人大家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在这个空间里,我们互相交流,使更多人走向健康之路。
0 c" J( o+ \/ F- f. j$ M! ~
赞成!支持!
作者: 兔宝宝 时间: 2009-1-6 18:49
维护网络安全,建设一个健康、有益、有趣、充满活力的专区。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