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不开放,让人莫大的失望。




我只有捎带拍几张外景

因5.12大地震影响,景区十分冷落。
原文由 [B]大度英雄[/B] 发表: 依然是雄关漫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剑阁横云峻,
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
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
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
嗟尔勒铭才。ffice
ffice" />
李隆基(685 —762),世称唐玄宗,唐代著名皇帝,亦是著名诗人,音乐家。
幸蜀西至剑门
原文由 [B]老九[/B] 发表:剑阁横云峻,
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
丹嶂五丁开。
灌木萦旗转,
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
嗟尔勒铭才。fficeffice" />
李隆基(685 —762),世称唐玄宗,唐代著名皇帝,亦是著名诗人,音乐家。
幸蜀西至剑门
谢谢老九!
唐玄宗《幸蜀西至剑门》
《千家诗》中录有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
“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唐玄宗《幸蜀西至剑门》
《千家诗》中录有唐玄宗五律《幸蜀西至剑门》:“剑阁横云峻,銮舆出狩回。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仙云拂马来。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
该诗作于757年,是年肃宗迎去年至蜀而今已是太上皇的李隆基回京。当玄宗行到剑门关时,看到剑门之险和西晋张载剑门刻石后,有感而发,这个喜欢诗歌并以科举形式推动诗歌繁盛的皇帝,此时以诗的问奖泶镒约焊丛拥那榛场J?让栊唇8笾?呔?找??叩皆撇阒?希?盏搅奖谇ж穑?史?杈??缓蟊史嫱蝗蛔?郏?尚淳吧?椒⒁槁郏?庋现赝嘎冻鲎髡叩垤竦?吹男睦矸从Α7㈤碛诠??55年的安史之乱,如西风扫落叶般连下洛阳与长安,唐明皇狼狈入川以避灾难,但叛军缺乏德名,于757年迅速衰落,大唐的长安失而复得,明皇于是“銮舆出狩回”,这怎么不给他留下深刻感慨呢?他写出“乘时方在德,嗟尔勒铭才”的句子是再自然不过了。一代帝王对自家王朝德政的自信,对叛军乏德的轻蔑一如言表。当然这些也因张载石铭而发,张载《剑阁铭》最后二句道:“勒铭山阿,敢告梁益。”即:我今天在这里将我的《剑阁铭》铭刻山上,就是告戒梁州、益州的人们,不要以为山河险要就凭险造反,因为“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灭,刘氏衔璧”,我大晋的伟业就是明证。明皇的帝王逻辑思想自然与张载有强烈的共鸣。但其一“嗟”字,似乎露出他对自己以往作为的一丝自我反省。
唐玄宗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并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与杨贵妃的风流韵事,这个风流韵事又以贵妃为大家熟知,而玄宗成了女人的陪衬。大家可以随便数落出几桩与此有关的典故来,如贵妃醉酒、梨园、闭月羞花、《霓裳羽衣曲》、《长恨歌》、“念奴娇”词牌的来历等等。其实,学历史的都知道,玄宗本非等闲之辈。也许因早年生活在宫廷动荡的时代,铸造了他少有大志的性情。在武则天死后不久,中宗韦皇后谋做女皇,一直静观时局的李隆基突然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兵变,将父亲睿宗扶上皇位。公元713年,他又果敢铲除太平公主势力,结束自武则天死后唐宫内的明争暗斗,是年定号开元,表示要重开大唐王朝新纪元。即位前期,励精图治,内外兼治,使唐达到极盛时期,成就历史上有名的“开元盛世”。可以说,他是历史名君,前期因为英明而名,因此可称明君,后期因昏而名,可称昏君,因风流而名,可称风流天子。
玄宗许是帝王当得久了,便对国事有些厌倦,加上爱妃武惠妃的死使他感情无寄,似乎使他产生一切皆空的思想,所以当736年,在他56岁的年纪上遇到杨玉环时,就把所有的精神投注上去,不但荒废了朝政,而且让杨家兄姊飞扬跋扈加剧国运的衰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乘机发动“安史之乱”,使玄宗不得不于756年离开长安,由汉中道入蜀。当禁军至马嵬驿时,军士哗变,杀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这就是马嵬兵变。也许兵变是事先策划好的,不久玄宗的三子即太子李亨在甘肃武灵即位,导致在四川的玄宗被“尊”为太上皇。玄宗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写《幸蜀西至剑门》这首诗的。
东风又到剑门关,万木迎春辞旧颜。
芳草无情接天碧,清江有意绕山还。
悠悠别梦醒犹醉,碌碌浮生老却闲。
地北天南寻胜迹,时题残句水云间。
作者:丁迟
原文由 [B]晓月清风[/B] 发表: 在路上,有些古老而苍劲的松柏没有拍下来有点遗憾哈!
就是,相机没有电了。
远眺72峰
数百里古蜀道上,峰峦叠嶂,峭壁摩云,雄奇险峻,壮丽多姿,构成了川陕交通的一大屏障。两千多年来进出川陕的唯一通道——蜀道,位于川北,南起梓潼石牛铺,北至广元七盘关,素以山高谷深和众多的名胜古迹吸引游客。
古代时,剑门山称为大剑山。广元至剑阁一带的山峰,被流水浸蚀切割,形成了峰脊高耸尖削的山岭。大剑山72峰,如利剑直插蓝天,断壁中间断裂的地方,两山相峙如门,故称“剑门”,因其山势巍峨,道路险峻,素以“天下雄关”著称。
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翠云廊古称剑州路柏,民间又称"皇柏",亦称"张飞柏"。位于四川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
翠云廊以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三条路蜿蜒三百里,全是林荫道,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树为柏树,经过历朝历代无数劫难,留存至今的古柏,还有8000多株。最大的须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
翠云廊古柏
原文由 [B]大度英雄[/B] 发表: 依然是雄关漫道!
皇柏、张飞柏
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开成的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
古柏驿道保持得最好的一段,现在建成一个游览公园,就叫翠云廊。三百里翠云廊最大、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翠云廊古柏形态万千,风姿各异,人们根据其长势、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如以长势命名的"鸳鸯树"、"姊妹树"、"罗汉树"、"观音树"、" 白象吞石"等;以粗壮命使的"状元柏"、"帅大柏"、"寿星树"等;以史典命名的"阿斗柏"、"望乡柏"、"石牛树"、"仙女树"等,真是"千姿万态羞雷同"。
关于翠云廊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许多说法。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张飞倡导所植,谓"飞作巴西太守时,因传达政务军情羽书频繁,令士卒植树表道。"翠云廊最大的柏树之一,就叫"张飞柏"。但据专家考证,翠云廊的形成,应归功于李壁。李在任期间,大规模整修蜀汉年间的驿道,以青石砌路,并在路旁补植柏树。他不仅种树,尤其注重护树,下令"官民相禁剪伐"。
在翠云廊各段抽样调查的900多株古柏中,胸径2米以上的有7株;1.8至2米的86株;1.5至1.7的363株;1米至1.4米的854株;1米以下的669株。这说明翠云廊古柏不是一次栽植而成,而是历代不断栽植而形成的历史产物。
根据文献记载和科学工作者对现存古柏研究考证以及民间的传说,古蜀道上大规模植树有6次。
第一次是秦朝。秦始皇修筑阿房宫,曾在蜀中大量伐木。杜牧在其《阿房宫赋》中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描写。蜀中百姓怨声载道,秦始皇为平民愤,倡导在驿道旁植树。他还下令在全国各驿道种植松柏,用以显示天子的威仪。此后群众便把这次植的树称为“皇柏”。据科学工作者考察,凡胸径两米以上的古柏,树龄约2000多年,应是秦代所植。
第二次是三国鼎立时期。“张飞柏”在剑阁人民群众中已成了翠云廊古柏的代名词,传说由来已久。相传张飞当年为巴西(今阆中县)太守,军政往来频繁。当时的剑州(今剑阁)又是蜀都至中原的必经要地,为适应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张飞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军民同心协力,完成了植树义务。今天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上午栽树,下午乘凉”的故事和神奇的传说。据考,翠云廊上两米左右的古柏当是“张飞柏”了。
第三次是东晋时期。剑阁人民曾在驿道两旁大量种植松柏,当时叫栽“风脉”树。尚书郎郭璞为此写了《种松记》刻于石碑。这碑到了宋代,由于风雨剥蚀,当地人又请大文人苏轼重书碑文,今碑刻仍存武连觉苑寺内。估计翠云廊上一米七八左右的古柏就是这时所植。
第四次是唐代。相传唐天宝年间(公元742枣756年),杨贵妃喜欢吃川南荔枝,玄宗皇帝命人快马加鞭,连夜运送。为保持荔枝鲜味,令百姓沿途种植柏树,剑阁人民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栽补。使翠云廊初具规模。
第五次是北宋时期。据《宋会要辑稿·方域·道路》记载: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司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又是一次大规模植树,并且延伸到了整个蜀道。
第六次是明朝。明正德年间(1506枣1521年),李璧(字白夫)任剑阁知州时曾对南至阆中、西至梓潼、北至昭化的官道进行了整治,并沿路大量补植柏树。因而同治《剑州志》所载清人乔钵《翠云廊》诗序云:“明正德时知州李璧,以石砌路,两旁植柏数十万,今昔合抱,如苍龙蜿蜒,夏不见日。”翠云廊从此形成了宏伟规模。
翠云廊古柏能存至今日,与历代严令保护有很大关系。自有驿道和行道树以来,老百姓便以护路爱树为已任。这种优良传统沿袭到现在。山区人民把修桥补路、栽桑植柏看成一种美德,看成是为后人造福,因而也自有爱路护树的良好习惯。加之历代统治都也很重视对驿路驿树的保护,秦汉至唐就设有专人管理,到了北宋又颁布了管理行道树条例,据《宋史》记,南宋时还发布了“禁四川采伐边境林木”的诏令。明代又有“官民相禁剪伐”的政令。清代官府常派差役沿路巡察护树情况。“三百里程十万树”的形成,也是与历代官民的保护分不开的。
1935年,由于川陕公路的修筑,古柏损坏惨重,民众甚为痛愤,后来蒋介石知道后,也下令在古柏上悬挂木牌,发出了“砍伐皇柏者枪毙”的禁令。
建国后,政府十分重视对翠云廊古柏的保护,采取果断措施,禁止任何人砍伐,颁布了古柏管理条例,还先后三次清理登记、挂牌编号;对枯萎和处于危险环境的古柏进行了加固维护;每年都要进行群众性防病、治虫、补植幼柏等工作。这些保护措施的实行,使翠云廊古柏延年益寿,更加生机盎然、茂盛苍翠。
原文由 [B]潘冬子[/B] 发表:[quote]原文由 [B]大度英雄[/B] 发表: 依然是雄关漫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quote]
以古柏为粮仓
远眺72峰
很熟悉的地方,
相见却在网上。
时光回转四十年,
知青上山下乡,
晚风吹四下黑茫茫,
眼眶湿好想爹娘。



地北天南寻胜迹,时题残句水云间。
原文由 [B]白云515[/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翻江鼠[/B] 发表:远眺72峰
很熟悉的地方,
相见却在网上。
时光回转四十年,
知青上山下乡,
晚风吹四下黑茫茫,
眼眶湿好想爹娘。
似曾相识的地方,
曾经路过,
却没有好好留影....
正是:
原文由 [B]一石击水[/B] 发表:地北天南寻胜迹,时题残句水云间。
以古柏为粮仓[纯天然的大粮仓]
原文由 [B]颖河居士[/B] 发表: [quote]原文由 [B]翻江鼠[/B] 发表:以古柏为粮仓[纯天然的大粮仓]
![]()
[此帖子已被 颖河居士 在 2008-12-4 11:26:57 编辑过]
原文由 [B]三打两晒[/B] 发表:似曾相识的地方,
曾经路过,
却没有好好留影....
正是:
[quote]原文由 [B]一石击水[/B] 发表:
地北天南寻胜迹,时题残句水云间。
|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 Powered by Discuz! X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