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贴]李贽,从百泉出发 [打印本页]

作者: 冬泳缘    时间: 2008-10-15 22:08
标题: [转贴]李贽,从百泉出发

李贽,从百泉出发

说到百泉的历史文化,总觉得她是一个很深邃、很遥远的所在,从创造共和体制的共伯和开始,百泉便开始演绎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体征,这种姑且称为“百泉文化”的地域文化,以隐居为生活形式,以百泉的山水为背景,纵情自然,忘却世间的纷扰嘈杂,创造了一个个超脱凡尘的精神世界。
     共伯和游历在百泉,他从百泉的天与地、山与水的和谐共处中,悟到了“共和”的真谛,开创了一个共和行政的新时代;晋代的孙登则干脆居住到了苏门山上,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孙登博学多才,好读易经,弹弦弄琴,尤善长啸,他完全沉浸在了百泉的妩媚泉水和山峰松涛之中,陶醉在“玄学”和“啸吟”之中,参悟着人生的奥秘;同期的“竹林七贤”也被百泉的风光所吸引,在百泉山阳的竹林泉边,吟诗对歌。他们崇尚老庄,蔑视礼法,豪放旷达,只可惜后来迷恋官场,放弃了百泉的山水,便一个个被杀戮戕害,是反面的典型;后来,邵雍来了,创办了百泉太极书院,紧跟着程颐、程颢来了,周敦颐来了,他们开创了北宋理学,使易经八卦发展到了一个很辉煌的时期;再后来,彭了凡来了,孙奇峰来了,他们都曾隐居在百泉,继续着百泉文化的辉煌。

     百泉,是如此的令人神往。它以秀美的山水和它的博大精深,影响着每一个走进它的人。

     但是,这种影响是因人而异的,有人一走进百泉便被百泉所同化,身上就再也抹不掉百泉的味道,被永远的打上了百泉的烙印;而有的人则用自己的眼光欣赏百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百泉,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李贽的人来了。这个被成为中国古代最大的异端分子,中国最具独创色彩的思维人物,注定是跟百泉有渊源的。

     李贽是从福建的泉州过来的,从向世界开放的泉州,到这个相对闭塞的百泉,是两个相隔万里的地方,却都有一个“泉”字,从那个“泉”到这个“泉”,是百泉在冥冥之中对李贽的召唤。还有,李贽原姓本是姓林的,那么,他的祖上也绝对该是与百泉有一山之隔的卫辉比干庙,那里是天下林姓的故土啊! 公元1557年,30岁的李贽到百泉走马上任了,他从百泉起步,开始了他对中国社会、对中国传统和中国历史的慎重思考。

     李贽只是一个教谕,用今天的话来讲,他只是一个教师,是从教于百泉书院的一个教师,尽管身份卑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用自己的眼光来走进百泉,不影响他独具特点的富有个性的思想观念。

     一进百泉,李贽就被百泉的奇妙山水所吸引,这里,苏门山与百泉水和谐共荣,演绎出秀美的山水风光,李贽便干脆将自己的名号取作了“百泉居士”,而且一用就是一生,丝毫不掩饰他对百泉的喜爱。

     李贽去拜谒了位于苏门山巅的孙登啸台,他端坐在松柏树林里,完成了与孙登跨越时空的对话;他还频频走访位于苏门山腰的百泉孔庙,但往往是心存怀疑;他又走进了邵雍的安乐窝里,在这里,他谛听了易学大师的教诲,感受了来自大宋时期的理学古风。

     李贽更把自己掩埋在百泉书院里。作为一个教谕、教师,李老师觉得,阅读古人的经典是他的首要任务。在这里,他阅读了掩藏在百泉书院里的大量典籍,包括两程朱熹周敦颐,包括赵复姚枢和张载。他孜孜不倦,他夜以继日,以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把家安在了百泉湖边,将百泉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与妻女过上了虽不富足却其乐融融的生活。他常常徜徉驻足于百泉湖边,踽踽独行于苏门山头,在这种文化氛围极其浓厚的百泉,接受着百泉湖水的沐浴和苏门山风的熏陶。

     要是李贽一直这样的话,他也许会像邵雍、姚枢等人那样,成为一个跟百泉有关的,传播儒家道、理学说的一代名儒,也许会是千百万个平庸教谕中的一个。但是,李贽骨子里就具有一种反叛精神,他学习研究这里的宋理学说,用的是自己的独特眼光和个性思维,他用怀疑与评判的眼光审视孔子及其以后的传承者,李贽的心头酝酿着他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传统的思考。

     有两件事情影响了李贽,一是在百泉做教官其间,他的父亲去世了,按照明朝的规定,他必须停职守孝,而且一停就是三年。这期间,他非常反对这种封建礼制中的繁文缛节,并由此促使他开始冷静的评判儒家思想。另外一件则是严酷的现实,不是影响,而是沉重的打击。他走了,到遥遥万里的出生地福建泉州守孝去了,因为贫穷却无力把妻女都带回去,等他回到百泉的时候,两个女儿竟然被活活饿死了。他痛心不已,却只能与妻子“秉烛相对,真如梦寐”。

     他的思想矛盾着,斗争着,他想过一种向孙登、邵雍那样,与世无争、与大自然相融洽的平静悠闲的生活,却又对现实怀有夺走女儿的憎恨。走上庸俗的仕途,不当教谕转而升官发财,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吧,又的确不是自己的真心追求。两种思想在他的头颅里争斗着,一个说,落俗吧,过上幸福的上层生活;一个说,归隐吧,苟且平庸的活着。

     李贽最终选择了前者,凭借他的才华,他一路官运亨通、一帆风顺。

     但李贽却注定是一个自相冲突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混迹于黑暗的仕途社会,一方面又一直梦想那种逍遥自在的清闲生活。终于在他53岁的时候,毅然决然的辞官退休了,他住进了佛堂,当上了和尚,做起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甚至像邵雍那样研究起了《易经》。

     之后,他彻底抛弃了身外的一切,只留下一个空灵的思想游荡在历史中间,真正开始了他个性自由与解放的人生追求。

     他著书立说,讲学布道,创立了一个“童心”世界。他认为天地万物皆阴阳二气所生,这一点与邵雍的学说是相当的一致,绝对秉承了邵康节的衣钵。而他还批判儒家经典,高举起反孔的大旗,他蔑视一切传统习惯和封建礼数,教导人们通过自我精神的修炼,超脱封建礼法所抑制贪欲的冲动。他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把矛头直指宋理学家,毫不留情的指出,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行为的假面具。

     他承认,人的欲望和私欲是合理的,同时又认为,社会应该有一个新秩序,来维护人们实现自己的私欲。他高呼,人是生而平等的,人是没有尊卑之分的,人应该自由地追逐私利,但又不能够让他们损害社会的公正与和平,他所设想的这个社会当然是与现实是格格不入的。

     李贽的宣传当然遭到了明王朝的极力抵制,最终他被投入了狱牢。

     关入牢房之后,李贽割喉自杀。气息奄奄之时,狱卒问他痛吗?他以指蘸血在地上写到不痛!狱卒又问还有什么要求吗?李贽坚决的写到“七十老翁何所求!”

     李贽去了,驾仙鹤西去追梦了。但他的追求个性解放与自有的精神却如乌云中的闪电,撕开了黑暗的帷幕,开启了人们对几千年来统治人们思想的封建儒道的反思!觉醒吧——李贽在呐喊!  
     …………………………………………

     百泉的汩汩泉水养育了众多的历史名人,李贽是最有个性的一个。他欣赏百泉的历史文化,却又不拘泥它,他开始信奉宋代理学,学习邵雍等人,但严酷的现实生活又令他幡然醒悟,是他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反叛者,他无疑是众多百泉学者中的叛逆者。

      尽管李贽后来离开了百泉,走游四方,但百泉是李贽的第二故乡,是他为官求仕的第一站,百泉是李贽起步的源头,是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起跑点,百泉的泉水已经深入了他的血脉,流淌浸润了他的全身,李贽是从百泉出发的,尽管他是一个叛逆者。

     李贽的哲学思想定将穿破时空影响更多的人。时至今天,人们都有权利去思考历史文化层面上的一切东西,包括禁锢我们思想与行为的所有传统理念。
转自http://yuwenguo.blog.sohu.com/93799987.html

作者: 海底森林    时间: 2008-10-16 00:20

百泉,令人神往!

谢谢冬泳缘老师的介绍,有机会我一定去感受感受!


作者: 快乐泳者    时间: 2008-10-16 01:24
百泉,令人神往!
作者: 兔宝宝    时间: 2008-10-16 21:07
欢迎朋友们到百泉观光!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