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历史上的今天-12.22 [打印本页]

作者: 侯哥    时间: 2006-12-22 20:01
标题: 历史上的今天-12.22

历史上的今天-12.22 《人民日报》文章引述毛泽东的上山下乡活动指示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19681222,《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作者: 杨帝    时间: 2006-12-22 20:06
原文由 [B]侯哥[/B] 发表:

历史上的今天-12.22 《人民日报》文章引述毛泽东的上山下乡活动指示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19681222,《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侯哥:

写的好。

12。26是吗日子?


作者: 悠悠水上漂    时间: 2006-12-22 20:43
原文由 [B]侯哥[/B] 发表:

历史上的今天-12.22 《人民日报》文章引述毛泽东的上山下乡活动指示fficeffice" />

        ffice:smarttags" />19681222,《人民日报》文章引述了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随即在全国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此后到1978年,有近2000万知青上山下乡,接受很有必要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但上山下乡并非始自文化大革命,它从50年代便被倡导,至60年代而展开。对当时的知青来说,他们到农村去,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带有积极的理想主义色彩,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便是他们的典型代表。因此,广义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后经历25年,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左右。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特殊的历史为一代青年提供的一条特殊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宝贵青春的荒废。有美好理想的破灭,有生活信心的动摇,更有一代知青的奋斗业绩。在国家最艰难的岁月,是他们同当地人民一起。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支撑着共和国大厦。较之后来的青年,他们更多一些对人生艰辛的领悟,更多具有吃苦耐劳的品格。知青二字已不是单纯字面上的含义,而是那段特殊经历赋予他们的一种资格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通行证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海南知青武装训练
邢燕子(中)与姐妹们在一起
农村“赤脚医生”






欢迎光临 (http://bbs.china-ws.org/) Powered by Discuz! X3.3